在数学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ing_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尤其是新课程标准的改革,使教育的理念产生了新的改变。素质教育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本质,体现了时代性和教育发展的必然性。它要求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出发,全面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健康的个性。在各科教学中,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提高人的整体素质。素质是指人在天资赋予的基础上,通过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训练所获得的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结构。涵盖人的思想、知识、能力、心理、生理等品质,是人的先天素质在外界环境和教育条件下,积淀和内化后形成的一种稳定的品质。素质教育就是运用教育对素质的积极影响,根据人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在正确判断学生普遍的现有的素质水平和可能发展潜力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有目的的教育和引导。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现代教育观念表明:学校教育不仅仅是着眼于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为终身学习和今后的工作、生活打好基础。
  数学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新课程改革中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还要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造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要让学生学习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它表明物理课程除了知识的学习外,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探究世界的兴趣和能力,同时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
  长期以来,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普遍感到数学难学、单调枯燥、概念多且复杂、公式难记。尤其是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教师始终围绕考什么、教什么,升学第一的指挥棒转,使学生负担很重,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更好的发挥。当前我国提出了实施素质教育,虽直接体现了我国的现代教育思想,但在不同程度上还存在受旧式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观念没有完全转变、经验不足、不知道怎样变通问题,特别在数学教学中表现尤为明显。
  为此,我们首先要转变观念,正确认识数学教学和素质教育。
  第一,转变教师自身的观念。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教师偏重于传授知识,喜欢让学生跟着自己转,不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能力。久而久之使学生养成了依赖习惯,离开教师则寸步难行。为此,在现代教育观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必须改变这种状态,转变教学观念,换以新的教学模式,既注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不放弃自己的主导作用,充分体现现代教育的优越性。
  第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在学生家长中,存在许多不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有的认为“树大自然直”,小孩子的事,不宜管得太多、太死;有的认为孩子上了学校,一切交给学校和教师管理,与自己无关。另外,有的家长对于子女施行的教育管理方法不当,不但不能达到应有的目的,反而会给子女的再教育带来负面影响。如对孩子进行严重体罚、毒打等,教育不但不能使孩子进步,反而使孩子对学习越来越厌恶。为了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基本功能,应改善家长更新观念、改进教育方法,能尊重、理解孩子,着眼于他们整体素质的提高,以良好的榜样带动孩子学习,以认真的态度督促孩子学习。只有当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时,学生才能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第三,正确认识数学教学和素质教育。数学也是思维的体操,语言则是思维的工具。数学语言则是课堂中师生思想交流的重要工具。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和水平是数学素养的反映,是学好数学的重要因素。数学语言具有严谨性、准确性、精练性的特征,要求语言必须符合逻辑、周密严谨,物理概念、公式、命题的叙述及推导都是周密严谨的。由于数学语言具有以上特征,因此它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语言表达能力的工具,是提高学生文化知识、分析问题和综合素质的良好条件。
  数学作为一门自然实验科学,揭示了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自然现象,是人类对自然规律的概括,在当今社会,数学的应用也越来越广,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广泛地渗透到许多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中,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好数学,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生产和生活中。现在数学也成为了公民了解社会、分析研究现代科学所需要的普遍文化的一个基础部分,将数学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是素质教育应有的含义。
  同时,我们要在数学教学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数学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在数学教育中,要使学生懂得数学的价值,对自己的数学能力怀有信心,有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学会数学交流和用数学思考、分析和推理问题。为此,要从基础知识抓起。在传授基础知识时,要着眼于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使之养成的学习习惯能够促进学习能力的发展,同时所获得的学习能力又反过来作用于学习习惯,使之得到巩固。
  数学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培养新世纪的善于思考、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人才的基础。数学知识、数学语言和数学分析技能是提高数学素质的基础。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学生学习基础知识需要潜移默化、日积月累。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不仅要充分体会基础知识中所蕴含的一般方法、规律,而且要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
  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和方法是素质的核心内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主要是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对基本物理思想、方法加以归纳总结。教学中,教师要有计划地加以系统训练,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的思维方法。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方法的基础上,教师还要给予学生探究的机会,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迪学生的解题思路,让学生角度、多方位地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数学的教学,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明确要为国富民强而努力学习。
  在数学教学中,还要善于激趣和引导。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实验教学,研究现象与本质,引导学生多动脑,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为此,在信息量剧增的社会大环境中,还应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教育和引导学生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的素质,增强他们为国家、为民族的发展和兴旺而学习的意识,把学生培养成为素质高、有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刘来福 《增强应用意识,激发创新精神》[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1.31(5),618-622
  2、冯克勤 《数学教育的关键是彻底转变观念》[J].《中国数学会通讯》1999,69(1),7-10
其他文献
在课堂教学中,要运用形形色色的教具和教法,如果运用得恰当,学生的理解能力就能有所提高。那么如何运用教学中的教法呢?    一、展开想象法    我在上《颐和园》一课中,课文是按空间转换来写的。讲到万寿山的景色,课文是从两个方面讲了它的景物:①从山下抬头向上看佛香阁和排云殿的建筑特色。②站在佛香阁前从山上向下、向前看到的景色。向上看要注意湖光山色互相映衬的美丽景色。一开始,学生很难理解这个从下向上看
期刊
数学教学,实质上是数学思维活动上的教学。也就是说,数学教学不仅要把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学到这些成果,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懂得那些结论、定理、法则、公式是如何得来的,从而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而数学家们在思维方法上独特的地方,就是特别善于使用“化归”的思想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最重要的、最本质的活动——分析数学思维过程,应充分体现数学
期刊
探究式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的方法,是让学生在数学学科的领域中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中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是实现新课标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基本方法,在课堂上充分体现探究学习完全渗透到数学的日常教学中去,是我们教师贯彻新课标、实现新课标的重要任务。本人根据近几年尝试新课标下的探究式学习的实践尝试
期刊
高中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枯燥,如果老师再“满堂灌”,学生更显得被动,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性,需创设数学情境。数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一个良好的数学情境能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起学生更多的联想,也比较容易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感受和兴趣,从而自主参与知识的获取、问题的解决过程。创设问题情境不能随心所欲,而应深入
期刊
情境创设,是现代教师经常运用的教学手段,它似乎也成了展现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亮点。因此,讲故事、做游戏、展示课件……成了现代教师追求的新潮。可是教师精心设计的情境是否完成了它的初衷,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恐怕就不甚理想了。下面就以本人教学《詹天佑》一文中教学“人字形线路”为例,简单谈两句。  “人字形线路”是本课教学的难点,离现在的学生生活较远,所以在备课时我这样做了设计,首先让学生自己读、悟,不能理解
期刊
书面语言表达一般分为三个过程:思维、组织、表达。先是思维,把要写的东西在脑中思考,这往往是个别的、孤立的一些素材,很凌乱琐碎;然后要对此进行组织,把这些思维作出整理,使其条理化、系统化,但这还是较粗糙的,可能还有一些用词不当或语言错误;最后才是表达,把组织过的材料仔细推敲,确无问题了再落笔成文。在撰写时要注意主谓语一致,时态呼应、用词贴切等,这就是写作。上述的三个过程,最难的就是第三个过程,这需要
期刊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根据初中学生活泼、好表现的特点,教给学生活动学习法,指导学生开展相应的活动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兴致勃勃地学习语文。具体做法是:    一、用活动激起学语文的兴趣    在课堂上将课文作为活动的材料,用各种生活的活动形式将课文内容形象地再现于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浓厚的兴趣,从而直接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如上《小桔灯》时,有的学生
期刊
一堂好的听力课,应该是一个以传授技能为主的过程,一个融讲解与测试于一体的过程,一个听力与说、读、写相结合的过程。其学习形式,不只是单一的老师放音,学生听音之后对答案,其教学目的也不仅仅是为了找出某个问题的正确答案,而是把听力技能的训练与说、读、写等各项语言应用能力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从而真正提高听力教学效果,本文从四个方面来谈谈如何进行英语听力教学。    一、听前指导    通过听前的预测活动对
期刊
在小学生的作业或作文中,特别是中低年级,错字、别字较多。这给教师的批改造成了很多麻烦,有的甚至产生疑惑,认为学生没有认真学习,或者是自己在教学中的力度不够,便因此适得其反。    一、作业或作文中出现错别字的主要原因    1、小学生的识字量本来就很少,在作业或作文时想写的有些字却写不出来,于是便找一个字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  2、一些教师在教学多音多义等汉字时,还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单独提出
期刊
【摘要】数学教学在引入新课时,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和探索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喜欢数学,亲近数学,热爱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把学生带入神奇的数学世界之中去探索遨游。  【关键词】课程标准 兴趣 问题情境 引入    课程标准是为体现和实施基础教育改革目标而制定的,它是作为国家对学生接受一定阶段教育之后的结果所作的具体描述,是国家教育质量在特定教育阶段应达到的具体指标,它是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