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美术欣赏活动《梦》的设计与实施B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ckey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欣赏活动是幼儿美术领域学习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它主要以欣赏为主,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加深幼儿对作品的理解,从而培养审美愉悦和审美能力的活动,其目的在于引导孩子用情感去体验,享受作品带来的愉悦感受。于是,在美术欣赏活动中挖掘作品的教育价值,为幼儿创设生活化情境,引导幼儿进行观察与欣赏,加深对事物的审美体验成为我们思考和研讨的重点。
  为此,我们展开了专门的教研活动,选取大班《建构式教材》下册毕加索的作品《梦》,组织教师在深入挖掘作品价值的基础上,分析幼儿的行为,反思教师的问题,提升认识。
  一、《梦》的初始
  平时我们在设计欣赏活动时,首先会对原作品进行理解和分析,特别是大师的美术作品,总会把作品介绍放在首位,把一些认知的元素放在活动目标中,重点放在关注幼儿能否理解作品,是否能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大胆表现,往往忽略了幼儿在欣赏过程中情绪的宣泄和对美的体验与感受。
  在欣赏环节中,发现幼儿对作品《梦》的观察理解是模糊且笼统的。教师对大师作品的理解不够,没有真正走进作品《梦》中,所以需要让幼儿去欣赏画面的哪一点,对作品的意境游离在外,导致执教过程中难以把握,不能更好地引导幼儿如何欣赏和感受画面中的美。
  只有让幼儿充分感受作品美和意境美,才能为幼儿提供创作的空间。于是,除了对活动环节进行调整以外,我们还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欣赏模式,开始尝试多手段结合、多感官参与、多形式表达的开放式美术欣赏活动。
  二、《梦》的推进与表现
  1.运用音画结合,充分挖掘作品意境和内涵
  音乐和美术本质上具有同源性,都是用于表达情感的艺术表现形式。音樂中的节奏和旋律相当于画面中的点线面,音乐中的音响相当于画面中的色彩,音乐中的快慢强弱相当于画面中的长短、大小、粗细等。这些元素的有机结合能达到图音并茂、有声有色的效果,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梦》是毕加索中期比较重要的作品之一,作为幼儿美术欣赏的教材,更多要从幼儿观察与欣赏的视角着眼,运用多种形式帮助幼儿理解作品,感受作品中的美。活动中,幼儿感受梦和表现梦时都出现了音乐。欣赏作品时,教师引导幼儿:“我们来学学画上女孩睡觉的样子”,同时播放音乐,幼儿在三拍子的音乐声中,闭上眼睛感受作品中女孩的梦境,享受熟睡中的身体舒展、柔软和放松,幼儿在感受梦境时,他们脑海中出现了“苹果树下野餐、跳芭蕾舞、草地上奔跑”等美好的梦境。不同的旋律和节奏都会给孩子不同的体验和感受,音乐的运用将作品抽象的部分形象化,而音乐与欣赏的完美结合,有利于幼儿对作品《梦》的理解。
  2.丰富审美经验,进一步感受线条与色彩
  美术欣赏是运用感知、记忆、经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从而获得审美经验。因此,颜色丰富,色彩明快,画面变化大的作品较容易吸引大部分幼儿。基于此,我们对作品《梦》进行了剖析,把欣赏的重点定位在:线条的变化、组合和衔接;色块的颜色、明暗;人物的神态、表情。
  当呈现作品《梦》时,首先映入孩子眼帘的是女孩熟睡的睡姿和神态,从女孩的神态和表情中,让幼儿感受到睡梦中女孩的舒适和惬意,让人也有了欲睡的感觉,体验到女孩的梦境是美的,从而引发幼儿观察作品中女孩脸上的黑色线条、金黄色长发、红色沙发、纤细柔软的手指等一些柔软圆滑的线条和明亮的色块,圆滑的线条让幼儿体验到睡梦中女孩的柔美,大色块的暖色系(黄色和红色)在画面冷色背景衬托下,显得明亮,给幼儿温暖、柔和的感觉。
  3.加入肢体表演,转变抽象作品为具象内容
  欣赏式活动形式的开展,根据组织形式的不同,可以有另外多种形式,如在欣赏名画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和引导幼儿通过肢体表演充分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让幼儿将抽象的作品转化为具体形象的理解内容。
  由于幼儿有自身发展的特点,他们更喜欢用身体动作表达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通过一些随性的肢体表演,从自身的感受来加深所理解作品的外在特征和内在美。《梦》活动中,为了让幼儿感受女孩抽象的梦境,教师引导大家“我们也来学学画上女孩睡觉的样子”,同时播放舒缓音乐,幼儿随教师的引导,缓缓闭上眼睛,靠在椅子上,十指交叉轻柔地放在胸前,用身体来表示圆滑的曲线,感受曲线的自由、流畅,在舒适安静的睡梦中感受女孩美好的梦境。在幼儿表现“梦”时,他们用手部动作再次表现出不同的曲线。在线条的变化中,表现出女孩不同的梦境。“梦”是幼儿喜欢的话题,但“梦”又是看不到、摸不着的,通过模仿表演、动作表现等形式,将梦境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美术欣赏活动中,加入适当的肢体表演,让幼儿用动作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可以将作品抽象的部分转化为具体形象,从而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评价能力。
  在欣赏活动中,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让幼儿充分感受和欣赏作品的美,把认知对象转变为情感体验的对象,能获得各种各样的心理感受,当幼儿的美术欣赏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时,更能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幼儿的审美想象才会得以释放。
  编辑 孙玲娟
其他文献
创造力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开展能动的思维活动,产生新认识、新事物的能力。个性心理研究表明,能力是发展的结果,它只有大小之分,没有有无之别,创造力也是如此,是发展的结果。这种复杂的高水平心理活动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这种综合能力的具备也并非一蹴而就。因此,如何帮助学生从小树立创造志向,培养创造性思维,开发创造力,是摆在我们小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近几年来,我校在实践中探索,总结出培养开
摘 要:在幼儿教育的组成中,自信心的培养非常重要,教师要充分地重视到自信心培养的重要性,通过有效的教育方法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从而让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教师要站在幼儿的角度上进行问题分析,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从而培养幼儿乐观向上的自信心。  关键词:自信心;幼儿成长;鼓励  自信心是儿童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它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性心理品质,是幼儿良好心理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第八册第61页。  【教学目标】  1.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让学生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表达简洁、便于交流、具有普遍性等)。  2.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描述,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特点,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培养学生的代数化意识,发展抽象思维。  3.经历一些具体问题的探究过程,培
摘 要:以四川省金堂县农村留守儿童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和半结构访谈法对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学习教育状况、心理健康状况等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留守儿童;生活状况;学习教育;心理健康;对策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流动也在加速,绝大多数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入城市打工。由于外出打工给农村家庭带来了一定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自新版以后,给我们最大改观就是本大、图形丰富、体现学生自主、活动内容增多,特别是低年级教材更是丰富多彩。在日常课堂教学实践后,我发现这时的教学并不只是由于教材形的变化,在培养学生能力训练、素养的形成等方面给我们提出了更高要求,课堂形式要活、内容要细、把握要精当。课堂中无形中要增加新的活力,才能适应这一根本性的变化。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固然要依靠对数学素材的使用与丰富,也要讲求课堂方法
摘 要: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推动了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这其中也包括教育行业,作为教育基础阶段的小学语文教育更是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氛围等多个角度改革发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为目标不断开展与时代相符的教学。以此为出发点,就小学语文识字类微课资源的设计与运用进行简单的探讨分析。  关键词:微课资源;小学语文;语文教学  一、正确认识微课资源的教学价值  微课资源就是众
摘 要: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以“三角形的面积”为例,具体阐述了小学数学课堂学生思维能力形成的四个步骤:操作验证,完整概念;精设问题,深入探究;整理过程,系统思维;问题冲突,创新思维。  关键词:数学课堂;思维训练;三角形的面积  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而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的。在此我以《三角形的面积》教学为例进行详尽的阐述。  一、
时光飞逝,转眼我工作已是第八个年头,在长期班主任工作中,使我深深懂得良好的习惯能够影响孩子的一生,低年级则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  然而,当我信心满满地踏进一年级教室的时候,发现眼前的一切并不是我想看到的:孩子们坐在座位上是“千姿百态”,有的正趴在桌上抠着自己的手指头,有的翘起两腿仰躺在椅背上,有的同桌间低头正打闹得欢心……我照例想用自己的话威慑他们“同学们,静下来,小手放好,小脚着地!”我一边
摘 要:愿每个音乐教师都能拿起音乐游戏这把“金钥匙”,在音乐教学中放飞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到音乐中,感受美、欣赏美、学习美、创造美、表现美、懂得美!  关键词:小学音乐;能力;导入  音乐游戏是以发展儿童音乐能力为主的一种游戏活动,在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儿童的认知思维的变化有很大一部分是由在校学习获得的,而音乐游戏也符合杜威的“从做中学”这个理论,能更直观、更直接地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
摘 要:教育家布鲁纳说过: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经常不知道如何提出问题,来解决自己不懂的问题。通过营造氛围,提供各种方式来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  关键词:提问;积极性;数学课堂  在我的数学课堂上,当我上完一节新课,问学生还有什么不懂的时候,学生通常都没问题,这样的“问”只是形式而已。教师在进行课堂改革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