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愿每个音乐教师都能拿起音乐游戏这把“金钥匙”,在音乐教学中放飞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到音乐中,感受美、欣赏美、学习美、创造美、表现美、懂得美!
关键词:小学音乐;能力;导入
音乐游戏是以发展儿童音乐能力为主的一种游戏活动,在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儿童的认知思维的变化有很大一部分是由在校学习获得的,而音乐游戏也符合杜威的“从做中学”这个理论,能更直观、更直接地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经验,这类经验辅助他们获得认知,调节元认知。学生想去学,想去听,在游戏类的音乐课堂中体验到了快乐,在无形中得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升华。这便是音乐课堂最终的教学目标。因此,游戏在音乐课堂中很好地运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放飞”学生心灵有很大的帮助。
一、游戏在新课导入中的运用
新课导入是音乐课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在新课开始时,就能以有效的方法引起学生注意,那么整个课堂教学就成功了一半。例如:四年级上册《牧童之歌》这一课,在导入部分,老师可以用竞猜的游戏导入,老师可以跳一段新疆舞,让学生从老师的舞蹈中竞猜出是哪个少数民族的舞蹈,孩子们的求知欲、好奇心很强,自然引出新疆民歌《牧童之歌》。既调动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自然引出今天的课题。另外,猜谜、节奏游戏、击鼓传花等小游戏也可以作为新课导入的游戏方式。
二、游戏在节奏学习中的运用
在音乐中,节奏是体现音的长短关系和强弱关系的一种统称,是构成音乐的重要因素。但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专业术语对于他们很难理解和掌握,而采用游戏的方式就易于接受了。例如:在上一年级音乐上册《太阳》这一课,我在讲授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把二分音符节奏比作爷爷走路,四分音符比作小朋友,当我讲“看!大路上来了一位老爷爷!”时全班小朋友就拍打“×—”这一节奏。边拍边讲“走呀,走呀!”;当我讲“小朋友出现了,你们看,他们走路多精神啊!”小朋友就拍打“××”节奏,边拍边讲“走、走”。这一课程内容在走走、拍拍、讲讲、玩玩中学生很快就掌握了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玩中学,学中玩”的教育理念。
三、游戏在欣赏教学中的运用
欣赏音乐不仅需要欣赏者具有形象思维能力,更需要结合自己经历过的生活和情感去感知、体验,使其根据各自对音乐的感受程度及直接、间接的形象记忆,把自己对所听音乐作品的理解用不同的语言、动作表现出来。
例如,在欣赏《玩具兵进行曲》一课时,刚听到音乐响起,进行曲的节奏使学生情不自禁地动起来。我简单地介绍了曲子,就让学生随音乐走一走,虽然他们也玩得不亦乐乎,但音乐的节奏及韵律完全被忽视了。我试着让学生再多一点地投入情感,音乐响起时我说:“夜深了,小主人睡着了,此时,被关在箱子里的玩具兵们偷偷从箱子里爬出来……”和着音乐,学生个个贼头贼脑地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段音乐之后,我又说:“小主人此时睡得正香呢,玩具兵们有的……”我用手指着一个学生,他马上和着音乐学起了解放军走路,“有的……”我又指着另一个学生说,他马上学起了解放军打枪。随着音乐的不断进行,学生一个个学起了玩具兵,他们投入的情感远非我们所能想象。最后,音乐停了,乐曲结束了,我故意学着小主人的样子,伸了伸懒腰,打了个哈欠,揉揉眼睛,等我再看他们,一个个摆着音乐结束时的动作一动也不动,那样子使人忍俊不禁。正是这样的音乐游戏,使他们不仅掌握了进行曲特有的行进节奏,而且能把它表现得更加优美,从而激发了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促使孩子对音乐感兴趣。
四、游戏在歌唱教学中的运用
歌唱教学的目的是揭示歌曲的艺术形象,理解和表现歌曲的情感和风格。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生理特点,引导他们用音乐表现手段来表现歌曲的风格。例如:在教唱一年级《大鹿》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把这首歌表现得更加生动活泼,我为学生设计了一个音乐游戏,首先先让学生想象并模仿出大鹿透过窗子往外瞧的动作、兔子被追赶时害怕的样子等,接着让学生根据这首歌曲讲述的故事分别扮演大鹿、兔子和老狼,边唱着歌曲边表演故事情景。由此课堂气氛变得十分活跃,学生纷纷抢着扮演不同的角色,这样他们不仅把游戏里的角色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且把歌曲演唱得更加生动活泼,使歌唱教学的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教师如果能很好地在音乐课堂中运用游戏,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音乐知识、技能,达到教学目标有很大的帮助。可见,游戏与小学生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儿童的生活离不开游戏,游戏的内容源于儿童的生活,愿我们每个音乐教师都能拿起音乐游戏这把“金钥匙”,在音乐课堂中“放飞”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音乐中,感受美、欣赏美、学习美、创造美、表现美、懂得美!
参考文献:
[1]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2]邹爱民,马东.音乐教育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关键词:小学音乐;能力;导入
音乐游戏是以发展儿童音乐能力为主的一种游戏活动,在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儿童的认知思维的变化有很大一部分是由在校学习获得的,而音乐游戏也符合杜威的“从做中学”这个理论,能更直观、更直接地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经验,这类经验辅助他们获得认知,调节元认知。学生想去学,想去听,在游戏类的音乐课堂中体验到了快乐,在无形中得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升华。这便是音乐课堂最终的教学目标。因此,游戏在音乐课堂中很好地运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放飞”学生心灵有很大的帮助。
一、游戏在新课导入中的运用
新课导入是音乐课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在新课开始时,就能以有效的方法引起学生注意,那么整个课堂教学就成功了一半。例如:四年级上册《牧童之歌》这一课,在导入部分,老师可以用竞猜的游戏导入,老师可以跳一段新疆舞,让学生从老师的舞蹈中竞猜出是哪个少数民族的舞蹈,孩子们的求知欲、好奇心很强,自然引出新疆民歌《牧童之歌》。既调动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自然引出今天的课题。另外,猜谜、节奏游戏、击鼓传花等小游戏也可以作为新课导入的游戏方式。
二、游戏在节奏学习中的运用
在音乐中,节奏是体现音的长短关系和强弱关系的一种统称,是构成音乐的重要因素。但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专业术语对于他们很难理解和掌握,而采用游戏的方式就易于接受了。例如:在上一年级音乐上册《太阳》这一课,我在讲授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把二分音符节奏比作爷爷走路,四分音符比作小朋友,当我讲“看!大路上来了一位老爷爷!”时全班小朋友就拍打“×—”这一节奏。边拍边讲“走呀,走呀!”;当我讲“小朋友出现了,你们看,他们走路多精神啊!”小朋友就拍打“××”节奏,边拍边讲“走、走”。这一课程内容在走走、拍拍、讲讲、玩玩中学生很快就掌握了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玩中学,学中玩”的教育理念。
三、游戏在欣赏教学中的运用
欣赏音乐不仅需要欣赏者具有形象思维能力,更需要结合自己经历过的生活和情感去感知、体验,使其根据各自对音乐的感受程度及直接、间接的形象记忆,把自己对所听音乐作品的理解用不同的语言、动作表现出来。
例如,在欣赏《玩具兵进行曲》一课时,刚听到音乐响起,进行曲的节奏使学生情不自禁地动起来。我简单地介绍了曲子,就让学生随音乐走一走,虽然他们也玩得不亦乐乎,但音乐的节奏及韵律完全被忽视了。我试着让学生再多一点地投入情感,音乐响起时我说:“夜深了,小主人睡着了,此时,被关在箱子里的玩具兵们偷偷从箱子里爬出来……”和着音乐,学生个个贼头贼脑地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段音乐之后,我又说:“小主人此时睡得正香呢,玩具兵们有的……”我用手指着一个学生,他马上和着音乐学起了解放军走路,“有的……”我又指着另一个学生说,他马上学起了解放军打枪。随着音乐的不断进行,学生一个个学起了玩具兵,他们投入的情感远非我们所能想象。最后,音乐停了,乐曲结束了,我故意学着小主人的样子,伸了伸懒腰,打了个哈欠,揉揉眼睛,等我再看他们,一个个摆着音乐结束时的动作一动也不动,那样子使人忍俊不禁。正是这样的音乐游戏,使他们不仅掌握了进行曲特有的行进节奏,而且能把它表现得更加优美,从而激发了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促使孩子对音乐感兴趣。
四、游戏在歌唱教学中的运用
歌唱教学的目的是揭示歌曲的艺术形象,理解和表现歌曲的情感和风格。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生理特点,引导他们用音乐表现手段来表现歌曲的风格。例如:在教唱一年级《大鹿》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把这首歌表现得更加生动活泼,我为学生设计了一个音乐游戏,首先先让学生想象并模仿出大鹿透过窗子往外瞧的动作、兔子被追赶时害怕的样子等,接着让学生根据这首歌曲讲述的故事分别扮演大鹿、兔子和老狼,边唱着歌曲边表演故事情景。由此课堂气氛变得十分活跃,学生纷纷抢着扮演不同的角色,这样他们不仅把游戏里的角色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且把歌曲演唱得更加生动活泼,使歌唱教学的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教师如果能很好地在音乐课堂中运用游戏,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音乐知识、技能,达到教学目标有很大的帮助。可见,游戏与小学生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儿童的生活离不开游戏,游戏的内容源于儿童的生活,愿我们每个音乐教师都能拿起音乐游戏这把“金钥匙”,在音乐课堂中“放飞”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音乐中,感受美、欣赏美、学习美、创造美、表现美、懂得美!
参考文献:
[1]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2]邹爱民,马东.音乐教育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