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幼儿教育的组成中,自信心的培养非常重要,教师要充分地重视到自信心培养的重要性,通过有效的教育方法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从而让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教师要站在幼儿的角度上进行问题分析,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从而培养幼儿乐观向上的自信心。
关键词:自信心;幼儿成长;鼓励
自信心是儿童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它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性心理品质,是幼儿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因此,培养幼儿自信心,发展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是幼儿社会性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针对这一重点,我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赏识和信任,树立幼儿自信心
心理学家认为:人在满足生理需求后,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每个幼儿的生命仿佛就是为赏识而来到人间的,每个孩子都有优点。我们应该相信每个天真的孩子都是怀着当个好孩子的愿望来到幼儿园的,他们希望得到老师和同伴的喜爱。因此,我们要求每一位幼儿来园时要主动与老师、小朋友问好,而老师一定会以微笑点头或是拥抱、抚摸孩子等多种形式回应,让幼儿的每一天都是从心情愉悦开始的。对于娇气爱哭的孩子,他的每一次突破都会以小红花奖励。我们不仅仅要相信幼儿,还应该引导幼儿善于发现同伴的优点,使幼儿充分感受到被同伴接纳、喜爱的快乐,产生归属感和安全感,从而建立自信心。
比如让幼儿进行排队游戏,教师要用温和的语气来告诉幼儿接下来要做什么,对于表现好的幼儿要进行微笑表揚,比如说“宝贝你真棒”,以此来鼓励幼儿,取得幼儿的信任;而对于不能正确游戏或是有哭闹的幼儿,要先安抚幼儿的情绪,抱起幼儿,耐心倾听,并且进行耐心的安慰和讲解,从而让幼儿主动接受游戏,参与游戏。
二、注重实践,因材施教,激发幼儿自信心
美国心理学家马尔兹认为:绝大多数的自我信念都是由过去的经验——成功与失败、屈辱与荣耀,特别是童年时的经验而不自觉地形成的。成功的经验可以让孩子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成功的次数越多,幼儿对自己成功方面的评价就越高,经常获得成功的幼儿具有自信、自我接受、乐观等特征。这些特征又保证了他们获得更大的成功。因此,我们要注意为幼儿创造一些能够充分表现自己和体验快乐的条件和机会。如:在班级中开展“我做什么最棒”语言活动,请幼儿互相交流,向同伴介绍自己喜欢什么,做什么最好。内容包括学习生活等多方面。该活动不仅能引导幼儿发现自己的长处,更能激发其自信,并能使幼儿懂得取长补短的道理。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在注重实践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教师要多观察幼儿的性格特点和天赋,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在进行教育时应针对幼儿的性格特点施教。
如:在美术活动中,对待能力弱的幼儿,教师要求其涂色即可;对待能力一般的幼儿,要求幼儿指定作品独立绘画;对待能力强的幼儿,对其明确主题加以引导,要求根据自己的想象完成绘画。这样,在活动中,教师针对不同幼儿不同要求,经过努力,幼儿都完成了任务,获得了成就感。幼儿的美术作品表示幼儿的创造力,教师要进行鼓励,让幼儿自己说出图画的内容,站在幼儿的角度上去欣赏画作,从而提升幼儿的信心。幼儿在幼儿园中的作品可以让幼儿交给家长进行欣赏,从而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到美术活动中,让幼儿获得更大的自信心。
三、体验成功,表扬鼓励,增强幼儿自信心
成功的积极体验会增强幼儿学习的动机,激发幼儿成功的欲望。幼儿正处于各种能力的发展时期,自信与成功相伴,自卑与失败相依,我们应该充分培养幼儿各方面的能力,耐心细致地训练他们的技巧,使孩子实现成功的愿望。表扬,就是一种最廉价、最易于使用且最有效的,却又最容易被人忽视的一种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教师进行幼儿教育时,一定要学会多使用表扬性的语言,从而鼓励幼儿,保护幼儿的自信心。
如:我班一名幼儿在每天的自我介绍时从来不敢发言。我引导他先只说自己的名字,并在全班幼儿面前对他进行了表扬,又在离园时把他今天突破自己的良好表现告知他的父母。渐渐的他从害怕到勇敢,发言一句到三句,胆量逐渐变大。幼儿正确地进行自我介绍后,教师要当着全班幼儿前面进行微笑鼓励,让其他幼儿鼓掌,从而让这个小朋友的信心得到提升。教师要鼓励幼儿之间的交流,可以创建一些简单的小情境,比如两个幼儿互相进行介绍和交流,教师和幼儿之间进行交流等,让幼儿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来提升幼儿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幼儿成长道路上的基石,是学习过程中的润滑剂,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力。因此,在游戏、学习、生活中,我们通过各种活动,使幼儿学会辩证地认识自己,看到自己的优点,发现自己的不足,使他们在一次次尝试、探索、创造中,不断地证实自己,增强自信心。
参考文献:
康晶.试论幼儿教育要注意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J].科技创业家,2013(14).
编辑 段丽君
关键词:自信心;幼儿成长;鼓励
自信心是儿童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它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性心理品质,是幼儿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因此,培养幼儿自信心,发展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是幼儿社会性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针对这一重点,我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赏识和信任,树立幼儿自信心
心理学家认为:人在满足生理需求后,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每个幼儿的生命仿佛就是为赏识而来到人间的,每个孩子都有优点。我们应该相信每个天真的孩子都是怀着当个好孩子的愿望来到幼儿园的,他们希望得到老师和同伴的喜爱。因此,我们要求每一位幼儿来园时要主动与老师、小朋友问好,而老师一定会以微笑点头或是拥抱、抚摸孩子等多种形式回应,让幼儿的每一天都是从心情愉悦开始的。对于娇气爱哭的孩子,他的每一次突破都会以小红花奖励。我们不仅仅要相信幼儿,还应该引导幼儿善于发现同伴的优点,使幼儿充分感受到被同伴接纳、喜爱的快乐,产生归属感和安全感,从而建立自信心。
比如让幼儿进行排队游戏,教师要用温和的语气来告诉幼儿接下来要做什么,对于表现好的幼儿要进行微笑表揚,比如说“宝贝你真棒”,以此来鼓励幼儿,取得幼儿的信任;而对于不能正确游戏或是有哭闹的幼儿,要先安抚幼儿的情绪,抱起幼儿,耐心倾听,并且进行耐心的安慰和讲解,从而让幼儿主动接受游戏,参与游戏。
二、注重实践,因材施教,激发幼儿自信心
美国心理学家马尔兹认为:绝大多数的自我信念都是由过去的经验——成功与失败、屈辱与荣耀,特别是童年时的经验而不自觉地形成的。成功的经验可以让孩子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成功的次数越多,幼儿对自己成功方面的评价就越高,经常获得成功的幼儿具有自信、自我接受、乐观等特征。这些特征又保证了他们获得更大的成功。因此,我们要注意为幼儿创造一些能够充分表现自己和体验快乐的条件和机会。如:在班级中开展“我做什么最棒”语言活动,请幼儿互相交流,向同伴介绍自己喜欢什么,做什么最好。内容包括学习生活等多方面。该活动不仅能引导幼儿发现自己的长处,更能激发其自信,并能使幼儿懂得取长补短的道理。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在注重实践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教师要多观察幼儿的性格特点和天赋,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在进行教育时应针对幼儿的性格特点施教。
如:在美术活动中,对待能力弱的幼儿,教师要求其涂色即可;对待能力一般的幼儿,要求幼儿指定作品独立绘画;对待能力强的幼儿,对其明确主题加以引导,要求根据自己的想象完成绘画。这样,在活动中,教师针对不同幼儿不同要求,经过努力,幼儿都完成了任务,获得了成就感。幼儿的美术作品表示幼儿的创造力,教师要进行鼓励,让幼儿自己说出图画的内容,站在幼儿的角度上去欣赏画作,从而提升幼儿的信心。幼儿在幼儿园中的作品可以让幼儿交给家长进行欣赏,从而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到美术活动中,让幼儿获得更大的自信心。
三、体验成功,表扬鼓励,增强幼儿自信心
成功的积极体验会增强幼儿学习的动机,激发幼儿成功的欲望。幼儿正处于各种能力的发展时期,自信与成功相伴,自卑与失败相依,我们应该充分培养幼儿各方面的能力,耐心细致地训练他们的技巧,使孩子实现成功的愿望。表扬,就是一种最廉价、最易于使用且最有效的,却又最容易被人忽视的一种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教师进行幼儿教育时,一定要学会多使用表扬性的语言,从而鼓励幼儿,保护幼儿的自信心。
如:我班一名幼儿在每天的自我介绍时从来不敢发言。我引导他先只说自己的名字,并在全班幼儿面前对他进行了表扬,又在离园时把他今天突破自己的良好表现告知他的父母。渐渐的他从害怕到勇敢,发言一句到三句,胆量逐渐变大。幼儿正确地进行自我介绍后,教师要当着全班幼儿前面进行微笑鼓励,让其他幼儿鼓掌,从而让这个小朋友的信心得到提升。教师要鼓励幼儿之间的交流,可以创建一些简单的小情境,比如两个幼儿互相进行介绍和交流,教师和幼儿之间进行交流等,让幼儿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来提升幼儿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幼儿成长道路上的基石,是学习过程中的润滑剂,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力。因此,在游戏、学习、生活中,我们通过各种活动,使幼儿学会辩证地认识自己,看到自己的优点,发现自己的不足,使他们在一次次尝试、探索、创造中,不断地证实自己,增强自信心。
参考文献:
康晶.试论幼儿教育要注意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J].科技创业家,2013(14).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