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戏剧是由不同性格的不同角色的台词和动作等构成的,在剧本创作中如果分角色进行戏剧创作,一个学生设计创作一个或两个角色的台词和动作,学生能较好地进入角色,也有利于学生思维的碰撞,有利于创作出高质量的作品,有利于学生间感情的交流,有利于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宽容思想和健康人格的形成。本文以学生合作写作并表演的话剧《插曲》为例展示剧本的创作和表演过程、方法和得失。
关键词:戏剧;合作写作;戏剧表演;过程;方法;感悟
在学过古今中外几部戏剧剧本,看过不少戏剧教学片,写过一些戏剧鉴赏类文章,对剧作的“潜台词”“戏剧语言的动作性”“戏剧冲突”等戏剧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教师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创作剧本。
教师在允许学生一个人独力创作剧本的同时,特别鼓励几个(不超过6个)学生一起合作创作一个剧本。因为教师认为,戏剧是由不同性格的不同角色的台词和动作等构成的,在剧本创作中如果分角色进行戏剧创作,一个学生设计创作一个或两个角色的台词和动作,学生能较好地进入角色,较好地体验角色的思想感情,同时几个学生在一起创作、排演同一个剧本除了能适当降低剧本创作的难度,也有利于学生思维的碰撞,有利于创作出高质量的作品,有利于学生间感情的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宽容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分工合作、组织协调、自我展示与分享成果、倾听与表达等社会交往能力,促进学生摒弃偏见与孤僻、追求创新、互相欣赏、幽默风趣、正直乐观等健康人格的形成。
一阵惊呼、怀疑、叫苦之后,教师说“这是传统,以往各届学生都自己创作过剧本并表演过自己创作的剧本,很多质量还相当高”,鼓励学生“你们也不会例外,你们也一定行!”并提醒学生注意避免以往学生最易犯的时空不集中而导致的频繁换幕的错误。
教室里热闹起来,学生们开始了“大串联”,去寻找平时关系友好的合作伙伴;大多数是邻桌的几个组成一组,环绕着几张桌子热烈讨论,开始他们的戏剧创作;还有部分学生或因性格孤僻不善与人打交道或想挑战自己准备独自一个人创作剧本。
慢慢地,准备独力创作剧本的学生越来越少。“开始本人一直想要自己独创一剧本。题材想过‘武侠、爱情、战争、家庭’这四个方面。不过当真正开始创作之时,连开幕都难以下笔。不得已才重新思考原因:此系多角色,一个人创作的确困难。不得已才灰头土脸的向其他团体创作申请加入。”[1]
全组精诚合作创作的确较个人独力创作有优势。以下是话剧《插曲》剧本的创作过程。
第一环节是选材。最初的想法,或者说最先闯入脑海的就是那些神话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和青春舞台小说,比如说琼瑶剧、金庸小说,现在流行的《仙剑奇侠传3》、《十八岁的天空》等,因此,有学生提出写“爱情”(偶像剧类型),也有学生开玩笑说写武侠剧。但大多数人对爱情这个东西不是很了解,虽然看过不少,但没有亲身体验,恐怕写出来的效果不好,这一观点被抛弃。写武侠剧的观点根本就没有被纳入讨论话题,女同学对这个根本不感兴趣,男同学对这个也未必能写出什么内涵。后来有人谈到“现在的高中生活”,因为都是学生,大家观点很快取得一致——写校园生活,因为从现在看,部分师生矛盾尖锐(比如,教师骂学生;只有上课才能见到老师,下课就看不到人影:与初中相比大不相同,所以学生不适应甚至不接受以至反抗)。就这样,终于决定以高中生生活的典型事例为题材。这样一来取材就容易多了,接下来将范围再缩小些并讨论所要反映的主题。有同学提出可以通过这部戏剧来反映一个人的性格变化,这个观点比较切合实际,得到大多数人的赞同。于是学生们继续讨论,要使人性格变化,必定要经历一些事情,同学乙提出把同学甲提出的爱情故事加入其中,使之成为其性格变化的主要原因,故事终于有了大概轮廓。
第二环节就是讨论写几幕,各幕要安排什么内容。一个人性格要变化,必定有开始的性格,变化的过程,变化后的性格。而其中的变化需要时间,学生们就把时间定格在高中三年,高一写他的最初性格,高二写他的恋爱,高三写他变化后的性格,也就是说至少要写三幕。所谓“青菜萝卜,各有所爱”“众人拾柴火焰高”,同学丁想要把老师口头禅及我们对老师的一些评价加入其中,毕竟这也属于学校生活的一大亮点。观点成立!学生们打算把它加到高一后期。
第三环节讨论人物性格及取名。主角当然是性格变化者。因为该组正好有位学生性格比较典型,学生们决定就以他为“模特”。于是,主角定义为一位性格较为火爆、开朗,成绩不怎么好的男生;她的女朋友呢,现实中也有一位“模特”,就定义为温柔、大方、美丽,成绩好的女生。另外安排了三位做他的同学:一名女同学为女主角的朋友,性格较为火辣;另两名男同学为男主角的朋友,一位“书呆子”,一位性格一般。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取名。男主人公性格暴躁,名字当然应用比较雷人的,各位均有自己的见解,最后决定以学生丁提出的“炎燚”为名,六把火足以反映其性格,还有四位没有命名,学生们每个人写下自己理想中的四个名字,最后挑选出比较好的成为其正式名字,这一步告一段落。
第四个环节就是正式开编。但究竟“怎样写”(怎样开头,形式怎样等等)最初确实难倒了学生们,最后,他们选择了《三块钱国币》的写作格式,这时才开始下笔。第一幕,写他们相识,该组刚好五个同学,每人分担一个角色,轮到谁发话时,就写下自己认为在当时情况自己可能会说的话,再拿出来经大家研究,该删该减的,都毫不留情。这样几经琢磨,一节课完了连第一幕都还没写完。考虑到时间问题,学生们打算分工合作,每个人写一幕,再把这几幕合并起来。完工后,将自己的作品凑到一块,才发现上下幕衔接不上,因为大家创作时没有交流,谁也不知道对方所写的故事情节发展。发生这种悲剧也是理所当然的,同学甲所写爱情故事所占篇幅过大,考虑到这不是本剧反映的主题,因此进行大规模的删减是很有必要的。同学戊所写结尾不能与同学乙所写的衔接,这就要由同学乙按照前面故事的发展进行修改。这样一来,剧本大致框架形成。接下来由同学丙对整个剧本进行再修改,对一些情节进行糅合,对繁琐罗嗦没有切入正题的文字进行删削,对剧本的语言文字进行润饰等。
在全组学生的共同努力下,一个剧本终于诞生了。
教师批阅了剧本并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剧本发下来后在与其他小组的交流中获得好评,但教师提出的修改意见并没有引起学生们的重视。学生们沉醉于剧本创作的成功之中。
接下来是学生们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排练。
在剧本排练过程之中, “发现剧本总是少了一点感情,一点亲和力。这让我这主角甚为头疼。在一番修改之下,总算得以小改情况。但时空的变换也是一大问题。剧中明显有‘演电影’的感觉。”[2]
专门用了一个晚自习来进行戏剧表演后,该组学生反思说:“第一,这个剧本显得过俗。这些事都是大家司空见惯的,并没有什么吸引力。第二,剧本本身的语言不经典。作为一个戏剧,如果剧情不是很精彩,可以通过比较诙谐滑稽的语言,来补救它的舞台效果。第三,本剧最大的一个缺点就是换幕太频繁,没有考虑到时空要高度集中,这当然也与本剧选材有关。每四,表演者在舞台上的表现过于拘束,个别演员声音过小,再加上换幕太频繁,让听者有点不知所云的感觉。但大家都是第一次做嘛,虽然可改进的地方还很多,但我们从中学到的东西更多。”[3] “从本次创作中,认识到团队合作的利弊,感受到了努力的甜果。在表演时,又发现时空不太集中,又把其中有些情节糅合到一起。初步感受创作和表演的过程、困难、享受、酸甜苦辣,令人长久回
味。”[4]
“通过本次戏剧单元的学习,从以前‘只知道有戏剧这个东西存在’到现在的‘可以感知它的艺术价值’。刚接触戏剧,我不能说自己了解它,但它绝对已成为我的知识构成里的一部分。特别是本次的戏剧创作让我受益匪浅。”[5]
“合作创作与表演或许是学习本单元最大的挑战,当然也是最能学以致用的项目。尝试一种全新的创作方法,并完全注入各种奇思妙想,最后再看到努力结果活生生地展现在众人眼前这便是一种成就,一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更重要的是这是无法在学习散文、议论文过程中感觉、触及到的真正的实践学习。
创作也是一种交流。不是肤浅的向听众诉说,而是心与心的碰撞。大声说出心中的主人翁,大胆地描述这个动作应该怎样,这句话该是什么语调,甚至该有什么样的表情。合作创作便意味着有更多的听众在聆听自己的内心,同时也是各种性格的导师在为自己订正。你一言我一语才能打造最丰富的剧情,最有‘性格’的角色,最精彩的舞台提示。相比反复朗读或枯燥的综合分析,这似乎更适合我们这些充满梦想的新一代,这可能就是所谓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而表演就更像是释放自我的过程。被书本压迫太久,越是希望在另一舞台表现另一个自己,而表演就是一种大胆而快捷的道路。没有束缚,没有界限,这或许就是戏剧带给我的最大喜悦。”[6]
[参考文献]
[1][2][3][4][5][6]为本剧创作、表演人员户诗映、卢肖、冉林等的感悟。
本文为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加强高中语文戏剧教学,提高学生审美与创作能力研究”(课题批准号:10-05-00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重庆37中,重庆 400084)
(上接第89页)
赵本山作为常规语言的使用者,新鲜语言的创造者,力图在其作品中注入新元素。目前备受人们关注的一个语言现象,语码混用,也引起了赵本山的注意。如把书面性很强的专业术语、行业语等夹杂于普通农民或者市井人物的口语表达之中,把“增长”“洁白”“下岗”与“唠磕”、“割草”“朗诵诗歌”并列起来,使观众对两位可爱老人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在方言色彩浓郁的东北话中混用外语单词,“一块PK、铁岭TV、绿tea、哦yeah、Hello哇、饭已OK、下来咪西、我tea喽你”等;以老年人的身份说出非常时尚的流行语“帅呆了、太有才了”等。这种修辞现象可以借用骆小所的说法,“在用词造句时,故意不遵循某种特定的统一风格,将风格色彩不相协调的相混,以引起人们的注意,达到特定的修辞目的”,这种修辞方式称之为语码混用。但不把它看成是一种固定的辞格,认为它是对不同语体风格词语的重新整合所形成的语言使用的临时方法,也即变异修辞。
六、结语
由以上分析可见,变异是赵本山小品的灵魂,没有变异就没有幽默,就没有了小品风格,独特的赵氏小品也就失去了特色。一个成功的演员往往是艺术语言的开拓者,他们在语言规范的制约下辛勤耕耘,努力寻找突破常规、超越规范的新鲜言语。正如他自己所说:“今天观众进剧场,总是带着一把尺子进来的,尤其是看喜剧和相声,一听到喜剧,人们自然想到了笑,也有可能有人花钱买票进剧场是想要受教育。但我知道,要看我演出的观众都是想要开心大笑的观众,你如果让观众得到了满足,他都会第二次花钱买票接着笑……”。作为春节晚会的金字招牌,赵本山对喜剧效果的构成方法一直都在不遗余力的加以挖掘和创新,词义变异、词形变异、语码混用等变异修辞手段的大量运用就是最好的证明。这也正是赵氏小品具有独特风格和强大生命力,能够不断地为观众传递审美信息,成为春节晚会重头戏,并在广大观众心中占一席之地的艺术真谛所在。
了解了变异修辞产生的独特幽默效果后,在日常的写作和交流中,也可以根据情境的不同,适时地使用变异修辞,让文章更具可读性,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轻松、顺畅。
[参考文献]
[1]江南,王跃平.语言文字应用专题研究——逻辑与修辞[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6.
[2]王希杰.汉语修辞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3]崔传明.浅谈变异的修辞效果[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3).
[4]黄兰花.从言语行为理论看赵本山小品中的幽默[J].现代语文,2008(10).
[5]李海英.赵本山小品语言艺术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生论文,2001.
[6]李海英.赵本山小品语言表达手段略论[J].修辞学习,2003(1).
[7]孙荣荣.赵本山小品语言幽默性的评价理论解释[J].安徽文学,2008(10).
[8]肖建安,肖志钦.言语变异的修辞功能[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3(4).
[9]肖建安,曾立.变异修辞的认知透视[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5(6).
[10]张志英,陈安东.浅析赵本山小品的语言特色[J].现代语文,2007(4).
[11]金景辉.赵本山传[M].辽宁画报出版社,2000年.
(作者单位:1.南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河南 南阳 473061;2.郑州华信学院艺术学院,河南 郑州451150)
关键词:戏剧;合作写作;戏剧表演;过程;方法;感悟
在学过古今中外几部戏剧剧本,看过不少戏剧教学片,写过一些戏剧鉴赏类文章,对剧作的“潜台词”“戏剧语言的动作性”“戏剧冲突”等戏剧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教师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创作剧本。
教师在允许学生一个人独力创作剧本的同时,特别鼓励几个(不超过6个)学生一起合作创作一个剧本。因为教师认为,戏剧是由不同性格的不同角色的台词和动作等构成的,在剧本创作中如果分角色进行戏剧创作,一个学生设计创作一个或两个角色的台词和动作,学生能较好地进入角色,较好地体验角色的思想感情,同时几个学生在一起创作、排演同一个剧本除了能适当降低剧本创作的难度,也有利于学生思维的碰撞,有利于创作出高质量的作品,有利于学生间感情的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宽容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分工合作、组织协调、自我展示与分享成果、倾听与表达等社会交往能力,促进学生摒弃偏见与孤僻、追求创新、互相欣赏、幽默风趣、正直乐观等健康人格的形成。
一阵惊呼、怀疑、叫苦之后,教师说“这是传统,以往各届学生都自己创作过剧本并表演过自己创作的剧本,很多质量还相当高”,鼓励学生“你们也不会例外,你们也一定行!”并提醒学生注意避免以往学生最易犯的时空不集中而导致的频繁换幕的错误。
教室里热闹起来,学生们开始了“大串联”,去寻找平时关系友好的合作伙伴;大多数是邻桌的几个组成一组,环绕着几张桌子热烈讨论,开始他们的戏剧创作;还有部分学生或因性格孤僻不善与人打交道或想挑战自己准备独自一个人创作剧本。
慢慢地,准备独力创作剧本的学生越来越少。“开始本人一直想要自己独创一剧本。题材想过‘武侠、爱情、战争、家庭’这四个方面。不过当真正开始创作之时,连开幕都难以下笔。不得已才重新思考原因:此系多角色,一个人创作的确困难。不得已才灰头土脸的向其他团体创作申请加入。”[1]
全组精诚合作创作的确较个人独力创作有优势。以下是话剧《插曲》剧本的创作过程。
第一环节是选材。最初的想法,或者说最先闯入脑海的就是那些神话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和青春舞台小说,比如说琼瑶剧、金庸小说,现在流行的《仙剑奇侠传3》、《十八岁的天空》等,因此,有学生提出写“爱情”(偶像剧类型),也有学生开玩笑说写武侠剧。但大多数人对爱情这个东西不是很了解,虽然看过不少,但没有亲身体验,恐怕写出来的效果不好,这一观点被抛弃。写武侠剧的观点根本就没有被纳入讨论话题,女同学对这个根本不感兴趣,男同学对这个也未必能写出什么内涵。后来有人谈到“现在的高中生活”,因为都是学生,大家观点很快取得一致——写校园生活,因为从现在看,部分师生矛盾尖锐(比如,教师骂学生;只有上课才能见到老师,下课就看不到人影:与初中相比大不相同,所以学生不适应甚至不接受以至反抗)。就这样,终于决定以高中生生活的典型事例为题材。这样一来取材就容易多了,接下来将范围再缩小些并讨论所要反映的主题。有同学提出可以通过这部戏剧来反映一个人的性格变化,这个观点比较切合实际,得到大多数人的赞同。于是学生们继续讨论,要使人性格变化,必定要经历一些事情,同学乙提出把同学甲提出的爱情故事加入其中,使之成为其性格变化的主要原因,故事终于有了大概轮廓。
第二环节就是讨论写几幕,各幕要安排什么内容。一个人性格要变化,必定有开始的性格,变化的过程,变化后的性格。而其中的变化需要时间,学生们就把时间定格在高中三年,高一写他的最初性格,高二写他的恋爱,高三写他变化后的性格,也就是说至少要写三幕。所谓“青菜萝卜,各有所爱”“众人拾柴火焰高”,同学丁想要把老师口头禅及我们对老师的一些评价加入其中,毕竟这也属于学校生活的一大亮点。观点成立!学生们打算把它加到高一后期。
第三环节讨论人物性格及取名。主角当然是性格变化者。因为该组正好有位学生性格比较典型,学生们决定就以他为“模特”。于是,主角定义为一位性格较为火爆、开朗,成绩不怎么好的男生;她的女朋友呢,现实中也有一位“模特”,就定义为温柔、大方、美丽,成绩好的女生。另外安排了三位做他的同学:一名女同学为女主角的朋友,性格较为火辣;另两名男同学为男主角的朋友,一位“书呆子”,一位性格一般。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取名。男主人公性格暴躁,名字当然应用比较雷人的,各位均有自己的见解,最后决定以学生丁提出的“炎燚”为名,六把火足以反映其性格,还有四位没有命名,学生们每个人写下自己理想中的四个名字,最后挑选出比较好的成为其正式名字,这一步告一段落。
第四个环节就是正式开编。但究竟“怎样写”(怎样开头,形式怎样等等)最初确实难倒了学生们,最后,他们选择了《三块钱国币》的写作格式,这时才开始下笔。第一幕,写他们相识,该组刚好五个同学,每人分担一个角色,轮到谁发话时,就写下自己认为在当时情况自己可能会说的话,再拿出来经大家研究,该删该减的,都毫不留情。这样几经琢磨,一节课完了连第一幕都还没写完。考虑到时间问题,学生们打算分工合作,每个人写一幕,再把这几幕合并起来。完工后,将自己的作品凑到一块,才发现上下幕衔接不上,因为大家创作时没有交流,谁也不知道对方所写的故事情节发展。发生这种悲剧也是理所当然的,同学甲所写爱情故事所占篇幅过大,考虑到这不是本剧反映的主题,因此进行大规模的删减是很有必要的。同学戊所写结尾不能与同学乙所写的衔接,这就要由同学乙按照前面故事的发展进行修改。这样一来,剧本大致框架形成。接下来由同学丙对整个剧本进行再修改,对一些情节进行糅合,对繁琐罗嗦没有切入正题的文字进行删削,对剧本的语言文字进行润饰等。
在全组学生的共同努力下,一个剧本终于诞生了。
教师批阅了剧本并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剧本发下来后在与其他小组的交流中获得好评,但教师提出的修改意见并没有引起学生们的重视。学生们沉醉于剧本创作的成功之中。
接下来是学生们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排练。
在剧本排练过程之中, “发现剧本总是少了一点感情,一点亲和力。这让我这主角甚为头疼。在一番修改之下,总算得以小改情况。但时空的变换也是一大问题。剧中明显有‘演电影’的感觉。”[2]
专门用了一个晚自习来进行戏剧表演后,该组学生反思说:“第一,这个剧本显得过俗。这些事都是大家司空见惯的,并没有什么吸引力。第二,剧本本身的语言不经典。作为一个戏剧,如果剧情不是很精彩,可以通过比较诙谐滑稽的语言,来补救它的舞台效果。第三,本剧最大的一个缺点就是换幕太频繁,没有考虑到时空要高度集中,这当然也与本剧选材有关。每四,表演者在舞台上的表现过于拘束,个别演员声音过小,再加上换幕太频繁,让听者有点不知所云的感觉。但大家都是第一次做嘛,虽然可改进的地方还很多,但我们从中学到的东西更多。”[3] “从本次创作中,认识到团队合作的利弊,感受到了努力的甜果。在表演时,又发现时空不太集中,又把其中有些情节糅合到一起。初步感受创作和表演的过程、困难、享受、酸甜苦辣,令人长久回
味。”[4]
“通过本次戏剧单元的学习,从以前‘只知道有戏剧这个东西存在’到现在的‘可以感知它的艺术价值’。刚接触戏剧,我不能说自己了解它,但它绝对已成为我的知识构成里的一部分。特别是本次的戏剧创作让我受益匪浅。”[5]
“合作创作与表演或许是学习本单元最大的挑战,当然也是最能学以致用的项目。尝试一种全新的创作方法,并完全注入各种奇思妙想,最后再看到努力结果活生生地展现在众人眼前这便是一种成就,一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更重要的是这是无法在学习散文、议论文过程中感觉、触及到的真正的实践学习。
创作也是一种交流。不是肤浅的向听众诉说,而是心与心的碰撞。大声说出心中的主人翁,大胆地描述这个动作应该怎样,这句话该是什么语调,甚至该有什么样的表情。合作创作便意味着有更多的听众在聆听自己的内心,同时也是各种性格的导师在为自己订正。你一言我一语才能打造最丰富的剧情,最有‘性格’的角色,最精彩的舞台提示。相比反复朗读或枯燥的综合分析,这似乎更适合我们这些充满梦想的新一代,这可能就是所谓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而表演就更像是释放自我的过程。被书本压迫太久,越是希望在另一舞台表现另一个自己,而表演就是一种大胆而快捷的道路。没有束缚,没有界限,这或许就是戏剧带给我的最大喜悦。”[6]
[参考文献]
[1][2][3][4][5][6]为本剧创作、表演人员户诗映、卢肖、冉林等的感悟。
本文为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加强高中语文戏剧教学,提高学生审美与创作能力研究”(课题批准号:10-05-00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重庆37中,重庆 400084)
(上接第89页)
赵本山作为常规语言的使用者,新鲜语言的创造者,力图在其作品中注入新元素。目前备受人们关注的一个语言现象,语码混用,也引起了赵本山的注意。如把书面性很强的专业术语、行业语等夹杂于普通农民或者市井人物的口语表达之中,把“增长”“洁白”“下岗”与“唠磕”、“割草”“朗诵诗歌”并列起来,使观众对两位可爱老人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在方言色彩浓郁的东北话中混用外语单词,“一块PK、铁岭TV、绿tea、哦yeah、Hello哇、饭已OK、下来咪西、我tea喽你”等;以老年人的身份说出非常时尚的流行语“帅呆了、太有才了”等。这种修辞现象可以借用骆小所的说法,“在用词造句时,故意不遵循某种特定的统一风格,将风格色彩不相协调的相混,以引起人们的注意,达到特定的修辞目的”,这种修辞方式称之为语码混用。但不把它看成是一种固定的辞格,认为它是对不同语体风格词语的重新整合所形成的语言使用的临时方法,也即变异修辞。
六、结语
由以上分析可见,变异是赵本山小品的灵魂,没有变异就没有幽默,就没有了小品风格,独特的赵氏小品也就失去了特色。一个成功的演员往往是艺术语言的开拓者,他们在语言规范的制约下辛勤耕耘,努力寻找突破常规、超越规范的新鲜言语。正如他自己所说:“今天观众进剧场,总是带着一把尺子进来的,尤其是看喜剧和相声,一听到喜剧,人们自然想到了笑,也有可能有人花钱买票进剧场是想要受教育。但我知道,要看我演出的观众都是想要开心大笑的观众,你如果让观众得到了满足,他都会第二次花钱买票接着笑……”。作为春节晚会的金字招牌,赵本山对喜剧效果的构成方法一直都在不遗余力的加以挖掘和创新,词义变异、词形变异、语码混用等变异修辞手段的大量运用就是最好的证明。这也正是赵氏小品具有独特风格和强大生命力,能够不断地为观众传递审美信息,成为春节晚会重头戏,并在广大观众心中占一席之地的艺术真谛所在。
了解了变异修辞产生的独特幽默效果后,在日常的写作和交流中,也可以根据情境的不同,适时地使用变异修辞,让文章更具可读性,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轻松、顺畅。
[参考文献]
[1]江南,王跃平.语言文字应用专题研究——逻辑与修辞[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6.
[2]王希杰.汉语修辞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3]崔传明.浅谈变异的修辞效果[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3).
[4]黄兰花.从言语行为理论看赵本山小品中的幽默[J].现代语文,2008(10).
[5]李海英.赵本山小品语言艺术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生论文,2001.
[6]李海英.赵本山小品语言表达手段略论[J].修辞学习,2003(1).
[7]孙荣荣.赵本山小品语言幽默性的评价理论解释[J].安徽文学,2008(10).
[8]肖建安,肖志钦.言语变异的修辞功能[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3(4).
[9]肖建安,曾立.变异修辞的认知透视[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5(6).
[10]张志英,陈安东.浅析赵本山小品的语言特色[J].现代语文,2007(4).
[11]金景辉.赵本山传[M].辽宁画报出版社,2000年.
(作者单位:1.南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河南 南阳 473061;2.郑州华信学院艺术学院,河南 郑州451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