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地理模拟试题(四)

来源 :地理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ssk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选择题
  图1所示为两种农事活动场景,结合此图完成1~2题。
  
  1.与①、②所示农事活动相符的是:
  A.①种小麦②摘棉花 B.①插稻秧②采茶叶
  C.①种青稞②摘大豆 D.①种玉米②植桑养蚕
  2.与这两种农事活动的主要分布地相符的是:
  A.季风气候区 B.沿海地区
  C.平原地区 D.山麓地带
  
  图2示意H海区中有一狭长的裂谷带,该裂谷带为板块的生长边界。据此回答3~5题。
  3.以图示裂谷带为边界的板块是:
  A.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
  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C.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D.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
  4.与世界其它海区相比,H海区:
  A.水温季节变化大
  B.平均深度最浅
  C.海区面积最大
  D.平均盐度最高
  5.通常情况下,H海区有阳光直射的时期:
  A.潘帕斯草原温暖湿润 B.塔里木河流域水量小
  C.地中海沿岸地区高温少雨 D.赴南极科学考察较为理想
  图3为2002年亚洲、欧洲、北美洲(除墨西哥)的谷物进、出口量和生产量占世界的比例。据此并结合表1完成6~8题。
  
  6.与①、②、③三幅图所示内容相符的是:
  A.①进口量②出口量③生产量
  B.①生产量②出口量③进口量
  C.①出口量②生产量③进口量
  D.①生产量②进口量③出口量
  7.该地区收益受干、湿变化影响最小的农作物是:
  A.水稻 B.小麦 C.大豆 D.燕麦
  8.依表1可知,该地区生产经营者首选种植的农作物应是:
  A.小麦 B.水稻 C.大豆 D.燕麦
  读过X点沿经线(126°E)和纬线(42°N)做相同长度的地形剖面图(图4),完成9~11题。
  
  9.若a、b为同一山脉,则山脉走向大体为:
  A.东北—西南向 B.东西向
  C.西北—东南向 D.南北向
  10.X地附近山麓地带的自然植被以:
  A.针叶林为主 B.落叶阔叶林为主
  C.高草甸为主 D.常绿阔叶林为主
  
  11.若该地太阳落山的时间大约为18:00,图5中①至④示意此地该日昼夜长短状况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表2为“世界某大都市常住人口、昼间人口变化”统计,读表完成12题。
  
  12.表2所示信息不能说明或反映该大都市:
  A.市区人口规模 B.人均绿地面积
  C.出现逆城市化 D.近郊人口变化
  二、综合题
  36.读季风区某城市“城区功能分区与大气二氧化硫近地面浓度分布图”(图6),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城市城区道路格局的主要特点。
  (2)对该城区大气SO2地面浓度分布的特点及其污染物来源进行判断(相符或合理为“√”,不符或不合理为“×”)
  ()①城区大气SO2地面浓度由东向西递增
  ()②城区大气SO2地面浓度最高区域位于居住区
  ()③城区大气SO2主要来源于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
  ()④城区大气SO2地面浓度在商业区普遍较高
  ()⑤城区大气SO2来源与生活和取暖排放的废气无关
  (3)如果该城市的工业布局是合理的,那么,该城市的风频图应该是怎样的?请在图7框内进行标绘示意。
  
  (4)若在图示城区的甲地建一座火力电站,对该城市有何影响?
  39.结合我国局部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7中的三条曲线①②③分别代表年降水量线,把下面的等降水量线序号与相应的降水量数值用直线连起来。
  ① 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②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③ 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图7中所示的A地与B地降水量不同,其主要的原因是由于A地______;图示年等降水量线③与我国1月平均气温的______℃等温线大致吻合。
  (3)填表比较图示Ⅰ区与Ⅱ区的地理区域主要特点。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2.A3.C4.D5.C6.B7.D8.C9.A10.B 11.D 12.B
  二、综合题
  36.(1)基本形成了与河流平行或垂直的方格式道路网
  (2)
  (×)①城区大气SO2地面浓度由东向西递增
  (√)②城区大气SO2地面浓度最高区域位于居住区
  (×)③城区大气SO2主要来源于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
  (×)④城区大气SO2地面浓度在商业区普遍较高
  (×)⑤城区大气SO2来源与生活和取暖排放的废气无关
  (3)
  
  (4)提高电力供应;加重城区污染;降低空气质量
  39.(1)①—200毫米 ②—400毫米 ③—800毫米(2)位于内陆,距海较远(非季风区);东南季风影响弱 0
  (3) ▲
  
其他文献
“我们所提倡的艰苦奋斗是基于对职业的信仰和热爱,和劳动者被迫、变相加班是两个概念。”  岁末年初,多则有关过度加班导致职场“打工人”身体亮“黄灯”、在个别案例中甚至致人猝死的报道引起广泛关注。  2020年12月29日,拼多多旗下产品多多买菜一名女员工凌晨1点半下班途中猝死,据报道其死因与加班过劳有关;今年1月6日,一则“上海白领体检异常率99%”的话题登上热搜,话题阅读人数截至目前超过2亿,“9
一、说教材    教材前后联系。地理是一门知识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各单元、章节、课时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教学中要联系以前的旧知,以便以旧引新,促进迁移。还要考虑以后要学的内容,以便早做铺垫减小梯度。教师不仅要掌握本节课的教材,还要掌握本单元、本册乃至全部教材的内容。如以高一地理(人教版)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节“人类认识的宇宙”为例(下同),本节教材的内容有:①人类目前观测的宇宙;②宇宙中的地球。根据实
一、科学认识地理事物,感知做人学问    做人是人生的第一学问,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让学生通过学习地理,了解大自然的造化,认识生命的可贵,做一个真实、远离浮躁、勤奋努力而积极向上的人。  近代著名教育家蒋梦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名言:“教育如不能启发一个人的理想、希望和意志。……那是舍本逐末的办法”。所以,在地理教学中,要时刻牢记培养学生的理想与意志是第一
教科书作为教师和学生的媒介,作为教学活动最主要的资源,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最基本的口粮”,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地理新课程和教学改革的推进,地理教科书多样化建设得到发展,深入理解教科书的功能有助于地理教科书的选择。基于此,本文在阐述高中地理教科书对学生作用的前提下,比较分析高中地理人教版和湘教版对学生的作用,最后提出优化地理教科书对学生的作用的策略。    一、高中地理教科书对学生的作用   
在敦煌,时间是一种特别的存在。  时间是静止的,上千年的文明仿佛凝固在一尊尊雕像、一幅幅壁画上;时间又是流动的,一代代莫高窟人在这里孜孜以求,奉献青春。  据敦煌文献《莫高窟记》所载,十六国前秦建元年间,禅师乐僔途经敦煌三危山,在此地开窟修行。此后渐渐有僧人、民众来此开窟造像。有人认为,“莫”原指“漠”,意为“沙漠的高处”。后因“漠”与“莫”通用,故改称为莫高窟。  莫高窟,对游客来说,是新鲜的奇
一、我国资环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现状    实践教育对培养创业型和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对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开办的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现状看,各个高校专业课程的开设都相当广泛,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参差不齐。多数院校该专业偏向理论分析,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不强,影响了市场择业。而从就业情况较好的一些高校来看,这
一、调查访问的意义    构成农业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包括植被、土壤、水分、大气和地形等,它们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各个因素相互影响,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构成环境的因素与生物有机地联系起来,就构成自然界里的农业生态系统。  福建省尤溪县西城镇为多山地区,平原极少,这里有广阔的坡地。通过调查、访问西城镇坡地的农业生态环境,可以了解这里的农业生态系统是否保持平衡状态,懂得构成农业生态系统主要因素间的辩
实验是人们认识世界和发现规律的一种重要手段,是进行直观教学、提供感性认识的一种方式,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一条捷径。下面简单介绍地理实验教学的基本模式及应用。  1,课内演示实验指充分利用教具、地理器材,采用演示手段,配合导讲导问,使学生间接获得地理事物感性知识的一种方法。演示实验能使学生获得生动而直观的感性知识,加深对学习对象的印象,把书本上的理论和实际事物联系起来,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
埃及的历史其实就是引水灌溉、沙漠变绿洲的历史。阿斯旺大坝最早于1898--1902年建造,用于灌溉和发电。到20世纪60年代,该坝已不能适应土地灌溉和电力供应的需要,于是埃及政府在旧坝上游6千米处开始修建现在的大坝,尼罗河被拦腰截断。  阿斯旺高坝位于开罗以南约700千米处的山口地带,由主坝、溢洪道和发电站三部分组成。主坝全长3 830米,坝基宽980米,坝顶宽40米,坝高111米,所使用的建筑材
创新教育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思维创新得以传播和运用的主要基地,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为展示和交流中学地理教育教学的创新成果,激发广大地理教育工作者持续开展教研活动,进一步深化地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努力提升地理教育教学整体水平,中国地理学会、《地理教育》杂志社决定举办第八届“创新杯”全国地理教研论文大赛,现将大赛的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征文范围  1.新理论探讨:地理学习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