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科学认识地理事物,感知做人学问
做人是人生的第一学问,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让学生通过学习地理,了解大自然的造化,认识生命的可贵,做一个真实、远离浮躁、勤奋努力而积极向上的人。
近代著名教育家蒋梦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名言:“教育如不能启发一个人的理想、希望和意志。……那是舍本逐末的办法”。所以,在地理教学中,要时刻牢记培养学生的理想与意志是第一要素。如学习河流的知识,可以讲黄河下游、长江中游均因泥沙的长期沉积形成了“悬河”,泥沙和水同在一条河流中寻找自己的“理想”。经过高山峡谷、曲折河道的万里奔腾,水最终找到了出海的人口,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而大量的泥沙却在种种挫折中沉在了河底,半途而废。令人从中感悟到水的百折不挠、不畏艰辛、永不放弃的精神。
现在的学生多数是聪明有余而刻苦不足。学习喀斯特地貌时,知道钟乳石的形成是由于溶解了碳酸钙的水,从洞顶上滴下来时。由于水分蒸发、二氧化碳逸出,使被溶解的钙质又变成固体后由上而下逐渐增长而成的。由于是由一滴一滴的水蒸发后的“残留物”累积下来的,它的形成极其缓慢,往往需要上万年或几十万年时间。所以当人们惊叹于光泽剔透、争奇斗艳的钟乳石时,更要感受到它安于寂寞,不浮躁,在默默的积累中成长。
另外,在学习“高者易遭侵蚀而低者往往接受沉积”时,联系到“虚怀若谷”的成语,告诉学生应该拥有“谷”的虚心和谦逊,在不断接受别人的教诲和意见中提高自己。切不要像山峰一样高傲地仰着头,其结果是不断地遭受侵蚀,越来越低。这也印证了“满招损。谦受益”这一名言。
二、仔细品味地理知识,借鉴处世道理
人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时时刻刻要与人打交道。尤其现代社会,人与人的关系更加紧密。离开了与人合作,可以说什么事都办不成。品味一些耐人寻味的地理现象,有利于更好地立身处世。
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要妄自菲薄,更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以自我为中心。“地球的宇宙环境”这部分内容提到,“与茫茫的宇宙空间相比,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还只是‘沧海一粟’。”从中可以折射出这样的观念:对于宇宙,人类只是沧海一粟,非常渺小,所以别过度地以自我为中心。很多时候,有没有人类,宇宙还是那个宇宙,不会因为人们的喜怒哀乐而改变什么。自然地理环境中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四大圈层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它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如我国西北地区,由于历史上人类的过度砍伐、过度垦殖,造成沙进人退的现象,从而加剧了气候的干旱,导致了整个生态环境的恶化。同样,一个高素质的人应该是学习成绩、品德修养和与人合作的态度等多个指标。如果某一方面没有做好,也要影响到其它方面的发展。
地球上94.7%的水在海洋里,从海水里蒸发的水升到空中变成雨雪,潜入大地,滋润万物,汇成江河,条条江河携带着泥沙和人类的废弃物源源不断地注入大海。大海之大且不改其色,在于它的“海纳百川”肚量。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人类应学习大海的气度和雅量,做到“有容乃大”。
三、辩证看待地理现象,感悟人生哲理
懂得生活中的哲理,一个人就能在顺境中感恩,在逆境中扭转乾坤,奋斗向上。思考方式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因为心里想到什么,就将会做出什么。从地理现象中感悟人生的哲理,就会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把握自我。
福兮祸之所藏,祸弩福之所倚。在美国亚拉巴马州恩特曾颖镇公共广场上的一座纪念碑上刻着:深深感谢象鼻虫在繁荣经济方面所做的贡献。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在1910年,一场特大象鼻虫灾害狂潮般地席卷该州的棉花田。灾后,当地人开始在棉花田里套种玉米、大豆、烟叶等农作物。这样一来,收成比单纯种棉花要高4倍。亚拉巴马州人认为经济的繁荣应该归功于那场象鼻虫灾害,于是有了这座纪念碑。世界上没有人愿意遭遇危机,但是有时危机也包含着转机和“机遇”,这要看我们用什么态度去对待它了。
万物皆处于矛盾之中,矛盾的各个方面形成了世间百态。冰岛,既是一个冰川广布、气候寒冷的地方,又是一个火山众多、温泉遍布,到处热气腾腾的火岛。全国有1/5的土地被冰川雪原和火山熔岩覆盖,因冰川和火山是冰岛自然景观的主要特色,故冰岛人给自己国家起了个别致的雅称——冰与火之国。人间的善与恶、友与敌皆因自然而存在,人生道路虽坎坷,但有了酸甜苦辣的感受和经历似乎变得完整而精彩。
世界上有些东西是名副其实的,有的则名不副实,这要求我们对待任何事情都要擦亮眼睛。智利,在印加语中是“寒冷国”的意思,这个以冷命名的国家,其实并不冷。其首都圣地亚哥位于中部地区,人们穿上夹衣就可以过冬。格陵兰是世界最大的岛屿,格陵兰是译音,意思是“绿洲”。其实它大部分地方覆盖着冰层,是一片白色世界。“寒冷国”与“绿洲”皆为名不副实。辨别事物的真相必须把握本质与内涵,不可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从地壳方面的知识可知,地壳厚度的变化规律是,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所以,底盘越深厚,就“生长”得越高,这是辩证的。著名教育家徐特立以此为例证说:“学习要抓住基本知识,不好高鹜远,而忽略基本的东西。喜玛拉雅山是世界著名的高山,因为它在西藏高原上,是基于广大的高原上的一个高峰,假如把喜马拉雅山建立在河海平原或江淮平原上,八千公尺的孤峰是难于存在的,犹如无源之水是易于枯竭的。”
走进自然,走进科学。我们可以从学习地理中了解自然的魅力,也可从自然环境中的百态现象感悟人生。
做人是人生的第一学问,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让学生通过学习地理,了解大自然的造化,认识生命的可贵,做一个真实、远离浮躁、勤奋努力而积极向上的人。
近代著名教育家蒋梦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名言:“教育如不能启发一个人的理想、希望和意志。……那是舍本逐末的办法”。所以,在地理教学中,要时刻牢记培养学生的理想与意志是第一要素。如学习河流的知识,可以讲黄河下游、长江中游均因泥沙的长期沉积形成了“悬河”,泥沙和水同在一条河流中寻找自己的“理想”。经过高山峡谷、曲折河道的万里奔腾,水最终找到了出海的人口,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而大量的泥沙却在种种挫折中沉在了河底,半途而废。令人从中感悟到水的百折不挠、不畏艰辛、永不放弃的精神。
现在的学生多数是聪明有余而刻苦不足。学习喀斯特地貌时,知道钟乳石的形成是由于溶解了碳酸钙的水,从洞顶上滴下来时。由于水分蒸发、二氧化碳逸出,使被溶解的钙质又变成固体后由上而下逐渐增长而成的。由于是由一滴一滴的水蒸发后的“残留物”累积下来的,它的形成极其缓慢,往往需要上万年或几十万年时间。所以当人们惊叹于光泽剔透、争奇斗艳的钟乳石时,更要感受到它安于寂寞,不浮躁,在默默的积累中成长。
另外,在学习“高者易遭侵蚀而低者往往接受沉积”时,联系到“虚怀若谷”的成语,告诉学生应该拥有“谷”的虚心和谦逊,在不断接受别人的教诲和意见中提高自己。切不要像山峰一样高傲地仰着头,其结果是不断地遭受侵蚀,越来越低。这也印证了“满招损。谦受益”这一名言。
二、仔细品味地理知识,借鉴处世道理
人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时时刻刻要与人打交道。尤其现代社会,人与人的关系更加紧密。离开了与人合作,可以说什么事都办不成。品味一些耐人寻味的地理现象,有利于更好地立身处世。
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要妄自菲薄,更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以自我为中心。“地球的宇宙环境”这部分内容提到,“与茫茫的宇宙空间相比,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还只是‘沧海一粟’。”从中可以折射出这样的观念:对于宇宙,人类只是沧海一粟,非常渺小,所以别过度地以自我为中心。很多时候,有没有人类,宇宙还是那个宇宙,不会因为人们的喜怒哀乐而改变什么。自然地理环境中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四大圈层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它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如我国西北地区,由于历史上人类的过度砍伐、过度垦殖,造成沙进人退的现象,从而加剧了气候的干旱,导致了整个生态环境的恶化。同样,一个高素质的人应该是学习成绩、品德修养和与人合作的态度等多个指标。如果某一方面没有做好,也要影响到其它方面的发展。
地球上94.7%的水在海洋里,从海水里蒸发的水升到空中变成雨雪,潜入大地,滋润万物,汇成江河,条条江河携带着泥沙和人类的废弃物源源不断地注入大海。大海之大且不改其色,在于它的“海纳百川”肚量。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人类应学习大海的气度和雅量,做到“有容乃大”。
三、辩证看待地理现象,感悟人生哲理
懂得生活中的哲理,一个人就能在顺境中感恩,在逆境中扭转乾坤,奋斗向上。思考方式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因为心里想到什么,就将会做出什么。从地理现象中感悟人生的哲理,就会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把握自我。
福兮祸之所藏,祸弩福之所倚。在美国亚拉巴马州恩特曾颖镇公共广场上的一座纪念碑上刻着:深深感谢象鼻虫在繁荣经济方面所做的贡献。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在1910年,一场特大象鼻虫灾害狂潮般地席卷该州的棉花田。灾后,当地人开始在棉花田里套种玉米、大豆、烟叶等农作物。这样一来,收成比单纯种棉花要高4倍。亚拉巴马州人认为经济的繁荣应该归功于那场象鼻虫灾害,于是有了这座纪念碑。世界上没有人愿意遭遇危机,但是有时危机也包含着转机和“机遇”,这要看我们用什么态度去对待它了。
万物皆处于矛盾之中,矛盾的各个方面形成了世间百态。冰岛,既是一个冰川广布、气候寒冷的地方,又是一个火山众多、温泉遍布,到处热气腾腾的火岛。全国有1/5的土地被冰川雪原和火山熔岩覆盖,因冰川和火山是冰岛自然景观的主要特色,故冰岛人给自己国家起了个别致的雅称——冰与火之国。人间的善与恶、友与敌皆因自然而存在,人生道路虽坎坷,但有了酸甜苦辣的感受和经历似乎变得完整而精彩。
世界上有些东西是名副其实的,有的则名不副实,这要求我们对待任何事情都要擦亮眼睛。智利,在印加语中是“寒冷国”的意思,这个以冷命名的国家,其实并不冷。其首都圣地亚哥位于中部地区,人们穿上夹衣就可以过冬。格陵兰是世界最大的岛屿,格陵兰是译音,意思是“绿洲”。其实它大部分地方覆盖着冰层,是一片白色世界。“寒冷国”与“绿洲”皆为名不副实。辨别事物的真相必须把握本质与内涵,不可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从地壳方面的知识可知,地壳厚度的变化规律是,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所以,底盘越深厚,就“生长”得越高,这是辩证的。著名教育家徐特立以此为例证说:“学习要抓住基本知识,不好高鹜远,而忽略基本的东西。喜玛拉雅山是世界著名的高山,因为它在西藏高原上,是基于广大的高原上的一个高峰,假如把喜马拉雅山建立在河海平原或江淮平原上,八千公尺的孤峰是难于存在的,犹如无源之水是易于枯竭的。”
走进自然,走进科学。我们可以从学习地理中了解自然的魅力,也可从自然环境中的百态现象感悟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