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国际化进程的日益加速,国际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特别是一带一路进程的加快,对于大学生第二外语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视。由于中日两国有着频繁的贸易往来,并且汉语与日语之间存在着相对密切的关系,日语逐渐成为高校第二外语的首选课程。但是,高校日语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教学模式千篇一律,学生无兴趣可言。作为教师,要积极探索教育创新模式,助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社会培育更多的人才。
关键词:日语;第二外语;现状;改革
一、高校二外日语教学的现状分析——以山东科技大学为例
1.二外日语课程的开设和设计。我校目前开设了英语、日语和朝鲜语专业。英语专业的学生从大二下学期开始必须要选修一门二外,其中选修日语的人数占据了大约二分之一。二外日语教学分为四个学期,即大二下学期到大四上学期,平均每学期72学时,总共288学时。预期通过四个学期的学习,达到基本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即相当于日语国际能力测试N3水平,具备一定的语言交际和运用能力。
2.二外日语的学习对象和学习动机。目前我校学习二外日语的学生分别是2017级、2018级的英语专业本科生和2019级的英语专业研究生。2017级学生经过两个学期的基础学习,已经基本达到日语国际能力测试N4水平,但在听、说方面比较欠缺;2018级学生刚刚日语入门,兴趣比较浓厚,对其今后的日语教学暂持乐观态度;2018级研究生经过本科阶段的日语学习,进入程度较深的中级日语学习,总体而言,其日语能力水平参差不齐,书面能力较强,口头能力偏弱。对于学生选修日语的动机,笔者曾经做过一个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我必须学习,拿到学分,它是毕业的通行证”的同学比例最高。由此看出,认为学习日语只是为了及格拿学分毕业,而不真正为了掌握一门外语以适应社会对多语种型人才需求的学生占多数;而认为“我想了解日本的经济、文化等”和“喜欢日剧、漫画、游戏等”两个项目上的比例较低。这表示,在日语学习最初阶段,学生对日本文化兴趣较大,但是隨着日语学习难度加大,学生产生了消极灰心的情绪,对过去感兴趣的东西也渐渐丧失兴趣。
3.教学形式单一,缺乏多样化发展趋势。在第二外语日语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记忆知识最
为基础的部分,许多知识的理解单靠记忆是远远不够的。一般来讲,要想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刻理解,都需要经过记忆、运用、体验和反思的过程,并且每一个环节都是对知识的深化过程。同时,对于学生来说,对新日语知识的学习,只有通过与原有的知识体系建立一定的内在联系,并且将其融入到既有的知识系统之中,才能真正掌握,并且实现内化。这就对日语老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我校讲授式日语教学形式过于单一,缺乏多样性,只适合学生应付现有的考试,但是长远来看,对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并无益处。同时一直处于讲授式的教学形式下,学生的思维就会被限制在一定的框架之内,日积月累,有限的知识视野和狭窄的思维空间所带来的桎梏将很难打破,学生的语言能力都将受到较大的影响。
4.以考定教现象严重。二外日语教学方式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教育大环境的影响。在目前的教学环境下,学习成绩似乎成为学生素质的唯一衡量指标,同时也是日语老师教学质量的重要体现,所以学校和老师都想办法尽可能的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这种教学形式与学生教育的基础和宗旨是相违背的,更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为教学时间有限,日语老师会将主要的时间都用在考试内容之上,对于其他方面的知识则没有精力涉及。
二、对高校二外日语教学改革的建议
1.加强第二外语日语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是学校需在第二外语日语人才的引进方面给予一定的重视,逐步形成二外师资稳定、结构合理的日语教学团队。二是建立第二外语日语教师激励机制,支持日语任课教师开展科研教研工作,学校对参与第二外语日语教学的教师在科研项目、教学改革项目立项上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学校重视日语实践教学的开展,对参与第二外语日语实践教学的教师、教学团队给予工作经费的支持和绩效奖励。三是把日语师资队伍的建设、日语教师能力的提高作为外语学科发展的重要一环,加强第二外语日语教师的培训,安排第二外语日语教师参加与日语教学、日本文化等相关学术交流研讨会、实践研修班,帮助第二外语日语教师了解学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方向,掌握学科最新理论,具备较清醒的教研意识和能力,丰富教师的知识结构,促使教师将师资培训中所学得的新知识穿插在课堂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促使教师主动积极地反思教学行为,提升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日语教学效果和教师自身专业发展水平的提高。
2.适当增加学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二外日语课时少的情况,需要适当的进行课时的增加,在有限的时间之内让学生进行相关日语知识的掌控是存在一定困难的。所以需要进行日语教学课时的增加,从而进行教师教学效果的提升,使得其能够严格按照大学日语课程教学要求,使学生能够充分的时间进行学习其他的改革方面需要在这一基础上来进行,这样对于学生学习并使用二外日语具备较大的帮助。由于不同学生进行日语选择的动机存在差异,使得其在进行授课的时候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需要来进行学生兴趣的激发。例如部分学生希望进行日语的学习能够对工作有帮助,所以在进行日语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进行日企会议习惯等方面的介绍;对于部分学生具备考研及考级等方面的需求的考生,则需要重点对其语法及历届的考研题目等方面的讲述,使其能够让学生切实的感受到知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适当的进行日本动漫及相关文化的穿插,从而引发学生对于日语的兴趣。
3.实现传统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教学的交叉融合。以“传统课堂+课外实践”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实现知识传递、能力培养、价值塑造的目的。在二外日语教学中,日语教师需要将中日文化内涵的差异、中日价值取向的差异、中日社会习俗的差异等融入日语教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因材施教,根据每单元教学目标和内容,选择多元开放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潜能,重视启发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的使用,加强对知识重点、难点、热点的分析。同时,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依托微信、QQ 等网络平台,完成日语知识的传递,实现教学知识点的基本覆盖,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日语学习具备个性化、碎片化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研究能力和思辨能力。另一方面,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依托实践教学、校园社团文化活动、社会实践,以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让学生将所学转化为实践技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愈来愈高,第二外语学习已经成为高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在二外教学过程中,要想实现教育目标,教师不能局限在课堂之中,而要积极进行拓展,探索二外日语教学的新模式和新路径。笔者通过多年从事二外日语教学以来的实践经验总结,以我校日语教学为例对二外教学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目的是希望与同行切磋,进一步提高我国高校二外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具有较高水平的外语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武军.1987.日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李秀艳.2004.谈日语教学中的“精讲”与“多练”[ J].教育探索,第7期.
[3]庞好农.2001.二外日语的教学探讨[J].重庆教学学院学报,第12期.
[4]杨丽加.2018.高校第二外语日语教学模式改革探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第7期.
关键词:日语;第二外语;现状;改革
一、高校二外日语教学的现状分析——以山东科技大学为例
1.二外日语课程的开设和设计。我校目前开设了英语、日语和朝鲜语专业。英语专业的学生从大二下学期开始必须要选修一门二外,其中选修日语的人数占据了大约二分之一。二外日语教学分为四个学期,即大二下学期到大四上学期,平均每学期72学时,总共288学时。预期通过四个学期的学习,达到基本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即相当于日语国际能力测试N3水平,具备一定的语言交际和运用能力。
2.二外日语的学习对象和学习动机。目前我校学习二外日语的学生分别是2017级、2018级的英语专业本科生和2019级的英语专业研究生。2017级学生经过两个学期的基础学习,已经基本达到日语国际能力测试N4水平,但在听、说方面比较欠缺;2018级学生刚刚日语入门,兴趣比较浓厚,对其今后的日语教学暂持乐观态度;2018级研究生经过本科阶段的日语学习,进入程度较深的中级日语学习,总体而言,其日语能力水平参差不齐,书面能力较强,口头能力偏弱。对于学生选修日语的动机,笔者曾经做过一个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我必须学习,拿到学分,它是毕业的通行证”的同学比例最高。由此看出,认为学习日语只是为了及格拿学分毕业,而不真正为了掌握一门外语以适应社会对多语种型人才需求的学生占多数;而认为“我想了解日本的经济、文化等”和“喜欢日剧、漫画、游戏等”两个项目上的比例较低。这表示,在日语学习最初阶段,学生对日本文化兴趣较大,但是隨着日语学习难度加大,学生产生了消极灰心的情绪,对过去感兴趣的东西也渐渐丧失兴趣。
3.教学形式单一,缺乏多样化发展趋势。在第二外语日语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记忆知识最
为基础的部分,许多知识的理解单靠记忆是远远不够的。一般来讲,要想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刻理解,都需要经过记忆、运用、体验和反思的过程,并且每一个环节都是对知识的深化过程。同时,对于学生来说,对新日语知识的学习,只有通过与原有的知识体系建立一定的内在联系,并且将其融入到既有的知识系统之中,才能真正掌握,并且实现内化。这就对日语老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我校讲授式日语教学形式过于单一,缺乏多样性,只适合学生应付现有的考试,但是长远来看,对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并无益处。同时一直处于讲授式的教学形式下,学生的思维就会被限制在一定的框架之内,日积月累,有限的知识视野和狭窄的思维空间所带来的桎梏将很难打破,学生的语言能力都将受到较大的影响。
4.以考定教现象严重。二外日语教学方式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教育大环境的影响。在目前的教学环境下,学习成绩似乎成为学生素质的唯一衡量指标,同时也是日语老师教学质量的重要体现,所以学校和老师都想办法尽可能的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这种教学形式与学生教育的基础和宗旨是相违背的,更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为教学时间有限,日语老师会将主要的时间都用在考试内容之上,对于其他方面的知识则没有精力涉及。
二、对高校二外日语教学改革的建议
1.加强第二外语日语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是学校需在第二外语日语人才的引进方面给予一定的重视,逐步形成二外师资稳定、结构合理的日语教学团队。二是建立第二外语日语教师激励机制,支持日语任课教师开展科研教研工作,学校对参与第二外语日语教学的教师在科研项目、教学改革项目立项上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学校重视日语实践教学的开展,对参与第二外语日语实践教学的教师、教学团队给予工作经费的支持和绩效奖励。三是把日语师资队伍的建设、日语教师能力的提高作为外语学科发展的重要一环,加强第二外语日语教师的培训,安排第二外语日语教师参加与日语教学、日本文化等相关学术交流研讨会、实践研修班,帮助第二外语日语教师了解学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方向,掌握学科最新理论,具备较清醒的教研意识和能力,丰富教师的知识结构,促使教师将师资培训中所学得的新知识穿插在课堂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促使教师主动积极地反思教学行为,提升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日语教学效果和教师自身专业发展水平的提高。
2.适当增加学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二外日语课时少的情况,需要适当的进行课时的增加,在有限的时间之内让学生进行相关日语知识的掌控是存在一定困难的。所以需要进行日语教学课时的增加,从而进行教师教学效果的提升,使得其能够严格按照大学日语课程教学要求,使学生能够充分的时间进行学习其他的改革方面需要在这一基础上来进行,这样对于学生学习并使用二外日语具备较大的帮助。由于不同学生进行日语选择的动机存在差异,使得其在进行授课的时候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需要来进行学生兴趣的激发。例如部分学生希望进行日语的学习能够对工作有帮助,所以在进行日语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进行日企会议习惯等方面的介绍;对于部分学生具备考研及考级等方面的需求的考生,则需要重点对其语法及历届的考研题目等方面的讲述,使其能够让学生切实的感受到知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适当的进行日本动漫及相关文化的穿插,从而引发学生对于日语的兴趣。
3.实现传统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教学的交叉融合。以“传统课堂+课外实践”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实现知识传递、能力培养、价值塑造的目的。在二外日语教学中,日语教师需要将中日文化内涵的差异、中日价值取向的差异、中日社会习俗的差异等融入日语教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因材施教,根据每单元教学目标和内容,选择多元开放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潜能,重视启发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的使用,加强对知识重点、难点、热点的分析。同时,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依托微信、QQ 等网络平台,完成日语知识的传递,实现教学知识点的基本覆盖,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日语学习具备个性化、碎片化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研究能力和思辨能力。另一方面,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依托实践教学、校园社团文化活动、社会实践,以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让学生将所学转化为实践技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愈来愈高,第二外语学习已经成为高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在二外教学过程中,要想实现教育目标,教师不能局限在课堂之中,而要积极进行拓展,探索二外日语教学的新模式和新路径。笔者通过多年从事二外日语教学以来的实践经验总结,以我校日语教学为例对二外教学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目的是希望与同行切磋,进一步提高我国高校二外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具有较高水平的外语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武军.1987.日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李秀艳.2004.谈日语教学中的“精讲”与“多练”[ J].教育探索,第7期.
[3]庞好农.2001.二外日语的教学探讨[J].重庆教学学院学报,第12期.
[4]杨丽加.2018.高校第二外语日语教学模式改革探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