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赛区决赛案例3 隆力奇如何把脉“揭短”

来源 :管理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khjpau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隆力奇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隆力奇”)有一个特殊的管理方法——“揭短管理”。通俗地说,“揭短管理”就是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隆力奇希望,每个员工要善于反省,勇于揭自己的“短”。同时,要敢于指出同事(包括上级)的“短”,以利于同事进步。另外,还要多揭企业的“短”,为企业发展献言献策。
  隆力奇开展“揭短管理”源于一件顾客的质量投诉事件。2000年,上海一位消费者打通隆力奇售后服务的咨询电话反映,在买回的一盒隆力奇纯蛇粉中漏装了一片胶囊,情况上报至董事长徐之伟的案头。徐之伟一方面派人给这位消费者送去了漏装的一片胶囊,一方面下令车间立即停产,并召开质量检讨整改会议。在会上,徐之伟表示:“隆力奇经不起质量‘地震’,闯不过质量这一关,消费者就会毫不留情地抛弃隆力奇。”
  
  制度化、规范化的“揭短管理”
  
  隆力奇在创办之初,是以意见箱的形式收集内部职工意见和建议的。如何不让“揭短管理”成为一句口号,而让“揭短管理”能够制度化和规范化?
  首先,对于标准和流程制定六西格玛标准文本。例如,为了加强质量管理,在每一个岗位都有定岗标准的基础上,由质检、品管部不定期地对产品及工艺流程的每个环节进行明查暗访,如果发现质量问题则会追根寻源,并进行严厉处罚。
  其次,督促员工每天写“工作日志”,在日志中体现一天的工作以及提出企业所出现的问题。此外,还需要通过定期的周、月、季度和年度工作总结自我暴露工作中的得失。
  另外,在隆力奇的宣传栏上,每期都会指出一两个工作不卖力、不得力的员工和领导,不管是谁,每个隆力奇人都可以揭发,揭发了就一定会点名公布批评,如果第二次又发生这种情况,该部门领导自动降职,甚至革职。隆力奇还配备专职的“巡察员”,给包括总裁在内的每一位员工“揭短”,并在每天的公司内部信息系统中,现场公布,当场处理。
  最后,隆力奇还成立了揭短管理小组,选取一些思想道德高,业务能力强,敢说、敢做的骨干作为小组成员,把公司的短处收集,共同、认真分析,收集上来的“短处”,也像创新奖设置的那样,对于公司的管理方面,确实需要改正的的方案,予以表扬,记录档案,作为晋升的砝码。对于不可实行的,要告诉提报人不能采用的原因,给予回应,感谢其对公司发展的支持。
  2010年4月30日,隆力奇成立了纪律监督委员会。隆力奇表示,新成立的纪律监督委员会将通过加强企业廉洁文化建设,帮助党员和员工树立廉洁诚信的道德价值观,引导和促进企业依法诚信经营。同时,公司纪委将配合企业依法开展效能监察工作,受理本企业党组织、党员和员工有关党纪党风方面的检举和申诉。成立纪委,就是要更好地开展“揭短”和“自律”,以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揭短管理”可行吗?
  
  “揭短管理”是否会导致员工之间产生不信任感?隆力奇认为,实施揭短管理并不会导致员工之间产生不信任,反而激发了员工的创新意识。
  首先,隆力奇会通过对“揭短文化”的宣贯,来统一员工的认识,让员工认识到“揭短管理”的积极作用。其次,批评别人也要注意时间、地点和方法,让别人愿意接受、乐于接受。
  而对于在企业中实施“揭短管理”,一些反对的声音提出,中国文化的特点是“和为贵”,实施揭短管理是否会和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冲突?
  徐之伟认为,“揭短管理”和中国的传统文化并没有冲突,而是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即“切实开展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相信群众的力量和智慧”,这是党政组织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些方法,很值得企业的借鉴。
  “揭短管理”究竟对隆力奇有多大的推动作用?在实施“揭短管理”前后,隆力奇在产品质量合格率、市场占有率、用户满意度等方面有什么样的变化?隆力奇并不能拿出具体的数字或数据来说明。
  隆力奇只是坚定地认为,对于隆力奇而言,“揭短管理”是非常有效的,已经渗透到企业的生产、销售等各个领域。“揭短管理”的效果很难量化,如果要量化,可能只有一个数据,那就是:在每周,隆力奇都会收到几十条员工对企业发展提出的建议。
  事实上,对于“揭短管理”在隆力奇的推行,徐之伟信心满满,2010年的全体员工大会上,徐之伟表示:揭短文化的实施与全面开展,可以有效促进我们在各个方面的深度优化,我们的管理会再上一个水平,我们的人才队伍也能充分地施展才能。揭短文化的全面推广,不仅是为了避短扬长,揭短更是为了企业的发展;不仅在揭同事、上下级、客户的短,也是通过别人对自己的揭短,更加全面地认识和提高自己。我相信,揭短文化在隆力奇重新开始实施后,必将在各个方面促进隆力奇的发展。
  
  点评
  【华东赛区】同济大学第一队、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中欧国际之队、同济大学青铜济队、上海交通大学outliers队、上海交通大学MBA 10级94班、南京大学志丰队、东华大学西敏队
其他文献
一种产品接受程度高的时候,市场自动就引爆了。三花良治现在处于什么地位呢?导入期。导入期的企业具有以下特征:企业规模比较小;消费者对品牌的认识不是很深;有一群虎视眈眈的竞争者和潜在进入者看着你做得好不好。  三花良治的现状,第一,市场份额远超同行;第二,在全国70余个城市有代理商;第三,销售终端有百货、生活超市、建材超市;第四,网络市场,三花良治洁身器稳居销售排行榜榜首。这是我们进行分析的基础。  
期刊
刘大伟(宜信公司总裁助理):作为一家不到5岁的企业,宜信连续两次入选MBA企业大赛,在去年大赛之后,很多同学一些好点子已经用到我们具体工作之中,并且去年案例大赛有的参赛队员已经加入宜信。  三队分析都比较精彩,这是令我非常欣慰的,也和他们前期做的准备工作很充分很有关系,很多地方也符合宜信的实际情况,像北大代表队和上海交大代表队分别打电话或到宜信进行走访,对企业高管和员工进行访谈,我想在这个过程中大
期刊
1999年,中企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企动力”)由三个股东共同出资成立,主营业务是为中国的成长型企业提供信息化服务。  1999年到2004年间,中企动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30人的小公司发展成为在全国拥有40多家分公司和3000多名员工的中型企业。虽然发展迅速,但中企动力内部以“能人管理”为主,战略规划中没有兼顾企业长期利益。在内外压力中,2004年开始实施战略变革。  变革之初,
期刊
欧阳桃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如果洁身器和坐便器相结合,技术难点将会在哪里?技术难题如果不解决,这个市场很难引爆。三花良治,是做技术创新者?还是整合者?从现在案例来看,更多的是买进的东西,如果没有创新功能,怎么引领这个行业的潮流?我看到了太多营销的内容,没有看到技术层面的内容。洁身器行业,在中国可能还处在萌芽阶段,而在世界范围,至少韩国和日本是成熟的产业,萌芽向成熟产业转移过程中,
期刊
宜信选择了一个正确的模式——P2P,如何将它推广出去?在传统产品营销里,首先要解决目标市场定位问题,其次要有明确的销售手段,在宜信传播手段里,有一个天生的不足,作为理财类产品,做广告的话,会受到投资人置疑,广告做得越多越被怀疑。那么,应该给宜信做什么样的定位呢?受众可分三种:一种核心客户,已经有业务来往;第二种是潜在客户,他们了解宜信,但是没有足够的信心投入;第三种非客户,他们可能对此一无所知,针
期刊
自2009年初,中国经济的增长就高于大势,2010年第一季度,其GDP增长更是达到了近12%,对通胀压力的担忧也逐渐增多,如图1所示。中国拥有大量的外汇储备,并能控制银行借贷,政府在危机之后迅速出台大规模的财政政策与货币刺激政策。因此,与其他很多国家不同,中国只经历了两个季度的低于趋势的增长(2008年第四季度和2009年第一季度)。然而,尽管信贷扩张实现了规避长期经济紧缩,但也为未来埋下了祸根。
期刊
2008年的金融危机让世界金融行业遭受了重大挫折,很多企业在这场灾难中轰然倒下。然而,微金融(Microfinance)却成为为数不多的、在危机中仍然保持赢利的资产类别之一。P2P(Peer to Peer,个人对个人)小额信贷就是微金融的一种创新模式。  2006年4月,借鉴国外先进的信用理念和模式,唐宁在北京成立了国内第一家从事P2P小额信用贷款服务企业——宜信公司。经过4年多的高速发展,宜信
期刊
大家都强调案例教学在MBA教育中的重要性,其实案例分析也有不同用途,比如MBA课堂上使用的传统案例,是为一定教学目的服务的,每个案例都经过精心设计,旨在说明教学中某一个原理或者某一个方法论,这种案例通常是已经发生的事情。第二类是研究案例,是在对管理问题进行研究时,通过对一个或者多个案例的分析,从中发现一些共同的规律,提出一些假设或者是发现一些新的理论苗头,以便进一步进行研究。第三类,案例大赛的案例
期刊
我用六个字概括本次案例大赛:精彩、提升、期待。  第一,精彩。从预赛到总决赛,共筛选了十支队伍,从各个方面进行了非常精彩的比赛。对MBA学生来讲,通过案例比赛学会了如何整合知识,如何理论联系实际,如何训练自己的能力,如何通过各个学校之间的交流发现自己的弱点、学到别人的优点,如何分析中国实践。对于案例企业来,看着这么多未来的商界精英从不同角度——不管是批评还是赞扬,还是做某种分析,不管对还是错——都
期刊
在推动《坐便洁身器》行业标准的工作中,西安三花良治电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花良治”)担任了行业领先者的角色。面对未来的发展,三花良治董事总经理马悦踌躇满志。但是,随着市场的成熟,竞争者随时都可能大规模涌入。三花良治如何保持既有的领先优势?     行业先行者    洁身器在日本和韩国的发展势头良好,家庭普及率达到80%以上。1995年,中国洁身器行业开始起步。最初进入的企业共有两家,分别是西安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