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审题是数学解题的入口,审题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以后的解题状况,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是数学学习的基础环节。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立足于整个解题线索,引导学生通过审题找到最准确的解题方向,同时,要联系学生的学习状况,发挥学生审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审题方式,找到正确的问题导向。
关键词:小学数学 审题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数学解题和数学知识获取是数学学习的两大板块,通过解题,学生原有的数学知识记忆得到强化,同时在审题、化用知识、解决问题等解题步骤中,学生的思考脉络形成,这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化,进而极大提高数学学习效率。下面,笔者将从知识吸收、题干精读、思路分析等审题要素谈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一、让学引思,知识传授是基础
问题的提出和实行,基础在于课堂前期的引导和知识传输。不论什么样的问题形式,根本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思考解决问题,巩固基础知识,增加新知识。另外,思考问题是在掌握了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才能继续进行思维发散,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自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们提高审读能力时,不是仅仅关注一个题目本身,还是要以基础知识为纲,首先做到基础知识的准确传达,然后再通过问题梳理进一步精简、提高思考难度和思维密度。
题目摆在面前,首先是要读懂题目,最关键的还是要学会调用知识,也就是说,学生如果没有一定知识储备,读懂题目也是无从下手。因此,审题能力的提高一定是建立在知识获取能力提高基础之上的。就审题来说,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观察能力非常重要,这甚至需要语文学科的阅读理解能力,审题最关键的就是不错词、不漏词,字面意思要理解,才能谈深入探讨、才能谈得上解决问题。此外,数学本学科的知识调用更为重要,例如,教师在进行解题训练时,首先要先给同学们复盘一遍之前学到的相关内容。比如,一个题目是关于三角形识别的,教师就要现代同学们复习一遍学习过的几何图形知识,在黑板上列出不同几何图形的特点,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自主性,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先在本子上默写一遍,比如一些常见的命题“三角形按边分,可以分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任意三角形”“三角形按角分,可以分成: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等等。在讲解完本题答案后,同学们加深了对几何图形基础知识的记忆。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趁热打铁,再进一步拓展学生们的知识框架,又三角形分类讲到四边形的分類,讲到梯形、圆形的判别方法。
二、积极联想,预设情境
数学有太多可供挖掘的宝贵学习资源,也许只是偶然的一次灵感和思维碰撞,我们就能够在数学乐园中畅饮不竭。有的时候,学生找不到解题思路,并不是他们没有掌握基础知识,而是缺乏知识的化用能力,一时脑子转不过来。这种问题其实是学习的正常状态,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这一学习特征,通过日常的激励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活性,在做题时才能不怯题、不盲目。
根据斯托利亚尔的观点,教学正是一个探索的“科研过程”,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审题建立相关理论模型,最终达成问题解决,数学教学也因此更具体系和逻辑。学生接触的数学模型正式生活中实践问题的“陌生化处理”,是用数学化语言加工过的生活真实,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实用性。反建模过程是引导学生进一步将数学模型用于更广泛的实际情境的过程。以公式6*7+7*3为例,学生独立计算这样的题目没有什么难度和趣味性,但反建模思想不同。但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联系长方形面积模型,这些算式可以想象成求什么?这样的问题突然为学生打通了思考的路径,简单乏味的计算问题突然来了个转弯,探索空间进一步延展了。学生经过思考后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可以看成是两个长均为7的长方形拼在一起的面积计算。推而广之,可以到任何长度长方形面积的考察。由此观之,数学模型的应用和建立一样,都是不断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学生的知识经验也正是在这一反复中积累起来的。
三、有序练习,深化思维
学习都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小学阶段的数学题目相对易于理解,而且都是有一定的解题套路的,也就是说,学生在初次面对某一题目,可能会有陌生感,抓不住题干,没法调动已有的数学知识,但是,如果他做过大量的相关练习,已经培养起了做题的题感,他很快就能在大脑中检索到类似的题型。量化训练的好处一是培养题感,学生做题不会发怵,不会无从下手;另外,通过题型积累,学生自然就能培养起基本的思维路径,解题也是事半功倍。
例如,教师可以采用类型解题教学,给学生在讲完一个主题板块的知识点后,让同学们进行类型化练习,比如“比较”,给同学们大小比较、时间比较、长短比较、数量比较等题型,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图形式、问答式、故事式、直白式等题干设置,让学生对各类题型都有一个了解,在进行量化的专题训练,这样,学生对“分类”知识点就掌握的更加全面、系统,在解决相关问题时也会更加得心应手。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们进行题型比较,比如,同样一个题目,以直白的文字表达是一种情况,将这个题目转化成图形类题干又增加了审题的难度,这个时候,学生就要调动自己的图形理解能力和细节观察能力,捕捉有效的题干信息,但基本思路都是大同小异的。数学语言的精炼、抽象和理解能力的薄弱在客观上增加了小学生审题的难度,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理解题意,两相对比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命题者意图,善于提取主要信息,从而摒弃一些不必要的枝节的干扰,有效建立数学模型,形成自己的思维脉络。
结语
总上所述,审题能力不仅仅是阅读理解,也不仅仅是知识的照搬照用,它是综合考察学生知识消化、知识调用、知识深化能力的模式。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需要通过问题化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定制定量的审题练习培养题感,同时要及时查漏补缺,加深对基础知识的记忆。数学是思维之学、应用之学,通过趣味且高效的教学引导学生们积极思考、深入探究,通过持久的教学训练帮助学生们建立学科学习脉络,这是当代教师教学的应有之义。
参考文献
1、巴珠.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方法略谈[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7:101-101.
2、张方萍,范灵秀.刍议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6:42-42.
关键词:小学数学 审题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数学解题和数学知识获取是数学学习的两大板块,通过解题,学生原有的数学知识记忆得到强化,同时在审题、化用知识、解决问题等解题步骤中,学生的思考脉络形成,这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化,进而极大提高数学学习效率。下面,笔者将从知识吸收、题干精读、思路分析等审题要素谈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一、让学引思,知识传授是基础
问题的提出和实行,基础在于课堂前期的引导和知识传输。不论什么样的问题形式,根本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思考解决问题,巩固基础知识,增加新知识。另外,思考问题是在掌握了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才能继续进行思维发散,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自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们提高审读能力时,不是仅仅关注一个题目本身,还是要以基础知识为纲,首先做到基础知识的准确传达,然后再通过问题梳理进一步精简、提高思考难度和思维密度。
题目摆在面前,首先是要读懂题目,最关键的还是要学会调用知识,也就是说,学生如果没有一定知识储备,读懂题目也是无从下手。因此,审题能力的提高一定是建立在知识获取能力提高基础之上的。就审题来说,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观察能力非常重要,这甚至需要语文学科的阅读理解能力,审题最关键的就是不错词、不漏词,字面意思要理解,才能谈深入探讨、才能谈得上解决问题。此外,数学本学科的知识调用更为重要,例如,教师在进行解题训练时,首先要先给同学们复盘一遍之前学到的相关内容。比如,一个题目是关于三角形识别的,教师就要现代同学们复习一遍学习过的几何图形知识,在黑板上列出不同几何图形的特点,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自主性,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先在本子上默写一遍,比如一些常见的命题“三角形按边分,可以分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任意三角形”“三角形按角分,可以分成: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等等。在讲解完本题答案后,同学们加深了对几何图形基础知识的记忆。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趁热打铁,再进一步拓展学生们的知识框架,又三角形分类讲到四边形的分類,讲到梯形、圆形的判别方法。
二、积极联想,预设情境
数学有太多可供挖掘的宝贵学习资源,也许只是偶然的一次灵感和思维碰撞,我们就能够在数学乐园中畅饮不竭。有的时候,学生找不到解题思路,并不是他们没有掌握基础知识,而是缺乏知识的化用能力,一时脑子转不过来。这种问题其实是学习的正常状态,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这一学习特征,通过日常的激励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活性,在做题时才能不怯题、不盲目。
根据斯托利亚尔的观点,教学正是一个探索的“科研过程”,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审题建立相关理论模型,最终达成问题解决,数学教学也因此更具体系和逻辑。学生接触的数学模型正式生活中实践问题的“陌生化处理”,是用数学化语言加工过的生活真实,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实用性。反建模过程是引导学生进一步将数学模型用于更广泛的实际情境的过程。以公式6*7+7*3为例,学生独立计算这样的题目没有什么难度和趣味性,但反建模思想不同。但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联系长方形面积模型,这些算式可以想象成求什么?这样的问题突然为学生打通了思考的路径,简单乏味的计算问题突然来了个转弯,探索空间进一步延展了。学生经过思考后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可以看成是两个长均为7的长方形拼在一起的面积计算。推而广之,可以到任何长度长方形面积的考察。由此观之,数学模型的应用和建立一样,都是不断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学生的知识经验也正是在这一反复中积累起来的。
三、有序练习,深化思维
学习都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小学阶段的数学题目相对易于理解,而且都是有一定的解题套路的,也就是说,学生在初次面对某一题目,可能会有陌生感,抓不住题干,没法调动已有的数学知识,但是,如果他做过大量的相关练习,已经培养起了做题的题感,他很快就能在大脑中检索到类似的题型。量化训练的好处一是培养题感,学生做题不会发怵,不会无从下手;另外,通过题型积累,学生自然就能培养起基本的思维路径,解题也是事半功倍。
例如,教师可以采用类型解题教学,给学生在讲完一个主题板块的知识点后,让同学们进行类型化练习,比如“比较”,给同学们大小比较、时间比较、长短比较、数量比较等题型,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图形式、问答式、故事式、直白式等题干设置,让学生对各类题型都有一个了解,在进行量化的专题训练,这样,学生对“分类”知识点就掌握的更加全面、系统,在解决相关问题时也会更加得心应手。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们进行题型比较,比如,同样一个题目,以直白的文字表达是一种情况,将这个题目转化成图形类题干又增加了审题的难度,这个时候,学生就要调动自己的图形理解能力和细节观察能力,捕捉有效的题干信息,但基本思路都是大同小异的。数学语言的精炼、抽象和理解能力的薄弱在客观上增加了小学生审题的难度,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理解题意,两相对比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命题者意图,善于提取主要信息,从而摒弃一些不必要的枝节的干扰,有效建立数学模型,形成自己的思维脉络。
结语
总上所述,审题能力不仅仅是阅读理解,也不仅仅是知识的照搬照用,它是综合考察学生知识消化、知识调用、知识深化能力的模式。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需要通过问题化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定制定量的审题练习培养题感,同时要及时查漏补缺,加深对基础知识的记忆。数学是思维之学、应用之学,通过趣味且高效的教学引导学生们积极思考、深入探究,通过持久的教学训练帮助学生们建立学科学习脉络,这是当代教师教学的应有之义。
参考文献
1、巴珠.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方法略谈[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7:101-101.
2、张方萍,范灵秀.刍议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6:4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