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渗透教育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wei723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是人的一种特有的、高级的需要,对于学生的学习,尤其是语文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有一定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要求,才会有相应的智力及非智力活动。学生只有对学知识产生情感,才会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学习。同时,情感又是语文学习中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学生只有有了一定情感体验,才能准确理解课文思想感情和写法,才能细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出真实的文章来。以陶冶情操为目的,培养青少年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崇高优美的感情,丰富的文化知识修养,是学校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
  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理论家刘勰曾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批文以入情。”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情感体验,才能准确理解课文的主旨思想,在写作时才能细致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写出文质并茂的佳作来。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情感因素的培养,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
  一、激发情感,以情激情
  领悟课文中蕴藏的思想感情是进行情感教育的前提。语文教材编排的文章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大多文情并茂,发人深省。因此,在教学中要以“情”字入手。吟诵玩味是语文学习的要诀之一,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我们的语文教学却恰恰忽视了“情”的作用,只在字、词方面下了工夫,并未去把握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要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作品,就需要把精力集中于“情”字上,深刻剖析作品,将感情融入每个角色中,竭力挖掘出作者写作时的匠心独具之处,力争把作者创作时的全部激情释放出来。课前可采用情境导入、悬情渲染、气氛烘托等方法,以此触动学生的心弦,引发学生的探求热情,使学生“相知”“乐知”,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文中的字、词、句、章进行深入领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教育。
  二、 采用多种有效手段,丰富学生的情感
  发掘课文蕴涵的思想感情是进行情感教育的先决条件,而要广采博览、纵深挖掘,就必须全面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写作背景、思想经历等。例如,教师如果不对朱自清坎坷的人生经历和傲岸性格进行全面了解,就讲不好《背影》和《春》等作品,更讲不清作品中蕴涵的思想感情。教师对感情“浓”、“淡”的理解,如果不够清晰,往往就会陷入读其“美文”,而忽略其“美形”的误区,达不到教化之目的。很多时候,学生厌倦教师的空洞说教,其原因就在于教师只说其文理而未讲其意义,更未透彻剖析其“情”。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只有进行了精心准备,讲课时才能讲得透、叙得真。
  我们的学生也只有具备了丰富的情感体验,才可能借助语言与作者沟通,才能从字里行间去洞悉作者的感情世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从学生本身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欣赏的主体,语文学习正是在鉴赏中实现的。因此,鉴赏主体的生活经历,尤其是情感经历,又影响到鉴赏和学习的效果。尤其是写作,它更需要学生的情感。情者,文之经。学生如果没有丰富细腻的情感,就不可能写出真挚感人的文章来。
  三、 恰当选择课文,抓住情感教育的契机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是客体,学生是主体,学生处于主动地位。那么,怎样把作品内在的思想感情通过客体传递给主体,使主体受到感染,情感得到同化呢?笔者认为,教师首先要根据作品内在的思想感情,创设一定的情境氛围,和作者产生共鸣,并按照自己的审美体验作出一定的美学评价,然后再引导学生进入作品所创设的情境当中,启发学生的审美体验。实践表明,教材中的情与境是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统一,情是其中的思想感情,境是描绘的形象画面。作者描绘情境是为了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教师挖掘、分析情境的寓意是为了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充实美育内容;学生进入情境是为了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产生思想共鸣,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四、抓住课文中蕴藏的情感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背影》中的父亲送儿子上火车的事件,其中有些事情既不是非得他去做不可,也不是他力所能及的。如穿过铁道、爬过月台去买橘子。但在父亲心目中,这些事情都是非他亲自去做不可的,都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不做就觉得心里不踏实。因此,他一一竭尽全力去做了,还做得那么认真、那么自然。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父亲的背景便不同于随处可遇的背影,而是充满感情、饱含深意的背影。人非草木,对此,作者怎能不为之流泪,读者又怎能不为之动容呢?笔者在讲授此文时,联系到自己送儿子上大学去火车站时的情景,情不自禁地讲述起自己作为一个父亲的感触来,趁此机会也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情感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位学生去年秋天陪同父亲送自己的哥哥上大学到火车站,亲眼目睹了父送子的动人场景,深切感受过父爱的无私与崇高,对《背影》课文内容的理解非常独到,当即在讲台上绘声绘色地谈起了体会,整个教室十分安静,许多学生听后都眼噙泪花。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因素是不容忽视的。语文教师必须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一非智力因素,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变单纯的知识教育为素质教育,培养新型人才。应该指出的是,中学语文课有其自身的目的性要求,因而也不可能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审美教育与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实际情况,结合教学内容,由点滴入手,见“缝”插针,从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中去了解什么是真正美的事物,什么是丑的事物,什么是积极健康的情感内容。潜移默化,寓教于乐。
其他文献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先生说过这样的话:“要做一位好班主任,最要紧的不是急着去改变学生,而是先要改变自我。不要忙着去教育学生,而是先让自己多受教育”。面对从初三刚升入初四的学生,这些学生行为习惯不是很好,但通过几个月的、管理,班级发生了很大变化,班级的学风越来越浓,常规越来越好,总结了如下方法策略。  一、学会倾听  倾听是实施有效教育的基础和前提。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就必须尊重学生、倾听学生
期刊
摘 要: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要求我们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一切都为学生的将来着想,着眼于学生的未来,为学生的将来打下扎实的基础。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这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要更多地关注学生,要多点人情味。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实践新课程理念的主战场,课堂教学的探索已越发深入,理想的课堂众
期刊
一、 开好主题班会的意义  1、首先,通过开展主题班会,能够提高班级干部的管理能力,推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班级干部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又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培养班干部,有利于班主任更好地管理班级,也有利于班干部自身素质的提高。在开展主题班会的活动中,班主任可以不直接参与,而只提出综合性、合理化的建议,从而很好地挖掘、培养班干部的潜在管理能力,包括策划能力、组织能力、思辨能力、人际协调能力
期刊
音乐课是一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学科。在音乐课中渗透“六模块”精神,进行教学探索研究,为音乐教学改革开辟了新的天地。  一、缘起——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思考  在学唱印度尼西亚民歌《木瓜恰恰恰》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认真听录音范唱,然后再朗读歌词。我发现大新同学却在朝他的同桌做着挑担子的动作,脸上一副自得其乐的表情。看到他放肆的动作,我厉声喝道:“大家都在认真朗读,你指手划脚地在干什么?”……学生在我
期刊
何为一节好课?不少领导、老师认为课堂题目多、训练量大、学生答题正确率高,这样的课才是一节好课,是高效的课堂。教师对教学质量观的曲解,领导误导性的评价,使得课堂充斥着大量的练习。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热情不高,教师缺乏激情,失去了语文应该具有的生机与活力。这样的课堂怎能去落实工具性与人文性,怎能  展现语文独特的魅力?语文课堂亟待优化,需要注入活泼的源泉,让它变得灵动起来。    一、活泼中积淀语文
期刊
如今,在语文课堂上,老师们对教学中最为淳朴、最为基础的东西——字词教学大大忽视了。据我了解,在小学高年级字词教学中普遍存在弱化、简化、僵化的“三化”现象。长此以往,这样的语文教学如何能让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呢?这样的教学怎么可能有效呢?那么,词语教学难道真的“想说爱你不容易”吗?不!其实,词语教学也能像其它教学环节一样精彩纷呈、趣味盎然。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在不同学段理解语词
期刊
常听班主任老师们发出这样的感慨:“现在的学生真难管,说不听、骂不行、打更不能,真是无计可施。”这是老师们共同的心声。有些教师甚至哀叹:现在管理学生简直是如履薄冰。尤其在对一些学习自觉性差、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管理和教育中,很多老师都感到茫然而困惑。  其实,这只说明,靠高压和强权进行学生管理的做法已经行不通了,我们需要给“师道尊严”赋予全新的。思考新时期的学生管理模式,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尝试了
期刊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在“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新课学习的开始,演示一个实验:在桌子上放一些大头针,教师把两个盖着红布的东西靠近大头针,看到大头针被吸起,拿走红布,学生们这才看到演示台上放着两个通电的螺线管(电磁铁),教师从吸大头针多的通电的螺线管中抽出一个铁芯,而吸少的通电螺线管内没有铁芯。  教师:请同学们就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提出问题。  学生踊跃发言:(1)为什么通电的螺线管
期刊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形式多种多样,怎样把教学的重点由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上来,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题作用呢?我认为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增进感情,培养兴趣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区,与他们同欢乐、共忧患。爱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生打成一片,利用一切手段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喜爱,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学生使热爱教师,听从教师的教诲。  其次,从调
期刊
德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古人写文章、评文章也讲究“文以载道”,要求文道统一,说明自古以来语文教育和德育是密不可分的。语文教育是对学生进行认识社会、爱国精神、伦理道德等的教育,也是培养学生高尚人格、至爱之情、审美情趣和良好素养的重要途径。现在,新的形势给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我们教师应该从学生出发、结合课程实际,将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悄悄地给学生心灵以无声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