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逸雅正 笔墨写心中画境

来源 :文艺生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guoid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家的人文思想规定了他的作品和作品的美学主题。审视朱麟的国画作品,需从他的心灵或精神内在去思考。我们如果把艺术的成败归结为艺术技巧,就容易忽视视觉体验之于生命之内的重要意义。朱麟的作品,是立足于人生、人生的意义、生活的存在等内涵去追寻的笔墨探索与艺术创作。
  “书画一体。本善积极的情怀与自然事物的寄托,是其作品表达的主题与内涵,并在物我感应中体现出一种互融、互解、互爱的明净与宽阔心怀”(北京国画艺术家协会秘书长张臣评语)。朱麟生于上世纪80年代,这位青年才俊是位真性情的人,坦诚笃厚中流露出散淡洒逸的文人之气。自与其结实,我们便交流不绝,闲话绘事不断。与朱麟深入进行艺术与创作的探讨,是其近携六七幅写生作品及国画小品参加我策展的“大美中国赋——荣宝斋大师十二图暨国画艺术家优秀原创作品展”这一活动。君言这是第一次尝试。其间,原中国文联副秘书长、中国文联出版社社长、著名戏剧理论评论家、电影事业家邓兴器,原广州军区空军副参谋长、空降兵第15军军长、空军副司令员景学勤将军,北京郴州企业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侯奎、高珊伉俪,以及张振国、马龙、文艳、岳月、张洋、谢正赛、曾海波、叶琳、苏萌等文化艺术界人士莅临,对其作品均有言辞恳切的褒奖。
  在书画创作上,与其说朱麟是醉心于“美”,毋宁说他神往于对艺术意志和人格方面的表现以及对人性、生命、生存意义的关注。朱麟是一位心地善良、热情丰富的书画艺术家。他的书法作品端正自然、浑然入序,在法度上对最高、最严谨的境界孜孜以求。欣赏朱麟的绘画作品,无论远看还是近观,皆给人以禅意、文气和浓淡相宜的舒心之感和掬手可触的生活气息。这使得我们的心情轻松,让我们的身心温暖,人与人、画与心,充满着本真与乐趣。他直宣逸趣的山水创作小品,忘笔墨而有真景的写生作品,使人领略到创作背后他本人坦诚的精神内在和对艺术责任的理性感悟。我们从艺术意志角度以及从一幅作品背后根源性的条件等对朱麟的作品进行解读,会发现朱麟的国画作品中存在着更多耐人寻味的东西,例如中国思想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朱麟出生于文化底蕴深厚的湖南郴州,他父亲是位军人,一生游历四方,寻师问友,研究中医、武术、建筑,尤其特别推崇有书法雅好的朋友。他外公是位真正的读书人,书房四面墙、桌子全摆满了书,往往废寝忘食,有时甚至几天不下楼,一生醉心于诗词对联的创作。所以,他自幼耳濡目染,受到家庭和传统文化的熏陶,得到老一辈艺术家悉心指导,艺术滋养丰厚。中国画绘画是有不同层次的,首先当然是技法、技巧层面,这通过训练基本都能达到。而接下来境界的层次,我们就需开始考验绘画者的综合素质,它是平时积累的诗文素养,个人的人格养成,从临摹古人作品中积累的技法、眼界、感受等的综合发挥。朱麟绘画,每一幅画中的每一根线条都是有生命的。他心地善良,充满着爱与大慈;另一个源泉就是他受诗文的熏陶很深。他注重中国传统文化与写生山水在内容上的嫁接,画面语言与情感语言的融合,加之本身扎实的笔墨技术,他的作品继而形成了自己的内在的精神和独特的意境。
  我们如果用追求物质满足的方式去追求艺术,如果用技术、技艺、技巧去评判谋幅书画作品的创作水平,容易丢失“艺术美学与人”的感受、激情、精神、体悟、回忆、冥想等灵性华彩。艺术创作不仅仅是笔墨水平的锤炼,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训练,对技术水平的过分追求与比较,极容易造成艺术作品的自身虚无与感情的贫弱而流于苍白的艺术形式。朱麟的绘画作品,有“仁者爱人”的内在张力,且富有传统意蕴与时代情怀的审美表达,因此其作品塑造了艺术语言的生动性,这是鲜见的。
  人之美的本質、心之善的本性、净化与澄明的笔墨和深情与灵性的专心探索,构建了朱麟书画艺术的美学谱系。从此真际,我相信朱麟会在中国绵延不断的艺术创作之路上,定然会取得振奋人心的成果。
其他文献
生活中的姜向东是个着装简单随意且性格粗放的人,而他办起事来却心思细腻,谨慎入微,内心热情,不论公事还是私事,只要他答应了,就一定会办好。他不仅具有较强的与人沟通协调的能力,而且具备细心周到的做事风格。这种“粗放”外灵与“细腻”内慧的强烈对比,形成了他鲜明的个性。  艺术道路上的姜向东,也有他外粗内细的思维与风格。当我们屏息凝神他画笔下每一处勾勒时,不能不感慨他的细致与严谨,那些微观与细小的景物竟能
期刊
原中国收藏家协会文房之宝收藏委员会主任陈国源先生,藏砚十分丰富,砚学理论、造诣也很深。虽已年近八十,然很健谈,我们与与这位风趣又幽默、清癯而健朗的古稀老人,开展了一问一答的采访。  问:您三十多年来,与砚不离不弃,如此喜爱,为什么?  答:为什么喜欢砚台?这是每一个藏砚家首先要遇到又必须回答的问题。三十多年来,我主要被中华名砚之魅力所陶醉而折服。中华名砚有哪些魅力呢?多数藏砚家认为砚台的魅力,主要
期刊
老易今年五十五岁,跟我学书法五年,去年加入了韶关市书法家协会。  老易只读过小学一年级,入校只有三个月,便因为调皮被赶回家,十一岁跟师父南下广东做泥瓦工。  老易在廣东四十四年,做工,成家,当过小包工头。他曾经嗜赌成性,用他自己的话说“有一百元一定会输掉九十七元”。某年老易做生意赚了十多万,下火车就进了赌场,回到家已是身无分文。  老易没有什么文化,却向往文化,喜欢收藏,是我多年的藏友,收藏的广彩
期刊
2004年1月,康移风先生在长沙举办“黑色脊梁”矿工系列国画作品展,在此展出版的作品集首页中,他深情地亮出——“献给我的矿工弟兄”。这八个字看似平淡,却是耗费了他四十多年心血的命题。一位在世画家,能够这样真诚坦率地表明自己的艺术理想并不多见。康移风作为享有盛名的人物画家,也会与普通人一样处在社会喧嚣与生活环境的干扰中,但多少年来他始终还是保持当年矿工的纯朴心态与勤恳作风现身于艺坛,活跃于当代中国画
期刊
摘要:本文记叙了焦墨艺术在邵阳的兴起,概括阐明作为“黑色文化”的焦墨艺术的历史发展与艺术特色,指出焦墨的“黑与白”既是“玄与素”的关系,玄是宇宙的根本,绘画中如果去掉黑色那么就会“玄之所去,器弊神逝”。文章从邵阳本土焦墨画家们作品中玄素浑厚寄写乡情的厚拙与虚简、单纯的乡情静谧美、勾勒皴擦神采飞逸的乡情美、古典隽永苍润浑厚的乡情美等方面赏析了“敢为人先”的“宝古佬”画家们焦墨创作中的浓厚乡情。  关
期刊
宜春学院美術与设计学院学生作品
期刊
摘要:今天,绘画中的“乡土情结”或“乡愁”绘画正成为社会一道亮丽的风景,也成为了现代人在艺术活动中追求“植根乡土”的审美文化诉求。本文简述了民俗文化的回归现象以及乡土绘画的新景象,分析了“植根乡土”在“乡愁”绘画中的诸种表象,最后说明了当代绘画中的“乡土情结”是人们在精神迷失后的一场文化“寻根”之旅。  关键词:植根乡土 绘画 乡愁 审美文化 诉求  民俗文化作为民众的一种文化生活,它反映的是一种
期刊
在古代,“文”与“书”是以二维合一的状态呈现的,能文善书者比比皆是,大凡能举出名来的书法家,基本上都是一个文人身份。反之,“能文善书”亦成为一个中国式文人的“标签”,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最为直接的表现。对古人而言, “能文善书”是文人必备的素质,其文学的意义在于不仅可以梳理出古代优秀的书法脉络,更可以更好地审视当下的书法艺术状态和预瞻未来书法发展形态。  知道军旅书画家崔勇波先生是十几年前读了他的
期刊
在一方不起眼的金文铜墨盒上,留有“宣圣二四五九年”落款,这引起我极大兴趣。因为这种纪年款在历史遗物上非常罕见。  宣圣,指的是孔子。孔圣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死后为中国历代王朝所尊,汉平帝元始元年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西夏仁宗三年(1146)仁宗颁诏令:“尊孔子为文宣帝”,故以后诗文中多尊称孔子为“宣圣”。  “宣圣二四五九年”,显然就是一个以伟人孔子为纪年的年款
期刊
在法国取得两个硕士学位、一个博士学位的陈淑华,是台湾师范大学史上最年轻的教授,更是有史以来进入罗浮宫修复油画的第一位华人。但她却选择回到台湾,一头栽进一般认为“冷门”的漆画创作中。到底“漆画”有什么样的魅力,她又是为什么放弃修复师的高薪而执意创作属于自己的新艺术呢?  在一个晴朗的午后,热情健谈的陈淑华教授与我们分享她对于漆画的热爱,以及坚持创作之路的历程。  什么是“漆”?  大家较为熟悉的种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