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川西北防沙治沙的几点思考

来源 :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dao_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监测,我省沙化土地主要集中在川西北高寒地区,面积达82.19万公顷,占全省沙化土地面积的88.97%。在中央和省里的支持下,2007年以来,我省相继在甘孜、阿坝部分县开展了防沙治沙试点以及沙化科学考察等,累计治理沙化土地26.4万亩,治理区林灌草植被得到逐步恢复。实践证明,川西北地区的土地沙化尚属于初始阶段,是可防、可控和可治的最关键、最有利时期。这次到内蒙古自治区考察学习,看到沙漠变绿洲,更坚定了我们的信心。川蒙两地在降水、积温等防沙治沙关键因子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川西北的优势是降水量多,劣势是年有效积温小。相对来说,解决积温不足问题尚无可行办法,为发展以林草为原料的沙产业带来巨大障碍。因此,学习借鉴内蒙古自治区以及鄂尔多斯市的做法,扎实推进川西北防沙治沙,还必须紧密结合四川实际,重点在思路创新、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上下功夫。
  深化沙化危害认识,落实防沙治沙责任。川西北土地沙化,不仅是生态问题,更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和事关我省藏区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四川要美,川西北必须美;四川要富,川西北必须富。土地沙化不仅影响着我省全面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战略目标的实现,而且影响着长江、黄河流域乃至全国生态安全。省级有关部门特别是沙区各级党委政府要学习内蒙古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把生态建设作为最大的基础建设,把防沙治沙作为最要紧的生态建设来抓的经验,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增添动力、增强信心、落实责任,切实抓好防沙治沙工作。
  加快治沙工作推进,加大治沙政策支持。2013年,包括川西北防沙治沙工程在内的《川西藏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2013-2020年)》已获批复,并已启动实施防沙治沙项目。当前的重点是要抓好项目实施。一是积极争取所规划项目逐年落实和实施推进,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并认真总结研究推进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二是及早研究《规划》防沙治沙项目的中期评估,在全面掌握实情的基础上,提出提高投资标准、优化建设规模的具体建议。三是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出台川西北沙化区域禁牧、休牧、轮牧、退牧政策,建立沙区特别是治理区林灌草植被和湿地保护激励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土地沙化、沙化程度加重以及治理区沙化逆转。
  强化沙化科技支撑,推进科学防沙治沙。沙化土地治理是世界上难度最大的生态治理工程之一,必须有先进科学技术作为强力支撑。从全球来看,高寒地区沙化土地治理的关键技术、成熟模式和适宜生物质材料等方面都还缺乏过硬成果,川西北治沙仍以传统治沙技术手段为主。学习借鉴内蒙古自治区的科学防沙治沙经验,一是加强自主知识产权研究,设立川西北防沙治沙重大科技专项,开展多部门、多学科、多层次的系统性联合攻关,尽快研发形成先进沙化生态治理技术和沙产业开发利用技术,尽快筛选培育出适合川西北高寒沙区的治沙植物(尤其是沙生药材、沙生食材)。二是积极加强对外交流合作,适时组织外出考察学习,邀请省外乃至国外的防沙治沙科研教学机构以及治沙企业的专家和能人到四川实地考察指导。三是加强科技成果推广,在重点治理区建立3-4个防沙治沙科技示范区。
  切实转变治沙思路,努力推进变害为利。在坚持改善生态、改善民生,服从和服务于沙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前提下,积极学习借鉴鄂尔多斯市的治沙经验,推进防沙治沙与产业发展和谐共生、相互促进,积极发展防沙治沙富民产业。一是结合实施防沙治沙等生态建设工程,加快建立灌草结合的人工食草基地,大力发展和做大做强特色经济林果产业、中药藏药产业。二是结合旅游产业发展,探索建设和发展沙漠公园、沙漠科技馆、沙漠体验营,大力发掘和稳步开展沙漠旅游,一方面拓展旅游项目、发展旅游产业、增加旅游收入,另一方面建设成为传播生态文明的重要阵地,促使游客在体验优美高原生态的同时关注和关心土地荒漠化问题。三是结合沙产业发展,着力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吸引社会资金投入防沙治沙和沙产业,积极引进治沙企业开展营利性治沙。
  积极开展教育培训,稳步推进专业治沙。紧紧围绕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和解决防沙治沙等生态工程、产业发展劳务施工以及招投标相关问题,积极加强农牧民教育培训特别是防沙治沙和沙产业发展等专业技术培训。一是通过培训,就近组建防沙治沙和沙产业发展专业队伍,条件适合的发展成为专门的劳务公司直至治沙企业,解决川西高原工程建设所需劳动力。二是通过组织参加防沙治沙等生态工程建设以及产业发展劳务施工帮助农牧民增收致富。三是通过教育培训和参与劳务施工等,逐步转变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减少农牧业生产对草地的依赖和超载过牧对草地的破坏,间接助推防沙治沙。(责编:贺贵成)
其他文献
冲锋在生死救援的第一线,战斗在维稳保安的最前沿,坚守在服务群众的最前列,他们是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冲锋在生死救援的第一线,战斗在维稳保安的最前沿,坚守在服务群众的最前列,他们是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9月28日,由省委政法委、省人社厅主办的第二届“我最信任的基层政法单位”和“我最喜爱的政法干警”评选活动最终落下帷幕。经过法、检、公、司等部门层层把关、逐级推荐,公众网上投票,公示等环节产生了20
期刊
今年“七一”,天府新区仁寿视高园区2015年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出现“井喷”,主动报名参加的企业员工达到138人,比上一年增加近400%。位于天府新区彭山区域的吉龙化学建材公司总经理吴强也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他告诉笔者,“作为企业负责人,我也要努力争取尽快加入党组织!”  园区职工入党积极性高涨的良好势头来自于眉山市“围绕产业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产业”带来的变化。“党组织活动的丰富、党员职工在企业
期刊
泸州市纳溪区抓住精准扶贫的契机,“打捆”涉农项目,改善山区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农田水利,方便机械化耕种,改变传统农耕模式。“双抢”季节,通过农机部门向河南、湖北、贵州等地“农机合作社”“机械收割团队”发布信息。  四川 出台文件加强公开遴选工作  近日,四川省委组织部、人社厅、省公务员局联合印发《关于省直机关公务员公开遴选有关问题的答复意见》 (以下简称《答复意见》),对公开遴选工作作出进一步规范。《
期刊
一般说来,那些上了年纪的人,喜欢回忆自己的过去,他们使用频率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过去的时候”。  是啊,经过岁月的沉淀,精神的陈酿,经验的积累,过去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甘甜,愈发妙不可言。不仅如此,如此这般的回忆,会随着他们年龄的逐渐增长,比重变得越来越大,以致发展到无视当下的生活,完全沉浸在过去的生活中。  还有一种人,他们活在当下。  这种人似分两款。一款是没有过去,没有未来,只有今天。另外一款就豁
期刊
说起“公共文化”,许多人觉着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我们常常在报纸上看到、在新闻里听到;陌生则因为公共的部分好像我们并未参与其中。实则不然,当我们驻足观看摆放在宽窄巷子中的那些摄影作品时;当我们利用周末去听一场免费的讲座时,我们已经融入了公共文化。文化不再遥不可及,它已经无声地浸入我们的生活,而这一切都得益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    一场公共文化的盛宴  镜头一:  9月22日至23日,一辆
期刊
寒风  今年3月,某地为扶持创业,推出财政贴息贷款,凡符合条件的贷款,两年内县财政全额贴息。可是到了7月,政策调整为贴息资金,县财政只负担一半。贷款户不禁疑惑,说好的政策红利怎么半道上跑了?  一些地方出台政策、文件,经常很“任性”,政策开始轰轰烈烈,到了中间稀里糊涂,结束时冷冷清清。一些好的惠民利民政策成为“惊鸿一瞥”,之后“杳无踪迹”,群众怎不会有牢骚、有怨气!他们本来对党和政府怀有很高的寄望
期刊
曾经,一首《翻身农奴把歌唱》成为时代经典,让人们开始关注藏族音乐。  随后,越来越多的藏族歌手走进人们的视野。容中尔甲的一曲《神奇的九寨》激起了世人对九寨沟的向往;亚东的《向往神鹰》让人心灵得到净化……  如今,在川西那片雪域高原上,走出了一群年轻的藏族歌手,他们用歌声讲述故事,以文化搭建桥梁,将藏族人民的真善美用歌声传达给世人,虔诚呵护着民族文化之根。    故乡的云会唱歌  初见降央卓玛,是2
期刊
自贡井盐生产源远流长,发端于东汉,闻名于唐宋,鼎盛于明清。在咸丰、同治年间成为四川井盐业中心,其井盐遍销于川、滇、黔、湘、鄂诸省,供全国1/10的人口食用。      “井鹽深钻汲制技艺”其实就是顿钻技艺,是指人们利用人、畜、机械等动力,使钻头破碎岩石,向地层深处钻进成孔,并不断捞出岩屑,达到获取盐卤资源目的的一种钻井技术。这技术经历了东汉至宋初大口浅井的孕育期、宋代卓筒井的转型期、明代至清代小口
期刊
“安全事故猛于虎”。  近一个时期以来,全国多个地区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湖北荆州“电梯吃人”、陕西山阳“山体滑坡”……特别是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再次暴露出安全生产领域存在突出问题、面临严峻形势。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切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高度重视,8月15日作出重要指示——“确保安全生产、维护社会安定、
期刊
在恶劣的环境和脆弱的生态面前,内蒙古自治区和鄂尔多斯市紧紧围绕构筑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目标,始终把生态建设作为最大的基础建设,把防沙治沙作为重中之重,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全民尽责、全社会参与,防沙治沙取得了显著成效。  求生存,在防沙治沙中绿化了一座沙漠。据监测,2012年与1999年相比,内蒙古自治区荒漠化土地减少了3100万亩,沙化土地减少了918万亩。到2012年底,鄂尔多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