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思无邪”的人文情怀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xihahawotia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无邪”是孔子对诗经内容做出的整体性评价,意思是《诗经》中的每一篇目都符合孔子的政治理想、伦理道德规范和审美观念。后人对这句话有多种不同的解释。笔者认为,“思无邪”实际上是指思想的真切自然的流露,包含着孔子的人性思想和人文情怀。
  关键词:思无邪;性情纯真;人文情怀
  “思无邪”一句出自《论语·为政》篇:“《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其在春秋原典中出现于《鲁颂·駉》:“駉駉牡马,在埛之野。薄言駉者,有駰有騢,有驔有鱼,以车祛祛。思无邪,思马斯徂!”这句诗是在称誉马的矫健有力,擅长长途跋涉,可以用于物资运输、杂役供给,马走在路的正中央,只行正道直道。这句诗既蕴含着对原始诗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也包含了对周代礼乐文明的尊重与崇敬。
  古今学者对思无邪的解释大致分为两个角度,一个是将“思”理解为“思想”,“无邪”即为“归于正”、“无邪恶”,是要号召和教育人民思想要纯正,不要有邪恶之思;第二种观点是将“思”理解为语助词,将“邪”释为“徐”,“无邪”即为“无虚徐”,“不虚假”,性情真诚无伪,心无旁骛,即“诗”是先民性情的真实流露。另有少数学者认为,“无邪”当作“无围”解,是指诗经的内容无所不包、宽广无际,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军事等诸多范畴,对各地的风俗民情、天象地貌、甚至鸟兽鱼虫这些细微之处都有描写或提及。
  何晏在《论语集解》一书中引用了包咸的解释,认为“无邪”是“归于正”之意,这一解释既符合孔子对诗经评价的原意,也符合先秦时期“邪”字作“偏邪”的基本意义。同时,这一解释在儒家诗学中也一直占有权威地位,杨伯峻的解释也在这个范围内,即“诗篇思想纯正”。程颐则认为:“‘思无邪’者,诚也。”①诗歌是对作者情志的直抒胸臆。南怀瑾在《论语别裁》中将“思”字释为人的思想,“人的思想一定有问题,不经过文化的教育,不经过严正的教育,不会走上正道,所以他说整理诗三百篇的宗旨,就为了‘思无邪’。”②
  《诗经》的内容十分复杂,既有颂扬统治者功绩和德行的篇目,也有对统治阶层糜烂生活的揭露控诉,既有宗庙祭祀的庄严乐词,也有天真烂漫的传情之诗。关于这些诗是否都符合孔子“思无邪”的评价,最受争议的就是爱情诗和下层人民揭露社会阴暗面的作品。汉儒对这些诗的解释方法是:通过许多“史实”来进行牵强附会的解释,如将《静女》一篇释为“刺时也,卫君无道,夫人无德。”,《关雎》一篇所体现的是后妃之德。与汉儒不同,朱熹虽然能够正视这些诗,但却把它们视为“淫诗”,从负面角度来分析:“凡《诗》之言,善者可以感发人之善心,恶者可以惩创人之逸志,其用归于使人得其情性之正而已。”③朱熹认为《诗》三百的“思无邪”并不是指写诗的人或诗的内容,而是要号召读书人思无邪,“圣人存之,以见风俗如此不好,至于做出这些诗来,使读者有所愧耻而以为戒耳。”
  这些观点都只进行了字义的考证,没有结合《诗》三百中“乐”的部分进行理解,具有片面性。如果将二者统筹考虑,就产生了“美学评价”说,即“思无邪”极可能不是思想评价而是美学评价。中庸是孔子哲学的根本原则之一,是至高的伦理道德境界,也是重要的美学评价标准,“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④中庸即中正平和,要不偏不倚地依道而行,不可背离,同时也应注意“过无不及”,不能逾越道。“无邪”是指中正而不歪斜,孔子以此评价诗经的前提是将“中和”视作一个重要的美学评判尺度与准绳,是说诗歌所传达的感情和配诗的音乐演奏应该合度适中,不要过分;只要依中庸之道,那么诗歌在恰当的时刻表达怒、怨之情并不违背美学标准。
  “思无邪”的评价对象是“《诗》三百”,主语是物,因而“思”只能取名词意,即思想内容,也就是古人所说的“性情”,问题的关键在于“无邪”究竟是指“正”还是“直”。
  孔子对“无邪”的理解是包容的,他对一些表现情、怨的作品持肯定的态度,也体现出他人文主义的思想倾向。《论语·八佾》中“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⑤孔子修订《诗经》时将《关雎》置于第一篇,足以表明《关雎》从“诗”和“乐”两方面都是合乎孔子的政治理想、伦理道德规范和审美观念的。杨伯峻对“淫”字的释义是:“古人凡过分以至于到失当的地步叫淫,如言‘淫祀’(不应该祭祀而去祭祀的祭祀)、‘淫雨’(过久的雨水)。”⑥《关雎》记叙的是一位君子对窈窕淑女的爱慕,求之既得而不过分快乐,求之不得也不过分哀伤;通过音乐演奏抒发情感时亦同理,要把握好感情的尺度,愉悦和悲伤之情都适中而恰当,不过分激烈以致失去美感,也不逾越合理的节度。《论语·泰伯》篇中也有对于《关雎》音乐的称誉:“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⑦从鲁国乐师挚演奏序曲,直到最后一章乐器合奏《关雎》结束,音乐声丰富但不失和谐,美妙乐声充盈于耳。这种和谐是一种适度的中和之美,这一美学原则的基础正是孔子哲学体系中最高的哲学原则“中庸”,即不偏不倚、无过不及、恰到好处,这也正契合孔子憧憬的“诗与乐合,乐与礼合,诗乐统一于礼”的诗礼乐三者彼此和谐并统一于一体的状态。
  考察“思无邪”的本意需要注意两个条件,在考虑“思无邪”的字面意义的同时也要兼顾《为政》篇的特定语境,统筹考虑来达到语义贯通。不可仅跟据“思无邪”在《周颂·駉》中的原意来考察。《鲁颂·駉》篇中与“思无邪”类似的称赞马的短语有“思无疆”、“思无期”、“思无斁”,孔子唯独引用“思无邪”无非是因其独特的其他短语没有的意义,可以推断出孔子是取其字面意义。此外,《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们编辑的,他们对于孔子这句话的原意应该比后世的人更为了解,将这句话放在《为政》篇,一定是因为这句话符合《为政》篇的原旨和主题,但也不可过于拘泥这种语境。
  《论语·为政》篇围绕“为政以德”这一宗旨,涉及到入仕从政的基本原则、学习与修养、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内容。皇侃将此篇的内容概括为:“为政者,明人君为风俗政之法也。”⑧该篇首先提出,统治者若能实施德治,大臣和百姓们就会归服于国君,就像群星环绕北斗星一样;在下一章的内容中回答了这一问题,因为人民大众思想的淳厚质朴、纯真无邪,处于可南可北、可正可邪的状态,加以善意、道德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无邪”恰恰可以体现民众的思想淳朴、性情纯真,这是“思无疆”、“思无期”、“思无斁”所不具备的含义,所以此篇引用孔子的“思无邪”来论证治民以德的可能性。此篇的第三章提到了如何引导,如果孔子的“思无邪”是指 “思想纯正”就会产生矛盾——思想若已纯正不斜那么就不需要加以引导。所以“无邪”应是说诗经的内容都是作者真性情的自然流露,毫无虚假掩饰。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这种仁的研究对象是“人”,以肯定人为出发点,以关怀人为主题,以仁爱的推广为落脚点。《诗经》是先民内心思想活动与精神世界的外在表现,是真实心声的有感而发,即“诗言志”。孔子在体察人纯真无虚的性情的基础上做出了“思无邪”的评判,尊重自然流露的或喜或悲的情感,实现了对人格而非神道的肯定和赞许,将孔子的哲学最终归本于人的性情,体现的是一种人文关怀。
  【注释】
  ①朱熹.四书集注[M].长沙:岳麓书社, 1985:77.
  ②南怀瑾.论语别裁[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72.
  ③朱熹.论语集注[M].卷一.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3.
  ④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64.
  ⑤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30.
  ⑥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30.
  ⑦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83.
  ⑧黄侃义疏.何晏集解.论语集解义疏[M].卷一.北京:中华书局,1985.
其他文献
【摘 要】“组织”存在的理由是最大限度地获得正的组织效应,但在组织优化过程中会出现无效应甚至负效应的情况。要提高正组织效应,就要在组织优化过程中充分体现人本原则。而加强人本管理则是提高组织效应的关键。  【关键词】组织效应 人本原则 人本管理  【中途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09)11-0-02    人本管理是一种以人为核心的管理理念。具体地说,它就是
期刊
伴随着多媒体自媒体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和这些媒体之间产生了不可或缺的联系,新闻记者在采访工作过程中也开始关注到媒体效应,特别是微博.微博给记者采访提
【摘 要】本文重点对国内外与华人家族企业特别是中国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直接相关的主要研究文献进行了回顾,分析总结了其关于企业接班人和人力资源保留的研究成果,以期对中国家族企业的治理结构和制度安排有所借鉴、尤其是对企业接班人和核心人力资源保留方面。  【关键词】文献综述 家族企业 人力资源  【中途分类号】C4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09)11-0-03    目前,
窗外难得下起了鹅毛大雪.我望着漫天飞舞的雪花,突然想起了早已去世的慈祥的外公,还有外公门前那条长着芦苇的小河……rn时光倒流到我十岁那年.那天我在床上睡的正香,妈妈把
期刊
本文没有从把杜十娘解读成一个贞女、烈女、封建制度的反抗者入手,而是探讨杜十娘在爱情悲剧中的角色定位.本文从杜十娘对爱情的盲目性和在爱情中的不平等地位剖析了杜十娘的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文物古迹见证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变化,因此,守护文物古迹是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但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文物保护和旅游业之间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关系,旅游业是大众消
牙本质过敏症是口腔科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十九世纪中叶以来,国内外学者采用多种药物及方法治疗该症,但疗效多不理想或不持续.寻求较为理想的脱敏药物,一直成为我们口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