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新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实验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是最容易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方法和手段。教学中,教师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渗透于化学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有效展现化学实验对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实验教学;初中生;创新能力;培养
托尔斯泰说:“如果学生在学校没有学会创新,那么,他的一生就只会模仿和仿效。”在当前科技快速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教师不能只教会学生记住知识,更要让他们去探索知识的由来,并主动尝试创新知识。为此,教师要挖掘教材中蕴藏的有利因素,引导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化学实验是发现化学规律、建立化学理论的基础,亦是探索化学知识的方法。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不仅是发展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能力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尊重学生的个性,放飞学生思维
教师要发扬学生个性,在课堂上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同时给学生创建开放的教育环境,给学生自由探索的时间。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来记录事实、获取信息,完成学生进行任何创造和超越的第一步。教师要重视的不是观察结果,而是学生观察的过程。教师依据学生的基础,预见到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缺陷,精心策划富有启发性的引导措施,變简单的实验“观看”过程为实验“观察”过程,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打好创新的基础。例如,镁带燃烧的实验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这一本质特征。在实验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重点观察反应前镁条的颜色、状态及反应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等,从而得出生成物是一种不同于原物质的新物质,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正确结论。观察就不是停留在“观看”镁带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这一明显但粗浅的实验现象上,而是有效引发了学生看到不同现象的思考和讨论:是由什么不同的原因引起的呢?但是具体是哪些原因,教师要学生自己通过多次实验找到答案,最终形成结论。教师不再在黑板上把各种条件罗列出,而是放手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总结出来,极大的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二、改进实验装置与方法,有效引发创新
创新要从一点一滴的改进做起,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大胆将实验过程中觉得“不顺手”“不舒服”的地方动一动、改一改。通过潜心挖掘教材、多角度思考、大胆尝试,将教材中实验不适合学生实际需求的地方进行大胆改进。如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白磷属于剧毒品,取用时不太方便,有时将白磷置于锥形瓶内,还未称量好整个装置的质量,白磷就自燃了。在当前实验环境下,能如何进行改良呢?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来进行设计:取一小粒火柴头(将火柴折断后得到)置于试管内,用橡皮塞塞紧,并用试管夹夹住,一同置于天平上称量,然后加热试管,让火柴头燃烧完再称量。通过这一变动,我们发现天平仍平衡,但同时还能够清晰看到试管内生成的白烟,且白烟是不断下沉的。由此,大家也就更容易感受和深刻记忆五氧化二磷密度比空气的大。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质疑,大胆尝试动手改进实验装置。当然,在动手之前,大家先要集体讨论通过。如此,不仅激发了学生探求科学知识的兴趣,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启迪了学生的智慧,活化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坚持探究性实验,将创新进行到底
坚持探究性实验,使的学生在主动的探索性自主学习,将问题的解答用实验来完成,并能够自觉借助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的探索欲望在他们动手的过程中不仅得到实现,还会继续加强,督促学生将创新进行到底。如在学习盐酸的化学性质,进行铝和铜盐溶液反应实验前。教师先引导学生猜测反应前后铝和盐酸溶液的颜色、状态会有什么变化,然后让学生动手进行实验。结果,学生们发现此反应速率很慢,几乎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这时,有学生发现用已除去表面氧化铝的铝丝和氯化铜溶液反应时,就能够观察到有较多气泡产生,铝丝表面很快有红色固体析出,用手触摸试管,明显感到反应体系温度升高,且在反应完毕后试管中除有了红色固体外还有红色胶状沉淀。如此,就引发了学生的讨论:为什么铝丝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的现象不同呢?这“反常”现象立即引起了大家的思考,经过讨论和探究,在得到教师认可后大胆进行动手操作,最终大家都深刻认识到了铝的亲氧能力很强,但在铝丝插入硫酸溶液中,铝丝的表面很快生成氧化铝膜,阻碍了内部的铝与铜离子反应。经过一系列的观察、分析、谈论、实验,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热情被激发,提出了改进方法使用锌、铁很快置换出铜溶液中的铜。通过探究性实验,既使得学生更新了知识,又激发了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结语
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曾说: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营造宽松的学习气氛,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想、去说、去做,并敢于大胆质疑、积极动手改进和创新,使得化学实验课堂成为学生大胆实践、不断创新的舞台,更好地满足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青伟.基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初中化学教学模式改革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4(06).
[2]黎成勇,刘琳琪.构建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07).
杨懂
山东省新泰市楼德镇初级中学
关键词:实验教学;初中生;创新能力;培养
托尔斯泰说:“如果学生在学校没有学会创新,那么,他的一生就只会模仿和仿效。”在当前科技快速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教师不能只教会学生记住知识,更要让他们去探索知识的由来,并主动尝试创新知识。为此,教师要挖掘教材中蕴藏的有利因素,引导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化学实验是发现化学规律、建立化学理论的基础,亦是探索化学知识的方法。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不仅是发展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能力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尊重学生的个性,放飞学生思维
教师要发扬学生个性,在课堂上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同时给学生创建开放的教育环境,给学生自由探索的时间。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来记录事实、获取信息,完成学生进行任何创造和超越的第一步。教师要重视的不是观察结果,而是学生观察的过程。教师依据学生的基础,预见到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缺陷,精心策划富有启发性的引导措施,變简单的实验“观看”过程为实验“观察”过程,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打好创新的基础。例如,镁带燃烧的实验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这一本质特征。在实验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重点观察反应前镁条的颜色、状态及反应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等,从而得出生成物是一种不同于原物质的新物质,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正确结论。观察就不是停留在“观看”镁带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这一明显但粗浅的实验现象上,而是有效引发了学生看到不同现象的思考和讨论:是由什么不同的原因引起的呢?但是具体是哪些原因,教师要学生自己通过多次实验找到答案,最终形成结论。教师不再在黑板上把各种条件罗列出,而是放手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总结出来,极大的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二、改进实验装置与方法,有效引发创新
创新要从一点一滴的改进做起,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大胆将实验过程中觉得“不顺手”“不舒服”的地方动一动、改一改。通过潜心挖掘教材、多角度思考、大胆尝试,将教材中实验不适合学生实际需求的地方进行大胆改进。如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白磷属于剧毒品,取用时不太方便,有时将白磷置于锥形瓶内,还未称量好整个装置的质量,白磷就自燃了。在当前实验环境下,能如何进行改良呢?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来进行设计:取一小粒火柴头(将火柴折断后得到)置于试管内,用橡皮塞塞紧,并用试管夹夹住,一同置于天平上称量,然后加热试管,让火柴头燃烧完再称量。通过这一变动,我们发现天平仍平衡,但同时还能够清晰看到试管内生成的白烟,且白烟是不断下沉的。由此,大家也就更容易感受和深刻记忆五氧化二磷密度比空气的大。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质疑,大胆尝试动手改进实验装置。当然,在动手之前,大家先要集体讨论通过。如此,不仅激发了学生探求科学知识的兴趣,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启迪了学生的智慧,活化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坚持探究性实验,将创新进行到底
坚持探究性实验,使的学生在主动的探索性自主学习,将问题的解答用实验来完成,并能够自觉借助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的探索欲望在他们动手的过程中不仅得到实现,还会继续加强,督促学生将创新进行到底。如在学习盐酸的化学性质,进行铝和铜盐溶液反应实验前。教师先引导学生猜测反应前后铝和盐酸溶液的颜色、状态会有什么变化,然后让学生动手进行实验。结果,学生们发现此反应速率很慢,几乎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这时,有学生发现用已除去表面氧化铝的铝丝和氯化铜溶液反应时,就能够观察到有较多气泡产生,铝丝表面很快有红色固体析出,用手触摸试管,明显感到反应体系温度升高,且在反应完毕后试管中除有了红色固体外还有红色胶状沉淀。如此,就引发了学生的讨论:为什么铝丝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的现象不同呢?这“反常”现象立即引起了大家的思考,经过讨论和探究,在得到教师认可后大胆进行动手操作,最终大家都深刻认识到了铝的亲氧能力很强,但在铝丝插入硫酸溶液中,铝丝的表面很快生成氧化铝膜,阻碍了内部的铝与铜离子反应。经过一系列的观察、分析、谈论、实验,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热情被激发,提出了改进方法使用锌、铁很快置换出铜溶液中的铜。通过探究性实验,既使得学生更新了知识,又激发了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结语
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曾说: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营造宽松的学习气氛,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想、去说、去做,并敢于大胆质疑、积极动手改进和创新,使得化学实验课堂成为学生大胆实践、不断创新的舞台,更好地满足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青伟.基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初中化学教学模式改革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4(06).
[2]黎成勇,刘琳琪.构建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07).
杨懂
山东省新泰市楼德镇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