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纪录片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在创作过程中,纪录片中同期声的设计也愈发的得到创作者的关注,不仅关注于同期声的真实纪录,也在其帮助影片进行情感表达的方面进行了全新开拓。本文主要是对于这样一种运用进行研究,通过对于不同类型纪录片中同期声运用的分析为例,来呈现纪录片中同期声运用的独特情感表达魅力,并对提出了相应的应用原则,以期能够增强创作者对今后的纪录片中同期声的情感表达作用的关注。
关键词:纪录片同期声;情感表达
一、纪录片中的同期声
(一)纪录片同期声的定义
关于纪录片同期声的定义,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纪录片同期声不等同于同期声。在传统观念中,人们往往会有一个误区,因为同期声的概念大多应用于纪录片中,所以经常将声音的同期声(同期录音)与纪录片中的同期声概念混淆。事实上,纪录片同期声的定义主要可以理解为在一部纪录片作品中,制作团队借助收音设备同步录制,进而灵活应用于纪录片之中,凸显作品艺术性、真实性、现场感的过程。与电影、电视剧艺术作品中的同期声、同期录音不同,纪录片同期声更强调“真实”的重要性,强调“现场感”对于纪录片作品艺术魅力展现的重要价值。
(二)纪录片的情感表达
情感表达,是指能够将剧中人物、创作者的情感生动的传递给观众,使观众感受到影片所传递出的态度认知以及价值观等。对于任何一部艺术作品来说,情感表达都尤为重要。作为纪录片的生命之声的同期声因为它制作中追求的同时同期性,在营造表达影片情感方面也具有着不容小觑的影响力。
二、纪录片中同期声的情感表达应用
不同的影片中纪录片同期声的设计使用是完全不同的,有的纪录片的同期声以恢弘之势占据影片声音创作的江山,有的纪录片中同期声只是以蜻蜓点水般的出现,但是同期声的出现对帮助纪录片来表情达意却拥有着更为自然和巧妙的表现力。
(一)无形情感的具象呈现
纪录片中情感往往需要有一个载体帮助其呈现,这种细微的情感在画面中很难进行彻底的表现,同期声音是带有情绪的副语言的,能够更加贴近观众的生活,生活的纪实感更加强烈。在《生门》中大量的人物同期采访、解说通过带着浓重武汉本地方言口音的病人、患者家属的语言,传达出来的是能穿透电视荧屏的喜悦或无奈。当观众听着老来得子的老田反复重复着“生了、生了,是个儿子,是个接班人”欢天喜地的开始报喜时,那种迎接新生命的激动和欣喜也通过人物语无伦次的副语言情绪表达切切实实的传递给了观众,让观众深切感受到中国传统伦理观念的表达,心中油然而生出对生命的敬畏。由此可見,同期声的情感表达作用在现实题材纪录片中的呈现,以其自然朴素的方式在传递着丰富而又多层次的情感,将无形的情感化为有形的声音传递出来。
(二)历史情感的当代诉说
纪录片的创作中情感的表达具有着特殊的时空性,需要将历史的情感传递到当下,作为纪录片而言它承载着时间的印记和责任,是历史与现实与未来的承接。在情感表达方面,涉及到历史素材的情感就需要通过同期声的方式用当代人的语言来诉说,让历史的情感穿越千年通过具有现实时空属性的同期声传递出来。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第一集之中钟表匠人修复的乾隆时期的钟表修复所传递出的清脆动人的走时表演声,同期音响的收录,让历史的自豪感在今天有了更为紧密的延续,实现了历史情感的当代诉说。
三、纪录片同期声情感表达的实践原则
(一)树立高度的同期声情感表达的观念
想要达到同期声情感表达的最高水平,创作团队需要在拍摄之初就树立起高度的同期声设计观念。应该重视同期声团队的建设,对于收音的场地进行考察,制定出完整的声音设计方案,并进行设备的选择,对于整体呈现的情感表达进行设计。纪录片《幼儿园》在前期的声音设计中讲同期声放在了重点。因此,剧组将地板重铺,解决了幼儿园里隔声和混响的问题,最终得到了较为清晰的同期声,最终营造了幼儿园这样一个小社会的熙熙攘攘。因此,可以看出,想要实现同期声的表情达意创作团队前期的理念树立非常的重要,传统的观念中对于同期声很多创作者的概念只是有与无,并不是非有不可,这样的观念也就造成了“重画面,轻声音”的错误观念,同期声的情感传递也就达不到最佳的效果。
(二)细致的设计与生活化的收录
在实际创作中,不同的话筒有着不同的收录效果,需要根据不同的情感表达进行选择。在进行纪录片同期人声的收录时这一点非常重要。在纪录片《我是艺考生》中在同期声的处理上就非常自然,拍摄者进入到一群艺考女生的宿舍中,并非选择长杆话筒具有指向性的采访某一个人物,而是表现她们的闲聊,听她们苦中作乐般的讲述练舞蹈的伤痛,节食的艰难,这样的同期声的收录方式更显真挚,情感的表达更能引起观众共鸣。因此,在实际收录中,声音创作者应当具有生活化的意识,能够捕捉到生活素材本身所具有的情感化魅力并将其捕捉下来,成为纪录片声音创作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同期声素材的合理搭配与选择
想要达到影片声音情感表达的充沛,对于素材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根据影片的风格进行后期的搭配。例如在《舌尖上的中国》中,同期声的使用而只是穿插在华丽的解说词和音乐之中,当单珍卓玛和妈妈行走在山间时,富有云南地方特色的民乐响起,配合着雨滴淅淅沥沥落下的声音,清脆的鸟叫声,同期声的加入与后期音乐的配合浑然天成,实现了整段画面的情感烘托,这样同期声的使用使得整部影片的在符合审美性的同时也实现了真实性的呈现。而在一些追求现实主义,需要传递现实生活粗糙感、烟火气的影片中,同期声就可以作为情感表达的主要元素去使用。由此,创作者在纪录片的后期编辑中应当具有一定的选择意识,既不能盲目使用也不能完全放弃,只有合理的搭配使用才能在纪录作品中达到用真情真意的声音打动观众的目的。
结语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纪录片同期声的制作和收录技术已经越发的成熟,因此,创作者应当认识到的是,对于纪录片情感表达的呈现人们在叙事手段,视觉表达上都进行了反复的研究和分析。但更加值得注意的是,纪录片中的同期声在情感表达方面有着比画面更加通俗、清晰的特点,有着比后期配音更具具象性、时空性、立体性的优点,势必会成为增强纪录片真情实感表达的新方法。
参考文献:
[1]吴一叶.把握同期声声入耳——如何利用同期声为纪录片增彩[J].新闻研究导刊,重庆市:重庆日报报业集团,2018.(12):140-142.
[2]刘丽.谈纪录片同期录音的观念、特点与技术[J].现代电影技术,2016,07:35-43.
关键词:纪录片同期声;情感表达
一、纪录片中的同期声
(一)纪录片同期声的定义
关于纪录片同期声的定义,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纪录片同期声不等同于同期声。在传统观念中,人们往往会有一个误区,因为同期声的概念大多应用于纪录片中,所以经常将声音的同期声(同期录音)与纪录片中的同期声概念混淆。事实上,纪录片同期声的定义主要可以理解为在一部纪录片作品中,制作团队借助收音设备同步录制,进而灵活应用于纪录片之中,凸显作品艺术性、真实性、现场感的过程。与电影、电视剧艺术作品中的同期声、同期录音不同,纪录片同期声更强调“真实”的重要性,强调“现场感”对于纪录片作品艺术魅力展现的重要价值。
(二)纪录片的情感表达
情感表达,是指能够将剧中人物、创作者的情感生动的传递给观众,使观众感受到影片所传递出的态度认知以及价值观等。对于任何一部艺术作品来说,情感表达都尤为重要。作为纪录片的生命之声的同期声因为它制作中追求的同时同期性,在营造表达影片情感方面也具有着不容小觑的影响力。
二、纪录片中同期声的情感表达应用
不同的影片中纪录片同期声的设计使用是完全不同的,有的纪录片的同期声以恢弘之势占据影片声音创作的江山,有的纪录片中同期声只是以蜻蜓点水般的出现,但是同期声的出现对帮助纪录片来表情达意却拥有着更为自然和巧妙的表现力。
(一)无形情感的具象呈现
纪录片中情感往往需要有一个载体帮助其呈现,这种细微的情感在画面中很难进行彻底的表现,同期声音是带有情绪的副语言的,能够更加贴近观众的生活,生活的纪实感更加强烈。在《生门》中大量的人物同期采访、解说通过带着浓重武汉本地方言口音的病人、患者家属的语言,传达出来的是能穿透电视荧屏的喜悦或无奈。当观众听着老来得子的老田反复重复着“生了、生了,是个儿子,是个接班人”欢天喜地的开始报喜时,那种迎接新生命的激动和欣喜也通过人物语无伦次的副语言情绪表达切切实实的传递给了观众,让观众深切感受到中国传统伦理观念的表达,心中油然而生出对生命的敬畏。由此可見,同期声的情感表达作用在现实题材纪录片中的呈现,以其自然朴素的方式在传递着丰富而又多层次的情感,将无形的情感化为有形的声音传递出来。
(二)历史情感的当代诉说
纪录片的创作中情感的表达具有着特殊的时空性,需要将历史的情感传递到当下,作为纪录片而言它承载着时间的印记和责任,是历史与现实与未来的承接。在情感表达方面,涉及到历史素材的情感就需要通过同期声的方式用当代人的语言来诉说,让历史的情感穿越千年通过具有现实时空属性的同期声传递出来。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第一集之中钟表匠人修复的乾隆时期的钟表修复所传递出的清脆动人的走时表演声,同期音响的收录,让历史的自豪感在今天有了更为紧密的延续,实现了历史情感的当代诉说。
三、纪录片同期声情感表达的实践原则
(一)树立高度的同期声情感表达的观念
想要达到同期声情感表达的最高水平,创作团队需要在拍摄之初就树立起高度的同期声设计观念。应该重视同期声团队的建设,对于收音的场地进行考察,制定出完整的声音设计方案,并进行设备的选择,对于整体呈现的情感表达进行设计。纪录片《幼儿园》在前期的声音设计中讲同期声放在了重点。因此,剧组将地板重铺,解决了幼儿园里隔声和混响的问题,最终得到了较为清晰的同期声,最终营造了幼儿园这样一个小社会的熙熙攘攘。因此,可以看出,想要实现同期声的表情达意创作团队前期的理念树立非常的重要,传统的观念中对于同期声很多创作者的概念只是有与无,并不是非有不可,这样的观念也就造成了“重画面,轻声音”的错误观念,同期声的情感传递也就达不到最佳的效果。
(二)细致的设计与生活化的收录
在实际创作中,不同的话筒有着不同的收录效果,需要根据不同的情感表达进行选择。在进行纪录片同期人声的收录时这一点非常重要。在纪录片《我是艺考生》中在同期声的处理上就非常自然,拍摄者进入到一群艺考女生的宿舍中,并非选择长杆话筒具有指向性的采访某一个人物,而是表现她们的闲聊,听她们苦中作乐般的讲述练舞蹈的伤痛,节食的艰难,这样的同期声的收录方式更显真挚,情感的表达更能引起观众共鸣。因此,在实际收录中,声音创作者应当具有生活化的意识,能够捕捉到生活素材本身所具有的情感化魅力并将其捕捉下来,成为纪录片声音创作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同期声素材的合理搭配与选择
想要达到影片声音情感表达的充沛,对于素材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根据影片的风格进行后期的搭配。例如在《舌尖上的中国》中,同期声的使用而只是穿插在华丽的解说词和音乐之中,当单珍卓玛和妈妈行走在山间时,富有云南地方特色的民乐响起,配合着雨滴淅淅沥沥落下的声音,清脆的鸟叫声,同期声的加入与后期音乐的配合浑然天成,实现了整段画面的情感烘托,这样同期声的使用使得整部影片的在符合审美性的同时也实现了真实性的呈现。而在一些追求现实主义,需要传递现实生活粗糙感、烟火气的影片中,同期声就可以作为情感表达的主要元素去使用。由此,创作者在纪录片的后期编辑中应当具有一定的选择意识,既不能盲目使用也不能完全放弃,只有合理的搭配使用才能在纪录作品中达到用真情真意的声音打动观众的目的。
结语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纪录片同期声的制作和收录技术已经越发的成熟,因此,创作者应当认识到的是,对于纪录片情感表达的呈现人们在叙事手段,视觉表达上都进行了反复的研究和分析。但更加值得注意的是,纪录片中的同期声在情感表达方面有着比画面更加通俗、清晰的特点,有着比后期配音更具具象性、时空性、立体性的优点,势必会成为增强纪录片真情实感表达的新方法。
参考文献:
[1]吴一叶.把握同期声声入耳——如何利用同期声为纪录片增彩[J].新闻研究导刊,重庆市:重庆日报报业集团,2018.(12):140-142.
[2]刘丽.谈纪录片同期录音的观念、特点与技术[J].现代电影技术,2016,07:3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