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国宝会说话》节目传播特点及优化策略研究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cek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纪录片是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在各种文化不断涌现风行之时,国内纪录片也在不断进行内容及传播形式的创新来吸引受众,以期实现传统文化更好地弘扬和传播。在此情形下,《如果国宝会说话》一举打破以往纪录片深沉厚重的风格,使用多变的表达形式,利用新媒体优势进行宣传与分发,达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本文以这部纪录片前三季为研究对象,对其传播特点进行分析,并基于“社会遗产传承功能”“议程设置”以及文创的开发、VR技术的应用等方面,对节目的进一步优化提出了建议,以期能为未来相关题材纪录片的制作提供些许有价值的内容。
  【关键词】《如果国宝会说话》;微纪录片;传播特点;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6-0099-02
  一、《如果国宝会说话》节目介绍
  2018年1月1日,国家涵养工程百集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在央视网首播,此节目共分四季播出,每季25集,每集5分钟讲述从新石器时代至清代100件国宝中的一件文物。[1]第二季于2018年7月23日播出,第三季于2020年6月13日播出,目前第一季豆瓣评分为9.4分,第二、三季均为9.5分。微博平台的相关超话#如果国宝会说话#已达到2.2亿阅读量,央视网和腾讯网均达数千万的播放量,口碑俱佳。
  二、《如果国宝会说话》节目传播特点分析
  (一)微纪录的传播形式
  新媒体畅行时代,短视频成为潮流,碎片化的信息形式更容易被接受与消化,有利于实现广泛传播。《如果国宝会说话》一改以往“长篇论述”的纪录片形式,积极顺应网络平台传播内容精短小、快准狠的特点,将自身形式定位为多个短视频的组合,给予更多受众“快速充电”的机会,在闲暇之时即可观看,由此可减少受众的抵抗心理,增强他们的尝试性与主动性,短时间内了解更多国宝文化及背后的寓意。同时,100集分四季播出也是“微结构”的一种表现,节目以每25集为一个节点,以历史纪年串起整部影片,构建“中华文明视频索引库”,[2]在保证纪录片整体完整性的同时,也保证了每一集的精彩程度和传播特性。
  (二)融媒体下的多渠道宣传
  该纪录片积极利用新媒体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播,线上多平台宣传与分发,线下制作生动海报,迎合受众的喜好与需求,实现贴切、广泛的传播。
  节目提前通过“议程设置”影响大众关注的内容,借助网络媒体造势赢得关注度,扩大影响力。诸如播出前期在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通过大量海报图片、微视频等进行节目预告;依托央视网、多家报社以及网络媒体进行专访报道,多重“微传播”齐聚合力进行宣传;节目利用七夕契机在微博平台发布为国宝量身定做的爱情宣传片,举办“转发微博得国宝周边”抽奖活动,获得“1+1>2”的传播效果;节目方联手音乐界制作“铭合符银带钩”同名原创歌曲,将历史文物与古风歌曲相融合,进行跨界宣传。
  在线下平台,节目组在各大城市人流量高的场所,张贴精心设计的海报进行宣传,文案使用年轻人喜欢的网感化词语,利用其“猎奇心理”来收获关注;由抖音、今日头条等发起的“Give me five”大众UGC活动,使得用户对宣传片进行二次创作或线下制作文物视频,随后发布到社交媒体平台,获得转发与分享,扩大了传播范围。
  (三)融媒体下的多平台分发
  在当今媒介融合的环境下,影视节目逐渐走向多屏传播。该节目积极借助各种传播渠道,首次由央视CCTV-9纪录频道播出,同时央视网在线播出,央视客户端、中青网、今日头条等APP上均可观看,爱奇艺、优酷、腾讯、B站等多家视频网站纷纷加入。多平台的合作播出,使节目面向更廣泛的受众群体,扩大了传播面。
  短小的结构有利于通过多渠道进行碎片化多级传播,形成“长尾效应”,积累式的形成更大数值的传播量。在社交媒体开放式传播环境下,受众的主体性和表达意愿越来越强。由网友转载或剪辑的视频在抖音和B站上发布,进行“二次传播”,使更多年轻人有机会看到此纪录片的视频,在多个平台上进行互动,在制作者与受众、受众与受众之间的多向互动下,文物被赋予了新的内涵,纪录片传播的内容和空间也得到了极大的延伸。[3]
  三、《如果国宝会说话》节目的优化策略研究
  此纪录片从评分、平台播放量等来看,均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但相较于高流量的热门节目仍有一定的差距;其次,在传播过程中,官方微博的评论、点赞、转发量较少,对于网友疑问型的留言和评论,节目方少有回应;加之如今海外文化抢夺市场竞争激烈,历史文化类纪录片的发展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此,通过参考其他优秀节目的制作与传播优势之处,并基于人工智能、VR得到发展的传播环境下,提出以下传播优化策略,希望能为此类纪录片发展提供些许可参考之处。
  (一)注重“社会遗产传承功能”
  拉斯韦尔在讲述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时讲到“社会遗产传承功能”——“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继承和创新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将前人的经验、智慧、知识加以记录、积累、保存并传给后代,后人才能在前人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完善、发展和创造。①”在如何更好更广泛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道路上,纪录片担任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节目在内容制作上要更加注重文化传承,保证文化成分所占的比重,将文物中所蕴含的精神、内涵传达给受众。只有内容质量在受众心中得到肯定,才可能进行后续的传播与延伸解读,促进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节目的立意应达到直击人心的精神层面的高度,产生受众的反思和社会反响,这是其传播的意义所在之一。
  (二)注重发挥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   节目前期的各种线上线下活动,以网络平台的各种话题为由来设置节目相关议程,为节目带来了较好的宣传效果。在节目播出过程中及后期,同样应该充分利用相关网络平台,借助智能技术分析网民的评论及所附带的情感,选择出其可能会感兴趣的议题,通过举办线上活动或发布相关议题,在能够把控议程走向的基础上在网络平台设置“公众议程”,效仿前期C位选拔活动,主要集中在年轻受众群体中制造话题性产生话题效应,[4]借势营销,增强受众的参与感,打造持久影响力。
  (三)虚拟现实技术下增强用户体验
  该纪录片的主人公是一百件珍贵的“国宝”,在介绍文物过程中,运用数字化技术360°无死角动态呈现文物的每一处细节,并遵从“影像本体论”中再现事物原貌的本质,给予了观众很好的视觉体验。[5]但随着VR技术的发展及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现场的体验感,影片于受众而言仍旧是停留在视觉效果层面。对于此问题,可以在进一步完善VR技术的基础上,在除博物馆之外的地方增设“VR”体验馆,借助VR让更多的受众与文物进行近距离接触。在“使用与满足”理论下,受众通过现场沉浸式体验,情感需求和求知欲层面得到满足,对于文物及文化的感知度及了解进一步加深,有助于增强传播的效果。②
  (四)借“文化衍生品”扩大文化传播范围
  在“万物皆媒”的环境下,传统文化及纪录片的传播手段可以更加多元化。此纪录片的主人公多是“国宝”实物,对于节目播完后如何留住其在受众心中的记忆,文化衍生品可以成为一个有力的方式。对于该纪录片而言,可以以历史文化资源为依托,基于众多“网红国宝”发展其文创产品,充分利用符号语义传达产品文化属性,正确地将语义编码运用到文化衍生产品设计中去[6],在发挥着自身作为产品价值的同时又可以将文化得以延续发展,有助于实现“以文养文”的目标。③文创产品对于受众而言,可以唤起传统文化在其心中的印记,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符号代表,蕴藏着文化精神,其价值具有广泛性和非私密性,存在于受众日常生活中,无形之中强化受众对于传统文化的印象,起到了增强传播效果、广泛传播文化的作用。
  (五)借助智能技术优化传播与互动
  随着社交媒体平台在数字时代的广泛影响力,节目方应积极主动与受众进行双向互动和长期有效的沟通交流,连接受众与节目,延长影片留在受众心中的时间与印象。[7]对于受众的疑问及时回应,满足其认知与求知需求,有助于受众更好地了解影片的文化内涵,在转发时添加自己的理解和想法,赋予影片一部分新的内容,完成个人的“议程设置”,实现影片及传统文化更广泛的传播。同时,借助智能技术对用户话语进行分析,了解用户背后的依据和情感态度,对于合理的意见进行采纳,然后针对性地进行节目调整和传播手段的优化,帮助节目实现内容与传播形式的升级,更加符合受眾的接受习惯,进而提升节目传播效果,促进文化的传播。
  注释:①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100-101页。
  ②焦婉平:《媒介技术视野下的虚拟现实新闻生产及其影响研究》,上海师范大学论文,2018年。
  ③李智、王学军:《参数化符号学视阈下航天文创产品设计意义探析》,《工业设计》2018年第11期,第58-59页。
  参考文献:[1]杨骁.《如果国宝会说话》:文明之根开出艺术之花[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8-1-11.
  [2]刘阳.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再掀文化遗产热[N].人民日报,2018-1-18.
  [3]彭兰.网络传播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237-238.
  [4]王琨,胡智峰.中国电视剧的话题性研究[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17(01):97-105.
  [5][7]贾安民.微电影传播特点及优化策略分析[J].出版广角,2019,(17):71-73.
  [6]毛榕宁.故宫文创品牌传播的符号学解读[D].广西大学,2019.
  作者简介:张薇,女,汉族,河北保定人,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新媒体。
其他文献
【摘要】功夫电影是以展现中华武术技艺为主要内容的影片。国产功夫电影自诞生之日起,就凭借中国特有的武术技艺、浓厚的中华民族特色以及惩恶扬善等价值观和文化表征,一跃成为中国电影史中的一颗明珠。在中国影视中占据重要角色的以中华武术技巧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功夫电影,蕴含了大量的中国文化元素,是一种独特和经典的艺术形态。  【关键词】功夫电影;中华武术技艺;民族文化;文化表征;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J901
期刊
【摘要】爨碑又称二爨,乃“南碑瑰寶”,位于云南曲靖市内,极具史料价值,也是很重要的文献资料。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爨龙颜碑》和《爨宝子碑》,在书法史上有极高的地位。  【关键词】爨碑;书法价值;艺术特色  【中图分类号】J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6-0083-02  《爨龙颜碑》和《爨宝子碑》在书坛上地位极高,国家的第一批重点文化保
期刊
【摘要】孙颖先生创建的“汉唐古典舞”是作为反对芭蕾和戏曲相加的古典舞形态而建立的,明确坚守,拒绝他者,强调在传统体系中的独立追求,在民族文化母体内部寻求解决中国古典舞形式的办法。本文将从身体语言学出发,借助一些汉唐舞中的经典作品如《踏歌》《相和歌》和具有符号性的动作如半月、斜塔等角度来对汉唐古典舞进行分析,主要从个人言语向语言的转变、多模态话语体系以及汉唐舞身体语言的建设三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
期刊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源泉和命脉,传承和发展我国传统文化是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有力途径。事实上,随着自媒体平台的崛起和不断发展,哔哩哔哩视频网站、抖音、快手等自媒体平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我国传统文化备受国家的关注和支持的同时,也遭遇了不可避免的挑戰。在自媒体时代下,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与传播所面临的挑战成为不得不直面的问
期刊
【摘要】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民族的血脉,是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家园。本文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不足、传承发展专业人才匮乏、商业化过度蚕食等一系列问题,阐述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并从丰富传统文化的呈现及体验方式、在扬弃继承的前提下转化创新、把握好外来文化与中华优秀文化的关系三个方面,提出一些可能的解决路径。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
期刊
【摘要】宋辽金元在女性地位发展过程中是一个转折时期,其女性婚姻制度以及社会地位,甚至女性自身婚恋观念的变化都是这一时期经济、政治、思想变化的反映。在这一系列的细微变化中,经济的作用,也就是家中财产的占有和去向,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女性群体的地位和婚姻。  【关键词】宋辽金元;民族融合;婚姻;财产;女性地位  【中图分类号】K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
期刊
【摘要】艺术歌曲《断桥遗梦》由于较高水平的艺术性和技巧性,对演唱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果没有熟练的声乐技巧或对作品的感情把握,整首歌曲的表现就不会成功。因此,值得探讨这部声乐作品各方面的歌唱技巧。本文将从作品的创作背景、作品演出处理等几个方面对歌曲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断桥遗梦》;感情表达;艺术处理  【中图分类号】J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
期刊
【摘要】影视艺术的制作离不开剪辑,与其说是剪辑,某种意义而言也可以说是蒙太奇,二者意义相近,相辅相成。蒙太奇是影视制作中较为独特的艺术语言,主要得益于相关工作者利用艺术化的手法对镜头剪切或者是组接,最终形成完整的影视内容,从而丰富了影视作品的表现效果。本文对蒙太奇思维的叙事手法作了简要分析。另外,基于蒙太奇思维在影视制作中的表现功能,对我国影视作品未来发展分别从技术更新、思维转变以及社会教化功能等
期刊
【摘要】京津冀地区拥有诸多影视基地旅游资源,但囿于缺乏代表性作品、知名作品与旅游基地对应性差及基地旅游项目吸引力低等原因而发展受限。京津冀地区影视基地旅游应强调上层统筹规划与恰当的政策支持,同时注重挖掘与培育本体竞争性市场特色,追求多元化创造性经营,以期振兴自身经济效益,增强京津冀地区影视文化影响力。  【关键词】影视基地;京津冀;旅游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三味线是日本传统的民族乐器,流派众多。其发展过程与应用与家元制度的生成背景密不可分。家元制度的生成内在机制对成世流家族三味线的传承与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三味线;成世流家族;家元制度  【中图分类号】J6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6-0097-02  三味线是日本音乐发展史上盲人音乐的主要伴奏乐器,这种盲人音乐对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