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听觉上的盛宴

来源 :新闻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senal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纪录片《昆曲六百年》展示昆曲600年的历史以及博大精深的艺术体系和卓越的艺术魅力,全剧共七集——《昆曲的前世今生》、《逶迤之声起江南》、《昆曲的不朽传奇(上)、(下)》、《昆曲的璀璨折子戏》、《昆曲是百戏之母》、《昆曲的一脉相传》——全景式地展现了昆曲的古今全貌,力求以影像的记录与呈现去探寻一个民族的艺术精神,恢复中国人“对于传统美学的自信”。
  本剧除了在节目形式上运用动画、访谈、空镜、再现、纪实等多种方式,力求对画面与内容予以丰富并有所突破,同时在影片的音乐音响方面也表现出非凡的魅力,本文将以全剧第一集《昆曲的前世今生》为例,浅谈其在音乐音响语言上的艺术特点。
  主题音乐——同曲异功的渲染造势
  影片的开头,一阵悠扬的笛声传来,展现在观众眼前的是一幅利用动画技术电脑合成的中国传统水墨画,随着那山水花鸟,亭台楼榭的画面层层递进,点缀其中的昆剧人物一一闪回,定音鼓,铜铃,弦乐等乐器也加入其中,这既显示了昆曲作为中国古典民间艺术那浓浓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同时利用混响技术,也赋予背景音乐一定的厚重感与磅礴气势,配合着这音乐的高潮,“昆曲六百年”的篆刻画面随之展现,片头的画面与音乐音响,给了观众初看全片的一种惊艳之感。
  2006年,导演陈丽请来了作曲人马洪波来编曲,在第二集中有其根据公尺谱进行配乐,制作音乐的画面。这段音乐后来便成了《昆曲六百年》的主题音乐,仅在第一集中,便出现了三次,在影片后面的某些重点部分与连接处也反复出现。据说这段音乐的原型亦是来自几百年前昆曲中的段子,音乐整体基调婉转悠扬,表现出了昆曲抒情性强的特点。
  作为一部纪录片的主题音乐,马洪波还在编曲与配乐方面对这支曲子做了一定的修改和突破,利用独奏、合奏的转变,民乐、西乐的融合,力求在使音乐创新化,多样化,避免听觉上的重复与腻味。这种对音乐的技术处理,不由得使笔者想起《天使艾米丽》中的《艾米丽圆舞曲》,影片中对这一主题音乐用钢琴,风琴与管弦三种不同方式变奏的演奏,与《昆曲六百年》一样,在推进剧情发展,渲染背景环境,揭示人物心理方面都起着锦上添花甚至关键性的作用。
  写意音响——音响细节的古今对比
  除了写实的旋律音乐之外,本片還大量运用了音响特效使声音具备了写意的功能。同时将它运用在解说词后,配合画面的古今对比,在听觉上给人以很强的时代感,在音画效果上也造成了很强的张力。
  如影片中多次出现的的钟声与鼓声,便运用了混响特效增强了艺术表现力与感染力,将观众带入到古典昆曲那充满希望和诗意的诞生、赞满辉煌和磅礴的盛年,陶醉在演员那一裾水袖的飘逸,一弯明眸的低首,更有那一卷流光溢彩,一枝风花雪月,一园姹紫嫣红,在这依依呀呀的唱词与逶迤婉转的乐声中使得观众仿佛恍如隔世。在剧情转换,配合情境,制造留白,激发联想方面起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又如影片中描述现代社会时那快速鼓点,降调琴弦的拨弄,以及配合陈丹青解说时大上海十里洋场爵士乐的响起,这混乱,繁杂,别扭的音响效果,配合着画面内容时代转换的需要,同时给人一种内心无名的压抑与烦躁,表明了昆曲在时代的动荡里奄奄一息,沉浮彷徨的现状。
  解说词、同期声以及画外音
  一部好的纪录片,尤其是文艺性纪录片,有一份好的解说词是关键,央视在这方面算得上国内的佼佼者。“世界上很多伟大的民族都有一种高雅精致的表演艺术,深刻地表现出那个民族的精神与心声。希腊人有悲剧,意大利人有歌剧,俄国人有芭蕾,英国人有莎士比亚戏剧。这些雅乐往往是他们民族的骄傲与自信的源泉。我们中国人的雅乐又是什么呢?……”伴随着在《牡丹亭》中扮演杜丽娘的翁育贤轻抚折扇,低吟浅唱的画面,影片在解说员杨大林深沉醇郁的娓娓道来中拉开了帷幕。这份解说词语言通俗生动,过渡通顺流畅,内涵寓意深刻,使得全剧始终贯穿着一份浓浓的艺术气息和人文情怀。
  此外,影片中对于几段剧场表演的解说,声道中还保留了彩排音响,舞台音乐,现场观众的掌声等“杂音”,这种保留,在技术上不仅体现了音画的紧密融合,增强了影片现场感,扩大了画面空间,让观众产生更多的联想;同时在内容上,也从侧面反映了昆曲的舞台之美,演员与工作人员的辛苦劳作以及观众的热烈反响。体现了昆曲一种穿越时空,百转千回后不曾磨灭的非凡魅力,一种陶醉人心的“不可思议的优雅和美丽”。
  
  (作者单位:扎兰屯市电视台)
其他文献
采访要深入,要与主人公零距离接触    广播特写《一个人的长征》获第十八届内蒙古新闻奖一等奖。作品讲述了蒙古族青年图门德力根在20年中一个人一匹马行走在茫茫的沙漠中,为草原深处的牧民送信送报的感人的故事。  2009年10月,我们得到新闻线索后立即动身去采访。德力根家住在赤峰市巴林右旗巴彦尔灯沙漠,距赤峰市区400多公里, 其中有1/3的路程是沙漠,汽车在沙漠中走走停停,途中误了几次车,我们从早晨
期刊
今天的广播节目一方面需要满足受众更高层次的收听需求,另一方面还要应对来自电视、互联网及其他新媒介的挑战。那么在压力之下,广播媒介如何寻求新的生机?如何在跨媒体的时代继续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呢?笔者认为,一个精品的广播节目必然是精心策划的成果,也就是说打造广播精品节目势必做到策划先行。下面将结合实例,从四个方面探讨呼伦贝尔人民广播电台是如何将策划先行的理念贯穿于广播精品节目生产中。  第一,在常规性新
期刊
党领导的新闻媒体,承担着正确导向的重大政治使命。当前,自治区舆论引导工作正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形势。各级领导干部和新闻工作者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关于舆论引导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着力加强媒体传播力建设,进一步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为维护自治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新的贡献。    一、肯定成绩,总结经验,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全区新闻媒体工作的良好态势    近年来,全区新闻宣传战线在重大活动多、自然灾
期刊
编者按:  新中国成立前内蒙古的报刊历史如何?有哪些存刊?这一些问题,对于寻找资料研究这一领域的人来说至关重要,诞生于21年前的、作为我区独有的一部关于内蒙古地区旧报刊的工具书和资料书的《建国前内蒙古地方报刊考录》,不知默默无闻地帮助过多少学人,这本书的编著者就是忒莫勒先生。  2006年秋,远方出版社又要重出此书,忒莫勒先生又花费大量时间查阅和梳理资料,并两次赴京补缺失,可以说这次不是一般意义上
期刊
一位摄影师拍照时,要选择好取景的远近位置、拍摄的角度。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拍摄,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同一新闻事件,同样的新闻素材,选择报道的角度不同,效果也不会一样。  例如同一事件,《交通报》消息:一市民在一胡同里被狼狗咬伤,并因此造成交通堵塞,这则报道反映了该地区在交通秩序管理的混乱。《医药报》消息:一女士在上班路上被狗咬伤,随后被送到一家正规医院治疗。该女士的病情很快有所好转。从侧面告
期刊
眼下是传媒高度发达的时代,无论你在办公室、在家中、在路上、在电梯里,都可以受到传媒的影响。公众传媒的发达程度、多样性、渗透力,已经大大影响了公众对社会的认知度。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可以说在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高度发达的传媒也带来了媒体内部的激烈竞争,各媒体在强化硬件的同时,也在传播内容上作足文章,也由此引发了一系列传媒事件,有的令人啼笑皆非,有的也发人深省。笔者认为,公众传媒,做
期刊
内蒙古电台蒙古语广播作为内蒙古地区和全国八省区蒙古语广播新闻宣传的主要平台,多年来,始终坚持新闻报道真实、准确、全面、客观的原则,坚守新闻真实的生命线,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三贴近”原则,努力杜绝虚假报道,确保新闻信息来源真实可靠,同时不断加强教育引导全体新闻从业人员,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提升职业道德水平,维护新闻工作者的良好社会形象。  由于历史与客观的种种原因,内蒙古电台蒙古语广播整体现
期刊
如果你把一汤匙的酒倒进一桶污水里,你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你把一汤匙的污水倒进一桶酒里,你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这就是“酒·污水效应”。  “酒·污水效应”对我们的启示是:假新闻虽然是极个别,但就是这“极个别的污水”,破坏力却十分巨大,它会坏了整个新闻报道,直接影响着党报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我们要花费精力处理这类“污水”,坚决杜绝假新闻。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宣传是党报的生存之本。事实告诉我们,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尹韵公先生有几篇关于范长江研究的文章,有代表性的是《大公报与红军长征落脚点研究》、《为什么不是范长江》和《关于范长江与中国的西北角之余论》等3篇,其中发表在2002年7月《新闻与传播研究》上的《大公报与红军长征落腳点研究》还获得了第13届中国新闻奖论文一等奖。但是,拜读尹先生这3篇大作后,笔者产生了困惑,因为笔者搞不清楚尹先生到底是在谈学术还是在讲政治
期刊
【摘要】美国作为西方实行民主法治的典型国家,通过实行宪法第一修正案等多部法律法规,力图保障新闻和言论自由。然而从多重角度分析,美国的新闻自由受到政府新闻管制、商业和政党利益、政治正确等美国社会价值观的约束,面临艰难的困境。美国媒体的舆论监督所处的社会环境并不轻松。本文从制约美国新闻和言论自由的要素入手,探讨美国新闻自由相关问题。  【关键词】新闻自由 新闻管制 倾向性 政治正确    我们都知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