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中职学校中,《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一门具有专业性的技能课程,同时也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与实际操作技术,从而提高中职学生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本文通过笔者多年教学的经验,对课程的教学意义与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探究课程的教学策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4-0098-02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计算机专业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提供社会便捷的服务,促进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培养中职学生组装及计算机维护能力,能够有效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计算机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教师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激发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学习的好奇心理,让学生们愿意主动接受新知识的融入,从而达到愿意主动收集计算机相关学习资料,有效提高自身专业水平。
一、教学意义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涉及教学方面广泛,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教学意义,其丰富的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促使学生愿意主动学习计算机相关知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相关部件的组成原理、计算机的性能特点及计算机的选购策略,明确维修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发现计算机系统存在的隐患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解决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的故障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当前,计算机的组装及维护,成为使用者密切关注的问题,虽然多数人能够操作计算机,但是维护及组装能力不具备。通过学习《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促进科技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能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且通过相关的改革计划,能进一步完善教学体系。
二、教学情况现状
《计算机组装及维护》课程在开设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阻碍了课程的正常运作,影响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学内容存在偏差,导致教学内容之间的连贯性失去其重要的意义,相关问题如下:
(一)教学设备陈旧,学生缺少实践机会
虽然,多数中职学校明确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在教学硬件措施方面,准备不够完善,陈旧的教学设备,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缺乏先进的相关设备,严重影响实训的教学质量。因为《计算机组装及维护》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不具备相应的实践活动,导致学生只具备理论知识,在实践过程中,很难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理念,不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考核内容仅限于理论知识,导致学生出现厌学态度,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
(二)课程内容设计不当
课程内容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教学内容拘泥于理论知识,仅仅依赖教学材料开展,存在局限性,不利于课程的正常开展,其教学的目标存在偏差,教学内容连贯性得不到体现。课程内容安排的不合理,导致教学的重点及难点问题,不能得到学生足够的重视,久而久之,问题持续存在,无法得到合理的改善。
(三)教学水平偏低
中职学校聘请的计算机教学指导教师,绝大多数都是高校毕业后直接任教,没有具备相关的社会实践经验,有些甚至不具备该课程相应的教学水平,导致学校师资能力较弱,教学的实用性较差,不利于教学能力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较差,不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影响了教学的效果,不利于《计算机组装及维护》课程的顺利开展。
三、课程教学改革策略分析
(一)完善教学硬件设备、建立实践基地
购置计算机硬件设备,建立计算机硬件组装室,进一步完善应用的相关设备。首先,规划合理的管理机制,将实验需要的相关设备,合理安排配置问题。然后,将以往陈旧的实验设备,进行整理工作,充分利用报废的设备,实现其最大化利用价值,淘汰不可再次使用的设备,实现计算机组装室的重要作用。其次,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建立学生实践基地。校内开放式校内机房,组织学生利用课外的时间,主动参与机房维护维修,通过与学生的互相交流,加深了解,更好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计算机组装及维护》教学的实效性;校外利用校企合作方式让优秀学生有个学习升华的平台,巩固课堂所学相关知识,并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完善的教学硬件,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合理整合教学课程内容
通过参与式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因为计算机专业培训,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不能拘泥于课本知识,实践能力较弱,不能切实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教学过程中,通过讨论计算机问题,围绕相关问题寻求解决发方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促使学生主动探究计算机问题,加深学习的印象。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结合,改变传统的学习观念,明确教育课程的目标。
例如,在设计计算机组装课程中,要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计算机内各个重点,例如:主板,CPU、显卡、硬盘、内存以及BIOS设置等方面,让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到计算机主机箱的组装过程,例如CPU的安装、电源的安装等,并且要对动手课堂的数量进行提高,通过自己亲身的动手实践,能够让学生对计算机组装和维护的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最终让学生对各种病毒的表现和查杀以及重做系统等计算机维护能力能够牢固掌握。
鼓励学生共同参与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收集能力、运用能力、决断能力,调动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提出学习的问题。改变陈旧的学习理念,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完善计算机教学方法,构建创新理念的教学系统,实现教学课程的最大化价值。
(三)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首先,计算机的特点就是更新快,体现在硬件和软件两大方面。想一下,10年前买一台电脑一般来说5年都不会过时,而现在新机器1年就可能过时了,而且好多半年就落后于时代了。这一方面是技术工程上的进步,一方面是人们在市场上的要求,为了得到更大的利益总要有新的东西。那么,作为《计算机组装及维护》教师更要与时俱进,除了要有良好的计算机硬件方面的知识,不断积累维护维修经验,对出现的疑难杂症能灵活应对,还要对硬件市场较为了解,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对教学过程及模式进行相应的优化。
其次,学校在选择计算机专业教师时,应该加强考核力度,确保教师的专业能力,符合现代计算机教学标准,定期培训教师的专业能力,鼓励支持教师到企业学习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不断地研究,厚实自己的底蕴。教师不但要有深厚和广博的理论知识,更要有熟练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教师应该具有足够的关心与耐心,在教学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相关的问题,能针对性解决问题,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可以适量减轻课业的负担,将教学的效果放大。
四、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计算机的使用,已经逐步全面实施,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具备相关专业能力的人才。《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作为一门专业性较强的技能课程,中职学生学好此门课程,能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有效解决相关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的问题,有利于提高自身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有助于发挥创新意识,从而成长为社会所需的多元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锦标,刘桂扬.《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教学用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郭晓明.整体性课程结构观与优化课程结构的新思路[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05).
[3]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4]王伟.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09).
[5]郭武士,易欣.浅谈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才智,2011(19).
责任编辑 何丽华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4-0098-02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计算机专业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提供社会便捷的服务,促进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培养中职学生组装及计算机维护能力,能够有效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计算机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教师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激发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学习的好奇心理,让学生们愿意主动接受新知识的融入,从而达到愿意主动收集计算机相关学习资料,有效提高自身专业水平。
一、教学意义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涉及教学方面广泛,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教学意义,其丰富的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促使学生愿意主动学习计算机相关知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相关部件的组成原理、计算机的性能特点及计算机的选购策略,明确维修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发现计算机系统存在的隐患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解决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的故障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当前,计算机的组装及维护,成为使用者密切关注的问题,虽然多数人能够操作计算机,但是维护及组装能力不具备。通过学习《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促进科技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能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且通过相关的改革计划,能进一步完善教学体系。
二、教学情况现状
《计算机组装及维护》课程在开设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阻碍了课程的正常运作,影响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学内容存在偏差,导致教学内容之间的连贯性失去其重要的意义,相关问题如下:
(一)教学设备陈旧,学生缺少实践机会
虽然,多数中职学校明确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在教学硬件措施方面,准备不够完善,陈旧的教学设备,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缺乏先进的相关设备,严重影响实训的教学质量。因为《计算机组装及维护》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不具备相应的实践活动,导致学生只具备理论知识,在实践过程中,很难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理念,不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考核内容仅限于理论知识,导致学生出现厌学态度,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
(二)课程内容设计不当
课程内容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教学内容拘泥于理论知识,仅仅依赖教学材料开展,存在局限性,不利于课程的正常开展,其教学的目标存在偏差,教学内容连贯性得不到体现。课程内容安排的不合理,导致教学的重点及难点问题,不能得到学生足够的重视,久而久之,问题持续存在,无法得到合理的改善。
(三)教学水平偏低
中职学校聘请的计算机教学指导教师,绝大多数都是高校毕业后直接任教,没有具备相关的社会实践经验,有些甚至不具备该课程相应的教学水平,导致学校师资能力较弱,教学的实用性较差,不利于教学能力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较差,不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影响了教学的效果,不利于《计算机组装及维护》课程的顺利开展。
三、课程教学改革策略分析
(一)完善教学硬件设备、建立实践基地
购置计算机硬件设备,建立计算机硬件组装室,进一步完善应用的相关设备。首先,规划合理的管理机制,将实验需要的相关设备,合理安排配置问题。然后,将以往陈旧的实验设备,进行整理工作,充分利用报废的设备,实现其最大化利用价值,淘汰不可再次使用的设备,实现计算机组装室的重要作用。其次,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建立学生实践基地。校内开放式校内机房,组织学生利用课外的时间,主动参与机房维护维修,通过与学生的互相交流,加深了解,更好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计算机组装及维护》教学的实效性;校外利用校企合作方式让优秀学生有个学习升华的平台,巩固课堂所学相关知识,并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完善的教学硬件,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合理整合教学课程内容
通过参与式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因为计算机专业培训,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不能拘泥于课本知识,实践能力较弱,不能切实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教学过程中,通过讨论计算机问题,围绕相关问题寻求解决发方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促使学生主动探究计算机问题,加深学习的印象。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结合,改变传统的学习观念,明确教育课程的目标。
例如,在设计计算机组装课程中,要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计算机内各个重点,例如:主板,CPU、显卡、硬盘、内存以及BIOS设置等方面,让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到计算机主机箱的组装过程,例如CPU的安装、电源的安装等,并且要对动手课堂的数量进行提高,通过自己亲身的动手实践,能够让学生对计算机组装和维护的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最终让学生对各种病毒的表现和查杀以及重做系统等计算机维护能力能够牢固掌握。
鼓励学生共同参与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收集能力、运用能力、决断能力,调动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提出学习的问题。改变陈旧的学习理念,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完善计算机教学方法,构建创新理念的教学系统,实现教学课程的最大化价值。
(三)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首先,计算机的特点就是更新快,体现在硬件和软件两大方面。想一下,10年前买一台电脑一般来说5年都不会过时,而现在新机器1年就可能过时了,而且好多半年就落后于时代了。这一方面是技术工程上的进步,一方面是人们在市场上的要求,为了得到更大的利益总要有新的东西。那么,作为《计算机组装及维护》教师更要与时俱进,除了要有良好的计算机硬件方面的知识,不断积累维护维修经验,对出现的疑难杂症能灵活应对,还要对硬件市场较为了解,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对教学过程及模式进行相应的优化。
其次,学校在选择计算机专业教师时,应该加强考核力度,确保教师的专业能力,符合现代计算机教学标准,定期培训教师的专业能力,鼓励支持教师到企业学习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不断地研究,厚实自己的底蕴。教师不但要有深厚和广博的理论知识,更要有熟练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教师应该具有足够的关心与耐心,在教学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相关的问题,能针对性解决问题,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可以适量减轻课业的负担,将教学的效果放大。
四、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计算机的使用,已经逐步全面实施,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具备相关专业能力的人才。《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作为一门专业性较强的技能课程,中职学生学好此门课程,能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有效解决相关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的问题,有利于提高自身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有助于发挥创新意识,从而成长为社会所需的多元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锦标,刘桂扬.《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教学用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郭晓明.整体性课程结构观与优化课程结构的新思路[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05).
[3]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4]王伟.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09).
[5]郭武士,易欣.浅谈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才智,2011(19).
责任编辑 何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