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五点注意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hy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多媒体给语文教学带来的生机和活力是其它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但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随意性也会给教学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要根据教训内容适当选择合适的多媒体手段,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 多媒体 注意事项 策略
  由于多媒体技术的诞生,“人类将要迎接一次比印刷术、电话和电视更大的技术革命”(美国苹果公司总裁斯卡利语)。今天,多媒体技术已经能够把语音处理技术、图象处理技术、视听技术都集成在一起,非常方便地把语音信号、图象信号先通过模数转换变成统一的数学信号进行存储、加工、控制、编辑、变换、查询、检索。可以说多媒体技术在改变人们固有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同时,也给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勃勃的生机。但是,有些教师为了追求课堂新奇,一味追求多媒体技术的运用,造成了多媒体的“泛滥”,不但没有起到帮助解决教学难题、提高教学效率的预期目标,反而还分散了学生精力,浪费了备课、上课的时间。因此,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要正确、恰当,适合师生实际和教材需要。笔者认为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不是手段的唯一性
  一些老师一上课就离不开“多媒体”,有的仅把教学内容以文字形式输入电脑,把教学环节编成程序,然后播放,教师整堂课没有离开鼠标;又有人给有关作品提供的文字配画,输入电脑,学生整堂课没有离开读连环画。可见,相当一部分人误认为只在把教材搬进电脑,或简单地给文字配以图象、声音;然后播放,便是多媒体教学。毋庸置疑,多媒体给语文教学带来的生机和活力是其它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这一点勿庸置疑。但以上种种做法都有为用电脑而用电脑的倾向,而对于学生是否受益,受益什么没有作进一步的思考。电脑的使用成为一种肤浅的赶时髦,带有极大的盲目性。教学中,认为多媒体运用的唯一性,这实在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
  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种之一。多媒体语文教学是现代最新科技成果对最古老的语言文字的挑战。在最古老的语言文字的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有明显的优越性,同时又无法替代语文教学的本身。
  二、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运用要有必要性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与其他教学媒体的运用一样,不是盲目、无原则、杂乱无章的,应该十分注意这种手段使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使用恰当,会起到雪中送炭、锦上添花的效果;反之,则可能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三、培养学生“语感”的内容不宜用多媒体
  所谓“语感”是一种近乎直觉的语言感知和表述能力,是一种语言经验的反映。作为语言经验的这种“语感”的习得,当然得通过反复的语言实践来实现。母语教学的规律告诉我们:语文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传统的“咬文嚼字”的方式来实现。“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包含的诗意,只可“意会”,是很难用声音和画面来表现的。所以传统语文教学强调“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这一点。朱熹提了“涵泳”的读书方法,强调通过“诵读”,读出“情”、悟出“理”,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再现作品的意境美和形式美,从而深刻体会文章的文意、文思、文气、培养“语感”。语文课不是政治课,也不是艺术欣赏课。它和数、理、化等别的科学也不同。其它学科,师生双方主要是在课上研究语言媒体所承载着的各种知识信息,而语文则是研究承载各种信息的语言媒体本身,研究语言媒体的组合规律,语文教学的终极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文课的主要媒介只能是传统的语言文字。多媒体技术中的声、像、画永远替代替代不了教材、文章以及师生双方的语言交流和朗读。
  四、培养学生“想象力”时不宜用多媒体
  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是指那种“由近及远,以所见知所不见”的想象能力。在文学审美的过程中,人们由于生活体验、情感经历的不同,往往“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个汉姆莱特”。多媒体能给语文教学带来“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图式”教学方式。但是,对于语文课而言,不是任何时候都需要,都能够用多媒体技术来“形象生动”一下的。我们尽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营造气氛,唤起情感,引导想象,但决不能用屏幕、画面来代替文学意境。文字提供的想象空间远远大于直观。仅仅采用直观手段来组织教学,对学生思考力、想象力、联想力是一种极大的限制。
  五、培养学生“情感”时不宜用多媒体
  文字作品贵在以情感人,语文教学不容忽视情感的作用。文学作品在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很大。作为用语言构筑起来的文学作品的教学应十分重视情感的交流。绘声绘色、引人入胜的讲解和分析,对于语文课堂来说,是十分有益而且是十分必要的。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课堂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每个有经验的老师都能从学生的眼神、面部表情上接收信息,然后作出相应的反映;而学生也可以从教师的举首投足、脸部表情得到鼓励,受到启发。这种交流是无声的却是必不可少的。教师手不离鼠标,学生眼不离屏幕就隔断了这种无声的交流,使课堂教学模式成为另一种借助于高科技手段的“满堂灌”。
  总之,多媒体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能大大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但我们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同时,要冷静,忌盲目,不能忽略语文学科本身具有的特点和传统的教学规律,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寻找合适的切入点,才能收到预期效果。
  (平昌县元石小学)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改革,对人才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成为高质量人才的新标准,为了培养人才,各国政府纷纷对教育进行改革。开放式教学是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而进行的教学,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与证明、解决问题等中引导了思维、启迪智慧、培养悟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而数学又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下面就本人几年来的教学经验浅谈一下新课标下的开放式数学教学。  一、开放教学目标,有个良
期刊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后,新的理念不断注入语文教学,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更远更新的目标。如何让学生永远怀着一颗热切的期盼之心步入课堂,如何让学生以积极探索的姿态在书海中尽情遨游,又如何让学生在满足和愉悦中收获累累硕果,这是摆在新时代每一个语文教师面前的难题。当然,如果我们能再多走一步,多想一层,再多拓展语文学习的新天地,也许就会有意外的惊喜和收获。  一、开展语文活动的原由  在目前语文教学中,一个很普
期刊
最近,我在《中国德育》上看了一篇文章《问道于斯宾塞》读完之后深受启发。同时也让我对斯宾塞其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赫伯特·斯宾塞是英国著名社会学家。他的教育核心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提倡科学教育,反对古典主义教育;提倡自主教育,反对灌输式教育;提倡快乐和兴趣教育,反对无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方式。斯宾塞的教育被证明是普遍适用的,因为提示了人性和心智发展的规律而使孩子和家庭受益。正因为如此,许多科
期刊
预习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索科学的学习方法的关键环节。初中学生学习经验浅,通常只会泛泛读过便罢,看不出问题和疑点。  起初,我在进行预习习惯的培养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许多同学从来没有这种自主学习的习惯,对他们而言,预习作业是可做可不做的作业,更有甚者连课本都不拿;还有的同学以为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没办法检查,即使检查也很好应付,就说没看懂;有的同学预习了但只是走马观花,还有的同学只是把书中的定
期刊
创造能力是学生根据已有学习到知识和能力,抛弃旧的,开创新的一种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构建语文教学新模式,培养学生“需求——激励”的学习动力机制至关重要,它不仅是激励学生交流信息和学习方法的一个行之有效的载体,也是从“接受性学习——参与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创新性学习”转变的一个标志性学习形式,它的功能颇值得研究。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
期刊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有效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的主阵地。如何培养出新时代,高素质的人才是当今教师的首要任务,英语课堂该如何创新呢?下面是我实施有效教育的一些做法:  一、坚持每节课开始5分钟的“值日生”制度,培养学生多说的能力,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几年来我所任教的班级坚持英语“值日生”的制度,学生以daily talk或role play的形式进行
期刊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及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它的基本特点是应用的广泛性,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不可缺少的基础知识。数学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决定着职业中学培养目标的实现。然而,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职业中学数学教学还存在以下几个的问题  问题一、教学计划、课时没保证  一些数学教师和学生认为,数学在职业中学可有可无,只要把专业课学好,毕业后顶岗干活就可以了,数
期刊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不但要随时进行反思和研究,不断学习和创造,而且更应该用“活”教材,不断挖掘文本的内涵,拓展文本的外延,机制地控制课堂,捉进资源生成,为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解放,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敢于展开想象的翅膀,敢于探索求知的领域……  体验课堂教学的乐趣,增强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那么,在课
期刊
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一句话,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人类自觉意识提高的反映。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关怀实际上就是老师对学生的一种关心、呵护和尊重。实践证明,语文老师具有关怀性的教学语言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而且还能有效促进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提高。本文着力
期刊
以主题故事为背景的生成性课堂适用于高一单元同步课程教学之中,它利用一到若干个故事主题背景,将每单元的单词,短语,句型,语法很好地串联起来,故事的编写要做到趣味性,简洁性和拓展性相结合,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生成性课堂的设计理念遵循“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这一教学宗旨,以求教师为每一单元创设一到两个背景话题,将整个单元的重点内容贯穿于整个话题之中,并在课堂上引导鼓励学说出课堂内容,最大化实现教师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