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营造健康向上的求学育人环境,鼓励学习技能、凭一技之长立业创业,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展现学院特色风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加快学院发展,为荆门在湖北全省缩差领跑提供技能人才支撑,荆门技师学院开展了以“培养职业精神,提升职业技能”为主题的自身建设系列活动,被评为“湖北省技工院校自身建设示范单位”,在省内同类院校中起到显著的示范、带动及引领作用。
一、强化担当,完善自身建设长效机制
1.强化责任担当
学院始终把加强自身建设作为重要的使命来抓,做到五有。
一是工作有专班。成立开展“培养职业精神 提升职业技能”建设活动领导小组,学院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班子其他成员任副组长,各科处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院办,负责活动的协调工作。
二是年度有目标。学院将自身建設工作作为年度的重点工作,列入全市人社系统年度工作任务中学院的个性工作目标任务,并分解到每一个月,逐月予以落实。
三是建设有方案。制定自身建设活动实施方案和日程安排,落实目标任务。各科处室按照目标任务细化落实。同时制订自身建设检查考核实施方案,加强监督检查,使整个创建活动有计划、有安排、有检查、有落实。
四是任务有督办。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班子定期召开会议,研究督办自身建设中的相关问题。
五是落实有体系。明确各科处室创建职责,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创建联动机制,自身建设工作体系完整。
2.完善长效机制
自身建设既要有历史传承,也要做到与时俱进。
一是传承特色办学理念。校训重视历史传承:团结、勤奋、严谨、进取;办学理念讲求科学特色:管理立校、质量兴校、特色强校、品牌荣校;校风力求与时俱进:守法、明理、勤奋、精进、创新。
二是构建规范管理体系。学院构建了制度健全、体制顺畅、职责明确、程序规范的学院管理模式,涵盖了党务管理、行政管理、教学实习管理、学生管理等各个方面,以制度建设作为抓好学院管理工作的基础和保障,形成了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的良好局面。
三是完善科学培养模式。完善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制定了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的制度和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制度。按期组织学生实习,有计划、有课题、有实习评价、有实习总结;每年都组织教师到企业实践学习,撰写总结材料,并在全院教职工会上汇报交流。
二、营造氛围,建设优良文化育人环境
1.重舆论引导
自身建设既要领导重视,还要群众人人参与;既要注重抓落实,还要善于抓总结提升。
一是引导大家人人参与自身建设。制定自身建设宣传工作方案,编印自身建设创建活动宣传资料下发师生员工,宣传自身建设创建活动主题、目标要求、活动意义,在学院网站开辟专栏,利用电子屏宣传,使自身建设创建活动人人知晓、人人参与。
二是带领大家宣传推进自身建设。制定新闻宣传工作管理办法和信息报送与考核试行办法,规范新闻宣传,推进自身建设活动不断走向深入。
三是总结提升自身建设工作经验。鼓励大家总结提升自身建设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并积极予以宣传推广。仅2015年就在省级及以上媒体宣传学院20余次。
2.营造特色氛围
按照室内室外、功能分区、彰显特色、打造多样化宣传景观的原则,营造特色文化氛围。
一是屋顶宣传重在营造技能文化的大气场。在学院主要建筑物屋顶安装宣传标语。临街门面顶安装: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综合楼屋顶安装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学生的要求:勤学、修德、明辨、笃实;教学楼屋顶安装校训:团结、勤奋、严谨、进取;学生宿舍屋顶安装校风:守法、明理、勤奋、精进、创新;实训楼的屋顶安装:劳动光荣、技能宝贵。
二是校园宣传栏重在弘扬工匠精神。建设了企业文化墙、成果展示窗、知识拓展廊、多彩涂鸦墙、德育园地等室外文化展区,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企业文化。
三是室内文化区重在励志。建设了理论教室、实训室等室内文化展区,悬挂名人名言、规章制度等,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刻苦学习,技能成才。
四是道路景观重在典型引路。学院主干道建设技能大师路;综合楼小花园西面建大型励志宣传景观;多年的绿化,形成了以综合楼小花园、樟树林、竹园、实训楼景观带、花坛、草坪等为主的校园景观;技能大师典型引路,激励学生技能成才。
三、突出特色,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1.建设数字校园
提高校园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校园管理实现数字化。
一是建设数字化校园管理系统。投资近80万元设计建设了校园数字化管理系统,教学管理、后勤管理、学生管理等校园管理工作实现了数字化。
二是推广使用数字化校园管理系统。开展了数字化校园管理系统的使用培训,建设单位已对科处室工作人员进行了两期培训,目前学院管理基本实现网上办公。
三是完善数字化校园系统管理制度。制定了数字化校园系统管理制度,加强数字化校园系统管理,指定专门处室负责管理。目前数字化校园管理系统已完成了试运行,2016年准备全面实行数字化校园管理。
2.专业对接市场
强化市场导向,专业设置紧跟变化莫测的市场。
一是建立校园对接产业园、专业对接产业制度。化工专业对接荆门化工产业园,机电电子专业对接荆门电子产业园,数控车工、模具制造、焊接加工对接荆门航空产业园,财会、幼儿教育、电子商务等对接服务业,并与福耀玻璃(湖北)有限公司、湖北航特科技有限公司、天茂集团、中集宏图、利盛石化、东光电子等30多家技术含量高、行业特色明显的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其中化工专业对接天茂集团、凯龙集团,先后开办了中级工、高级工定向班,并对员工进行了多次提升培训,得到企业好评。力争达到“办好一个专业,支撑一批企业,提升一个产业”。 二是召开专业建设研讨会。2013年11月、2015年3月、2016年12月先后多次召开专业建设研讨会,邀请有关专家和企业领导、技术能手参加,就专业建设如何对接产业献计献策。专业建设研讨会得到省厅领导充分肯定。
三是打造品牌专业。学院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主动适应荆门市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瞄准地方战略新兴产业、特色优势产业,集中打造装配制造、电子信息等专业群,成为湖北省职业培训电工电子类中心教研组组长院校,学院有中央财政重点支持的国家级专业4个,省级品牌专业3个,重点专业3个,省级精品课程5个。学院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与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实现了校校合作,打通了中高职直升通道。
3.深化教学改革
作为国家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院校,学院在多个专业推行了一体化教学,其中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为湖北省唯一进入2016年全國第三批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的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成效显著。
一是成立领导小组、制订实施方案。学院成立了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教学改革项目实施小组,制订了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总体实施方案,并严格按照方案实施。
二是建设专用场地、组建教学团队。学院按照现代企业“6S现场管理”规范,建设一体化教学专用场地。精选骨干教师、吸纳技术能手、聘请课改专家共同组建师资团队,并多次邀请人社部一体化课改专家黄景容、姜大源等进行专题讲座和现场指导。
三是总结推广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经验。学院一体化课改经验在全省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研讨会上进行了交流,国家人社部《职业》杂志以《六措施保障 三阶段落实》为题介绍了我院一体化教改的经验和做法。
4.强化职业素养
育人先育德,始终把德育教育和职业素养的培育放在优先位置。
一是编写职业素养教材。2014年,《技工院校职业素养课程体系建设》研究课题被确立为部级课题,被评为省重点课题一等奖。《职业素养基本训练》教材也通过了人社部教材审批出版,得以在全国职业院校推广使用,《职业行为养成训练》编写即将完成。
二是开展道德讲堂活动。邀请全国道德模范吴天祥同志作《永远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专题报告,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学院被吴天祥同志誉为“人民的贴心学院”;开展 “厉行勤俭好风尚、传承美德正能量”和“互联网 分类回收”等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是举办文艺晚会和运动会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道德情操。通过提升学生文明素养来影响家庭、辐射社会。学院学生张子轩和唐文菊被团市委分别授予“最美中职生标兵”和“最美中职生”荣誉称号。
5.注重创新创业
以培养创业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培育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
一是搭建创新创业平台。依托学院实训工厂,投资200余万元,建设面积1200平方米、办公室8间的机械加工创客空间,为有志于创新创业的创客提供创新创业平台,并制定创客空间实施方案和运作办法。
二是推动师生创新创业。鼓励学院师生(包括近几年的毕业生)入住创客空间创新创业,所有入住的创客均可享受荆门市相关创新创业的优惠政策。目前已有2名创客入住众创空间。
三是加强创新创业培训。将创业知识列入学生教学的内容,完成创业模拟实训室建设,培养师生创新创业精神。
四、多措并举,打造技能人才培养平台
1.校企共建实训室
深化校企合作,发挥校企双方优势,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
一是制定实施计划。根据产业发展趋势和经济转型升级的客观要求,制定校内、校外校企共建汽车修理实训室(校中厂)和数控加工实训室(厂中校)计划。
二是精选合作企业。本着优势互补、平等自愿、互利双赢、长期合作的原则,多次深入相关企业考察、洽谈,签订校企共建实训室协议。
三是规范实训室建设。引厂入校,学院出场地,合作企业出设备,与顺航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共建汽车修理实训室(校中厂);厂中建校,合作企业出厂房,学院出设备,在湖北航特科技有限公司共建数控加工实训室(厂中校)。
2.建设企业标准化实训基地
突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学生实训质量,为学生毕业后能尽快融入企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是制定建设方案。学习借鉴企业标准制定校内企业标准化实训基地数控加工中心一体化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并按照方案进行建设。
二是制定管理办法。借鉴企业6S管理办法,制定实训基地6S管理办法,成立6S管理检查考核领导小组。
三是实施6S管理。教师教学和学生实习实训按照6S管理进行组织。
3.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
给技能领军人才创造良好环境、提供交流平台,发挥其技能攻关、带徒传艺、技艺传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效率。
一是积极申报。学院根据相关条件,积极申报省级袁秋芹技能大师工作室,获得省厅批准。
二是制定方案。借鉴荆门地区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的成功经验,特别是借鉴国家级郭振恩技能大师工作室的经验,制定建设方案。
三是规范建设。按照建设方案,添置设施,配齐人员,完善职能、制度和职责,袁秋芹技能大师工作基本建设完成。
4.开展技能大讲堂文化节活动
传播技能文化,弘扬“工匠”精神。
一是举行拜师学艺活动。与全国技能大师、荆门石化总厂机修钳工郭振恩合作,设立郭振恩励志班,举行拜师学艺活动。
二是传播技能大赛知识。邀请全国技术能手、天津市技能大师、41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技术指导专家、国家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员徐国胜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数控车赛项发展方向”为题,介绍了国际、国内技能大赛情况和发展方向,并对学院数控、模具专业教师如何进行大赛准备作了专题辅导。 三是开办启迪求真系列专题讲座。组织教师以工匠精神、智能制造、信息时代等为主题的专题讲座,其中院长许松以“工匠精神”为题,为全院师生进行了第一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是举办优秀毕业生报告会。邀请武汉机电工程学校毕业生王贤伟、荆楚理工学院毕业生张玉鹏和学院毕业生张芳、刘军、潘运虎等作报告,分享他们成功的经验。
5.开展技能文化节活动
宣传校园文化,展现师生风采,检阅办学成果。
一是举办技能节暨开放日活动。先后举办了三届技能节暨开放日活动,举行学生技能竞赛和教师公开课等活动,邀请学生家长到校观摩,得到广泛赞誉。
二是开展学生创新创意竞赛。举行了由湖北航特科技有限公司冠名的首届“航特杯”学生无动力车滑行竞赛。无动力车由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制作,滑行竞赛也由学生完成,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创新精神。
三是举办学生实训、手工制作作品展。面向社会多次举办学生实训、手工制作作品展,特别是在全市春风行动中展示,得到原市委书记万勇的充分肯定。
6.组织参与职业技能大赛
展示教师和学生技能水平,推动职业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是承办荆门市职业技能大赛。学院先后承办荆门市第一、二、三届职业技能大赛和“农谷杯”创新创业技能竞赛。
二是参加技工院校职业技能大赛。积极组织教师和学生参加了湖北省首届技工院校技能大赛。
三是参加中职学校技能竞赛。组织学生参加湖北省中职学校技能竞赛,学生制作的《水塔水位自动控制装置》荣获湖北省创意设计竞赛一等奖,学生苏雪娇参加了首届中国青年技能夏令营活动。
五、注重实效,取得自身建设丰硕成果
1.以环境文化影响人
环境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石,学院从外在的环境建设出发,推动内在的文化建设。
一是加强了外在环境的建设。学院完善校园基础环境建设,精心设计和构思学院环境,既重视物质环境建设,更注重充满学术氛围的读书育人环境。
二是注重了文化内涵的挖掘。学院不断挖掘文化内涵,通过各种形式充分展示办学理念、校训、校规等校园文化,初步形成了技能人才培养理念。
三是构建了多样的文化载体。学院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文化建设,建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橱窗文化、道路文化、教室和宿舍文化等文化载体,设立企业文化苑、成果展示窗、知识拓展廊、技能大师路、德育园地等文化栏目,形成了环境与师生的良好互动。
2.以人文文化教育人
成才先成人,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一是完善德育工作机制。建立了学院、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工作体系,形成了警校、社校共建机制,构建了政教、团委、保卫和学生会相结合的校园德育工作网络。
二是开展系列活动。坚持月月有主题、周周有内容、天天有活动,开展“养成”教育,实行学生在校24小时无缝对接管理,规范学生行为。教学、管理、服務三位一体为提升师生文明素质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学院将加强学生文明礼仪规范和学习行为的养成教育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中,如文明礼仪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尊师孝亲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通过提升学生文明素养来影响家庭、辐射社会。
三是营造德育氛围。用广播、校园网、黑板报、墙报、会议等各种形式加强德育工作,策划主题教育活动,达到了提升师生文明素养的目的。
3.以制度文化规范人
以人为本,完善管理制度,提升管理水平。
一是建设了科学的管理制度。学院不断增强市场办学的危机意识,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了党务制度、行政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涵盖了学院工作的方方面面。
二是形成了规范的管理模式。以制度建设作为抓好管理的基础和保障,构建了体制顺畅、职责明确、程序规范的学院管理模式,形成了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的良好局面。
三是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细化管理制度,关注干部师生的发展与追求,重视人才培养,在学院形成互相尊重、互相关爱的良好和谐的校园秩序和校园氛围。
4.以技能文化培养人
突出技能教育核心,始终把提高学生技能水平放在突出位置。
一是学院坚持质量兴校,大力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良好氛围。
二是以深化校企合作为重点,以一体化教学改革为抓手,突出技能教育核心,开展了拜师学艺、技能比赛等活动,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就业后,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赞誉。
三是高度重视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服务职能,提升培训能力,成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省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市公共实训基地、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市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基地、市金蓝领培训基地、市公关礼仪培训基地、市残疾人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多次承担省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和市大中型企业职工的培训、技能就业计划培训等工作,年最高培训人员达5000余人。实现了学制教育和技能培训“两条腿”走路,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技能人才支持。
学院先后荣获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省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教学管理先进单位、省招生就业先进单位、省技工院校改革发展先进单位、省技工院校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省职业培训单位团体奖、省职业培训优秀课题团体奖、省安全文明校园、省级园林单位、省五四红旗团委、省共青团工作优胜单位、市最佳文明单位、市卫生先进单位、市价格诚信单位、市城市管理先进单位、市“五四红旗团委”、市共青团工作优胜单位。
勇立潮头,改革创新。今后学院将以深化校企合作为重点,以打造特色品牌、扩大学制教育和培训规模、提高育人质量为突破,以依法治校、从严治校为抓手,扎实推进校风、教风、学风建设,铸工匠精神,育技能英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一、强化担当,完善自身建设长效机制
1.强化责任担当
学院始终把加强自身建设作为重要的使命来抓,做到五有。
一是工作有专班。成立开展“培养职业精神 提升职业技能”建设活动领导小组,学院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班子其他成员任副组长,各科处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院办,负责活动的协调工作。
二是年度有目标。学院将自身建設工作作为年度的重点工作,列入全市人社系统年度工作任务中学院的个性工作目标任务,并分解到每一个月,逐月予以落实。
三是建设有方案。制定自身建设活动实施方案和日程安排,落实目标任务。各科处室按照目标任务细化落实。同时制订自身建设检查考核实施方案,加强监督检查,使整个创建活动有计划、有安排、有检查、有落实。
四是任务有督办。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班子定期召开会议,研究督办自身建设中的相关问题。
五是落实有体系。明确各科处室创建职责,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创建联动机制,自身建设工作体系完整。
2.完善长效机制
自身建设既要有历史传承,也要做到与时俱进。
一是传承特色办学理念。校训重视历史传承:团结、勤奋、严谨、进取;办学理念讲求科学特色:管理立校、质量兴校、特色强校、品牌荣校;校风力求与时俱进:守法、明理、勤奋、精进、创新。
二是构建规范管理体系。学院构建了制度健全、体制顺畅、职责明确、程序规范的学院管理模式,涵盖了党务管理、行政管理、教学实习管理、学生管理等各个方面,以制度建设作为抓好学院管理工作的基础和保障,形成了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的良好局面。
三是完善科学培养模式。完善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制定了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的制度和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制度。按期组织学生实习,有计划、有课题、有实习评价、有实习总结;每年都组织教师到企业实践学习,撰写总结材料,并在全院教职工会上汇报交流。
二、营造氛围,建设优良文化育人环境
1.重舆论引导
自身建设既要领导重视,还要群众人人参与;既要注重抓落实,还要善于抓总结提升。
一是引导大家人人参与自身建设。制定自身建设宣传工作方案,编印自身建设创建活动宣传资料下发师生员工,宣传自身建设创建活动主题、目标要求、活动意义,在学院网站开辟专栏,利用电子屏宣传,使自身建设创建活动人人知晓、人人参与。
二是带领大家宣传推进自身建设。制定新闻宣传工作管理办法和信息报送与考核试行办法,规范新闻宣传,推进自身建设活动不断走向深入。
三是总结提升自身建设工作经验。鼓励大家总结提升自身建设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并积极予以宣传推广。仅2015年就在省级及以上媒体宣传学院20余次。
2.营造特色氛围
按照室内室外、功能分区、彰显特色、打造多样化宣传景观的原则,营造特色文化氛围。
一是屋顶宣传重在营造技能文化的大气场。在学院主要建筑物屋顶安装宣传标语。临街门面顶安装: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综合楼屋顶安装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学生的要求:勤学、修德、明辨、笃实;教学楼屋顶安装校训:团结、勤奋、严谨、进取;学生宿舍屋顶安装校风:守法、明理、勤奋、精进、创新;实训楼的屋顶安装:劳动光荣、技能宝贵。
二是校园宣传栏重在弘扬工匠精神。建设了企业文化墙、成果展示窗、知识拓展廊、多彩涂鸦墙、德育园地等室外文化展区,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企业文化。
三是室内文化区重在励志。建设了理论教室、实训室等室内文化展区,悬挂名人名言、规章制度等,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刻苦学习,技能成才。
四是道路景观重在典型引路。学院主干道建设技能大师路;综合楼小花园西面建大型励志宣传景观;多年的绿化,形成了以综合楼小花园、樟树林、竹园、实训楼景观带、花坛、草坪等为主的校园景观;技能大师典型引路,激励学生技能成才。
三、突出特色,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1.建设数字校园
提高校园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校园管理实现数字化。
一是建设数字化校园管理系统。投资近80万元设计建设了校园数字化管理系统,教学管理、后勤管理、学生管理等校园管理工作实现了数字化。
二是推广使用数字化校园管理系统。开展了数字化校园管理系统的使用培训,建设单位已对科处室工作人员进行了两期培训,目前学院管理基本实现网上办公。
三是完善数字化校园系统管理制度。制定了数字化校园系统管理制度,加强数字化校园系统管理,指定专门处室负责管理。目前数字化校园管理系统已完成了试运行,2016年准备全面实行数字化校园管理。
2.专业对接市场
强化市场导向,专业设置紧跟变化莫测的市场。
一是建立校园对接产业园、专业对接产业制度。化工专业对接荆门化工产业园,机电电子专业对接荆门电子产业园,数控车工、模具制造、焊接加工对接荆门航空产业园,财会、幼儿教育、电子商务等对接服务业,并与福耀玻璃(湖北)有限公司、湖北航特科技有限公司、天茂集团、中集宏图、利盛石化、东光电子等30多家技术含量高、行业特色明显的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其中化工专业对接天茂集团、凯龙集团,先后开办了中级工、高级工定向班,并对员工进行了多次提升培训,得到企业好评。力争达到“办好一个专业,支撑一批企业,提升一个产业”。 二是召开专业建设研讨会。2013年11月、2015年3月、2016年12月先后多次召开专业建设研讨会,邀请有关专家和企业领导、技术能手参加,就专业建设如何对接产业献计献策。专业建设研讨会得到省厅领导充分肯定。
三是打造品牌专业。学院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主动适应荆门市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瞄准地方战略新兴产业、特色优势产业,集中打造装配制造、电子信息等专业群,成为湖北省职业培训电工电子类中心教研组组长院校,学院有中央财政重点支持的国家级专业4个,省级品牌专业3个,重点专业3个,省级精品课程5个。学院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与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实现了校校合作,打通了中高职直升通道。
3.深化教学改革
作为国家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院校,学院在多个专业推行了一体化教学,其中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为湖北省唯一进入2016年全國第三批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的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成效显著。
一是成立领导小组、制订实施方案。学院成立了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教学改革项目实施小组,制订了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总体实施方案,并严格按照方案实施。
二是建设专用场地、组建教学团队。学院按照现代企业“6S现场管理”规范,建设一体化教学专用场地。精选骨干教师、吸纳技术能手、聘请课改专家共同组建师资团队,并多次邀请人社部一体化课改专家黄景容、姜大源等进行专题讲座和现场指导。
三是总结推广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经验。学院一体化课改经验在全省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研讨会上进行了交流,国家人社部《职业》杂志以《六措施保障 三阶段落实》为题介绍了我院一体化教改的经验和做法。
4.强化职业素养
育人先育德,始终把德育教育和职业素养的培育放在优先位置。
一是编写职业素养教材。2014年,《技工院校职业素养课程体系建设》研究课题被确立为部级课题,被评为省重点课题一等奖。《职业素养基本训练》教材也通过了人社部教材审批出版,得以在全国职业院校推广使用,《职业行为养成训练》编写即将完成。
二是开展道德讲堂活动。邀请全国道德模范吴天祥同志作《永远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专题报告,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学院被吴天祥同志誉为“人民的贴心学院”;开展 “厉行勤俭好风尚、传承美德正能量”和“互联网 分类回收”等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是举办文艺晚会和运动会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道德情操。通过提升学生文明素养来影响家庭、辐射社会。学院学生张子轩和唐文菊被团市委分别授予“最美中职生标兵”和“最美中职生”荣誉称号。
5.注重创新创业
以培养创业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培育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
一是搭建创新创业平台。依托学院实训工厂,投资200余万元,建设面积1200平方米、办公室8间的机械加工创客空间,为有志于创新创业的创客提供创新创业平台,并制定创客空间实施方案和运作办法。
二是推动师生创新创业。鼓励学院师生(包括近几年的毕业生)入住创客空间创新创业,所有入住的创客均可享受荆门市相关创新创业的优惠政策。目前已有2名创客入住众创空间。
三是加强创新创业培训。将创业知识列入学生教学的内容,完成创业模拟实训室建设,培养师生创新创业精神。
四、多措并举,打造技能人才培养平台
1.校企共建实训室
深化校企合作,发挥校企双方优势,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
一是制定实施计划。根据产业发展趋势和经济转型升级的客观要求,制定校内、校外校企共建汽车修理实训室(校中厂)和数控加工实训室(厂中校)计划。
二是精选合作企业。本着优势互补、平等自愿、互利双赢、长期合作的原则,多次深入相关企业考察、洽谈,签订校企共建实训室协议。
三是规范实训室建设。引厂入校,学院出场地,合作企业出设备,与顺航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共建汽车修理实训室(校中厂);厂中建校,合作企业出厂房,学院出设备,在湖北航特科技有限公司共建数控加工实训室(厂中校)。
2.建设企业标准化实训基地
突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学生实训质量,为学生毕业后能尽快融入企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是制定建设方案。学习借鉴企业标准制定校内企业标准化实训基地数控加工中心一体化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并按照方案进行建设。
二是制定管理办法。借鉴企业6S管理办法,制定实训基地6S管理办法,成立6S管理检查考核领导小组。
三是实施6S管理。教师教学和学生实习实训按照6S管理进行组织。
3.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
给技能领军人才创造良好环境、提供交流平台,发挥其技能攻关、带徒传艺、技艺传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效率。
一是积极申报。学院根据相关条件,积极申报省级袁秋芹技能大师工作室,获得省厅批准。
二是制定方案。借鉴荆门地区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的成功经验,特别是借鉴国家级郭振恩技能大师工作室的经验,制定建设方案。
三是规范建设。按照建设方案,添置设施,配齐人员,完善职能、制度和职责,袁秋芹技能大师工作基本建设完成。
4.开展技能大讲堂文化节活动
传播技能文化,弘扬“工匠”精神。
一是举行拜师学艺活动。与全国技能大师、荆门石化总厂机修钳工郭振恩合作,设立郭振恩励志班,举行拜师学艺活动。
二是传播技能大赛知识。邀请全国技术能手、天津市技能大师、41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技术指导专家、国家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员徐国胜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数控车赛项发展方向”为题,介绍了国际、国内技能大赛情况和发展方向,并对学院数控、模具专业教师如何进行大赛准备作了专题辅导。 三是开办启迪求真系列专题讲座。组织教师以工匠精神、智能制造、信息时代等为主题的专题讲座,其中院长许松以“工匠精神”为题,为全院师生进行了第一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是举办优秀毕业生报告会。邀请武汉机电工程学校毕业生王贤伟、荆楚理工学院毕业生张玉鹏和学院毕业生张芳、刘军、潘运虎等作报告,分享他们成功的经验。
5.开展技能文化节活动
宣传校园文化,展现师生风采,检阅办学成果。
一是举办技能节暨开放日活动。先后举办了三届技能节暨开放日活动,举行学生技能竞赛和教师公开课等活动,邀请学生家长到校观摩,得到广泛赞誉。
二是开展学生创新创意竞赛。举行了由湖北航特科技有限公司冠名的首届“航特杯”学生无动力车滑行竞赛。无动力车由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制作,滑行竞赛也由学生完成,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创新精神。
三是举办学生实训、手工制作作品展。面向社会多次举办学生实训、手工制作作品展,特别是在全市春风行动中展示,得到原市委书记万勇的充分肯定。
6.组织参与职业技能大赛
展示教师和学生技能水平,推动职业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是承办荆门市职业技能大赛。学院先后承办荆门市第一、二、三届职业技能大赛和“农谷杯”创新创业技能竞赛。
二是参加技工院校职业技能大赛。积极组织教师和学生参加了湖北省首届技工院校技能大赛。
三是参加中职学校技能竞赛。组织学生参加湖北省中职学校技能竞赛,学生制作的《水塔水位自动控制装置》荣获湖北省创意设计竞赛一等奖,学生苏雪娇参加了首届中国青年技能夏令营活动。
五、注重实效,取得自身建设丰硕成果
1.以环境文化影响人
环境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石,学院从外在的环境建设出发,推动内在的文化建设。
一是加强了外在环境的建设。学院完善校园基础环境建设,精心设计和构思学院环境,既重视物质环境建设,更注重充满学术氛围的读书育人环境。
二是注重了文化内涵的挖掘。学院不断挖掘文化内涵,通过各种形式充分展示办学理念、校训、校规等校园文化,初步形成了技能人才培养理念。
三是构建了多样的文化载体。学院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文化建设,建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橱窗文化、道路文化、教室和宿舍文化等文化载体,设立企业文化苑、成果展示窗、知识拓展廊、技能大师路、德育园地等文化栏目,形成了环境与师生的良好互动。
2.以人文文化教育人
成才先成人,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一是完善德育工作机制。建立了学院、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工作体系,形成了警校、社校共建机制,构建了政教、团委、保卫和学生会相结合的校园德育工作网络。
二是开展系列活动。坚持月月有主题、周周有内容、天天有活动,开展“养成”教育,实行学生在校24小时无缝对接管理,规范学生行为。教学、管理、服務三位一体为提升师生文明素质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学院将加强学生文明礼仪规范和学习行为的养成教育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中,如文明礼仪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尊师孝亲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通过提升学生文明素养来影响家庭、辐射社会。
三是营造德育氛围。用广播、校园网、黑板报、墙报、会议等各种形式加强德育工作,策划主题教育活动,达到了提升师生文明素养的目的。
3.以制度文化规范人
以人为本,完善管理制度,提升管理水平。
一是建设了科学的管理制度。学院不断增强市场办学的危机意识,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了党务制度、行政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涵盖了学院工作的方方面面。
二是形成了规范的管理模式。以制度建设作为抓好管理的基础和保障,构建了体制顺畅、职责明确、程序规范的学院管理模式,形成了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的良好局面。
三是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细化管理制度,关注干部师生的发展与追求,重视人才培养,在学院形成互相尊重、互相关爱的良好和谐的校园秩序和校园氛围。
4.以技能文化培养人
突出技能教育核心,始终把提高学生技能水平放在突出位置。
一是学院坚持质量兴校,大力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良好氛围。
二是以深化校企合作为重点,以一体化教学改革为抓手,突出技能教育核心,开展了拜师学艺、技能比赛等活动,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就业后,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赞誉。
三是高度重视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服务职能,提升培训能力,成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省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市公共实训基地、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市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基地、市金蓝领培训基地、市公关礼仪培训基地、市残疾人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多次承担省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和市大中型企业职工的培训、技能就业计划培训等工作,年最高培训人员达5000余人。实现了学制教育和技能培训“两条腿”走路,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技能人才支持。
学院先后荣获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省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教学管理先进单位、省招生就业先进单位、省技工院校改革发展先进单位、省技工院校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省职业培训单位团体奖、省职业培训优秀课题团体奖、省安全文明校园、省级园林单位、省五四红旗团委、省共青团工作优胜单位、市最佳文明单位、市卫生先进单位、市价格诚信单位、市城市管理先进单位、市“五四红旗团委”、市共青团工作优胜单位。
勇立潮头,改革创新。今后学院将以深化校企合作为重点,以打造特色品牌、扩大学制教育和培训规模、提高育人质量为突破,以依法治校、从严治校为抓手,扎实推进校风、教风、学风建设,铸工匠精神,育技能英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