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高考文科综合科目的设置,如何在立足本学科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文科综合能力也就成了广大历史、地理、政治教师重点研究的课题。广大教师在积极探索、勤于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下面我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同时吸收众多同行的宝贵经验,谈一谈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文科综合能力的几点做法,敬请不吝赐教。
一、从基础年级开始,逐步向学生渗透综合思维。我认为培养学生的文科综合能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绝不能指望在总复习阶段一蹴而就,而必须在搞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前提下早日着手培养。同时历史学科知识包罗万象,本身就具有综合性的特点。这就为培养学生的文科综合能力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教学资源。为此,我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精心设计一些学科内综合问题。这样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更是巩固基础知识所必需的。如我在世界史教学中,在学完相关基础知识后,就设计了这样一道学科内综合问题:资本主义列强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有哪几种?这就需要学生综合分析英、法、美、德、意、日、俄各国的相关知识。显然,通过分析这一问题既巩固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综合思维。二是引导学生运用跨学科知识分析历史问题。在日常教学中,有许多历史问题是可以而且必须进行跨学科分析,才能充分理解其前因后果。如“二战时,为什么法西斯德国偏偏选在1941年6月22日突袭苏联”这一问题,如果仅从历史角度分析,还不足以说明问题。还必须引导学生从地理角度分析。因为6月22日北半球是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北半球白天最长,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而苏联又有大片领土处于北极圈以内。选择6月22日这一天最有利于德国军队展开进攻,打击苏联的军事目标。这样通过跨学科的分析,大大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和思路,对培养学生的文科综合能力大有益处。总之,在基础年级就逐步向学生渗透综合思维,就为高三年级的综合复习和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然,这就不仅需要历史教师提高驾驭本学科知识的能力,还要熟悉其它学科知识,才能游刃有余,收到实效。
二、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大力丰富学生课外知识。由于文科高考综合试题大多以时事热点和重大现实问题为背景设置问题,因而高考文科综合试题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和灵活性。纵观这几年的高考文综试卷,我们总能感到一股扑面而来的强烈的现实气息。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继续把学生束缚在教材的狭小天地里,当学生面对着充满了现实气息的文科综合试题时,就可能感到一片茫然。所以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大胆走出教材的“象牙塔”,去关注火热的现实生活,开拓知识的视野,积累相关知识。因为学生分析问题总是以其原有的知识为思维背景,知识越丰富,则思维的背景也就越广阔,问题也就越容易得到解决。所以我们应该大力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特别是关于中国社会热点、世界发展潮流、国际问题等方面的知识。从而能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供广阔的思维背景。为此,我们史、地、政三科教师共同采取措施,密切协作。具体的做法有:让学生养成关心时事的良好习惯,如为学生订阅《人民日报》、《半月谈》等报刊,组织学生每天收看“新闻联播”节目;从网上下载有关中国社会热点和国际问题的文章,供学生阅读;发动学生自己制作时事简报和卡片,并定期交流,取长补短;举办主题丰富的专题讲座,如利用重大历史纪念日举办历史讲座,就重大现实问题举办时事讲座,利用“世界人口日”、“国际环境保护日”等举行地理讲座;让学生尝试写作时事小评论,发表自我见解。另外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我有意侧重时政热点和重大国际问题的历史背景,以及历史和现实的联系,做到既“谈古”又“论今”。总之,文科综合考试要求我们必须改变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封闭状态,,应该做到立足课堂,胸怀中华,放眼全球,引导学生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意识,这是文科综合考试提供给我们的全新导向。
三、在专题复习阶段,改革传统的专题复习内容,立足历史学科主体知识,并向政治、地理学科有机渗透。众所周知,文科高考综合试题不再顾及知识的覆盖面,而是大大突出对学科主体内容的考查。这是因为主体知识反映了学科的本质内容,而本质内容的综合才是最有意义的。所谓历史学科主体知识就是指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起主导作用、充分体现时代特征、历史发展趋势和集中反映人类文明进程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基本线索。主体知识不仅和教学重点完全一致,而且往往能够和时代发展相联系。这也是文科综合考试考查的重点。所以我们要改变以往专题复习的一些陈旧做法,对于那些主体知识之外的或是与现实无法联系的专题知识,如农民战争史等内容,尽可能进行淡化处理。我们应把复习的重心放到学科主体知识特别是与现实联系紧密的主体知识,构建崭新的专题知识体系,并注意进行跨学科渗透。首先要引导学生梳理出富有时代气息的专题知识体系。例如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等知识。然后在充分掌握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寻找与政治、地理学科的联结点。例如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洋务运动,我们不仅要从历史学科角度掌握洋务运动的原因、指导思想、主要内容、成败等知识,还应当向政治、地理学科渗透。如运用政治学科的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等原理分析,结合地理学科的工业布局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区域经济发展等知识分析。总之,在专题复习中,我们应该立足历史学科主体知识,向政治和地理学科渗透,努力构筑以历史学科主体知识为核心的跨学科知识体系,是培养学科综合能力的重要一环。当然,进行跨学科渗透必须是有机的、适度的,应该多和政治、地理老师协商,切忌胡乱联系,生拉硬扯。
四、在综合复习阶段,结合时政热点和重大现实问题,梳理相关学科知识。文科综合高考试题大量引入课本以外的时政热点和现实问题方面的内容为背景材料,多向辐射,形成问题情境和新的设问角度,以此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综合复习阶段我们应当引导学生依据每年的时政热点和重大现实问题,梳理相关学科知识,构筑起跨学科的立体知识体系。具体做法是:第一步确定需要重点复习的时政热点和重大现实问题。确定的依据一是看其是否对中国社会发展和世界形势有重大影响,二是看其能否反映史、地、政各科的内容,即三个学科(至少是两个学科)都有命题的空间。第二步是将这些时政热点和重大现实问题涉及到的史、地、政学科的相关内容梳理出来,形成一个以时政热点和重大现实问题为核心的、三科知识紧密联系的文科综合立体知识体系。例如台湾问题,从历史学科角度讲,它涉及台湾的历史、历朝历代对台湾的管理、中美关系等内容。从地理学科角度讲,它涉及台湾的气候、资源、经济等内容。从政治学科角度讲,它涉及政治和经济的关系、一国两制、国际法等内容。我们把这些知识一一加以梳理,就形成了一个以台湾问题为核心、囊括史、地、政三科的综合知识体系。这对学生文科综合能力的提高将起到巨大作用。
五、进行科学训练。训练也是提高学生文科综合能力必不可少的一环。为了优化训练过程,提高训练效果,我们应该科学安排。为此,一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虚心向学生请教。因为学生比学科教师更了解其它学科知识,在知识的综合方面往往比教师更具优势,更容易找到学科间知识的联结点。因此可以要求学生自己选取材料编制一些综合性试题,并拟出解题思路和答案。二是教师精心选题。要选择那些准确体现时政热点和重大现实问题的题目,具有较高思维价值的题目,能够体现文科综合高考命题特色的题目。三是加强限时训练。因为文科综合高考需要学生在三科知识间进行思维转换,再加上题量大,所以对学生的思维敏捷性要求很高。而通过限时训练就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四是在学生认真完成,教师精心批改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讲评。在训练中,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必须认真完成练习,然后再看答案。注意批改要及时,充分掌握学生存在的问题。讲评重在点拨思路,提示解题方法,总结经验教训。五是强化审题和解题规范化训练。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应引导学生审清题型、关键词语、限定条件、侧重点、需要的相关学科知识、解题思路等。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准确、严谨、规范的学科语言。形式上要做到层次清晰,书写工整。六是加强三科教师间的沟通。三科教师应该共同确定需要进行训练的时政热点,共同研讨文科综合高考命题趋势和最新信息,共同分析学生的薄弱环节以及应该采取的措施。由学科内综合训练到跨学科训练,三科要做到步调一致。
以上粗略论述了培养学生文科综合能力的几点做法。限于水平,挂一漏万之处,在所难免,希望能起到拋砖引玉的作用。
一、从基础年级开始,逐步向学生渗透综合思维。我认为培养学生的文科综合能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绝不能指望在总复习阶段一蹴而就,而必须在搞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前提下早日着手培养。同时历史学科知识包罗万象,本身就具有综合性的特点。这就为培养学生的文科综合能力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教学资源。为此,我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精心设计一些学科内综合问题。这样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更是巩固基础知识所必需的。如我在世界史教学中,在学完相关基础知识后,就设计了这样一道学科内综合问题:资本主义列强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有哪几种?这就需要学生综合分析英、法、美、德、意、日、俄各国的相关知识。显然,通过分析这一问题既巩固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综合思维。二是引导学生运用跨学科知识分析历史问题。在日常教学中,有许多历史问题是可以而且必须进行跨学科分析,才能充分理解其前因后果。如“二战时,为什么法西斯德国偏偏选在1941年6月22日突袭苏联”这一问题,如果仅从历史角度分析,还不足以说明问题。还必须引导学生从地理角度分析。因为6月22日北半球是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北半球白天最长,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而苏联又有大片领土处于北极圈以内。选择6月22日这一天最有利于德国军队展开进攻,打击苏联的军事目标。这样通过跨学科的分析,大大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和思路,对培养学生的文科综合能力大有益处。总之,在基础年级就逐步向学生渗透综合思维,就为高三年级的综合复习和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然,这就不仅需要历史教师提高驾驭本学科知识的能力,还要熟悉其它学科知识,才能游刃有余,收到实效。
二、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大力丰富学生课外知识。由于文科高考综合试题大多以时事热点和重大现实问题为背景设置问题,因而高考文科综合试题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和灵活性。纵观这几年的高考文综试卷,我们总能感到一股扑面而来的强烈的现实气息。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继续把学生束缚在教材的狭小天地里,当学生面对着充满了现实气息的文科综合试题时,就可能感到一片茫然。所以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大胆走出教材的“象牙塔”,去关注火热的现实生活,开拓知识的视野,积累相关知识。因为学生分析问题总是以其原有的知识为思维背景,知识越丰富,则思维的背景也就越广阔,问题也就越容易得到解决。所以我们应该大力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特别是关于中国社会热点、世界发展潮流、国际问题等方面的知识。从而能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供广阔的思维背景。为此,我们史、地、政三科教师共同采取措施,密切协作。具体的做法有:让学生养成关心时事的良好习惯,如为学生订阅《人民日报》、《半月谈》等报刊,组织学生每天收看“新闻联播”节目;从网上下载有关中国社会热点和国际问题的文章,供学生阅读;发动学生自己制作时事简报和卡片,并定期交流,取长补短;举办主题丰富的专题讲座,如利用重大历史纪念日举办历史讲座,就重大现实问题举办时事讲座,利用“世界人口日”、“国际环境保护日”等举行地理讲座;让学生尝试写作时事小评论,发表自我见解。另外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我有意侧重时政热点和重大国际问题的历史背景,以及历史和现实的联系,做到既“谈古”又“论今”。总之,文科综合考试要求我们必须改变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封闭状态,,应该做到立足课堂,胸怀中华,放眼全球,引导学生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意识,这是文科综合考试提供给我们的全新导向。
三、在专题复习阶段,改革传统的专题复习内容,立足历史学科主体知识,并向政治、地理学科有机渗透。众所周知,文科高考综合试题不再顾及知识的覆盖面,而是大大突出对学科主体内容的考查。这是因为主体知识反映了学科的本质内容,而本质内容的综合才是最有意义的。所谓历史学科主体知识就是指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起主导作用、充分体现时代特征、历史发展趋势和集中反映人类文明进程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基本线索。主体知识不仅和教学重点完全一致,而且往往能够和时代发展相联系。这也是文科综合考试考查的重点。所以我们要改变以往专题复习的一些陈旧做法,对于那些主体知识之外的或是与现实无法联系的专题知识,如农民战争史等内容,尽可能进行淡化处理。我们应把复习的重心放到学科主体知识特别是与现实联系紧密的主体知识,构建崭新的专题知识体系,并注意进行跨学科渗透。首先要引导学生梳理出富有时代气息的专题知识体系。例如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等知识。然后在充分掌握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寻找与政治、地理学科的联结点。例如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洋务运动,我们不仅要从历史学科角度掌握洋务运动的原因、指导思想、主要内容、成败等知识,还应当向政治、地理学科渗透。如运用政治学科的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等原理分析,结合地理学科的工业布局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区域经济发展等知识分析。总之,在专题复习中,我们应该立足历史学科主体知识,向政治和地理学科渗透,努力构筑以历史学科主体知识为核心的跨学科知识体系,是培养学科综合能力的重要一环。当然,进行跨学科渗透必须是有机的、适度的,应该多和政治、地理老师协商,切忌胡乱联系,生拉硬扯。
四、在综合复习阶段,结合时政热点和重大现实问题,梳理相关学科知识。文科综合高考试题大量引入课本以外的时政热点和现实问题方面的内容为背景材料,多向辐射,形成问题情境和新的设问角度,以此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综合复习阶段我们应当引导学生依据每年的时政热点和重大现实问题,梳理相关学科知识,构筑起跨学科的立体知识体系。具体做法是:第一步确定需要重点复习的时政热点和重大现实问题。确定的依据一是看其是否对中国社会发展和世界形势有重大影响,二是看其能否反映史、地、政各科的内容,即三个学科(至少是两个学科)都有命题的空间。第二步是将这些时政热点和重大现实问题涉及到的史、地、政学科的相关内容梳理出来,形成一个以时政热点和重大现实问题为核心的、三科知识紧密联系的文科综合立体知识体系。例如台湾问题,从历史学科角度讲,它涉及台湾的历史、历朝历代对台湾的管理、中美关系等内容。从地理学科角度讲,它涉及台湾的气候、资源、经济等内容。从政治学科角度讲,它涉及政治和经济的关系、一国两制、国际法等内容。我们把这些知识一一加以梳理,就形成了一个以台湾问题为核心、囊括史、地、政三科的综合知识体系。这对学生文科综合能力的提高将起到巨大作用。
五、进行科学训练。训练也是提高学生文科综合能力必不可少的一环。为了优化训练过程,提高训练效果,我们应该科学安排。为此,一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虚心向学生请教。因为学生比学科教师更了解其它学科知识,在知识的综合方面往往比教师更具优势,更容易找到学科间知识的联结点。因此可以要求学生自己选取材料编制一些综合性试题,并拟出解题思路和答案。二是教师精心选题。要选择那些准确体现时政热点和重大现实问题的题目,具有较高思维价值的题目,能够体现文科综合高考命题特色的题目。三是加强限时训练。因为文科综合高考需要学生在三科知识间进行思维转换,再加上题量大,所以对学生的思维敏捷性要求很高。而通过限时训练就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四是在学生认真完成,教师精心批改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讲评。在训练中,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必须认真完成练习,然后再看答案。注意批改要及时,充分掌握学生存在的问题。讲评重在点拨思路,提示解题方法,总结经验教训。五是强化审题和解题规范化训练。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应引导学生审清题型、关键词语、限定条件、侧重点、需要的相关学科知识、解题思路等。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准确、严谨、规范的学科语言。形式上要做到层次清晰,书写工整。六是加强三科教师间的沟通。三科教师应该共同确定需要进行训练的时政热点,共同研讨文科综合高考命题趋势和最新信息,共同分析学生的薄弱环节以及应该采取的措施。由学科内综合训练到跨学科训练,三科要做到步调一致。
以上粗略论述了培养学生文科综合能力的几点做法。限于水平,挂一漏万之处,在所难免,希望能起到拋砖引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