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而有文,提升历史课堂情感教育的效果

来源 :新校园·理论(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ylnn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周的庚信在《燕射歌辞·角调曲》中说“言而无文,行之不远”,意为文章、语言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影响范围小,激发不起人们的共鸣。
  2012年,温总理在两会的记者招待会上随口吟诵古代经典诗文,诗词歌赋旁征博引,经史子集信手拈来,使他的每一次发言都令人期待并引起广泛的关注。这些发言体现出他极高的史学、文学素养,听众如置身课堂,聆听这位大国总理讲述忧国忧民的情怀,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他以史为鉴的忧患意识,治理国家的创新意识和“知我罪我,其惟春秋”的高尚人格,令人久久回味。
  歷史教学如果仅凭枯燥的语言、空洞的说教、照本宣科的灌输,是无法达到教学要求的。而适当引用诗文名句,不仅有利于历史课教学活动的开展和触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历史的进程。笔者课堂教学中也经常引用诗文名句来实施情感教育,取得了一些有益的体会。
  一、引用经典名句,弘扬民族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中国传统文化是祖先留传下来的丰厚遗产,它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刚健有为,“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忧患意识等,这些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积极内容,可以转化为民族精神来继承。列宁指出:“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祖国的深厚的感情。”它具有深远的历史性和浓厚的民族性。“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温总理曾三次提到林则徐的此诗句表达他的操守。在讲鸦片战争林则徐临危授命、查禁鸦片、抵抗英国侵略时引用此诗,学生更能领悟他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
  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衰民生之多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顾宪成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光绪皇帝为邓世昌撰写的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吉鸿昌的“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凡此种种,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佳诗文,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引用,能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活用名人名言,塑造健全人格,树立崇高人生理想
  历史课堂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人格教育。《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课无疑是进行人格教育的最好素材:孔子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价值取向,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独立自由,墨子的“兼爱”包容。温总理所引“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正是他一心为国的人生理想的真实写照。
  诸葛亮的“志当存高远”,王勃的“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李白的“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引入均有利于学生树立远大的社会理想,自觉地把个人前途和命运同历史的发展和进步联系起来。特别是当讲陈胜从“苟富贵,毋相忘”“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再到“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成为彪炳千秋的农民起义领袖时,课堂教学效果尤为突出。
  三、巧用诗文名篇,崇尚科学理性,坚定求实创新精神
  温总理在谈思想解放和政治改革时引用了“周虽旧邦,其命惟新”“如将不尽,与古为新”,充分表达了他肩负改革的历史使命感,体现了在新的时代创新的必要性。当今国家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新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老子》的“合抱之木,生于毫末”能告诫学生创新必须有科学严谨的态度,从脚踏实地开始;《汉书》的“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可以鼓励学生创新必须有科学的方法和手段;郑板桥的“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强调创新必须自辟新路,创造与众不同的新格调;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揭示创新遇到困难或挫折,则须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在上《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时,摘引韩非子的“商君虽死,秦法未败”,王安石的“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更能使学生体会改革者的艰辛磨难与大无畏。在学习《百日维新》一课中,展示《上清帝第五书》节选,请学生扮演康有为,表演“瓜分豆剖”已“渐露机牙”,如仍然“苟且度日,因循守旧”,不奋起变法图强,“恐自尔之后,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全班学生都沉浸于历史情境中,领悟改革创新的时不我待。
  教学中利用诗文名句应注意“过犹不及”的问题,必须坚持适度原则。首先,诗文名句的选取要恰当,运用诗文名句是为教学服务的,选用的内容必须和教材有密切联系,不可牵强附会。其次,诗文名句的引用要短小精悍。再次,对诗文名句的解释要适当,要突出教学需要的部分,不能冲淡历史课堂教学的主题。最后,引用方式要灵活多变,可板书展示,也可以请学生朗诵、表演,具体情况视教学需要而定。
其他文献
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主动参与者。”我校两年前就提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行为要求,并于2010年5月确立“三习三导”课堂模式的改革(省级立项课题)。   一、“三习三导”课堂模式的理解   (一)“三习三导”模式的概念诠释   1.三习:预习、研习、练习。预习是学生根据教师设置的预习案进行自主学习。研习是学生在教师的
期刊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英语课是语言课、训练课。许多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不是靠老师“教”出来的,而是靠学生“练”出来的。随着这种认识的加深,我们不断探索研究适当的教学方法。在大量的探索研究后,小组合作学习成为新一轮课改所提倡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它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活力与希望,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它使得学生的参与面扩大了,课堂气氛更活跃了,学生成绩提高了。同时,还培养了
期刊
全纳教育是1994年6月10日在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上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主张“容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是一种没有排斥、没有歧视、没有分类的教育。该教育思想提出不久,就得到了人们高度重视,已经是21世纪世界各国学校教育的潮流。用“全纳教育”思想指导英语教育,培养、提高中等学生的学习思维也是大势所趋。   一、运用全纳教育“教学观”理念,在示范中激
期刊
高中化学课程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在兴趣的引领下,提升自己的科学认知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提供必备的知识和能力。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教师创设特定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动机,让其在富有效率的课堂教学中去拓展知识、发展能力、提升素养。为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以下方面探讨高中化学课程的情境创设。   一、利用新闻热点创设情境,感知科学时效   化学现象与现代生产生活紧密
期刊
新《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教师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这些新理念的提出,要求我们将幼儿园和家长工作的重心从以往的“教育家长”转变为“家园平等合作”,使家长切实参与到幼儿园的活动中来。   一、转变观念,达成共识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教师应在真诚的沟通中与家长达成共识。笔者设计的第一个环节就是先向家长
期刊
摘 要:胡锦涛总书记在五四重要讲话中提出了“五个必须”和“五个希望”,其中一个希望便是希望广大青年坚持刻苦学习,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通过刻苦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丰富自己;同时,注重在实践的熔炉中增长见识、砥砺品质、强化本领,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材。这是党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待,对于激励广大青年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青年;当代大学生;刻苦学习;讲话精神  
期刊
摘 要:纸建筑模型的制作过程让学生非常着迷与投入。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多个角度探讨纸模型造型与建筑造型相联的美学特征,即构成中的韵律美、仿生物之曲线美、民族文化元素中的特色美。手工教学过程中的美育教育对于学生培养正确的审美观、以及感受美、鉴定美、创造美的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纸建筑造型;韵律美;仿生美;民族文化元素  纸的可塑性,决定了它有着无穷的让人着迷的乐趣。在多年教授手工课过程
期刊
摘 要: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所以,语文教学应尽可能地让学生放飞思绪,各抒己见,畅谈个人的创造性的解读。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能力;个性  学生在接受高中语文教育的过程中,如果教师教育和引导得当,他们的创造力就会得到锻炼和发挥。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多措多举,在课堂内外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问题,用多种思维解决问题,不断培养学生的
期刊
Lesson 6 My Birthday Party(book2)选自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本。本课是一篇阅读文章,课文描写的是作者在美国时朋友们为他举行的一个难忘的生日party。  一  备课时,为了搜集跟这课有关的内容,我从班主任处拿来了学生的出生信息,发现我上课的那天刚好是一个学生阳历生日。于是我就为他准备了蛋糕和蜡烛,准备在上课时给他一个惊喜。  上课前,利用学生出
期刊
由于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和创新的实践能力成为人们价值实现的根本保障。对职业人才来说,健康正确的价值观和以职业核心能力为主体的综合素质成为一个人职业生涯中求职发展和晋职成功的重要因素。  作为培养职业人才的学校,要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就要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强有力的改革。为培养高技术和高素质的人才,我校对Auto CAD 2008基础与实训课程进行了“教学做一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