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13622229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发现衡量一篇作文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准在于能不能刻画出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那么,怎样才能刻画出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从而下笔如有神呢?
  一、以曲折的情节塑造人
  情节是表现人物形象的基本材料,古今中外的许多名著名篇大多通过复杂曲折的情节来刻画人物形象。如初中课文《我的叔叔于勒》,按“盼望于勒——夸赞于勒——巧遇于勒——躲避于勒”的线索安排故事情节,大起大落,波澜起伏,叙写了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反复无常的态度,表现了菲利普夫妇爱慕虚荣、势利、冷酷、唯利是图的性格特点,人物形象呼之欲出,充满肌肤表现力。若没有这样曲折的情节,对人物描写得再多也会逊色,也会缺乏艺术感染力。
  二、以传神的细节刻画人
  细节描写是指对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的动作、神情、物件、环境等在内的一些细小环节的细致描写。运用细节描写写人,往往能增加描写的生动性和真实感,使人物更具个性特征,对人物塑造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有位作家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好的作品使人难忘的、印象最深的往往是一些细节。如《背影》,朱自清笔下的父亲“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作者先用镜头把父亲的背影定格,然后像绘画那样用工笔细细描绘。手的动作用一个“攀”字显示了高度,攀的吃力可想而知;腳的动作用一个“缩”字,把爬法写得更细致:“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又点出了爬的困难。动作描写给人一个过程的动态,细腻而简练,是全文最精彩最动情之处,一位至情至善爱子如命的慈父形象像一尊雕像似的矗立在读者心中,撼人心魄,催人泪下。假若《背影》中没有这个细节描写,文章就会大为逊色。又如《范进中举》,作者描写范进向他岳父胡屠户赠送银子“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这一细节深刻地揭示了他的内心活动:胡屠户见财心喜,假意推让,又怕弄假成真,他推让时仍是攥着拳头,而且动作不那么爽快,是慢吞吞地“舒过来”,可见他口是心非,一听范进真心想送,他也就不再客气,“连忙把拳头缩回去,往腰里揣”。细节描写将人物性格刻画得惟妙惟肖,它比长篇冗赘的叙述更简洁生动,更有说服力。
  三、在对比和衬托中表现人
  对比和衬托是写文章常常用的两种表现手法,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刻画人,更能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使人物形象鲜活起来。如《我的叔叔于勒》善于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刻画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来塑造人物。又如《范进中举》,这篇课文对范进中举前后各方面的不同情形,都作了鲜明的对比。其中最精彩的是对胡屠户的描写,他对范进前倨后恭,前后态度判若两人。这种对比使一个市侩典型跃然纸上,收到了淋漓尽致的讽刺效果。
  四、在特征的反复中雕刻人
  不同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性格、习惯等往往有不同的特征,若能抓住人物的基本特征反复多次地描写,有利于突出人物性格。如《我的叔叔于勒》中两次写了父亲总要说的那句永远不变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作者通过人物语言的反复突出了菲利普唯利是图的性格特征。《孔乙己》一文中,咸亨酒店的掌柜久久不忘孔乙己欠他的钱,“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这一句话反复出现了四次,极其鲜明地刻画了掌柜自私冷漠的卑劣嘴脸。
  五、以典型的环境衬托人
  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往往离不开环境的描写,特别是主人公活动的场所。如《智取生辰冈》对酷热天气的描写就是一个极精彩的范例。全篇着力描写天气热的地方很多,作者采取了多方位多角度的描写手法,有的是通过作者直接介绍,如:“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虽是晴明得好,只是酷热难行。”有的通过太阳来写,如:“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有的通过“贩枣子的客人”来写,如:“六个人脱得赤条条的,在那儿乘凉。”有的通过虞候、老督管、杨志等人来写,如:“那虞候道:‘不是我两个都慢走,其实热了行不动,因此落后。前日只是趁早凉走,如今怎地正热里要行?’”更多的是通过军汉的言行来写,如写他们要求趁早凉行路,遇到树林就要歇凉,看到卖酒的就要买来解渴,等等。环境描写烘托了气氛,有助于表现人物性格,尤其突出表现了吴用等人足智多谋、随机应变、团结迎战,成功塑造了农民英雄的高大形象。
  (责任编辑陈剑平)
其他文献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本质是创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应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引导学生积极创新呢?在教学
在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巧用教材进行片段训练,可以提高农村中学生的作文水平。  片段训练难度低,不求全,要求单一(一幅美景、一个场面、一点看法……均可成为训练的内容),容易写,又随时可以知道自己练习的结果,这能使全班学生,特别是作文水平中下的学生,随时可看到自己的能力,增强自己的信心,进而对写作慢慢产生兴趣。  片段训练灵活多样,可以在一篇课文学完以后进行。如教学了《理想》一文以后,可
李清照的词作对梅花可谓情有独钟,梅花既是审美主体的隐喻和象征,又是美的理想和追求。词人凭借梅花寄寓了多种情感:借梅绘景,尽情描绘青春的欢乐之情;借梅言志,委婉表述自己的高雅之情;借梅喻世,曲折反映忧国思乡之情。    一、借梅绘景,尽情描绘青春的欢乐之情  词人将梅花作为一种形象载体,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情感体验进行了诠释。少女时代的无忧无虑、多情善感,在她与花的对应性观照中得以展现。词人这个时期
著名数学教育家H·Freudenthal说过:“数学是现实的,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所学到的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通过义务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运用数学思维的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因此,在初中数学课程中实施生活化教学模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他们的学习热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一直是一个重点难点。由于课业负担重,很多学生即便是学习勤奋的学生也仅仅在课堂上认真学习,在课余时间无暇阅读课外书籍,而语文阅读教学仅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还需要自己进行阅读训练。而另一种情况是,一些学生即便自己进行了阅读训练,却因为方法不当,并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笔者在此主要谈如何指导学生获得正确的阅读思路,以提高阅读能力。  一、触发  “授人以鱼不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略)  【教学过程及步骤】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踏进教室):同学们,现在给你们出两道谜语,看哪个同学能猜得出来是什么动物。  1.小小诸葛亮,稳坐军中张;布下八卦阵,捉拿飞来将。(蜘蛛。学生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  2.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大象!学生的回答更响亮了。)  【设置情境,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创设了良好的课堂氛
《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学语文课外阅读作了具体明确的规定:“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可见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相当的比重。的确,通过大量阅读,学生能感知丰厚的感情语言材料,增加语言积淀,提高读书能力,从整体上增强学生的语文素质,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在农村初中学生中,由于受办学条件、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些诗句充分说明了朗读对阅读理解和写作的重要作用。“腹有诗书气自华”则又充分说明了朗读对个人修养的重要作用。新实施的《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
《列夫?托尔斯泰》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课文,本文通过肖像描写,探究人物丰富而深厚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在教学时,如果仅仅停留在分析托翁的眼睛犀利与锐利层面是远远不够的。基于此,我尝试多元化解读文本,希望能找到一条最佳渠道来诠释对文本的透视和建构,力求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化和高效化。  一构文本:把教学的切入点放在肖像描写上,教学的重点就是通过肖像中活化眼睛的描写探讨人物的内心世界。
【摘 要】 一所学校,每个班级,都有少部分语文成绩较差的学困生,拨动学困生的学习“情弦”,让他们以饱满的激情,挑战的热情,满腔的真情,成功的深情投入语文课堂学习。是提高学困生语文学习效率的最有效途径。  【关键词】 学困生 语文学习    语文界的同行聚在一起时经常感叹:当语文教师难,教语文课累,要教好语文真是难上加难。就拿一次语文单元测验来看,全班六十几位学生,不及格的人占百分之二十几,总有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