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y1976715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背景下,怎样才能使数学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让每个学生获取更多的发展空间呢?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着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着彼此的信息、情感和体验;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因此让学生投入到数学知识的研究、探索和交流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1创建生活化的交流平台,展现数学魅力
  1.1贴近生活,激发情趣。数学教学时,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认识和理解数学知识。例如教学《角的认识》,让学生把生活中的实物带进课堂,通过学生的观察、触摸、比较、讨论等活动不但探索了角本质特征,发现了与各种图形之间的关系,而且激发了学生研究角的大小等知识的渴望,形成了乐于研究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愿望,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1.2联系生活,探索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许多新的数学知识学生完全可以自主探索获取,对与学生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我们也可以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贴近自然的情景中去理解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时,我设计了这样情景:假如今天小明过生日,妈妈叫小明把生日蛋糕平均切成10块,他吃了其中的4块,吃了这块蛋糕的几分之几?并组织讨论:①如果余下的平均分给爸爸妈妈吃,爸爸妈妈分别吃了这块蛋糕了几分之几?②小明、爸爸和妈妈,谁吃的多?为什么?③如果你是小明,你觉得这样分合理吗?你会怎样分这块蛋糕?从知识的技能的角度看,这一片段的设计充分挖掘了分数的意义,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达成了知识掌握与应用这一目标,同时也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还有机的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尊敬长辈、人文关怀等意识悄悄地渗入了学生的心灵。
  2营造探究氛围,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是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成为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学生要通过自己的积极操作,主动参与活动,教师也要尽力创设平等、民主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认真思考问题,与他人合作,积极投入到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去。
  2.1老师提供机会,学生主动探索。荷兰著名的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因此,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尽量的多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较多的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
  2.2老师放一放,学生有效探索。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审时度势,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课堂上老师放一放,学生的思维就主动一些,要让学生充分体现其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引导学生去独立思考,独立感知,为学生拓宽探索的空间,留给学生宽广的思考余地,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价值所在。
  2.3学生论辩交流,师生互动发展。学生在探索交流知识的过程中,由于知识水平,认知能力的差异往往形成对知识的不同见解,面对这种情况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达成共识呢?学生创设充足的时空,展开辩论,采取分组合作的辩论形式,最终达到有理有据,以理服人的交流效果是非常有效的。论辩交流使学生在一次次肯定和一次次否定过程中最终找到正确的结论。采取这样灵活的交流形式吸引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有效的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共同发展。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应为学生搭建贴近生活、注重探究交流的平台,促进学生全面主动的发展,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其他文献
《教学心理学》认为:“要使教学信息有效地传递,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必须合理地设计教学的信息环境,使教学的信息环境和学生的心理环境之间形成和谐的统一。”同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个恰当的情景,可以使学生产生一些“熟悉冲突”或“心理需求”,学生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这时教师稍加引
期刊
教师的教学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主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学会发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在语文课堂上,我们总能发现部分优生是教师的“宠儿”,他们在课堂上思维活跃,反应灵敏,是教师“导演”下的学习的“主角”,而其余大部分学生则是学习的“配角”。本人认为,在课堂上实施合作学习是改变这一状况的有效途径。通过合作,学生从对方获取有用的信息来填补自
期刊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要求儿童“高度活动”,他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放手让孩子动手、动脑探索事物,通过感官的协调活动,逐步培养其探索能力。因此,教学中要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多让学生拼一拼、摆一摆、折一折、量一量、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动手、动脑的机会,让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探究知识,通过自己思考、想象和思维来理解和掌握知识。  1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探索精神  “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
期刊
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已逐渐深入人心,新教材也为教改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越来越多的公开课、示范课、竞赛课将拓展作为引导学生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以此实现语文走向生活,走近其他学科,走进更广阔天地的目标。“拓展”表现在课堂教学上就是老师由课内向课外、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的适当的知识延伸,是学生在老师调动下进行发散性、创造性思维的教学迁移环节。这种“节外生枝”教语
期刊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人文学科。小学语文对学生终身的学习和工作都产生着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心灵和情感的影响也是极其深远的。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改变教师的观念和教学方式,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和学习方式。为此,作为一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师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素质,更重要的是语文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也应随着新课程的实施
期刊
语文之于生活,犹如爱情之于婚姻,是人们难以说清道明却又回避不了的话题。  随着大语文观念的提出和课改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语文教学不能脱离生活,脱离生活就会变得枯燥乏味和空洞无物;而结合了生活,就有丰富的内容,就会牵动学生的心灵,就注进了充实的活力。  于是,人们开始重读美国教育家华特的那句经典: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课前,教师不再唯教材是尊,而是对其结合生活地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整合
期刊
创新是一种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所谓创新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给予革新,或者创出前所未有过的。语文是学生学习时间最早,学习过程最长的一门学科,学生对这门学科最易满足也最易厌倦。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需要巧妙、有机地渗透创新教育。本人就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巧妙、有机地渗透创新教育这一见仁见智的问题,谈谈自己的浅薄之见,以抛砖引玉,投石激起。 
期刊
心理学方法和数学方法一样是人类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发展和积累起来的。小学数学方法作为数学教学的显性教学内容,无疑一直受到教师的重视。相比之下,作为数学教学的隐性内容的心理学方法,就常常被人们所忽略。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在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数学活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引进心理学方法的渗透,对于提升老师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数学及相关各科的学习能力都具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我们知道
期刊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是我们党和国家确立的坚定不移的教育与发展方针,也是中国在21世纪综合国力竞争中争取主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决策。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是时代赋予教育的重任。课堂教学是学校的工作的中心,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战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此,教学教育改革的目标能否实现,关键要看
期刊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从儿童的语言发展规律来看,口头语言的发展能促进书面语言的发展,书面语言的发展又能使口头语言更加丰富和完善。按照儿童语言发展的这个规律,从低年级起,就要上好说话课,重视说话训练。  我们的学校地处山区,学生单纯质朴,生活阅历浅,语言表达差,写作能力较差。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口头语言的运用越来越广泛、重要,时代要求人们不仅能下笔成文,而且要能出口成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