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而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心理素质提高、预防心理问题发生,是进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
作为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它的基本特点。我们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语文教学这一主阵地,在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的前提下,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自然地、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地发展。
一、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优化心理教育环境
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学科渗透心理教育的关键。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因此,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缩小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的心理状态和情绪时刻影响着整个课堂氛围,教师只有满面春风、精神饱满、情绪高昂地走进教室,才能激发学生愉悦、兴奋的心理状态。教师幽默生动的教学语言,可以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可以协调课堂教学中的各种情感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好动、好表现的特点,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群体活动中主动交流,寻找时机进行自我表现。学生在这种情感交流之中,表现出对教师的期望和信任,从而把这种潜在的情感意识转移到教师教学的内容上,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情绪,产生一种积极进取的良好心态,个性品质就会得到健康发展。
二、充分利用语文教材,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涵既包括语文文字训练的内容,又包括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教材这一重要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1.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高尚的情操。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内容表现了对祖国的爱,对民族的自豪感、尊严感,对社会劳动和公共事务的正义感,对社会集体的荣誉感,对同学的友谊等。如教材中《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表现了周恩来少年时就立下鸿鹄之志,从小就有爱国之心、报国之情。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周恩来的行动中体会他的爱国主义精神,以他为榜样,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感。《万里长城》、《赵州桥》等课文都是介绍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赵州桥是我国最古老的石拱桥,卢沟桥的狮子令人叹为观止,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让学生为这些宝贵的历史遗产而骄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小学语文教材中培养审美感 的课文也很多,如《记金华的双龙洞》,描写了双龙洞的美丽景色,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美好。
2.以榜样为引领,培养健全的人格。语文教材中选入了大量文质兼美的优秀篇章,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有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的科学家居里夫人,有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李大钊,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等等,古今中外,无所不包。教师应该让学生在认识这些人物高尚品格的同时,引导学生以这些人物形象为榜样,树立在心中。通过榜样的引导,潜移默化地教育了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心灵得到净化,情操得到陶冶,有利于形成健全的人格。所以,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引导学生从中感悟,寓心理健康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三、优化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教学中,我们学校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以四人一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学习中遇到的难点和疑问,在合作中体会到合作的可贵。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多一点理解、尊重、关爱和信任,为每个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教师要真心欣赏他们,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让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强学习的自信心。积极推进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谐人际关系。利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让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组合在一起,有利于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增强他人意识,培养团结协作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在尊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的前提下,寓心理健康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地发展。
作为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它的基本特点。我们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语文教学这一主阵地,在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的前提下,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自然地、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地发展。
一、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优化心理教育环境
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学科渗透心理教育的关键。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因此,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缩小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的心理状态和情绪时刻影响着整个课堂氛围,教师只有满面春风、精神饱满、情绪高昂地走进教室,才能激发学生愉悦、兴奋的心理状态。教师幽默生动的教学语言,可以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可以协调课堂教学中的各种情感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好动、好表现的特点,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群体活动中主动交流,寻找时机进行自我表现。学生在这种情感交流之中,表现出对教师的期望和信任,从而把这种潜在的情感意识转移到教师教学的内容上,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情绪,产生一种积极进取的良好心态,个性品质就会得到健康发展。
二、充分利用语文教材,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涵既包括语文文字训练的内容,又包括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教材这一重要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1.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高尚的情操。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内容表现了对祖国的爱,对民族的自豪感、尊严感,对社会劳动和公共事务的正义感,对社会集体的荣誉感,对同学的友谊等。如教材中《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表现了周恩来少年时就立下鸿鹄之志,从小就有爱国之心、报国之情。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周恩来的行动中体会他的爱国主义精神,以他为榜样,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感。《万里长城》、《赵州桥》等课文都是介绍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赵州桥是我国最古老的石拱桥,卢沟桥的狮子令人叹为观止,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让学生为这些宝贵的历史遗产而骄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小学语文教材中培养审美感 的课文也很多,如《记金华的双龙洞》,描写了双龙洞的美丽景色,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美好。
2.以榜样为引领,培养健全的人格。语文教材中选入了大量文质兼美的优秀篇章,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有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的科学家居里夫人,有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李大钊,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等等,古今中外,无所不包。教师应该让学生在认识这些人物高尚品格的同时,引导学生以这些人物形象为榜样,树立在心中。通过榜样的引导,潜移默化地教育了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心灵得到净化,情操得到陶冶,有利于形成健全的人格。所以,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引导学生从中感悟,寓心理健康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三、优化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教学中,我们学校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以四人一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学习中遇到的难点和疑问,在合作中体会到合作的可贵。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多一点理解、尊重、关爱和信任,为每个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教师要真心欣赏他们,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让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强学习的自信心。积极推进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谐人际关系。利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让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组合在一起,有利于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增强他人意识,培养团结协作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在尊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的前提下,寓心理健康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