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在严格的学术训练中“存活”的阅读法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u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我进入新加坡国立大学就读中国研究专业(Chinese Studies)硕士。我接触的第一门研讨课是“历史学:档案与方法”。这门课程本是历史系的博士必修课,我作为外专业的硕士生有一次选修外系课程的机会,于是导师在第一学期就推荐了这门课程给我,希望它能帮助我在严格的学术训练中“存活”。

  教授在第一周的课程中告知我们,每周研讨一本著作,并由一位同学引导讨论。同时参考阅读的书有两至三本。这些著作多是近五年内顶级学术出版社出版的由青年学者撰写的区域史新著,区域多为大家都不甚熟悉的,如中东、南亚等。当时我的英文虽然能通过标准化考试,但是真正在学术场合操演还是有很大的困难,教授在知晓了我的学术背景之后,不仅没有劝我退课,还用他自己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历史系求学的亲身经历鼓励我。教授是一位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韩国学者,初到美国时需要同时过英文以及中文的语言关。他说自己用了近两年的时间才能融入到研讨课中,之后又用了五年的时间才毕业。不过这已经是全系最短的读博时间了。他觉得我当时的情况比他初到美国时强了不少,只要好好坚持就能有所进益。为了避免我过度紧张,他在私下和我交流时还会用中文给我加油。
  这段生吞活剥的阅读经验虽然痛苦,但是非常有效地提升了我的学术英语能力。我也领略了英文史学著作多样化的写作方式。在大家的常规思维中,学者们的著作往往词汇晦涩且章法繁复。不过事实并非如此,很大一部分的英文學术著作布局明快、逻辑清晰,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优秀的史学著作甚至会成为畅销书。
  贯穿这门课程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什么是一本好的历史著作”,虽然到了结课我们也并未得出统一的答案,但是大量阅读正是大家形成自己的学术判断力和学术审美的有效途径。我们共同选出了学期中阅读书目里的最佳著作,是一本讲日本近代史的书——《野兽的本质》(The Nature of Beast)。这本书以东京上野动物园百来年建设的历程为线索,通过对不断变化的人与自然关系的书写,指向对现代性的理解与反思,构思精巧且完成度非常高。当然大家也不得不承认完成一部卓越的学术著作其实也需要偶然性的加持,此书的写作就有赖于保存完整的动物园档案资料。
  另一门使我深受启发的研讨课是我的导师开设的“西方汉学”,这门课人数接近二十人,可以说是非常大型的研讨课了。第一次课上,老师让我们简要阐述了自身的研究课题,并将我们划分成七个不同的课题单元,拟定了书单。书目同样也以青年学者的新著为主,一周需要阅读三部著作的导论部分。按照英文学术著作(人文学科)的写作惯例,导言部分通常会梳理该课题的学术脉络、论证自身研究的合法性、阐释此书的学术贡献。这一部分基本体现了此书的格局与架构,对其进行精读和批判非常考验大家的学术积淀和思维能力。
  经过一个学期的反复操练之后,大家几乎都能熟练地抓住阅读学术著作的要害甚至能够“挑刺”了。老师总和我们强调某一议题的合法性并不建立在它前无古人上,而是建立在与前人研究对话的过程中。某一议题无人涉足并不代表它就有研究价值。另外,由于这门课程的书单是根据选课同学自身的课题而定,所以每年的差异都很大,老师也需要和我们一起阅读最新的研究著作,这也让我看到了一位人文学者永不停歇的脚步。
  在硕士的第三学期,我修读了本系的硕博必修课“论文研讨课”,这门课程交代了学术论文写作的诸多方面,我择要和大家进行分享。在期中休息周之前,教授给我们布置了这门课程的一次大作业,他要求我们围绕自己的研究议题开列核心参考文献清单,其中需要包含三篇博士学位论文、两本学术期刊以及两部学术著作。这其实是硕博士论文写作参考文献清单的精要版。我们系的博士通常需要确定一个主领域,以及至少一个副领域,并且分别开列不少于60本和30本的阅读书目作为博士中期资格考试的范围。如果能够顺利通过中期考试则正式成为博士候选人(candidate of doctor),如若失败则只能以硕士研究生身份毕业。虽然研究型硕士并不需要完成中期考试,但是很多导师依旧会要求大家开列书单。
  这次作业看似简单,但是却花费了我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做判断的过程中我发现了教授的用心,选择博士论文的过程其实是在了解该研究的前沿为何,确定期刊尤其是概览目录的过程完成的是对学术史的梳理,明确重要著作的过程其实考察的是对学术经典的阅读,这几者的串联和交错其实还带出了对学术范式转移(paradigm shift)的认定。同时教授鼓励我们除了中英文的文献之外,也可去寻找一些日文、法文的文献,并且借助翻译软件了解大致的内容。当然有条件的话最好能够学习第二外语且达到可以借助工具书读懂文献的程度。
  在此我简要介绍一下自己的书单,由于我的研究议题是宋代的儿童观念,在学术著作的部分我选了年鉴学派(注:20世纪30年代开始萌芽、40年代中期开始形成的一个法国史学流派,60年代时开始有世界性影响)的儿童史经典——法国学者菲利普·阿里斯的《儿童的世纪》(Centuries of Childhood),以及中国儿童史研究的重要著作——熊秉真教授的《慈航》(A Tender Voyage)。阿里斯的经典论断“欧洲的中世纪没有童年,童年是随着现代文明和核心家庭的产生被发明出来的概念”开启了上世纪后半期以来,西方世界对儿童观念过程研究的新纪元。熊秉真教授则是最早将这一问题带入中文语境的学者之一。在期刊的部分我根据自己的研究时段选择了两本中国中期(middle period)史研究的旗舰刊物——中文期刊《宋史研究通讯》以及英文期刊Journal of Sung-Yuan Studies(《宋元研究》)。在学位论文部分我选择的三篇论文分别讨论了二十世纪初日本现代儿童观念的诞生、中国现代文学中“儿童的发现”以及中国宋元小说中的儿童形象。
  在这次作业之前,教授花费了数周向我们传递他自己摸索出来的一套搞清学术问题脉络的方法——“十字架与同心圆”。“同心圆”是从自己的研究领域逐步缩小至自己的研究问题的一串圆环。“十字架”则是该问题在时空的架构中所处的位置,纵轴为从古至今甚至通向未来的时间线索,横轴为中西的空间维度。而书单的开列其实是对于这套思维方式的一种具体化演练。
  责任编辑:丁莉莎
其他文献
来自14个城市 42所高校的近百名大学生参加了本次比赛,其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共组织了 18支队伍参加了团体赛的比拼。  经过三轮个人赛和两轮团体赛的激烈比拼,最终,来自西安交通大学的王明意获得个人赛冠军,来自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马梦蕾和清华大学的邱言哲分别获得个人赛亚军和季军。北京大学一队、北京大学二队、中央财经大学凭借合理的分工、缜密的策略、高超的技艺获得团体前三名
2020年7月29日,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即将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基础上迈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迫切需要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随后,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指出,“创新研究生党组织设置方式,探索在科研团队、学术梯队等建立党组织”。  经济史
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入口上方的雕塑藏于耶鲁大学艺术画廊的梵高真迹《夜间咖啡馆》  我是一个喜欢逛博物馆的姑娘,看到博物馆就像着了迷。美国的高校一般都有博物馆,博物馆中陈列着各个国家各式各样的文物,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属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和耶鲁大学艺术画廊了。  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算得上是全世界大学博物馆中数一数二的,其馆内藏品超十万件,囊括了美国艺术、欧洲艺术、亚洲艺术、非洲艺术、古地中海艺
考研成绩终于出来了。我好像成了《大学生》校园记者团有史以来第一位考研落榜的成员。  我有太多太多的理由可以去论证这次人生层面上失败的必然性:不同的大学,必然会有不同的学科定位和不同的学术方向。就算专业名称相同,教学内容也有可能千差万别。对自己能力有自信,不代表自我认知也同样明确。明知时间紧张,明知内容陌生,还不知死活地一头撞进去……在那段考研复习的时光里,每每学习至深夜,我看着笔记本上层层叠叠的专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风景园林和园林两个专业的一些同学在世园会做志愿者。风景园林和园林专业属于设计类专业,经常去各种各样的园子、认识各种各样的植物,然后对这些园子和植物进行速写和手绘。  同学们利用驻地休息时间和换岗休息时间,用简单的针管笔和马克笔手绘园区里的植物,志愿服務和专业学习完美结合。
文学革命的最前沿站着“新诗”  作为新文化运动最显著的文学形式之一,它的自由最适宜在新世纪身处乱世又对祖国的未来满怀浪漫畅想的青年们的抒情达意。新诗的产生受西方诗歌的影响,由胡适等大批有留洋经历的青年学子们发起并且将之弘扬。其形式与内容的自由本身便注定了它在那时尚处在三座大山压迫下的中国大地上会迅速开花,结果。  文学方面的解放对应着五四青年所呼吁的人性的解放,对封建制度的反抗。他们创作新诗,翻译
学《组织行为学》时,老师讲过两种领导者,一种是成功领导者,能够实现个人职位迅速升迁;一种是胜任领导者,能够解决问题改善局势。顺着这个思路想,西方的党派领袖们首先需要成为成功领导者,其后才有可能成为胜任领导者:想要成为国家领袖,首先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干掉对手,因为只有击败政敌才能登上宝座,而且登上宝座之后,还得时刻提防对手,冷不丁一个失误或弹劾就可能下台。  这一年我在伦敦学教育政策,其中讲到政策语言
“战疫”宅家大数据  设计者:张言  疫情中,一直在家,随之,我的生活发生了各种改变,学习和生活大范围地移步线上了:盒马鲜生等买菜平台代替了菜市场,Keep一类的软件代替了健身房,Bilbili等视频平台代替了自习室(大家可以通过直播云自习),直播带货代替了步行街,zoom、钉钉等会议软件代替了课堂和讨论室,大家甚至可以线上爬山、线上蹦迪、线上约会、线上观光…在这样的情境下,网络更像是我们真实的生
在书中,我们经由光阴,经由山水,经由乡村和城市,同样也经由别人,经由一切他者以及由之引生的思绪和梦想而走成了自我。那书页中的一切,有些与我们擦肩而过,有些便永久驻进我们的心魂。  为纪念北京大学图书馆建馆120周年(1898~2018),海内外知名大学图书馆馆长共聚北大。以下这份书单就是由其中几位馆长和学者的力荐书目组成,涵盖人文、社科、自然科学等领域。  推荐人:哈佛大学原副教务长包弼德(Pet
我一直以毕业入职互联网大厂为目标。互联网企业不断出现在新闻中,由此带来的光环效应,身边朋友进入互联网企业短短几年年薪百万的例子,以及我想要顺着科技潮流成为改变世界的力量的这种理想,都让我对互联网无比向往。实习:从字节跳动到百度到滴滴  研一的时候我去了字节跳动实习。刚开始我还为去了国内最大的短视频平台之一工作而激动不已,并且感叹字跳的工作条件真的是很不错。首先是比传统行业更高的实习工资,其次是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