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音乐课改不断深入,多媒体以信息量大、操作灵活、视听效果极佳、呈现方式多样为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天地。特别是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迅速、快捷、鲜明、富于变换的形式,更能激发起他们的兴趣和探知欲,使其参与到音乐欣赏的实践活动中,提高他们鉴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
《冬雪》是小学人音版音乐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教学内容,以歌曲《雪花带来冬天的梦》、《堆雪人》和欣赏曲《乘雪橇》、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等多部作品,从不同表现形式及风格上诠释“冬雪”的音乐主题。教材安排两课时,本课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在第一课时,我增加了课外欣赏曲《雪花圆舞曲》,学生对其音乐意境及6/8拍摇摆、旋转的音韵美有了初步的感受与体验,并能完整歌唱《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一、教学内容
1、聆听《雪花圆舞曲》(选自芭蕾舞剧《胡桃夹子》)。
2、聆听《乘雪橇》(美国乐曲)。
3、变化歌唱《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4、音配画游戏。
二、教学目标
1、在充满音乐意境的欢乐氛围中,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描绘的情景各异的冬雪场景,在体验与创编活动中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
2、通过对比欣赏《乘雪橇》和《雪花圆舞曲》,感受6/8拍与2/4拍不同的韵律和风格,初步培养学生对音乐表情要素的探究意识和音乐听觉敏锐力。
三、教学重点
1、在丰富的音乐欣赏活动中,初步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及鲜明的音韵美。
2、对比欣赏《乘雪橇》a主题并模唱,进一步感受音乐要素的丰富表现力。
3、通过对《雪花带来冬天的梦》的变化歌唱,提高学生音乐创新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难点
1、聆听、感受《乘雪橇》a主题的四次变化再现,指导学生随主题进行不同的声部叠加体态律动游戏,使其进一步感受美国爵士乐的音乐风格。
2、通过欣赏《乘雪橇》,认知复三段体的曲式结构特点。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光标笔、电子琴、丝带、双响筒、串铃。
六、教学过程
(一)唯美画面 情境激趣
本课以一幅主题为“冬雪”的画面,展开音乐赏析的前奏。
师:欢迎大家来到冰雪的王国,谁能说说在寒冷的冬季,你最喜欢什么景色?
生:雪景,大地都是银色的。
师:让我们随着《雪花圆舞曲》,一起感受雪花是如何飘落下来的。
课件配合音乐动、静结合。静态为抽象的圈形画面,能更好地激发学生音乐思维与想象,同时教师配合画面舞动丝带也做出圈形和摇摆的造型,暗示音乐带有摇摆和旋转的音韵感。动态画面是充满梦幻色彩的动画与芭蕾相结合,以唯美的画面配合音乐旋律,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
教师随着音乐,有韵律感地舞动丝带,带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乐句逐一起立,即兴形体表演,使学生对韵律、乐句及音乐表情要素有进一步的亲身体验。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通过视、听、表演等体验活动,使学生对圆舞曲特有的韵律感、乐曲的情绪、表现手法以及人声的加入增添了梦幻色彩等有一定的内心听觉感受,达到了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师生交流,得出结论:
①圆舞曲特有的韵律感:摇摆感和强烈的旋转感。
②交流视听感受:画面很美,富有想象力;速度较慢、旋律平稳。
③钢片琴与童声合唱的加入更增添了神奇、梦幻的色彩。
(二)课件辅助 深入体验
1、首听《乘雪橇》——音响感知阶段
①首听声势模唱主旋律a,与《雪花圆舞曲》进行对比。
课件出示《乘雪橇》音响视听,蓝屏与图谱结合:蓝屏背景播放音乐,为学生留有音乐思维的想象空间;当a主题出现时蓝屏转换为该主题的旋律线及图谱,教师用光标笔引导学生进行声势模唱;强调、暗示a主题出现四次,使学生不论在听觉还是视觉上都对a主题留下深刻印象。
(设计意图:蓝屏与图谱的结合是听觉与视觉的结合,蓝屏在为学生提供音乐想象空间的同时,旋律线及图谱更好地突出了音乐的主旋律,即a图谱。图谱模唱从上方旋律线到旋律字母谱再到下方的简谱视唱,将学生听觉、视觉和声势多重感官调动起来,降低了视唱难度。)
师生交流听全曲的感受,并与《雪花圆舞曲》进行音乐情绪、要素表现手法的对比:《雪花圆舞曲》6/8拍,有摇摆、旋转感,旋律平稳优美、速度较慢、音色朦胧暗淡,充满梦幻色彩。《乘雪橇》2/4拍,欢快跳跃、旋律起伏跌宕、速度较快、音色明亮,音乐热情奔放、富于变幻。
(设计意图:使学生感受6/8拍与2/4拍不同的韵律感和风格,培养学生对音乐表情要素的探究意识和音乐听觉的敏锐力。)
②对比聆听四次出现的a主题
师:下面,请单独聆听先后四次出现的a主题,听一听、看一看音乐情绪与色彩的变化。
随着a主题不断变化再现,逐渐热烈的情绪配合逐渐浓重的色彩,暗示蓝调爵士乐风格也愈加浓厚。特别是第三次,再现a主题,背景色彩为深蓝色。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爵士乐是从蓝调音乐演变来的一个音乐分支,这是音乐风格与色彩的巧妙结合,有利于学生直观感受。
生:a主题情绪一次比一次热烈,淡蓝色的背景也随之越来越浓重,第三次最为浓烈,第一次和第四次音乐情绪与色彩相近,比较平稳、浅淡。
师:这首乐曲带有典型的美国爵士乐风格,第三次出现a主题是乐曲的高潮部分,也是爵士风格最浓重的地方,因此蓝色也浓重。
(设计意图:在课件设计上,教师利用多媒体将a主题从乐曲中单独提炼出来,让学生对比聆听,以此作为感受美国爵士乐风格这一教学难点的突破口。)
配合声势,辅助学生快速学会模唱a主题。将学生分成四个组,每组代表先后四次变化再现的a主题,指导学生随着音乐进行声部叠加体态律动游戏。
(设计意图:模唱a主题并进行声部叠加体态律动游戏,初步组成一个多元化立体空间的音乐世界。体态律动的训练是要将音乐所必需的要素“融化”于学生的心中,发展其对音响节奏和身体节奏的通感。在简单介绍爵士乐的同时,通过体态律动使学生亲身体验爵士乐中蕴含着“摇摆”这一特有的音韵美,使其进一步感受爵士乐风格。)
2、视听全曲——体验联想阶段
师:让我们再次完整地欣赏这首乐曲。当a主题相继出现时我们做叠加游戏,其他乐段请用手势告诉我。(根据学生手势,标出乐段排列顺序,引出新知:复三段体曲式结构。)
第二次欣赏乐曲,课件的设计强调视听结合,在保留a主题图谱画面的基础上,增添了课题片头、富有俄罗斯风格的马拉雪橇的实景视频、童话色彩浓 郁的飞行的圣诞雪橇动画。极富动感的艳丽画面与音乐结合得天衣无缝,刺激学生多种感官,激发他们参与音乐实践的积极性。
①视听全曲,带动学生对a主题做声部叠加律动表演,并标出乐句排列顺序,初步尝试为乐曲划分乐段。
②初步认知复三段体曲式结构。从课件呈现的画面可直观认知乐曲复三段体的曲式结构特点,简化学生的认知过程。同时课件中每个大小字母乐段都可单独点击、独立视听,有利于学生对各乐段的深入感受与体验。
④分段欣赏是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主要途径。考虑到乐曲的完整性,视频画面在曲式结构图的基础上以画中画的形式呈现,分段欣赏时,乐段字母变成红色,使学生一目了然正在欣赏的乐段位置。
④视听c(B)乐段时,用拍腿或串铃伴奏,体验力度的变化。首听时,教师提示学生注意音乐与图形发生的变化,使学生直观感受力度渐强的变化;复听时师生共同配合画面随音乐做力度渐强的拍腿或串铃演奏,在即兴伴奏活动中感受力度的变化。
3、再次视听全曲——理解认知阶段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乘上雪橇快乐出游吧!
教师调动全体学生参与表演“乘雪橇”,在富有爵士乐风格的swing体态律动活动中,对不同乐段做出相应的表演,感受音乐要素对音乐情感与风格所起的作用。
(设计意图:再次完整视听全曲,调动学生全体参与表演,使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获得审美体验。)
(三)再度创作 能力提升
鼓励学生利用已有的音乐材料进行二度音乐创作。首先帮助学生复习歌曲《雪花带来冬天的梦》,然后根据歌曲“梦”的意境启发学生想象,对比前两首欣赏乐曲,引导学生尝试将4/4拍的歌曲《雪花带来冬天的梦》模仿6/8拍《雪花圆舞曲》的韵律变化歌唱,在变化节拍中感受摇摆和旋转的音韵美,同时加入衬词,增添梦幻感。
(设计意图:音乐创造活动是音乐课的重要环节,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音乐思维与想象,增强创造意识。再度创作的音乐活动,大大开阔了学生的音乐创作视野,积累了创作经验,突出了“培养音乐创新意识”的教学重点,是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体现。)
(四)音画游戏 拓展延伸
师:我国幅员辽阔,冬季的景色各有不同,请看这四幅画,同步聆听四段音乐,根据音乐的风格选择相对应的画面。
课件呈现四幅画面,分别是云南、海南、西藏和东北地区。教师点击屏幕左下角,聆听音乐片段:《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潜海姑娘》、《走进两藏》和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教师随音乐即兴跳起相应的民族舞蹈,学生根据课件的“听”和老师的“舞”快速找到正确答案。
点击课件右上角视频,完整欣赏音乐与图画的结合,师生即兴跳起欢快的民族舞蹈,在愉快的音配画游戏活动中,提高了学生听辨民族音乐的能力。
设计思路
1、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视、听结合的优势,创设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的音乐意境,深化学生的音乐体验。在本课“情境激趣”教学环节中,我将《雪花圆舞曲》与静态抽象的圈形画面、动态充满梦幻色彩的动画及芭蕾舞相结合,紧紧抓住学生心理,激发了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2、突出主题。利用多媒体展示图谱的功能,更好地突出音乐主题,使学生通过听觉、视觉多重感官加深对音乐主题的感受与记忆。如蓝屏背景下播放音乐《乘雪橇》,为学生留有音乐思维的想象空间;当a主题出现时蓝屏转换为该主题的旋律线图谱,强调、暗示学生a主题的出现次数。
3、对比聆听。在课件设计上通过对比聆听,观察音乐与色彩的变化,帮助学生感受音乐的变化与发展。如a主题的对比聆听:随着a主题不断变化、再现,逐渐热烈的情绪配合逐渐浓重的色彩,暗示兰调爵士乐风格愈加浓重。特别是第三次再现a主题时,背景色彩为深蓝色,充分揭示爵士乐是由蓝调音乐的分支演变来的,这是音乐风格与色彩的巧妙结合。
4、曲式结构。课件设计为“画中画”形式,是音乐欣赏与多媒体结合的一大亮点。屏幕下方为曲式结构图,从画面可直观认知乐曲复三段体的曲式结构特点,简化认知过程;正中为“画中画”视频画面,随着音乐视频的发展,下方乐段标号相继闪现,同时课件中每个大小字母乐段都可以单独点击独立视听,有利于学生对各乐段深入感受与体验。
(作者单位:天津河东区第一中心小学)
《冬雪》是小学人音版音乐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教学内容,以歌曲《雪花带来冬天的梦》、《堆雪人》和欣赏曲《乘雪橇》、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等多部作品,从不同表现形式及风格上诠释“冬雪”的音乐主题。教材安排两课时,本课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在第一课时,我增加了课外欣赏曲《雪花圆舞曲》,学生对其音乐意境及6/8拍摇摆、旋转的音韵美有了初步的感受与体验,并能完整歌唱《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一、教学内容
1、聆听《雪花圆舞曲》(选自芭蕾舞剧《胡桃夹子》)。
2、聆听《乘雪橇》(美国乐曲)。
3、变化歌唱《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4、音配画游戏。
二、教学目标
1、在充满音乐意境的欢乐氛围中,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描绘的情景各异的冬雪场景,在体验与创编活动中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
2、通过对比欣赏《乘雪橇》和《雪花圆舞曲》,感受6/8拍与2/4拍不同的韵律和风格,初步培养学生对音乐表情要素的探究意识和音乐听觉敏锐力。
三、教学重点
1、在丰富的音乐欣赏活动中,初步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及鲜明的音韵美。
2、对比欣赏《乘雪橇》a主题并模唱,进一步感受音乐要素的丰富表现力。
3、通过对《雪花带来冬天的梦》的变化歌唱,提高学生音乐创新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难点
1、聆听、感受《乘雪橇》a主题的四次变化再现,指导学生随主题进行不同的声部叠加体态律动游戏,使其进一步感受美国爵士乐的音乐风格。
2、通过欣赏《乘雪橇》,认知复三段体的曲式结构特点。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光标笔、电子琴、丝带、双响筒、串铃。
六、教学过程
(一)唯美画面 情境激趣
本课以一幅主题为“冬雪”的画面,展开音乐赏析的前奏。
师:欢迎大家来到冰雪的王国,谁能说说在寒冷的冬季,你最喜欢什么景色?
生:雪景,大地都是银色的。
师:让我们随着《雪花圆舞曲》,一起感受雪花是如何飘落下来的。
课件配合音乐动、静结合。静态为抽象的圈形画面,能更好地激发学生音乐思维与想象,同时教师配合画面舞动丝带也做出圈形和摇摆的造型,暗示音乐带有摇摆和旋转的音韵感。动态画面是充满梦幻色彩的动画与芭蕾相结合,以唯美的画面配合音乐旋律,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
教师随着音乐,有韵律感地舞动丝带,带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乐句逐一起立,即兴形体表演,使学生对韵律、乐句及音乐表情要素有进一步的亲身体验。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通过视、听、表演等体验活动,使学生对圆舞曲特有的韵律感、乐曲的情绪、表现手法以及人声的加入增添了梦幻色彩等有一定的内心听觉感受,达到了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师生交流,得出结论:
①圆舞曲特有的韵律感:摇摆感和强烈的旋转感。
②交流视听感受:画面很美,富有想象力;速度较慢、旋律平稳。
③钢片琴与童声合唱的加入更增添了神奇、梦幻的色彩。
(二)课件辅助 深入体验
1、首听《乘雪橇》——音响感知阶段
①首听声势模唱主旋律a,与《雪花圆舞曲》进行对比。
课件出示《乘雪橇》音响视听,蓝屏与图谱结合:蓝屏背景播放音乐,为学生留有音乐思维的想象空间;当a主题出现时蓝屏转换为该主题的旋律线及图谱,教师用光标笔引导学生进行声势模唱;强调、暗示a主题出现四次,使学生不论在听觉还是视觉上都对a主题留下深刻印象。
(设计意图:蓝屏与图谱的结合是听觉与视觉的结合,蓝屏在为学生提供音乐想象空间的同时,旋律线及图谱更好地突出了音乐的主旋律,即a图谱。图谱模唱从上方旋律线到旋律字母谱再到下方的简谱视唱,将学生听觉、视觉和声势多重感官调动起来,降低了视唱难度。)
师生交流听全曲的感受,并与《雪花圆舞曲》进行音乐情绪、要素表现手法的对比:《雪花圆舞曲》6/8拍,有摇摆、旋转感,旋律平稳优美、速度较慢、音色朦胧暗淡,充满梦幻色彩。《乘雪橇》2/4拍,欢快跳跃、旋律起伏跌宕、速度较快、音色明亮,音乐热情奔放、富于变幻。
(设计意图:使学生感受6/8拍与2/4拍不同的韵律感和风格,培养学生对音乐表情要素的探究意识和音乐听觉的敏锐力。)
②对比聆听四次出现的a主题
师:下面,请单独聆听先后四次出现的a主题,听一听、看一看音乐情绪与色彩的变化。
随着a主题不断变化再现,逐渐热烈的情绪配合逐渐浓重的色彩,暗示蓝调爵士乐风格也愈加浓厚。特别是第三次,再现a主题,背景色彩为深蓝色。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爵士乐是从蓝调音乐演变来的一个音乐分支,这是音乐风格与色彩的巧妙结合,有利于学生直观感受。
生:a主题情绪一次比一次热烈,淡蓝色的背景也随之越来越浓重,第三次最为浓烈,第一次和第四次音乐情绪与色彩相近,比较平稳、浅淡。
师:这首乐曲带有典型的美国爵士乐风格,第三次出现a主题是乐曲的高潮部分,也是爵士风格最浓重的地方,因此蓝色也浓重。
(设计意图:在课件设计上,教师利用多媒体将a主题从乐曲中单独提炼出来,让学生对比聆听,以此作为感受美国爵士乐风格这一教学难点的突破口。)
配合声势,辅助学生快速学会模唱a主题。将学生分成四个组,每组代表先后四次变化再现的a主题,指导学生随着音乐进行声部叠加体态律动游戏。
(设计意图:模唱a主题并进行声部叠加体态律动游戏,初步组成一个多元化立体空间的音乐世界。体态律动的训练是要将音乐所必需的要素“融化”于学生的心中,发展其对音响节奏和身体节奏的通感。在简单介绍爵士乐的同时,通过体态律动使学生亲身体验爵士乐中蕴含着“摇摆”这一特有的音韵美,使其进一步感受爵士乐风格。)
2、视听全曲——体验联想阶段
师:让我们再次完整地欣赏这首乐曲。当a主题相继出现时我们做叠加游戏,其他乐段请用手势告诉我。(根据学生手势,标出乐段排列顺序,引出新知:复三段体曲式结构。)
第二次欣赏乐曲,课件的设计强调视听结合,在保留a主题图谱画面的基础上,增添了课题片头、富有俄罗斯风格的马拉雪橇的实景视频、童话色彩浓 郁的飞行的圣诞雪橇动画。极富动感的艳丽画面与音乐结合得天衣无缝,刺激学生多种感官,激发他们参与音乐实践的积极性。
①视听全曲,带动学生对a主题做声部叠加律动表演,并标出乐句排列顺序,初步尝试为乐曲划分乐段。
②初步认知复三段体曲式结构。从课件呈现的画面可直观认知乐曲复三段体的曲式结构特点,简化学生的认知过程。同时课件中每个大小字母乐段都可单独点击、独立视听,有利于学生对各乐段的深入感受与体验。
④分段欣赏是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主要途径。考虑到乐曲的完整性,视频画面在曲式结构图的基础上以画中画的形式呈现,分段欣赏时,乐段字母变成红色,使学生一目了然正在欣赏的乐段位置。
④视听c(B)乐段时,用拍腿或串铃伴奏,体验力度的变化。首听时,教师提示学生注意音乐与图形发生的变化,使学生直观感受力度渐强的变化;复听时师生共同配合画面随音乐做力度渐强的拍腿或串铃演奏,在即兴伴奏活动中感受力度的变化。
3、再次视听全曲——理解认知阶段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乘上雪橇快乐出游吧!
教师调动全体学生参与表演“乘雪橇”,在富有爵士乐风格的swing体态律动活动中,对不同乐段做出相应的表演,感受音乐要素对音乐情感与风格所起的作用。
(设计意图:再次完整视听全曲,调动学生全体参与表演,使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获得审美体验。)
(三)再度创作 能力提升
鼓励学生利用已有的音乐材料进行二度音乐创作。首先帮助学生复习歌曲《雪花带来冬天的梦》,然后根据歌曲“梦”的意境启发学生想象,对比前两首欣赏乐曲,引导学生尝试将4/4拍的歌曲《雪花带来冬天的梦》模仿6/8拍《雪花圆舞曲》的韵律变化歌唱,在变化节拍中感受摇摆和旋转的音韵美,同时加入衬词,增添梦幻感。
(设计意图:音乐创造活动是音乐课的重要环节,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音乐思维与想象,增强创造意识。再度创作的音乐活动,大大开阔了学生的音乐创作视野,积累了创作经验,突出了“培养音乐创新意识”的教学重点,是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体现。)
(四)音画游戏 拓展延伸
师:我国幅员辽阔,冬季的景色各有不同,请看这四幅画,同步聆听四段音乐,根据音乐的风格选择相对应的画面。
课件呈现四幅画面,分别是云南、海南、西藏和东北地区。教师点击屏幕左下角,聆听音乐片段:《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潜海姑娘》、《走进两藏》和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教师随音乐即兴跳起相应的民族舞蹈,学生根据课件的“听”和老师的“舞”快速找到正确答案。
点击课件右上角视频,完整欣赏音乐与图画的结合,师生即兴跳起欢快的民族舞蹈,在愉快的音配画游戏活动中,提高了学生听辨民族音乐的能力。
设计思路
1、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视、听结合的优势,创设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的音乐意境,深化学生的音乐体验。在本课“情境激趣”教学环节中,我将《雪花圆舞曲》与静态抽象的圈形画面、动态充满梦幻色彩的动画及芭蕾舞相结合,紧紧抓住学生心理,激发了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2、突出主题。利用多媒体展示图谱的功能,更好地突出音乐主题,使学生通过听觉、视觉多重感官加深对音乐主题的感受与记忆。如蓝屏背景下播放音乐《乘雪橇》,为学生留有音乐思维的想象空间;当a主题出现时蓝屏转换为该主题的旋律线图谱,强调、暗示学生a主题的出现次数。
3、对比聆听。在课件设计上通过对比聆听,观察音乐与色彩的变化,帮助学生感受音乐的变化与发展。如a主题的对比聆听:随着a主题不断变化、再现,逐渐热烈的情绪配合逐渐浓重的色彩,暗示兰调爵士乐风格愈加浓重。特别是第三次再现a主题时,背景色彩为深蓝色,充分揭示爵士乐是由蓝调音乐的分支演变来的,这是音乐风格与色彩的巧妙结合。
4、曲式结构。课件设计为“画中画”形式,是音乐欣赏与多媒体结合的一大亮点。屏幕下方为曲式结构图,从画面可直观认知乐曲复三段体的曲式结构特点,简化认知过程;正中为“画中画”视频画面,随着音乐视频的发展,下方乐段标号相继闪现,同时课件中每个大小字母乐段都可以单独点击独立视听,有利于学生对各乐段深入感受与体验。
(作者单位:天津河东区第一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