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有关体育教学改革,大学生体质测量与评价等方面的研究都已取得可喜成果,然而,同属于学校体育教育阶段,但不开设体育必须课的高年级学生,自我体育锻炼情况如何?体质状况怎样?少人问津。联想到一段时间以来关于我国高级知识分子健康状况恶化,疾病缠身,甚至一些科技人才英年早逝,我国中、高级知识分子寿命低于国人平均寿命10年之多等的报导,认为这个问题也应该研究,应引起重视。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河北省部分高校一、二、三、四年级在校学生。
(二)研究方法
1、体质测试:内容项目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对河北省部分高校2003级、2004级学生一、二、三、四年级分别测试、统计。
2、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大量与本文有关的国内外研究文献及著作,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3、问卷调查法
对河北省部分高校三、四年级学生男生706人,女生380人,进行问卷调查及部分人的访问。
4、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调查获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分析与讨论
(一)学生在校四年体质变化情况:见表1
1、《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作为我国现行的一项基本的学校体育制度,是反映学生体质状况的重要指标。本课题样本的平均达标率男生为98.77%,女生为99.34%。"综合分"在四年中变化情况是:一年级是起点位居第三,二年级最高,三年级第二,四年级下降至低于起点;
不及格人数:一年级居首位,二年级居末位,三、四年级次于首位,较二年级增加;
达及格标准人数:四年级首位,一年级其次,二年级末位;
达优秀标准人数:二年级居首位,四所级居末位,反而低于一年级;
达良好标准人数:起伏,变化不大,男生平均为47.74%,女生平均为51.06%。
特别应指出的是女生,不降趋势优为明显,2003级女生一年级达优秀比例为32.22%,而四年级下降为6.13%。
2、男生和女生的机能、形态指数及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得分,变化起伏不大,趋于平缓,基本符合该年龄青年人的特点。
(二)原因
1、缺乏锻炼:三、四年级学生身体素质呈明显下降趋势,形态与机能呈平缓之态,最主要原因是缺乏自我锻炼,见表2,三、四年级男生每周紧持2-4次锻炼者不足总人数的四分之一,女生不足八分之一,百分之四十左右的学生每周锻炼一次,四分之一的男生,三分之一的女生偶尔锻炼,还有10%的男生,16%的女生根本就不锻炼。若以能经常紧持每周一次以上锻炼即为基本养成锻炼习惯的话,在两个年级中有平均65.51%的男生、51.11%女生达此要求。但是与培养所有高校学生都具有锻炼习惯的目标差距还很大。三、四年级学生与二年级学生仅一年之差,仍处于生命力最强的高峰期,在心理上却仍处于断乳期,或称第二反抗期,心理变化波动大,自律能力比较薄弱,意志品质较差,锻炼难以持之以恒。经调查访问得知,影响他们参加锻炼的因素很多,诸如考研究选修课多,学习任务重,毕业设计等等,但我们认为最主要原因是对终身体育缺乏认识,对体育"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的道理理解不深,没有看到我国中高级知识分子的健康现状,对未来信息时代竞争的激烈和更快的生活节奏缺乏必要的精神准备。在偶尔锻炼一次和不参加锻炼的学生中,约40%的人认为现在身体很好,不锻炼也没什么不好;约30%的人对任何项目都无兴趣,体育专项课培养出来的兴趣已因没有再丰富、充实而流失;约15%的人因没有一技之长,感到自己的表现没有成功的喜悦而退去;约百分之十几的学生过去上体育课迫于"必修"、"及格",现在即使有锻炼的欲望却感到缺少知识和方法等等。
2、缺乏管理与知识:三、四年级学生的课外锻炼处于放任自流状态,完全凭借学生的自觉性。即使有领导兼管,也多出于任务观点,仅仅在全校性的竞赛活动中组织、管理,那当然只是少数能"得分"人的事了,广大同学仍置之度外,没有参与。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中早操及课外活动考勤基本流于形式,形同虚设。这是导致三、四年级学生体质下降的客观原因。
综上所述,这种"下降趋势"确实存在着,危险潜伏着,全民健身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值得各级领导和广大体育工作者借鉴。
三、四年级是学生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抓住这个大好时机,巩固体育教学成果,强化终身体育意识,进一步培养体育技能和锻炼习惯,实现《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的学校体育教学目标,应尽量提到议事日程之上。
三、结论与建议
在校三、四年级学生自我体育锻炼呈渐少趋势,体质有所下降,应引起广大体育工作者和各级领导的重视,抓住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进一步强化终身体育意识,提高自我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能力,培养技能和习惯,是提高民族素质,改变我国知识分子中年健康恶化的重要措施。
(一)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从应试型向素质型转换,体育教学中坚持:终身体育为方向、知识技能为主导,培养能力为重点,身心发展相协调。使学生的体质基础、认识基础更加牢固。
(二)各级领导应重视、关心三、四年级学生的体育活动情况,体质状况,做到负责人落实,措施与计划落实。将体质变化指标纳入三好学生、奖学金评定条件之例。
(三)充分利用和发挥一、二年级培养出来的积极分子,体育骨干作用,大力开展适合三、四年级学生学习特点的各种活动,如专题讲座,小型竞赛活动等等,以巩固运动基础和兴趣。
参考文献:
[1]王则珊.学样体育理论与研究[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苟定帮.全国高校体育科研论文精选[M].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河北省部分高校一、二、三、四年级在校学生。
(二)研究方法
1、体质测试:内容项目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对河北省部分高校2003级、2004级学生一、二、三、四年级分别测试、统计。
2、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大量与本文有关的国内外研究文献及著作,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3、问卷调查法
对河北省部分高校三、四年级学生男生706人,女生380人,进行问卷调查及部分人的访问。
4、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调查获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分析与讨论
(一)学生在校四年体质变化情况:见表1
1、《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作为我国现行的一项基本的学校体育制度,是反映学生体质状况的重要指标。本课题样本的平均达标率男生为98.77%,女生为99.34%。"综合分"在四年中变化情况是:一年级是起点位居第三,二年级最高,三年级第二,四年级下降至低于起点;
不及格人数:一年级居首位,二年级居末位,三、四年级次于首位,较二年级增加;
达及格标准人数:四年级首位,一年级其次,二年级末位;
达优秀标准人数:二年级居首位,四所级居末位,反而低于一年级;
达良好标准人数:起伏,变化不大,男生平均为47.74%,女生平均为51.06%。
特别应指出的是女生,不降趋势优为明显,2003级女生一年级达优秀比例为32.22%,而四年级下降为6.13%。
2、男生和女生的机能、形态指数及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得分,变化起伏不大,趋于平缓,基本符合该年龄青年人的特点。
(二)原因
1、缺乏锻炼:三、四年级学生身体素质呈明显下降趋势,形态与机能呈平缓之态,最主要原因是缺乏自我锻炼,见表2,三、四年级男生每周紧持2-4次锻炼者不足总人数的四分之一,女生不足八分之一,百分之四十左右的学生每周锻炼一次,四分之一的男生,三分之一的女生偶尔锻炼,还有10%的男生,16%的女生根本就不锻炼。若以能经常紧持每周一次以上锻炼即为基本养成锻炼习惯的话,在两个年级中有平均65.51%的男生、51.11%女生达此要求。但是与培养所有高校学生都具有锻炼习惯的目标差距还很大。三、四年级学生与二年级学生仅一年之差,仍处于生命力最强的高峰期,在心理上却仍处于断乳期,或称第二反抗期,心理变化波动大,自律能力比较薄弱,意志品质较差,锻炼难以持之以恒。经调查访问得知,影响他们参加锻炼的因素很多,诸如考研究选修课多,学习任务重,毕业设计等等,但我们认为最主要原因是对终身体育缺乏认识,对体育"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的道理理解不深,没有看到我国中高级知识分子的健康现状,对未来信息时代竞争的激烈和更快的生活节奏缺乏必要的精神准备。在偶尔锻炼一次和不参加锻炼的学生中,约40%的人认为现在身体很好,不锻炼也没什么不好;约30%的人对任何项目都无兴趣,体育专项课培养出来的兴趣已因没有再丰富、充实而流失;约15%的人因没有一技之长,感到自己的表现没有成功的喜悦而退去;约百分之十几的学生过去上体育课迫于"必修"、"及格",现在即使有锻炼的欲望却感到缺少知识和方法等等。
2、缺乏管理与知识:三、四年级学生的课外锻炼处于放任自流状态,完全凭借学生的自觉性。即使有领导兼管,也多出于任务观点,仅仅在全校性的竞赛活动中组织、管理,那当然只是少数能"得分"人的事了,广大同学仍置之度外,没有参与。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中早操及课外活动考勤基本流于形式,形同虚设。这是导致三、四年级学生体质下降的客观原因。
综上所述,这种"下降趋势"确实存在着,危险潜伏着,全民健身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值得各级领导和广大体育工作者借鉴。
三、四年级是学生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抓住这个大好时机,巩固体育教学成果,强化终身体育意识,进一步培养体育技能和锻炼习惯,实现《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的学校体育教学目标,应尽量提到议事日程之上。
三、结论与建议
在校三、四年级学生自我体育锻炼呈渐少趋势,体质有所下降,应引起广大体育工作者和各级领导的重视,抓住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进一步强化终身体育意识,提高自我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能力,培养技能和习惯,是提高民族素质,改变我国知识分子中年健康恶化的重要措施。
(一)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从应试型向素质型转换,体育教学中坚持:终身体育为方向、知识技能为主导,培养能力为重点,身心发展相协调。使学生的体质基础、认识基础更加牢固。
(二)各级领导应重视、关心三、四年级学生的体育活动情况,体质状况,做到负责人落实,措施与计划落实。将体质变化指标纳入三好学生、奖学金评定条件之例。
(三)充分利用和发挥一、二年级培养出来的积极分子,体育骨干作用,大力开展适合三、四年级学生学习特点的各种活动,如专题讲座,小型竞赛活动等等,以巩固运动基础和兴趣。
参考文献:
[1]王则珊.学样体育理论与研究[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苟定帮.全国高校体育科研论文精选[M].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