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的探索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yz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等职业教育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突出职业性、行业性的特点,体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的特征;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课程知识、技能、素质结构和实施方案,从毕业生就业岗位的能力要求来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以综合职业技能考核的标准来评价和检验教育教学成效。在课程体系、教学形式、考评体系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革和调整;把转变教育思想观念贯彻于教学改革的全过程,建立以专业技术标准和职业素质为基础的考核体系,达到毕业学生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升学有希望,终身学习有基础的高职教育目标。基于以上理念,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应着重解决好知识、能力、素质三者之间以及理论与能力两者之间的关系,突出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突出主干和关键能力的培养。为此,有必要建立一套新的课程模式,来改变这种现状,真正突出高职教育培养经济建设急需的技术人才的特点,突出高职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的特色。在明确培养目标和内涵的基础上,针对该专业的职业能力要求,分析并建立相应课程体系,制定课程标准和实施方案。
  一、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的总体思路
  职业能力对课程体系的功能分析纵观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发展现状,尚存在以单门课程组合学科体系、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脱节、职业能力考核力度不足、毕业生综合素质不齐等现象,随着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和整合理念的不断发展,本专业能力培养结构和教育理念应作相应的发展与转变,进行课程改革与整合,建立适应高职发展的课程模块体系。首先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入手,分析建工专业主要的面向岗位(群)及职业技术关键能力,再以建筑工程建设项目的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发课程,构建课程体系,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客,构建适应"工学结合、工学交替、预就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课程体系。
  二、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就业岗位及职业能力分析
  建工类专业的就业岗位可分为内业和外业,内业中的岗位主要包括造价员、材料员、资料员、设计员等,外业中的岗位主要包括测量员、施工员、安全员、质检员、监理员等。内业岗位所需要具备的岗位能力主要有工程图识读能力、工程招投标文件编制能力、工程计量与计价能力、建筑材料采供与检测、试验能力、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能力、工程图设计、打样及翻图能力等;外业岗位所需要具备的岗位能力主要有工程图识读能力、工程测量放线能力、建筑施工技术应用能力、建筑施工管理能力、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能力、土石方、脚手架、钢筋代换及砼和砂浆配比计算能力、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能力、建筑质量检验和管理能力、建筑工程监理能力等。
  (二)根据工作过程,开发课程模块
  经分析,建筑工程建设项目的工作过程主要包括:工程招投标、施工准备、施工方案编制、地基处理、土方与基础工程施工及管理、建筑主体结构施工及管理、质量检测、验收及整改等。以建筑工程建设项目的工作过程所需知识、技能和建筑企业典型工作岗位设置为导向,根据工作过程开发出建造基础、工程招投标、施工过程、管理过程四个课程群,使课程役置与企业的职业岗位能力和行业发展紧密融合,达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目的。
  1、建造基础课程群主要包括:工程力学、建筑工程制图与CAD、建筑材料、房屋建筑学钢筋砼与砌体结构、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工程抗震、工程软件应用、建筑节能等;
  2、招投标课程群主要包括:建筑经济与企业管理、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施工组织设计、建筑工程造价等课程;
  3、施工过程课程群主要包括:工程测量、地基处理(选修)、建筑工程施工、高层建筑施工、建筑设备(选修)等;
  4、管理过程课程群主要包括:建设法规、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建筑工程监理、建筑工程质量检验与安全管理、房地产开发实务(选修)、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分析(选修)等。
  (三)强化实训环节,加大改革力度重新整合实训群
  设置职业基础实训群、职业综合实训群、生产性实训群等,根据职业主要岗位能力(设计、施工、投标造价、质量检验、资料管理等)设置校内实训项目,加大综合实训、生产性实训的力度。加大校外实训的比例,设置识岗、熟岗、顶岗、上岗4个实训学期。职业基础实训群主要包括工程力学实训、建筑工程制图实训、工程测量实训、建筑材料实训、建筑结构实训、土工实训和校外识岗实训;职业综合实训群主要为校内熟岗实训,主要包括建筑工艺实训(钢筋工、砖瓦工等)、建筑工程设计实训、施工图识读与翻样综合实训、投标报价综合实训、施工及管理综合实训等;生产性实训群主要为校外识岗、熟岗、顶岗、上岗实训,通常为施工员岗、安全员岗、质检员岗、造价员岗、监理员岗、资料员岗、设计员岗或其他岗位,生产性实训还有结合实际工程的建筑材料检测、工程地质勘察与士工试验、桩基检测、建筑工程设计、结构试验、检测与加固等环节。
  (四)理论融合实训,学做学训结合
  加大理论融合实训的力度,课程理论教学有相应的多项配套实践教学环节(实验、实习、设计、综合实训等)相对应,校内实训基地设置现场教室,部分教学内容在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学生边学边做,学训结合,充分体现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特点。
  1、建造基础课程群对应的实训环节有:工程力学实训、建筑工程制图实训、建筑材料实训、房屋建筑学与CAD实训、建筑结构实训、结构施工图识读与翻样、土工实训、建筑工程设计实训等;
  2、招投标过程课程群对应的实训环节主要为投标报价综合实训,具体内容为施工图识读、施工组织设计、工程造价、开标、评标;
  3、施工过程课程群对应的实训环节主要包括工程测量实训、建筑工艺实训(钢筋工、砖瓦工等)、校外实习;
  4、管理过程课程群对应的实训环节主要包括施工及管理综合实训和生产性实训,其中施工及管理综合实训的具体内容为施工放样、材料准备、施工技术、质量检验、建筑工程技术文件管理。
  (五)课程教学活动
  结合实际进行课程教学活动,将主要在校内外实训基地结合建筑岗位的特点,结合实际工程项目进行,并聘请行业工程技术人员、专家与专业教师共同授课,实现工学结合、工学交替。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按需培养、理实一体、做学合一",面向建筑生产线,培养"吃得苦、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六)实施双证合一,整合教学内容
  1、根据产学研一体化培养人才的要求,围绕"双证书"和企业需求,增加证书课程。按照"实际、实用、实践、实效"的原则,将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和考核必须掌握的内容整合到课程内容和课程设置中,实现专业课程教学与职业资格教育的有机结合,使学生毕业后有一定的职业发展空间。
  2、学生在学完对应课程后可以获得相应工种的等级证书(钢筋工、砌筑工、抹灰工、模板工等),在学完后续课程后可以获得相关岗位的职业资格证书,课程设置与职业资格证书能实现很好的对接。
  3、学生在获得毕业证书前,要求获得施工员、造价员、质检员、资料员、安全员、监理员、中、高级制图员等至少1个与建筑岗位紧密联系的职业资格证书,实行"双证书"制度。
  三、结论
  综上所述,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就是以理论知识要求、基本素质要求和职业能力要求构成各种知能模块,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工作过程搭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基础平台,同时以职业能力模块来突出专业特征和职业方向,结合"双证书"制度考核学生的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季荣华.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解析[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2]顾艳阳.谈工作导向模式下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3]周国军.高职专业课程体系与职业资格认证有效衔接的理论探索[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07(4).
  [4]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教育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5]邹昀,王中华,华渊.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和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07.
  [6]马树超,郭杨.高等职业教育――跨越•转型•提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其他文献
在教学中重灌输,轻疏导;重认知,轻养成;重知识积累,轻素质提高的现象依然存在,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素质高低标准的现象在中学仍然表现得突出和顽固,这严重压抑甚至是扼杀了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大大地降低了政治课课堂教学的效率,也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更不利于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道德行为的养成。因而,实行全方位的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情趣教学,给学生以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期刊
古人作文一向是重视声韵的,古文大多都是韵文。文字是声音的记录。读文者可通过诵读由声得情,由声悟理。今天的读者就不能把古文单纯地作为无声文字来看待。读而不出声,无法体会到古人文章的声韵之美,文章作为审美对象的美感将大为削弱。  朱熹将"诵读"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其内容是"熟读精思"。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熟读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叶圣陶先生在谈论文言文阅读时,对诵读的理解是"熟读"、"
期刊
一、"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高职高专院校的任务是培养生产第一线所需的应用型技术人才,要求学生毕业后能在生产一线从事工程设计、施工、管理方面的实际工作,能够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也就是说,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要求较高。所以,任课教师的实践能力高低是个关键。  1998年原国家教委在《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意见》中提出了职业学校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人们对高
期刊
近年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逐渐渗透了各个领域。高职教育的宗旨是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培养理论够用,技能娴熟,素质优良,诚信敬业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由于教学实训条件的限制,好多方面不能够深入实践。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我们指出了理论结合实践的道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探索,已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高职教育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思想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
期刊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的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作为国家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层次,大学的特殊职能和历史使命,决定了大学在提升社会的精神文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促进人们全面自由发展中,理应发挥引领作用。  作为高校主要载体的青年学生是党和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 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
期刊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各种心理需要,每一具体教学环节的实施,都应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为行动目标,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实施差异教学,以特定的教学方式和行为引发学生探究、创新的需要。  高中数学的特点概括地说,有以下三点:  一、知识的抽象性大  在初中学习的"函数"的基础上,高一又要学习"集合"、"对应"、"映射"等更为抽象的知识。高一的立体几何也削弱了直观性而突出了抽象性和空间的想
期刊
我国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很早也指出"只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的化学教育是片面的,全面的化学教育要求既传授化学知识和技巧,又训练科学方法与思维,还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学生在化学实验中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训练用实验解决化学问题,使各项智力皆得到发展。"下面就是我从事高一化学(必修1和必修2)教学两年以来,在实验教学方面所做的一些尝试:  一、重视"科学探究"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的方法  本
期刊
一、考研形势  考研形势考研环境:全国统考是从87年开始的。开始时,都是各学校里中等以上的学生才敢报考研究生,所以学生的水平是比较高的,那时的题目还比较适用于考生的实际情形,每年下来要定一个数学的最低分数线,以百分制来说大概是五十几分。到了1998年,出现了考研历史上最难的一次考题,最低分数线降到了40分,否则就录取不到研究生了。1999和2000年稍好些,2001年又出现了比较难的考题,最低录取
期刊
科学探究包含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要素。科学内容含有三个主题: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作为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奠定物理学和发展物理学的基础,中学物理实验包括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通过物理实验的教学,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掌握探求知识的能力和方法,并且使其受到正确的思想教育。可见,要达到物理教学要求,就得在
期刊
人一旦没有精神上的追求,那么迷失、迷茫就会自然而来。精神的世界中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主宰,但物质的世界里,你什么也主宰不了!这就是精神家园的失落的症结所在。多年的高速度发展,所带来的就是物质世界的极度丰富。在丰富的物质消费世界面前,人们开始迷失自我,并沉迷其中。物质世界的极度丰富虽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更多的时候带给我们的却是迷茫、痛苦。这不是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最关键还是得看我们人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