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发达国家创业教育的发展和对国内外创业教育进行分析对比,借鉴其先进的创业教育理念及经验,为我国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依据并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进而分析现阶段创业教育的缺失, 树立终身教育、以人为本的创业教育理念,为创业教育在高职院校中开展做出正确的定位并促进其健康持续地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 创业教育 现状
一、发达国家的创业教育研究现状
作为最早进行创业教育研究的国家,美国的创业教育已形成一个相当完备的社会体系,涵盖了从初中、高中、大学本科直至研究生即从基础领域到高等教育领域的正规教育;英国自 1981 年起实施了“企业创办计划”“小工程公司”“小工场计划”等一系列项目;法国自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在一些地区已经开展了“在中学里办企业”“教中学生办企业”等诸如此类的活动;德国政府目前已在全国 12 所大学中设立了创业学首席教授的职位,要求通过对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每届 20%—30%的毕业生要独立创业。韩国的大学生普遍充满了创业热情,在各个高校都成立有“风险创业同友会”;日本特别重视高校创业教育,在课程设置上把创业教育放在必修课位置,使高等教育适应经济的发展需要;印度在 1966 年提出“自我就业教育”的概念,鼓励学生毕业后自谋出路,使他们“不仅是求职者,还应是工作的创造者”。
二、中国的现状
创业教育在我国的研究进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 1989 —1997 年,主要是政府立项、定点试验的阶段。
第二阶段是 1998—2002 年,主要是创业教育实践模式探索阶段。1998 年,清华大学发起首届“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1999 年,团中央、中国科协、全国学联决定,举办全国首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与此同时,教育部决定,允许大学生、研究生休学保留学籍创办高新技术企业,以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
第三阶段是 2002 年 4 月开始至今,主要是创业教育模式多元化发展阶段。
如今我国创业教育的研究成果已经涉及教育的各个领域,但其研究成果仍有待补充,经过分析可知,研究的不足之处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创业教育的概念经过众多梳理分析,已经有许多版本,但由于教育层次、范畴的区别,目前尚无法得到普遍共识。
2. 对于创业教育“因然”的分析已经基本完备,但是对“实然”的考证还显得单薄,特别是对于高职院校的实证研究还很少。
3. 创业教育的实施方式的理论研究很多,但是对于其课程的研究尚不完善,忽视实际可操作性的实施途径。
4. 中国创业教育的发展是必然与世界创业教育密切相关的,但目前中外横向比较视野下的创业教育并未延伸至高职教育层次,对我国高职创业教育的发展限制很大。
三、开展创业教育对高职类院校的实际意义
在各国政府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劳工组织、世界银行和国际教育署等国际组织的倡导下,创业教育逐渐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研讨面向21世纪国际教育发展趋势时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有专家称“创业教育”是面向21世纪继文化知识证书、职业技能证书后的第三本学习证书,又称“第三本教育护照”。UNEVOC将“小企业创业技能(ESSB)课程”开发作为面向21世纪的三个重点项目之一后,中国也针对小企业课程开发而积极参与了该项目。创业教育是一种可以激发学生创业意识、拓展创业思维的教育理念,培养大学生进取心、事业心、冒险精神等。因此,研究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现状并提出相应对策不仅可以提升大学生创业的自信心,更能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成功率。
第一,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适应教育国际化和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之必要。
创业教育已成为世界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新趋势,重视创业能力,激发个人创造力,对高职学生的终身教育有重要作用。
第二,创业教育是大学生自我发展之必要。
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参与意识和实干精神,以便能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地进行职业活动,具有更强的竞争能力。
第三,创业教育是高职毕业生适应就业形势之必要。
培养高职毕业生“不仅成为求职者,而且逐渐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第四,创业教育对不断推动社会发展及扩大就业途径,提升从业者的职业素质有着重大的意义。
开展对创业教育的研究,有助于培养学生自我谋职能力,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质,普遍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业热情,有利于创业教育系统学科的建立;同时可以带领一部分青年教师展开创业教育研究,增强教师对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价值的认识,并将创业教育的理念融入实际教学中,展开实质性的教学活动。创业教育的最终意义是开阔学生的眼界,扩大他们对社会通识的知识领域,并非单纯的创业能力的提高,而是整体创业意识的进步,学校向学生传达创新、创业精神意识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罗志敏,夏人青. 欧美发达国家创业教育发展新动向[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02).
[2]房俊东,肖春林.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矛盾论[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3(10):15.
【关键词】高职院校 创业教育 现状
一、发达国家的创业教育研究现状
作为最早进行创业教育研究的国家,美国的创业教育已形成一个相当完备的社会体系,涵盖了从初中、高中、大学本科直至研究生即从基础领域到高等教育领域的正规教育;英国自 1981 年起实施了“企业创办计划”“小工程公司”“小工场计划”等一系列项目;法国自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在一些地区已经开展了“在中学里办企业”“教中学生办企业”等诸如此类的活动;德国政府目前已在全国 12 所大学中设立了创业学首席教授的职位,要求通过对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每届 20%—30%的毕业生要独立创业。韩国的大学生普遍充满了创业热情,在各个高校都成立有“风险创业同友会”;日本特别重视高校创业教育,在课程设置上把创业教育放在必修课位置,使高等教育适应经济的发展需要;印度在 1966 年提出“自我就业教育”的概念,鼓励学生毕业后自谋出路,使他们“不仅是求职者,还应是工作的创造者”。
二、中国的现状
创业教育在我国的研究进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 1989 —1997 年,主要是政府立项、定点试验的阶段。
第二阶段是 1998—2002 年,主要是创业教育实践模式探索阶段。1998 年,清华大学发起首届“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1999 年,团中央、中国科协、全国学联决定,举办全国首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与此同时,教育部决定,允许大学生、研究生休学保留学籍创办高新技术企业,以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
第三阶段是 2002 年 4 月开始至今,主要是创业教育模式多元化发展阶段。
如今我国创业教育的研究成果已经涉及教育的各个领域,但其研究成果仍有待补充,经过分析可知,研究的不足之处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创业教育的概念经过众多梳理分析,已经有许多版本,但由于教育层次、范畴的区别,目前尚无法得到普遍共识。
2. 对于创业教育“因然”的分析已经基本完备,但是对“实然”的考证还显得单薄,特别是对于高职院校的实证研究还很少。
3. 创业教育的实施方式的理论研究很多,但是对于其课程的研究尚不完善,忽视实际可操作性的实施途径。
4. 中国创业教育的发展是必然与世界创业教育密切相关的,但目前中外横向比较视野下的创业教育并未延伸至高职教育层次,对我国高职创业教育的发展限制很大。
三、开展创业教育对高职类院校的实际意义
在各国政府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劳工组织、世界银行和国际教育署等国际组织的倡导下,创业教育逐渐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研讨面向21世纪国际教育发展趋势时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有专家称“创业教育”是面向21世纪继文化知识证书、职业技能证书后的第三本学习证书,又称“第三本教育护照”。UNEVOC将“小企业创业技能(ESSB)课程”开发作为面向21世纪的三个重点项目之一后,中国也针对小企业课程开发而积极参与了该项目。创业教育是一种可以激发学生创业意识、拓展创业思维的教育理念,培养大学生进取心、事业心、冒险精神等。因此,研究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现状并提出相应对策不仅可以提升大学生创业的自信心,更能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成功率。
第一,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适应教育国际化和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之必要。
创业教育已成为世界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新趋势,重视创业能力,激发个人创造力,对高职学生的终身教育有重要作用。
第二,创业教育是大学生自我发展之必要。
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参与意识和实干精神,以便能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地进行职业活动,具有更强的竞争能力。
第三,创业教育是高职毕业生适应就业形势之必要。
培养高职毕业生“不仅成为求职者,而且逐渐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第四,创业教育对不断推动社会发展及扩大就业途径,提升从业者的职业素质有着重大的意义。
开展对创业教育的研究,有助于培养学生自我谋职能力,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质,普遍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业热情,有利于创业教育系统学科的建立;同时可以带领一部分青年教师展开创业教育研究,增强教师对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价值的认识,并将创业教育的理念融入实际教学中,展开实质性的教学活动。创业教育的最终意义是开阔学生的眼界,扩大他们对社会通识的知识领域,并非单纯的创业能力的提高,而是整体创业意识的进步,学校向学生传达创新、创业精神意识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罗志敏,夏人青. 欧美发达国家创业教育发展新动向[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02).
[2]房俊东,肖春林.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矛盾论[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3(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