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英语是一门极其复杂需要长期积累的语言学科,高中英语的学习难度高、内容繁琐。随着新农村的发展建设,国家对英语人才的需求量加大,也为整体提升农村高中生的素养提供了契机。然而,农村中学的英语资源、师资力量等较城区相比都有很大差距。农村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学生普遍对英语学习的热情不高,有的甚至还产生了厌学情绪。本文主要从学生因素、教师因素、学校因素和家庭因素依次分析各自对农村高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影响。
关键词:农村高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影响因素
一、学生因素
要想掌握好英语这门学科,学生先天的智力因素固然重要,但其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策略、个人意志、信心等多方面的非智力因素同样举足轻重。
(一)学习动机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
动机是任何行为发生的基本前提,有怎样的动机表现就有什么样的行为表现。应付高考是很多农村高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唯一动机。他们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是一种间接兴趣,也就是为了升学而学,而不是对学习英语本身的过程感兴趣。部分学生课堂学习的获得感较差,课后几乎在英语上没有任何的“输入”。
在实际学习中,学生对学习英语的意义尚不明确。许多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上课不能够积极配合老师,没有进行积极的思考,不愿踊跃发言,老师教什么就学什么。在课外更不能主动摄取英语文化知识,多渠道多方面地主动学习英语。一部分学生并非接受和理解的能力差,但是态度不端正,对英语总是提不起兴趣,敷衍了事,不思进取。
(二)心理上自卑厌学,缺乏学习自信心
农村高中学生缺乏语言环境,英语要记忆的内容较多,很多学生在背诵的过程中特别容易遗忘。部分心理比较脆弱的学生付出一点点努力就急于求成,看不到瞬时的学习效果就心浮气躁,失去学习耐心,并归咎为自己大脑不聪明,记忆速度也慢。
高中阶段英语学科的要求更高,内容的繁琐复杂让部分学生产生了恐惧心理,听课过程中伴有高度的紧张和焦虑。他们往往书写潦草,作业马虎,上课无精打采,全程“零抬头”,不参与课堂的任何活动。学生懒散的背后其实是自信心的不足。英语成绩的落后,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一些学生无法静心学习,受到一些小挫折后就垂头丧气,越发变得不积极,自信心顿时全无。
(三)不能劳逸结合,学习效率低下
由于高中课程学习强度大,节奏快,不少学生不会科学安排作息时间,对自己所学的知识缺乏系统整理。许多学生只懂苦干、蛮干,把开夜车当作“抢占先机”的法宝。这必然导致白天课堂学习时头脑不清醒,直接影响听课效率。
其实,学生忽略了学习效率的问题:“用功”是分“有用功”和“无用功”的。很多学生在精神萎靡的状态下背书,会发现对于之前背过的英语单词和语法知识几乎是没有什么印象和没学过似的,有的甚至是刚刚背过扭头就忘记了。于是只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简单重复,在恶性循环中丧失英语学习的兴趣。在学习上花的时间多并不代表所收到的成果就多,效率低下的学习有时还不如彻底放松地去娱乐。
(四)学习方法不当,学习途径单一
对英语缺乏兴趣的学生来说,“学而不思,思而不学”是其英语学习的常态,只知死记硬背不知灵活运用。把自己活生生地当成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老师灌输到哪里就接受到哪里,不能将所学知识联系自身实际情况。
农村学生相对城市学生而言,比较封闭内向,进入高中后常常讳疾忌医,掩饰自己在学习上的困惑和不足。至于与同学开展合作式学习、自主探究学习几乎从不涉猎。总是“孤军奋战”,试图自行解决英语学习困难。他们不会借助丰富多彩的多媒体环境来激发自己的英语学习热情,更不能及时向英语老师求助。很多学生又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心中没有明确的学习阶段性目标和缜密的学习计划。一部分学生还严重依赖老师,被动学习。
二、教师因素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主导者,农村高中的教师的课堂教学更是绝大部分学生所依赖的英语学习的主要获得途径,学生的英语素养水平很大程度上受教师的直接影响。
(一)教育理念相对滞后
理念是行为的先导,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帅的作用,会直接影响教师的所有教学行为。许多英语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并没有统一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上来,也没有统一到新课程的改革方向上来。
“智育第一”,其他的教育似乎与自己没有多大关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观念根深蒂固。谈及教学质量,依然是以高考作为一切教学行为的指挥棒。片面地把学生的文化英语成績、学校的高考升学率看得重于泰山,一切向名次、指标看齐,再无其他衡量指标和测评手段;谈及人才,智力发展好的,也就是传统意义上成绩好的学生就是人才;成绩差的便是庸才。这种滞后、偏离的教育观念,必然导致服务观的倾斜,英语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就是老师的掌上宝,学习后进生往往无人问津。
(二)课堂教学方式陈旧
农村英语课堂上“满堂灌”“一言堂”的现象依然屡见不鲜,教师站在讲台上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完全不顾课堂气氛沉闷压抑,学生面无表情,眼神中毫无灵气……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几乎看不见,英语教师的主导地位变成了“主宰”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沦为了旁听地位。
英语教材已经改编了几轮,高考制度也几经改革,但是许多农村英语教师依然是手捧新教材,继续沿用老教法。即使教室里配备了多媒体设施,许多老师依然觉得做课件费时费力,花里胡哨的东西还不如自己口授、板书来得扎实,让自己放心。久而久之,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就会被枯燥不堪的单词、语法、阅读等“消磨殆尽”。
(三)师生关系不够和谐
“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师道尊严、教师至上的观念一直还是根深蒂固的。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忽略自身的人格魅力、与学生和谐的师生关系等非权力性的教学影响。许多教师教学经验丰富,教学基本功扎实,对待教学兢兢业业,极具奉献精神,但是始终得不到学生的尊敬与喜爱。 师生情感上的距离会让学生对教师所教授科目也产生厌烦感。尤其是在农村,教师总是一个被人尊敬抬举的职业,很多教师更觉得自己要和学生保持距离。教师的高高在上的权威感让学生觉得压迫,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不愉快甚至自卑的情绪体验,对于英语学困生而言,这样的情绪感受很可能就直接转化成消极的内在动机。
(四)激励机制不够完备
农村教师应试教育压力很大,大部分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一直很高,这种习惯表现在日常教学中就是特别容易关注学生的缺点,总想力图培养“完美无缺”的学生,不能包容学生的错误,就更难给学生应有的鼓励。即便有时有一定的激励言语或激励行为,但缺少对学习个体的关照,激励“一视同仁”,不加区分,不同层次的学生受到了同一层次的“赏识”。有的过显“廉价”,有的太过“昂贵”,激励效果反而较差。课堂激励缺乏“制度化”,只流于现场性的随意表扬,难以将宝贵的激励转化为学习管理、学科管理的长效机制。
三、学校因素
学校是教育教学的主场所,是一切教学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学校教育观念的先进与否将直接影响甚至决定学校的未来。
(一)学校基础硬件设施差
由于许多农村地区的学校得不到政府的经济支持,学校的硬件设施条件差,教室里多媒体设施相对老旧。学习英语单靠教师一张嘴、一支粉笔是远远不够的,在学生“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中,听是第一位的,因为那是语言的输入。但是许多农村学校缺少专门训练听力的语音室。学生所有的听力训练材料也都是学校统一安排,并不能根据学生自身情况而改换听力素材。即便是这样的集中训练,也不是天天进行,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是无法参与其中的。
(二)英语课程结构单一
农村学校主动接受新课程改革的内在欲求相对淡薄,在高考升学压力之下,“重理轻文”的思想根深蒂固。一直以来,学校都是非常重视理科的建设与学习。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所花的时间不够充足。学校在英语教学上只注重学科学时,没有任何英语的课外活动课。课堂上所教授的几乎都是单词语言点、语法知识、做习题、讲试卷这种极其枯燥乏味的纯知识灌输。这一方面是因为外语学科的学习特点,但学校重视程度的不够也是令学生缺乏英语学习兴趣的重要成因之一。
(三)班级规模相对庞大
近几年随着普通高中的生源扩招,很多农村学校的班级人均数达到50人。英语教学内容繁杂,教师在教学中难以人人兼顧,也难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即便是开展了课堂活动,也难与学生亲密交流互动,教学物质空间的限制使教师无法真正走到学生中去。试想一个教师教这样规模的两个班,批改一次作业几乎要耗时两个小时,再加上备课,制作课件,听课,参加校外培训交流……大班化的教学模式,教师还能有多少精力照顾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能勉强完成教学任务已属不易。更谈不上利用课后时间找学生交流英语学习体会,传授学习经验之法。
四、家庭因素
家庭是社会的核心组成部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家庭环境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农村家庭经济收入不高
与城市家庭相比,农村家庭的经济收入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家庭的物质环境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激发。当下,英语学习的路径很多,除了学校的系统教育外,校外的辅导机构、境外的游学等都是学生提升英语学习水平的方法。但部分家庭限于经济水平,难以提供学生英语学习的物质保障,在某种程度上也限制了学生的英语学习方式的丰富性。
(二)农村家长文化层次不高
农村家长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大多只是初高中毕业,接受大学层次教育的凤毛麟角,其英语水平可想而知。在家庭辅导方面,面对孩子的英语疑难点往往是有心无力,帮不上忙,更遑论平时家庭成员的英语阅读、英语交流、英语原声电影欣赏等。而对于城市学生所拥有的丰富的校外辅导、出境游学等提升英语学习水平的有效途径,更是农村家庭所难以企及的。家长对英语再学习的兴趣淡泊,家庭无法提供让学生耳濡目染的氛围,也严重制约了学生的英语学习的空间。
(三)农村家长教育观念陈旧
相对较低的文化水平,伴随的是落后的教育观念。不少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他们忙于生计,而将教育的重担全部托付给学校,忽略了家庭教育。还有不少家长固守着“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浅陋认知。因而他们常常得意于孩子优异的理科成绩,而对于孩子低下的英语水平视而不见,仅仅归因于孩子懒惰心理。学生本身就有规避失败的心理,再加上家长对学生如此的学习归因,自然消解了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更不会对英语有什么兴趣可言了。
随着普高的扩招,本已处于生源劣势的农村学校更是雪上加霜,生源状况更加令人担忧。农村高中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与城市学生在高考中的竞争力。农村的英语教育也被推到改革的风口浪尖,深入持续地研究一套适合农村学校校情、教师教情、学生学情的英语素养整体提升策略势在必行,而这一切的基础就是研究“如何提高农村高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这不仅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英语学科的要求,更是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农村高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影响因素
一、学生因素
要想掌握好英语这门学科,学生先天的智力因素固然重要,但其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策略、个人意志、信心等多方面的非智力因素同样举足轻重。
(一)学习动机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
动机是任何行为发生的基本前提,有怎样的动机表现就有什么样的行为表现。应付高考是很多农村高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唯一动机。他们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是一种间接兴趣,也就是为了升学而学,而不是对学习英语本身的过程感兴趣。部分学生课堂学习的获得感较差,课后几乎在英语上没有任何的“输入”。
在实际学习中,学生对学习英语的意义尚不明确。许多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上课不能够积极配合老师,没有进行积极的思考,不愿踊跃发言,老师教什么就学什么。在课外更不能主动摄取英语文化知识,多渠道多方面地主动学习英语。一部分学生并非接受和理解的能力差,但是态度不端正,对英语总是提不起兴趣,敷衍了事,不思进取。
(二)心理上自卑厌学,缺乏学习自信心
农村高中学生缺乏语言环境,英语要记忆的内容较多,很多学生在背诵的过程中特别容易遗忘。部分心理比较脆弱的学生付出一点点努力就急于求成,看不到瞬时的学习效果就心浮气躁,失去学习耐心,并归咎为自己大脑不聪明,记忆速度也慢。
高中阶段英语学科的要求更高,内容的繁琐复杂让部分学生产生了恐惧心理,听课过程中伴有高度的紧张和焦虑。他们往往书写潦草,作业马虎,上课无精打采,全程“零抬头”,不参与课堂的任何活动。学生懒散的背后其实是自信心的不足。英语成绩的落后,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一些学生无法静心学习,受到一些小挫折后就垂头丧气,越发变得不积极,自信心顿时全无。
(三)不能劳逸结合,学习效率低下
由于高中课程学习强度大,节奏快,不少学生不会科学安排作息时间,对自己所学的知识缺乏系统整理。许多学生只懂苦干、蛮干,把开夜车当作“抢占先机”的法宝。这必然导致白天课堂学习时头脑不清醒,直接影响听课效率。
其实,学生忽略了学习效率的问题:“用功”是分“有用功”和“无用功”的。很多学生在精神萎靡的状态下背书,会发现对于之前背过的英语单词和语法知识几乎是没有什么印象和没学过似的,有的甚至是刚刚背过扭头就忘记了。于是只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简单重复,在恶性循环中丧失英语学习的兴趣。在学习上花的时间多并不代表所收到的成果就多,效率低下的学习有时还不如彻底放松地去娱乐。
(四)学习方法不当,学习途径单一
对英语缺乏兴趣的学生来说,“学而不思,思而不学”是其英语学习的常态,只知死记硬背不知灵活运用。把自己活生生地当成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老师灌输到哪里就接受到哪里,不能将所学知识联系自身实际情况。
农村学生相对城市学生而言,比较封闭内向,进入高中后常常讳疾忌医,掩饰自己在学习上的困惑和不足。至于与同学开展合作式学习、自主探究学习几乎从不涉猎。总是“孤军奋战”,试图自行解决英语学习困难。他们不会借助丰富多彩的多媒体环境来激发自己的英语学习热情,更不能及时向英语老师求助。很多学生又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心中没有明确的学习阶段性目标和缜密的学习计划。一部分学生还严重依赖老师,被动学习。
二、教师因素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主导者,农村高中的教师的课堂教学更是绝大部分学生所依赖的英语学习的主要获得途径,学生的英语素养水平很大程度上受教师的直接影响。
(一)教育理念相对滞后
理念是行为的先导,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帅的作用,会直接影响教师的所有教学行为。许多英语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并没有统一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上来,也没有统一到新课程的改革方向上来。
“智育第一”,其他的教育似乎与自己没有多大关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观念根深蒂固。谈及教学质量,依然是以高考作为一切教学行为的指挥棒。片面地把学生的文化英语成績、学校的高考升学率看得重于泰山,一切向名次、指标看齐,再无其他衡量指标和测评手段;谈及人才,智力发展好的,也就是传统意义上成绩好的学生就是人才;成绩差的便是庸才。这种滞后、偏离的教育观念,必然导致服务观的倾斜,英语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就是老师的掌上宝,学习后进生往往无人问津。
(二)课堂教学方式陈旧
农村英语课堂上“满堂灌”“一言堂”的现象依然屡见不鲜,教师站在讲台上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完全不顾课堂气氛沉闷压抑,学生面无表情,眼神中毫无灵气……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几乎看不见,英语教师的主导地位变成了“主宰”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沦为了旁听地位。
英语教材已经改编了几轮,高考制度也几经改革,但是许多农村英语教师依然是手捧新教材,继续沿用老教法。即使教室里配备了多媒体设施,许多老师依然觉得做课件费时费力,花里胡哨的东西还不如自己口授、板书来得扎实,让自己放心。久而久之,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就会被枯燥不堪的单词、语法、阅读等“消磨殆尽”。
(三)师生关系不够和谐
“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师道尊严、教师至上的观念一直还是根深蒂固的。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忽略自身的人格魅力、与学生和谐的师生关系等非权力性的教学影响。许多教师教学经验丰富,教学基本功扎实,对待教学兢兢业业,极具奉献精神,但是始终得不到学生的尊敬与喜爱。 师生情感上的距离会让学生对教师所教授科目也产生厌烦感。尤其是在农村,教师总是一个被人尊敬抬举的职业,很多教师更觉得自己要和学生保持距离。教师的高高在上的权威感让学生觉得压迫,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不愉快甚至自卑的情绪体验,对于英语学困生而言,这样的情绪感受很可能就直接转化成消极的内在动机。
(四)激励机制不够完备
农村教师应试教育压力很大,大部分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一直很高,这种习惯表现在日常教学中就是特别容易关注学生的缺点,总想力图培养“完美无缺”的学生,不能包容学生的错误,就更难给学生应有的鼓励。即便有时有一定的激励言语或激励行为,但缺少对学习个体的关照,激励“一视同仁”,不加区分,不同层次的学生受到了同一层次的“赏识”。有的过显“廉价”,有的太过“昂贵”,激励效果反而较差。课堂激励缺乏“制度化”,只流于现场性的随意表扬,难以将宝贵的激励转化为学习管理、学科管理的长效机制。
三、学校因素
学校是教育教学的主场所,是一切教学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学校教育观念的先进与否将直接影响甚至决定学校的未来。
(一)学校基础硬件设施差
由于许多农村地区的学校得不到政府的经济支持,学校的硬件设施条件差,教室里多媒体设施相对老旧。学习英语单靠教师一张嘴、一支粉笔是远远不够的,在学生“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中,听是第一位的,因为那是语言的输入。但是许多农村学校缺少专门训练听力的语音室。学生所有的听力训练材料也都是学校统一安排,并不能根据学生自身情况而改换听力素材。即便是这样的集中训练,也不是天天进行,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是无法参与其中的。
(二)英语课程结构单一
农村学校主动接受新课程改革的内在欲求相对淡薄,在高考升学压力之下,“重理轻文”的思想根深蒂固。一直以来,学校都是非常重视理科的建设与学习。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所花的时间不够充足。学校在英语教学上只注重学科学时,没有任何英语的课外活动课。课堂上所教授的几乎都是单词语言点、语法知识、做习题、讲试卷这种极其枯燥乏味的纯知识灌输。这一方面是因为外语学科的学习特点,但学校重视程度的不够也是令学生缺乏英语学习兴趣的重要成因之一。
(三)班级规模相对庞大
近几年随着普通高中的生源扩招,很多农村学校的班级人均数达到50人。英语教学内容繁杂,教师在教学中难以人人兼顧,也难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即便是开展了课堂活动,也难与学生亲密交流互动,教学物质空间的限制使教师无法真正走到学生中去。试想一个教师教这样规模的两个班,批改一次作业几乎要耗时两个小时,再加上备课,制作课件,听课,参加校外培训交流……大班化的教学模式,教师还能有多少精力照顾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能勉强完成教学任务已属不易。更谈不上利用课后时间找学生交流英语学习体会,传授学习经验之法。
四、家庭因素
家庭是社会的核心组成部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家庭环境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农村家庭经济收入不高
与城市家庭相比,农村家庭的经济收入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家庭的物质环境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激发。当下,英语学习的路径很多,除了学校的系统教育外,校外的辅导机构、境外的游学等都是学生提升英语学习水平的方法。但部分家庭限于经济水平,难以提供学生英语学习的物质保障,在某种程度上也限制了学生的英语学习方式的丰富性。
(二)农村家长文化层次不高
农村家长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大多只是初高中毕业,接受大学层次教育的凤毛麟角,其英语水平可想而知。在家庭辅导方面,面对孩子的英语疑难点往往是有心无力,帮不上忙,更遑论平时家庭成员的英语阅读、英语交流、英语原声电影欣赏等。而对于城市学生所拥有的丰富的校外辅导、出境游学等提升英语学习水平的有效途径,更是农村家庭所难以企及的。家长对英语再学习的兴趣淡泊,家庭无法提供让学生耳濡目染的氛围,也严重制约了学生的英语学习的空间。
(三)农村家长教育观念陈旧
相对较低的文化水平,伴随的是落后的教育观念。不少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他们忙于生计,而将教育的重担全部托付给学校,忽略了家庭教育。还有不少家长固守着“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浅陋认知。因而他们常常得意于孩子优异的理科成绩,而对于孩子低下的英语水平视而不见,仅仅归因于孩子懒惰心理。学生本身就有规避失败的心理,再加上家长对学生如此的学习归因,自然消解了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更不会对英语有什么兴趣可言了。
随着普高的扩招,本已处于生源劣势的农村学校更是雪上加霜,生源状况更加令人担忧。农村高中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与城市学生在高考中的竞争力。农村的英语教育也被推到改革的风口浪尖,深入持续地研究一套适合农村学校校情、教师教情、学生学情的英语素养整体提升策略势在必行,而这一切的基础就是研究“如何提高农村高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这不仅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英语学科的要求,更是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