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公共艺术教育的“水课现象,寻找教学有效途径。转变课堂模式。依据学生特点设计教学活动,以互联网与学校特色资源为教学内容与方式的补充,将教学模式从观赏作品写分析转变为学生对艺术元素的体验、作品设计编排、艺术作品的分析和艺术协作演出的模式;教学评价转变。单一考核评价转为过程评价结合综合能力评价,评价应肯定引导创造性行为,应兼顾到学生的个性,细化并完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有效教学;水课舞蹈;鉴赏
【中图分类号】J712 【文献标识码】A
在公共艺术选修课《舞蹈鉴赏》结课时,所收到的50份学生给我的教学建议与意见中,我知道了一个新的词——“水课”,即难度低,作业少,最重要的是容易得高分的课程。学生说修这门课之前他们就已经做好思想准备,《舞蹈鉴赏》课就是无聊的老师播放着古板的内容。他已经下好了电视剧,挑好了座位,准备看看视频睡睡觉最后交个作业拿成绩,再师生互给好评,完美!然而没想到,这个课上着如此累,老师这么严格。经常提问,布置如此多的作业,还让他这个四体不勤的人跳舞,他非常反感,可是最后当他看着自己的作业在班上播放,看到自己被肯定,看着其他同学脑洞大开的创意,他觉得累得值,他喜欢上了舞蹈。他的话让我心里咯噔了一下,这门课因考虑到他们专业的特点,所以特意调整了很多内容。那么曾经的那些让我觉得挫败的课堂教学呢?恐怕都是他所说的“水课”吧。即使是再好的教学意图,都无法在学生“身未动心已远”的状况下实现。更谈不上实现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与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力,提高人文素养的教学意图。因此思考更加有效的教学方式和途径,让学生自课堂开始,看懂艺术、喜欢艺术、评鉴艺术是我院公共艺术《舞蹈鉴赏》选修课程迫在眉睫的任务。培养学生的舞蹈鉴赏能力,培养艺术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对于艺术的兴趣,使舞蹈鉴赏课程成为学生喜爱艺术具备艺术能力的开端。围绕这一目标结合课上的经验,本文进行了《舞蹈鉴赏》课程的教学思考。
一、研究方法
(一)调查法
收集教学对象关于舞蹈鉴赏课程的各项数据,进行教学设计与过程分析。
(二)观察法
观察教学对象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的变化,进行分析、综合、归纳,从而寻找教学的有效途径。
二、研究结果
(一)教学对象、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明确定位
采集学情的基础数据进行分析,进而设计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确定学生的专业方向及对课程的需求、探析学生对课程内容的了解、学生对舞蹈鉴赏课程的学习态度,测试学生对各个类型舞蹈的接受程度,观察分析学生审美现状。结合学生的特点,设计教学活动。围绕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职能进行变化。在有效教学的理念下,教师不仅是艺术知识的传播者,还是学生艺术行为的启发者,是艺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1.教学对象
专业方向和人数:该门课教学对象皆为康复保健专业,人数50人,皆来自同一个班。课程内容了解情况:在以往的成长过程很少能够接触舞蹈活动,比较熟悉的是街舞与芭蕾,选修过体育舞蹈和健美操。学习态度:有19名学生认为自己这个专业不需要舞蹈鉴赏课程, 6名学生觉得舞蹈鉴赏是个睡觉课程。4名同学充满期待希望好好上舞蹈鉴赏课。该班全体人数50人,在学习态度上,50%的学生持消极态度,8%持积极态度,42%持中立态度。
学生的审美倾向:通过芭蕾、现代舞、古典舞、民间舞等多个风格以及不同叙事类型舞蹈的播放,从学生接受度的调查结果来看:该班的学生审美共性围绕形式优美的舞蹈,如浪漫芭蕾《天鹅湖》中的大双人舞、难度大技艺强的舞蹈,喜欢极具情感张力的叙事舞蹈如军嫂题材《我等你》。容易犯困的是有着当代艺术特点的现代舞和反映不同民俗文化民间舞。极度不能接受的是审丑范围的现代舞分支——舞踏。
2.教学目标
为了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需求,提高我国人才的国际竞争力。我国自1999年提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做为素质教育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育的课程目标也在逐年细化中。
国家的制定的艺术教育目标,结合艺术课程的培养目标,细化我院的《舞蹈鉴赏》课程教学目标的定位:提升学生审美素养,掌握舞蹈艺术的评鉴方法,使其能够具备舞蹈鉴赏的能力;培养包容的审美观,使学生能够接受不同的文化的差异,建立全球视野;进行浅层次的艺术形象思维的培养,锻炼学生的直觉、联想和想象等能力;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
3.教学内容
根据学生的情况围绕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建立学生的兴趣,提升审美素养。根据学生的审美现状选择教学视频,安排教学顺序。并依据学生的接受特点将舞蹈作品的形式美感分类,合理安排观看顺序,以激发学生对舞蹈的兴趣为目的,从形式美到情感美到思想美层层推进。使学生能够在自我喜爱的艺术作品基础上接受可观性强的艺术作品,進而接受叙事明确以情动人的作品,在理解了情感美后,进而理解和接受在思想和观念上突破常规概念的舞蹈艺术作品(如舞蹈历史各类代表作、跨界融合的后现代艺术作品,以及国际前沿的艺术作品)。
培养包容的审美观,建立全球化视野。突破学生的观看范围局限,使其建立多样文化的视角。在舞蹈作品风格的选择上尽可能多样化,如在古典舞、现代舞、民间舞、体育舞蹈、流行舞蹈的类别的基础上,扩大作品来源的地域范围——全球范围,突破舞蹈教材的限制,使学生能够在舞蹈鉴赏课堂上感受到不同文化背景下舞蹈形式,感受文化的差异性。
(二)通过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的结合实现教学目标的注入
1.教学设计
讨论式教学,调动学生的兴趣,锻炼学生的交流能力,表达能力、思辨能力。教学活动摒弃传统灌输式教学转为师生共同参与的讨论式课堂,每节课一个艺术鉴赏话题贯穿课堂组织教学活动。学院资源的利用,引入我校舞蹈表演和表演专业的演员进入课堂,为学生提供真实可感的艺术形象,拉近审美双方的距离,使学生的舞蹈的审美体验建立途径,从观看视频转为真实可感的舞者与舞蹈动态的浸入式体验。网络资源的利用,将网络、视频网站成为教学内容的资料库。多学科角度综合运用,美学、解剖学、物理学等多学科结合的方式来讲授舞蹈运动。使得学生能够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和理解舞蹈运动。对于不同文化的理解与接受。引入情景叙事,例如以一个普通人的角度来阐述民间舞蹈对于个体的意义,使学生能够与民间文化建立共情进而理解。布置任务,驱动学生去学习民俗民间舞蹈,在运动过程中建立对民俗文化的理解,结合课堂,运用群体自我视频的展映的方式,使学生在获得成功体验的同时,自然达成对多种文化不同之处的包容。 2.教学方法
讲授结合直观演示法,如邀请芭蕾舞蹈演员示范动作进行舞蹈鉴赏,运用讲授法结合直观演示法的方式,从美学、运动解剖的角度来教授芭蕾的基本体态,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和体验舞蹈形态的原理和力的综合构成。讨论法,设置辨析问题,通过讨论使得学生进一步认识舞蹈形态的特征,反转课堂教学法,学生课下对某一知识点进行实践,课上观看分析引导讨论。
3.教学评价
围绕教学目标达成变化评价指标。由仅是艺术评判能力转变为艺术体验参与、艺术的编创设计、艺术的排演结合艺术作品的分析四项分数构成。对教学评价认识的深化,应认识到教学评价是推动控制学习过程的教学手段。故强化这一效用,应采用过程评价并需多次评价,以达到引导学习行为的目标。
评价指向的转化,艺术课程的评价应肯定有创造性的学习行动,利用分数杠杆引导学习群体朝这个方向前进。评价能体现学生的多重能力,照顾到学生群体的差异化特点。在舞蹈的实践层面,既鼓励创意,又能够肯定学生的参与体验。开放包容的评价标准,在评价学生的鉴赏论文时,鼓励尊重学生的观点,强调文章的结构,强调思维逻辑的严密性。
4.教学效果
教学初期约有19名学生认为自己这个专业不需要舞蹈鉴赏课程,约有6名学生觉得舞蹈鉴赏是个睡觉课程。4名同学充满期待希望好好上舞蹈鉴赏课。该班全体人数50人,在学习态度上,50%的学生持消极态度,8%持积极态度。课程结课时,持消极态度仅2名,百分比自50%下降至4%。其他同学对舞蹈鉴赏课程的评价为“水课变成一个好玩的课程,这么快就结课了,想听有趣,课太少了,多上几次就好了,跳舞很有趣。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在考察学生的学习的有效性方面,课堂模式的转变依据学生的特点设计教学活动,采用融入性教学,以学生的审美现状推进教学内容的难易层次,以互联网与学校特色资源为教学内容与方式的补充,激发了学生对舞蹈艺术的兴趣,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体验,提供了持续参与艺术的可能。
将教学模式转变为学生對艺术元素的自我体验、艺术作品创造性设计编排、艺术作品的分析和艺术协作演出活动的课堂学习模式,使得学生更加能够理解艺术活动,提升了舞蹈的评鉴能力,同时也开发了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
教学评价模式的转变。教学目标与教学评价的紧密结合,过程评价结合多项目综合能力评价方式,基本能够肯定和引导有创造性思维的学习表现同时也兼顾学生的差异化特征。
(二)建议
经学生反馈,希望该课和专业关联紧密,为其以后的职业发展提供帮助。这需要授课教师继续寻找结合的路径。
学校优势资源的利用不足。在地域资源方面,我们地处风景区,我院拥有风格独特的中央体育场,是全南京民国牌坊最为集中的地方,有我国近代第一个武术比赛的国术场。在教学人力资源方面,我院有全国广播体操教材、健身舞蹈的编创者从燕君老师,有覆盖全项的传统体育文化课程,应该在后面的课程思考结合的途径,形成有特点的舞蹈鉴赏课程。
参考文献
[1]易晓明.大学公共艺术教育向何处去[J].中国教育报,2015(08).
[2]袁冬梅.高职院公共艺术课中舞蹈鉴赏教学有效性探析[J].文史月刊,2017(10).
[3]周艳霞.高校公共艺术课中舞蹈鉴赏实践性教学研究[J].通俗歌曲,2015(01).
作者简介:袁鲁荣(1982—),女,江苏连云港人,艺术硕士,硕士毕业于南京大学文学院戏剧导演专业,南京体育学院教师,研究方向:艺术教育、艺术编创。
【关键词】有效教学;水课舞蹈;鉴赏
【中图分类号】J712 【文献标识码】A
在公共艺术选修课《舞蹈鉴赏》结课时,所收到的50份学生给我的教学建议与意见中,我知道了一个新的词——“水课”,即难度低,作业少,最重要的是容易得高分的课程。学生说修这门课之前他们就已经做好思想准备,《舞蹈鉴赏》课就是无聊的老师播放着古板的内容。他已经下好了电视剧,挑好了座位,准备看看视频睡睡觉最后交个作业拿成绩,再师生互给好评,完美!然而没想到,这个课上着如此累,老师这么严格。经常提问,布置如此多的作业,还让他这个四体不勤的人跳舞,他非常反感,可是最后当他看着自己的作业在班上播放,看到自己被肯定,看着其他同学脑洞大开的创意,他觉得累得值,他喜欢上了舞蹈。他的话让我心里咯噔了一下,这门课因考虑到他们专业的特点,所以特意调整了很多内容。那么曾经的那些让我觉得挫败的课堂教学呢?恐怕都是他所说的“水课”吧。即使是再好的教学意图,都无法在学生“身未动心已远”的状况下实现。更谈不上实现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与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力,提高人文素养的教学意图。因此思考更加有效的教学方式和途径,让学生自课堂开始,看懂艺术、喜欢艺术、评鉴艺术是我院公共艺术《舞蹈鉴赏》选修课程迫在眉睫的任务。培养学生的舞蹈鉴赏能力,培养艺术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对于艺术的兴趣,使舞蹈鉴赏课程成为学生喜爱艺术具备艺术能力的开端。围绕这一目标结合课上的经验,本文进行了《舞蹈鉴赏》课程的教学思考。
一、研究方法
(一)调查法
收集教学对象关于舞蹈鉴赏课程的各项数据,进行教学设计与过程分析。
(二)观察法
观察教学对象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的变化,进行分析、综合、归纳,从而寻找教学的有效途径。
二、研究结果
(一)教学对象、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明确定位
采集学情的基础数据进行分析,进而设计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确定学生的专业方向及对课程的需求、探析学生对课程内容的了解、学生对舞蹈鉴赏课程的学习态度,测试学生对各个类型舞蹈的接受程度,观察分析学生审美现状。结合学生的特点,设计教学活动。围绕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职能进行变化。在有效教学的理念下,教师不仅是艺术知识的传播者,还是学生艺术行为的启发者,是艺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1.教学对象
专业方向和人数:该门课教学对象皆为康复保健专业,人数50人,皆来自同一个班。课程内容了解情况:在以往的成长过程很少能够接触舞蹈活动,比较熟悉的是街舞与芭蕾,选修过体育舞蹈和健美操。学习态度:有19名学生认为自己这个专业不需要舞蹈鉴赏课程, 6名学生觉得舞蹈鉴赏是个睡觉课程。4名同学充满期待希望好好上舞蹈鉴赏课。该班全体人数50人,在学习态度上,50%的学生持消极态度,8%持积极态度,42%持中立态度。
学生的审美倾向:通过芭蕾、现代舞、古典舞、民间舞等多个风格以及不同叙事类型舞蹈的播放,从学生接受度的调查结果来看:该班的学生审美共性围绕形式优美的舞蹈,如浪漫芭蕾《天鹅湖》中的大双人舞、难度大技艺强的舞蹈,喜欢极具情感张力的叙事舞蹈如军嫂题材《我等你》。容易犯困的是有着当代艺术特点的现代舞和反映不同民俗文化民间舞。极度不能接受的是审丑范围的现代舞分支——舞踏。
2.教学目标
为了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需求,提高我国人才的国际竞争力。我国自1999年提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做为素质教育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育的课程目标也在逐年细化中。
国家的制定的艺术教育目标,结合艺术课程的培养目标,细化我院的《舞蹈鉴赏》课程教学目标的定位:提升学生审美素养,掌握舞蹈艺术的评鉴方法,使其能够具备舞蹈鉴赏的能力;培养包容的审美观,使学生能够接受不同的文化的差异,建立全球视野;进行浅层次的艺术形象思维的培养,锻炼学生的直觉、联想和想象等能力;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
3.教学内容
根据学生的情况围绕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建立学生的兴趣,提升审美素养。根据学生的审美现状选择教学视频,安排教学顺序。并依据学生的接受特点将舞蹈作品的形式美感分类,合理安排观看顺序,以激发学生对舞蹈的兴趣为目的,从形式美到情感美到思想美层层推进。使学生能够在自我喜爱的艺术作品基础上接受可观性强的艺术作品,進而接受叙事明确以情动人的作品,在理解了情感美后,进而理解和接受在思想和观念上突破常规概念的舞蹈艺术作品(如舞蹈历史各类代表作、跨界融合的后现代艺术作品,以及国际前沿的艺术作品)。
培养包容的审美观,建立全球化视野。突破学生的观看范围局限,使其建立多样文化的视角。在舞蹈作品风格的选择上尽可能多样化,如在古典舞、现代舞、民间舞、体育舞蹈、流行舞蹈的类别的基础上,扩大作品来源的地域范围——全球范围,突破舞蹈教材的限制,使学生能够在舞蹈鉴赏课堂上感受到不同文化背景下舞蹈形式,感受文化的差异性。
(二)通过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的结合实现教学目标的注入
1.教学设计
讨论式教学,调动学生的兴趣,锻炼学生的交流能力,表达能力、思辨能力。教学活动摒弃传统灌输式教学转为师生共同参与的讨论式课堂,每节课一个艺术鉴赏话题贯穿课堂组织教学活动。学院资源的利用,引入我校舞蹈表演和表演专业的演员进入课堂,为学生提供真实可感的艺术形象,拉近审美双方的距离,使学生的舞蹈的审美体验建立途径,从观看视频转为真实可感的舞者与舞蹈动态的浸入式体验。网络资源的利用,将网络、视频网站成为教学内容的资料库。多学科角度综合运用,美学、解剖学、物理学等多学科结合的方式来讲授舞蹈运动。使得学生能够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和理解舞蹈运动。对于不同文化的理解与接受。引入情景叙事,例如以一个普通人的角度来阐述民间舞蹈对于个体的意义,使学生能够与民间文化建立共情进而理解。布置任务,驱动学生去学习民俗民间舞蹈,在运动过程中建立对民俗文化的理解,结合课堂,运用群体自我视频的展映的方式,使学生在获得成功体验的同时,自然达成对多种文化不同之处的包容。 2.教学方法
讲授结合直观演示法,如邀请芭蕾舞蹈演员示范动作进行舞蹈鉴赏,运用讲授法结合直观演示法的方式,从美学、运动解剖的角度来教授芭蕾的基本体态,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和体验舞蹈形态的原理和力的综合构成。讨论法,设置辨析问题,通过讨论使得学生进一步认识舞蹈形态的特征,反转课堂教学法,学生课下对某一知识点进行实践,课上观看分析引导讨论。
3.教学评价
围绕教学目标达成变化评价指标。由仅是艺术评判能力转变为艺术体验参与、艺术的编创设计、艺术的排演结合艺术作品的分析四项分数构成。对教学评价认识的深化,应认识到教学评价是推动控制学习过程的教学手段。故强化这一效用,应采用过程评价并需多次评价,以达到引导学习行为的目标。
评价指向的转化,艺术课程的评价应肯定有创造性的学习行动,利用分数杠杆引导学习群体朝这个方向前进。评价能体现学生的多重能力,照顾到学生群体的差异化特点。在舞蹈的实践层面,既鼓励创意,又能够肯定学生的参与体验。开放包容的评价标准,在评价学生的鉴赏论文时,鼓励尊重学生的观点,强调文章的结构,强调思维逻辑的严密性。
4.教学效果
教学初期约有19名学生认为自己这个专业不需要舞蹈鉴赏课程,约有6名学生觉得舞蹈鉴赏是个睡觉课程。4名同学充满期待希望好好上舞蹈鉴赏课。该班全体人数50人,在学习态度上,50%的学生持消极态度,8%持积极态度。课程结课时,持消极态度仅2名,百分比自50%下降至4%。其他同学对舞蹈鉴赏课程的评价为“水课变成一个好玩的课程,这么快就结课了,想听有趣,课太少了,多上几次就好了,跳舞很有趣。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在考察学生的学习的有效性方面,课堂模式的转变依据学生的特点设计教学活动,采用融入性教学,以学生的审美现状推进教学内容的难易层次,以互联网与学校特色资源为教学内容与方式的补充,激发了学生对舞蹈艺术的兴趣,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体验,提供了持续参与艺术的可能。
将教学模式转变为学生對艺术元素的自我体验、艺术作品创造性设计编排、艺术作品的分析和艺术协作演出活动的课堂学习模式,使得学生更加能够理解艺术活动,提升了舞蹈的评鉴能力,同时也开发了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
教学评价模式的转变。教学目标与教学评价的紧密结合,过程评价结合多项目综合能力评价方式,基本能够肯定和引导有创造性思维的学习表现同时也兼顾学生的差异化特征。
(二)建议
经学生反馈,希望该课和专业关联紧密,为其以后的职业发展提供帮助。这需要授课教师继续寻找结合的路径。
学校优势资源的利用不足。在地域资源方面,我们地处风景区,我院拥有风格独特的中央体育场,是全南京民国牌坊最为集中的地方,有我国近代第一个武术比赛的国术场。在教学人力资源方面,我院有全国广播体操教材、健身舞蹈的编创者从燕君老师,有覆盖全项的传统体育文化课程,应该在后面的课程思考结合的途径,形成有特点的舞蹈鉴赏课程。
参考文献
[1]易晓明.大学公共艺术教育向何处去[J].中国教育报,2015(08).
[2]袁冬梅.高职院公共艺术课中舞蹈鉴赏教学有效性探析[J].文史月刊,2017(10).
[3]周艳霞.高校公共艺术课中舞蹈鉴赏实践性教学研究[J].通俗歌曲,2015(01).
作者简介:袁鲁荣(1982—),女,江苏连云港人,艺术硕士,硕士毕业于南京大学文学院戏剧导演专业,南京体育学院教师,研究方向:艺术教育、艺术编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