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历史作为各学科的基础,具有深远的意义。郑祖襄的《中国古代音乐史学概论》作为经典书目,其学术价值具有学科前沿和开拓性的特色。本文对著作背景、作者简介、内容梳理、历史评析四个方面进行论述;通过对该书的阅读,在回望历史之时,学习前人睿智,也对音乐史学的学习有自己的体会和心得。
【关键词】郑祖襄;《中国古代音乐史学概论》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本书以中国古代为专题,从方法论意义的高度对音乐史学进行较为系统研究与梳理。翻开这本看似并不厚重的书籍,却好似翻开了承载中国千年的文化历史,内心不禁感叹其所带来的厚重感。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度,音乐也出现得很早,不论是千百年前的音乐服从政治,还是后来的音乐来自生活,都见证了中国音乐的发展。中国古代的音乐大部分是为政治而产生的,具有浓郁的君主色彩。本书最早来源于音乐史学专业的课程讲稿,并在此基础之上整合修改而成。共十几万字,四章十六节;分别为中国古代音乐史学概述、中国古代音乐史学史、中国古代音乐史史料学、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的研究现状。
一、著作背景
中国音乐史是浩瀚无边的巨大书库,就20世纪而言,如叶伯和、王光祈、田边尚雄(日本)分别撰写的《中国音乐史》,杨荫浏著《中国音乐史纲》《中国古代音乐史稿》,吴钊著《追寻逝去的音乐踪迹——图说中国音乐史》等。
在中国音乐历史的长河中,有不少著作为后人所称赞。但大部分都是关于音乐史的发展梳理,很少有书目是关于概念问题的。《中国古代音乐史概论》这本书史无前例的涉及到了该问题,并且有大量举例论证、内容详尽、文字简要,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在学术界影响颇大。
二、作者简介
郑祖襄1952年出生于上海,1978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毕业后留任学校,负责音乐史学的教学和研究。在其研究中国音乐史的20多年中已发表论文80余篇,较为代表性论文有《燕乐》《燕乐音阶和燕乐宫调再研究》《一部仍具学术价值的“旧著”—谈杨荫浏先生的<中国音乐史纲>》等,其研究涉及了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中的乐律学、文献学、史料学、形态学、史学史等多角度内容。在个人专著出版方面,主要有《华夏旧乐新探——郑祖襄音乐文论集》(2008)《中国古代音乐史——中国音乐学经典文献导读》(2009)等。
三、内容梳理
该书是在课程讲稿基础上修订而成,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界缺乏足以与当今时代相称的、科学的中国古代音乐史著作的遗憾。
这本书一共有四章十六节。第一章最主要是关于“音乐史和音乐史学”的概述,其次对于古代音乐史学研究的内容、方法、过程、如何学习等都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为之后的章节奠定基础。音乐史和音乐史学从本意上来说是完全不同的。第二章是以各类别的著作、以年代和学派的著作为线条进行论述,将音乐史学的著作发展历程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第三章是关于“中国古代音乐史史料学”,主要是以音乐史学中的文献为主,以时间顺序进行陈列,更为系统和清晰,易于理解和阅读。文献在学科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就如同一篇文章的摘要和前言,航海远洋的掌舵手,为后人的研究提供方向,将千百年前的音乐画面真实还原在世人眼前,价值重大。第四章主要以展望未来为主线,作者立足现在,放眼未来;罗列了近些年中国音乐学术研究发展的重點和难点,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为后来的发展提出宝贵意见。
四、历史评析
郑祖襄的《中国古代音乐史学概论》在我国音乐史学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书中的文字为中国音乐史学的发展指引方向,其中的学术研究和方法为后人的学习提供宝贵的经验。该书也因其通俗易懂的表述方式成为当代年轻人学习中国音乐史学的必读书目之一,影响深远。在这14万字中足以见得作者深厚的理论基础、严谨的治学态度,字里行间汇集了自己及该领域其他专家学者之多年经验,提供给正在摸索中的求知青年们,要以更高的眼光、视角看待这门学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做研究,为中国古代音乐史学学科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郭树群.关于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知识创新”的思考[J].音乐研究,2001(01):24-26.
[2]孔培培.郑祖襄《中国古代音乐史学概论》学习札记[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1(02):93-94.
[3]王洪军.中国古代音乐史:你应是怎样的一门学问——对学科性质兼及构建视野问题的思考[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1(04):16-21,4.
[4]郑祖襄.1949—1999中国古代音乐史学发展概述[J].中国音乐,2000(03):4-8.
[5]李娜.本期名家郑祖襄[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1(03):2,171-172.
【关键词】郑祖襄;《中国古代音乐史学概论》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本书以中国古代为专题,从方法论意义的高度对音乐史学进行较为系统研究与梳理。翻开这本看似并不厚重的书籍,却好似翻开了承载中国千年的文化历史,内心不禁感叹其所带来的厚重感。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度,音乐也出现得很早,不论是千百年前的音乐服从政治,还是后来的音乐来自生活,都见证了中国音乐的发展。中国古代的音乐大部分是为政治而产生的,具有浓郁的君主色彩。本书最早来源于音乐史学专业的课程讲稿,并在此基础之上整合修改而成。共十几万字,四章十六节;分别为中国古代音乐史学概述、中国古代音乐史学史、中国古代音乐史史料学、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的研究现状。
一、著作背景
中国音乐史是浩瀚无边的巨大书库,就20世纪而言,如叶伯和、王光祈、田边尚雄(日本)分别撰写的《中国音乐史》,杨荫浏著《中国音乐史纲》《中国古代音乐史稿》,吴钊著《追寻逝去的音乐踪迹——图说中国音乐史》等。
在中国音乐历史的长河中,有不少著作为后人所称赞。但大部分都是关于音乐史的发展梳理,很少有书目是关于概念问题的。《中国古代音乐史概论》这本书史无前例的涉及到了该问题,并且有大量举例论证、内容详尽、文字简要,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在学术界影响颇大。
二、作者简介
郑祖襄1952年出生于上海,1978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毕业后留任学校,负责音乐史学的教学和研究。在其研究中国音乐史的20多年中已发表论文80余篇,较为代表性论文有《燕乐》《燕乐音阶和燕乐宫调再研究》《一部仍具学术价值的“旧著”—谈杨荫浏先生的<中国音乐史纲>》等,其研究涉及了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中的乐律学、文献学、史料学、形态学、史学史等多角度内容。在个人专著出版方面,主要有《华夏旧乐新探——郑祖襄音乐文论集》(2008)《中国古代音乐史——中国音乐学经典文献导读》(2009)等。
三、内容梳理
该书是在课程讲稿基础上修订而成,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界缺乏足以与当今时代相称的、科学的中国古代音乐史著作的遗憾。
这本书一共有四章十六节。第一章最主要是关于“音乐史和音乐史学”的概述,其次对于古代音乐史学研究的内容、方法、过程、如何学习等都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为之后的章节奠定基础。音乐史和音乐史学从本意上来说是完全不同的。第二章是以各类别的著作、以年代和学派的著作为线条进行论述,将音乐史学的著作发展历程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第三章是关于“中国古代音乐史史料学”,主要是以音乐史学中的文献为主,以时间顺序进行陈列,更为系统和清晰,易于理解和阅读。文献在学科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就如同一篇文章的摘要和前言,航海远洋的掌舵手,为后人的研究提供方向,将千百年前的音乐画面真实还原在世人眼前,价值重大。第四章主要以展望未来为主线,作者立足现在,放眼未来;罗列了近些年中国音乐学术研究发展的重點和难点,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为后来的发展提出宝贵意见。
四、历史评析
郑祖襄的《中国古代音乐史学概论》在我国音乐史学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书中的文字为中国音乐史学的发展指引方向,其中的学术研究和方法为后人的学习提供宝贵的经验。该书也因其通俗易懂的表述方式成为当代年轻人学习中国音乐史学的必读书目之一,影响深远。在这14万字中足以见得作者深厚的理论基础、严谨的治学态度,字里行间汇集了自己及该领域其他专家学者之多年经验,提供给正在摸索中的求知青年们,要以更高的眼光、视角看待这门学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做研究,为中国古代音乐史学学科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郭树群.关于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知识创新”的思考[J].音乐研究,2001(01):24-26.
[2]孔培培.郑祖襄《中国古代音乐史学概论》学习札记[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1(02):93-94.
[3]王洪军.中国古代音乐史:你应是怎样的一门学问——对学科性质兼及构建视野问题的思考[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1(04):16-21,4.
[4]郑祖襄.1949—1999中国古代音乐史学发展概述[J].中国音乐,2000(03):4-8.
[5]李娜.本期名家郑祖襄[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1(03):2,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