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是学校的教育核心,是培养人才的主阵地,是推进素质教育不可缺乏的环节。课堂是师生双方的交流活动,融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教学情境,教师适时地学法指导,学生的动手操作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 关键词】课堂教学;融洽;情景;指导;操作
课堂教学是学校的教育核心,是培养人才的主阵地,是推进素质教育不可缺乏的环节。自从学校教育产生以来,课堂就成为众多专家和研究者的重点。而课堂又是教师展示的舞台,是师生沟通情感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因此、每一位老师都非常关注上好一节课。实施新课程标准以来,我们逐步树立了课程与教学并重的数学教育观念,通过师生双方的交流互动,让学生在感受、理解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出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获取新知识,发展新知识和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针对课堂上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谈谈自己的认识和做法。
一、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活”起来的前提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安全的课堂气氛。”师生关系是否融洽、和谐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成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对学生和自己所授学科充满真挚的热爱情感,以饱满的精神和负责的态度投入课堂,诱发学生探索未知的欲望,让他们有机会自由地发表意见和见解,只有为学生提供宽松、自由、民主的课堂氛围,才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当一个学生回答“卡壳了”或不完整时,教师可说:“谁来帮帮他?”而不是一味指责,当学生圆满回答后,让其余学生拍手以示赞扬。教学中还可以让学生动手合作、相互订正、集体讨论、小组学习,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与交流。甚至可以故意诱导学生互相展开激烈的辩论,“煽动”学生为捍为自己的观点而争辩,使课堂上形成人人参与的民主的教学氛围。对于出现错误的一方,教师给以鼓励的语言:“你开拓了同学们的思路。”“你能为自己的观点而战”等,同学师生之间展开真心诚意的平等交流,民主、友爱的课堂人际关系,能把“教”与“学”融洽在情感交流中,使学生在一片和谐的气氛中愉快地参与学习任务。
二、良好的教学情境,是课堂“活”起来的充分条件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置身于生动的教学情境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又能促使各种智力因素的发挥。比如,当学习“轴对成图形”时,可以出示松树,衣服,蝴蝶等图形,让学生讨论这些图形所具有的性质。学生经过讨论得出概念后,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以互相提问的方式列举生活中的“轴对成图形”。学生在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了观察,试验,归纳,类比,推理等过程。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发现和解决问题。而具有实用性、愉悦性的材料,会时时处处引发学生的新奇、兴趣、疑问等情绪,使教学过程始终对学生有一份吸引力,吸引他们主动去探索问题,发现规律。可通过讲故事,创设疑问、辨论、探索、巧设“陷阱”、设计“障碍”、动手操作等情境,应用多媒体动画等手段,促使学生参与学习的各个环节,在娱乐中理解和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三、加强学法指导,是课堂“活”起来的必不可少的 条件
古人云:“受之以鱼,只供一饭;授之以渔,受用终生。”除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创造主动参与的条件外,还必须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方法、能力。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有意识的运用各种学习方法和策略,促进学习的迁移,使学生进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来,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适时,有效地帮助,可以使学生有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而学生一旦具有合理,科学的学习方法,就能不断获得学习的成功,增强自信和动力,更好地参与学习活动。例如在证明题教学中,要教给学生解题思路,使学生知道从哪里入手——要证什么——必须知道什么——先证什么——再证什么——还有什么证法,让学生知道用“两头凑”的方法,也就是分析,综合法综合应用,从而培养数学能力。
四.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是课堂“活”起来的重要手段课堂教学是师生多边的活动过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因此,教师必须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主动为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创设条件、创设情境,通过活动的设计,将操作、观察、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不仅使学生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而且还启迪了思维发展,达到了数学教学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技能的目的。例如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用数的语言,符号进行表达和交流。
五、生活融乳数学
实践表明,寻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让数学从生活中走来,有目的地将数学问题提炼出来,再将数学知识回归生活,既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生活中的数学意识,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这无疑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的“活力源泉”。生活实例融入数学课。教与学跳出课本,走到现实生活中,使数学课堂大起来。超市的价格标签, 银行的利率, 家装材料的购买面积估计以及食堂菜谱的调查统计表等等, 都可以成为学习数学的源素材。这样的学习无疑极大的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数学问题回归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此,我们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理解。比如在教学完《相遇应用题》例题后,教师问“现实生活中,只有例题这一种行走的情况吗?”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列举出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合情合理的实际情况后,教师可让学生将提出的问题重新编成应用题,自己探究解决;在《统计》的教学中,可让学生统计一周所要学的功课,每门功课的节数等。只有真正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既对数学内容进行了拓宽,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才能达到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
总之,要想使课堂“活”起来,教师就应该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起引导,点拨,组织的作用,应该面向全体,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想参与,能参与,会参与,积极主动探索新知。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学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 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 课堂上我们的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 我们的课堂越加变得春光灿烂, 精彩纷呈。
参考文献
[1]王建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智慧与策略》、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9
【 关键词】课堂教学;融洽;情景;指导;操作
课堂教学是学校的教育核心,是培养人才的主阵地,是推进素质教育不可缺乏的环节。自从学校教育产生以来,课堂就成为众多专家和研究者的重点。而课堂又是教师展示的舞台,是师生沟通情感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因此、每一位老师都非常关注上好一节课。实施新课程标准以来,我们逐步树立了课程与教学并重的数学教育观念,通过师生双方的交流互动,让学生在感受、理解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出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获取新知识,发展新知识和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针对课堂上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谈谈自己的认识和做法。
一、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活”起来的前提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安全的课堂气氛。”师生关系是否融洽、和谐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成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对学生和自己所授学科充满真挚的热爱情感,以饱满的精神和负责的态度投入课堂,诱发学生探索未知的欲望,让他们有机会自由地发表意见和见解,只有为学生提供宽松、自由、民主的课堂氛围,才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当一个学生回答“卡壳了”或不完整时,教师可说:“谁来帮帮他?”而不是一味指责,当学生圆满回答后,让其余学生拍手以示赞扬。教学中还可以让学生动手合作、相互订正、集体讨论、小组学习,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与交流。甚至可以故意诱导学生互相展开激烈的辩论,“煽动”学生为捍为自己的观点而争辩,使课堂上形成人人参与的民主的教学氛围。对于出现错误的一方,教师给以鼓励的语言:“你开拓了同学们的思路。”“你能为自己的观点而战”等,同学师生之间展开真心诚意的平等交流,民主、友爱的课堂人际关系,能把“教”与“学”融洽在情感交流中,使学生在一片和谐的气氛中愉快地参与学习任务。
二、良好的教学情境,是课堂“活”起来的充分条件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置身于生动的教学情境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又能促使各种智力因素的发挥。比如,当学习“轴对成图形”时,可以出示松树,衣服,蝴蝶等图形,让学生讨论这些图形所具有的性质。学生经过讨论得出概念后,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以互相提问的方式列举生活中的“轴对成图形”。学生在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了观察,试验,归纳,类比,推理等过程。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发现和解决问题。而具有实用性、愉悦性的材料,会时时处处引发学生的新奇、兴趣、疑问等情绪,使教学过程始终对学生有一份吸引力,吸引他们主动去探索问题,发现规律。可通过讲故事,创设疑问、辨论、探索、巧设“陷阱”、设计“障碍”、动手操作等情境,应用多媒体动画等手段,促使学生参与学习的各个环节,在娱乐中理解和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三、加强学法指导,是课堂“活”起来的必不可少的 条件
古人云:“受之以鱼,只供一饭;授之以渔,受用终生。”除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创造主动参与的条件外,还必须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方法、能力。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有意识的运用各种学习方法和策略,促进学习的迁移,使学生进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来,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适时,有效地帮助,可以使学生有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而学生一旦具有合理,科学的学习方法,就能不断获得学习的成功,增强自信和动力,更好地参与学习活动。例如在证明题教学中,要教给学生解题思路,使学生知道从哪里入手——要证什么——必须知道什么——先证什么——再证什么——还有什么证法,让学生知道用“两头凑”的方法,也就是分析,综合法综合应用,从而培养数学能力。
四.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是课堂“活”起来的重要手段课堂教学是师生多边的活动过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因此,教师必须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主动为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创设条件、创设情境,通过活动的设计,将操作、观察、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不仅使学生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而且还启迪了思维发展,达到了数学教学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技能的目的。例如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用数的语言,符号进行表达和交流。
五、生活融乳数学
实践表明,寻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让数学从生活中走来,有目的地将数学问题提炼出来,再将数学知识回归生活,既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生活中的数学意识,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这无疑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的“活力源泉”。生活实例融入数学课。教与学跳出课本,走到现实生活中,使数学课堂大起来。超市的价格标签, 银行的利率, 家装材料的购买面积估计以及食堂菜谱的调查统计表等等, 都可以成为学习数学的源素材。这样的学习无疑极大的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数学问题回归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此,我们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理解。比如在教学完《相遇应用题》例题后,教师问“现实生活中,只有例题这一种行走的情况吗?”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列举出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合情合理的实际情况后,教师可让学生将提出的问题重新编成应用题,自己探究解决;在《统计》的教学中,可让学生统计一周所要学的功课,每门功课的节数等。只有真正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既对数学内容进行了拓宽,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才能达到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
总之,要想使课堂“活”起来,教师就应该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起引导,点拨,组织的作用,应该面向全体,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想参与,能参与,会参与,积极主动探索新知。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学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 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 课堂上我们的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 我们的课堂越加变得春光灿烂, 精彩纷呈。
参考文献
[1]王建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智慧与策略》、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