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的质量。因此,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就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作为一位数学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为了有效的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就要采取多种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小学生 计算能力 培养
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小学,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可见计算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却普遍较低。在做计算题时,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造成的。作为一位数学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重视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
在小学阶段,学生面临各种各样计算题。要得到计算结果,首先要考虑运用什么数学概念、运算定律、运算性质、运算法则和计算公式等等,因此充分理解和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是学生能够正确计算的前提。有些学生在考试中计算题做错,并不是真正的不会算,而是由于运算定律或是运算法则没有弄清,导致计算出错。只有把有关的基础知识讲清楚,让学生真正掌握了,学生计算才不会出现差错。 特别是学生到了高年级,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已经非常丰富了,因此在教学中切不可急于求成,而应帮助学生学会整理已学的基础知识,做题时能灵活运用。
二、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
俗话说的好“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是这个道理。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要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及时纠正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一些错误。只有平时多练,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才会提高。不然,学生在计算时会出现不该出现的错误。例如:在计算3.7×30时,有学生解答成3.7×3,忘记了“30”末尾的“0”。还有的没有注意3.7中的小数点。这些都是平时练习不够引起的。在计算练习中,强化基本技能训练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环节。例如,在计算小数、分数四则运算时,常遇到学生计算法则是正确的但结果却是错误的,究其原因,有约分、通分的错误,有互化错误,也有百以内的口算问题。这些都反映了学生的基本技能存在缺陷。为此,在练习中,应有的放矢。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
另外,帮助学生小结某些规律性的东西也能大大提高计算技能。如: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总的来说,用小数计算比较简便,但判断能否把所有的分数化成有限小数成为了这一类计算的关键点,随着这一关键点的突破,学生的运算速度必定加快,计算技能也势必提高。
三、培养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计算得以正确、迅速进行的有效保证。许多小学生计算法则都能理解和掌握,但常常会发生错误,主要是缺乏严格的训练,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所以在计算教学中,我们注重了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包括:
(1)认真看数的习惯。做题时,让学生认真看清数字,特别是0、8、6这几个数字,学生最容易看错。另外,对于一步计算的算式,要求学生看一眼就能记住,不能看一个数写一个数,集中精力,养成认真看数的习惯。
(2)认真书写的习惯。书写认真,可减少因书写不规范而产生的错觉错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所以,无论是课堂练习,还是家庭作业,我们都要求学生书写规范,特别是0和8、0和6的收笔,让学生不能草率;长期训练,养成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3)认真审题的习惯。小学生由于观察不仔细,感知产生错觉,表象模糊,会遗漏细节,会出现各种错误。因此,不仅应用题教学中,要注意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计算教学中也要注意培养。例如,让学生看清运算符号,弄懂运算顺序;这些都可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4)仔细计算的习惯。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不高,许多时候不是由于不会计算,而是由于计算不仔细,例如:忘记进位、退位,漏写、漏抄、抄错或将运算看错等等。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训练学生做到;一看(看清楚数字和运算符号,明确运算顺序)、二想(想算特点,可否利用运算定律,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运算)、三算(应用法则计算时要边算边检查),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5)算后演算的习惯。每次计算结束后,让在学生确定所列算式和运算符号无错误的情况下,再对计算结果进行重新演算和验证,既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又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四、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1)准确迅速的解题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敏捷性。抓口算基本训练,能提高学生应用法则的能力。口算时应注意两点:其一,不动笔,动笔计算不利于提高口算能力,亦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其二,计算时要有速度的要求,使学生有一种紧迫感。利用板条进行口算训练是很好的方法。
(2)训练口算要抓凑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反映了思维活动在选择角度、运用方法、展开过程诸多方面的灵活程度。主要抓以下几方面的训练。①凑。就是把数凑成整十、整百等,再进行计算。即用凑整法,多加再减或多减再加。②分。就是把运算中的一个数拆开,分别与另一个数运算,便于凑整运算。③估。估算能提高学生的自检能力,提高速算的正确率,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估算,一般地把某些数估成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整百等,先估结果大约是多少,再精确做答。其次用估算检验。
(3)口算要勤归纳,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主要抓住以下几方面训练。①合。根据凑整的特点,把两个数或两个以上的数合并,便于口算、心算。②转。转化运算方法,化繁为简,促使心算。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③变。就是改变运算顺序,变型不变值。根据法则定义,改变运算符号和数据,促使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一是抓逆运算,二是掌握特殊性质,加深对题目的深刻理解,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提高学生巧算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靠一朝一夕能养成的。作为教师,首先自身要对计算法则、定律等运用自如,指导时才能得心应手,提高效果。同时训练应持之以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难见成效的。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从教材的特点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联系现实生活,联系游戏活动,在计算教学中,做到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不要单纯为了计算而计算,而要把它和目前新课标所倡导的生活实际、情感态度等结合起来,避免计算的单一性、枯燥性。
参考文献
[1] 吴应显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8年05期.
[2] 潘敬霞对小学数学教学特征的再认识[J]考试周刊;2009年07期.
[3] 赵莉浅析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培养[J]林区教学2008年03期.
[4] 金召霞浅谈数学实验对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性[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年04期.
【关键词】小学生 计算能力 培养
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小学,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可见计算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却普遍较低。在做计算题时,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造成的。作为一位数学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重视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
在小学阶段,学生面临各种各样计算题。要得到计算结果,首先要考虑运用什么数学概念、运算定律、运算性质、运算法则和计算公式等等,因此充分理解和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是学生能够正确计算的前提。有些学生在考试中计算题做错,并不是真正的不会算,而是由于运算定律或是运算法则没有弄清,导致计算出错。只有把有关的基础知识讲清楚,让学生真正掌握了,学生计算才不会出现差错。 特别是学生到了高年级,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已经非常丰富了,因此在教学中切不可急于求成,而应帮助学生学会整理已学的基础知识,做题时能灵活运用。
二、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
俗话说的好“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是这个道理。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要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及时纠正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一些错误。只有平时多练,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才会提高。不然,学生在计算时会出现不该出现的错误。例如:在计算3.7×30时,有学生解答成3.7×3,忘记了“30”末尾的“0”。还有的没有注意3.7中的小数点。这些都是平时练习不够引起的。在计算练习中,强化基本技能训练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环节。例如,在计算小数、分数四则运算时,常遇到学生计算法则是正确的但结果却是错误的,究其原因,有约分、通分的错误,有互化错误,也有百以内的口算问题。这些都反映了学生的基本技能存在缺陷。为此,在练习中,应有的放矢。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
另外,帮助学生小结某些规律性的东西也能大大提高计算技能。如: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总的来说,用小数计算比较简便,但判断能否把所有的分数化成有限小数成为了这一类计算的关键点,随着这一关键点的突破,学生的运算速度必定加快,计算技能也势必提高。
三、培养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计算得以正确、迅速进行的有效保证。许多小学生计算法则都能理解和掌握,但常常会发生错误,主要是缺乏严格的训练,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所以在计算教学中,我们注重了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包括:
(1)认真看数的习惯。做题时,让学生认真看清数字,特别是0、8、6这几个数字,学生最容易看错。另外,对于一步计算的算式,要求学生看一眼就能记住,不能看一个数写一个数,集中精力,养成认真看数的习惯。
(2)认真书写的习惯。书写认真,可减少因书写不规范而产生的错觉错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所以,无论是课堂练习,还是家庭作业,我们都要求学生书写规范,特别是0和8、0和6的收笔,让学生不能草率;长期训练,养成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3)认真审题的习惯。小学生由于观察不仔细,感知产生错觉,表象模糊,会遗漏细节,会出现各种错误。因此,不仅应用题教学中,要注意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计算教学中也要注意培养。例如,让学生看清运算符号,弄懂运算顺序;这些都可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4)仔细计算的习惯。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不高,许多时候不是由于不会计算,而是由于计算不仔细,例如:忘记进位、退位,漏写、漏抄、抄错或将运算看错等等。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训练学生做到;一看(看清楚数字和运算符号,明确运算顺序)、二想(想算特点,可否利用运算定律,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运算)、三算(应用法则计算时要边算边检查),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5)算后演算的习惯。每次计算结束后,让在学生确定所列算式和运算符号无错误的情况下,再对计算结果进行重新演算和验证,既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又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四、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1)准确迅速的解题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敏捷性。抓口算基本训练,能提高学生应用法则的能力。口算时应注意两点:其一,不动笔,动笔计算不利于提高口算能力,亦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其二,计算时要有速度的要求,使学生有一种紧迫感。利用板条进行口算训练是很好的方法。
(2)训练口算要抓凑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反映了思维活动在选择角度、运用方法、展开过程诸多方面的灵活程度。主要抓以下几方面的训练。①凑。就是把数凑成整十、整百等,再进行计算。即用凑整法,多加再减或多减再加。②分。就是把运算中的一个数拆开,分别与另一个数运算,便于凑整运算。③估。估算能提高学生的自检能力,提高速算的正确率,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估算,一般地把某些数估成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整百等,先估结果大约是多少,再精确做答。其次用估算检验。
(3)口算要勤归纳,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主要抓住以下几方面训练。①合。根据凑整的特点,把两个数或两个以上的数合并,便于口算、心算。②转。转化运算方法,化繁为简,促使心算。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③变。就是改变运算顺序,变型不变值。根据法则定义,改变运算符号和数据,促使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一是抓逆运算,二是掌握特殊性质,加深对题目的深刻理解,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提高学生巧算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靠一朝一夕能养成的。作为教师,首先自身要对计算法则、定律等运用自如,指导时才能得心应手,提高效果。同时训练应持之以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难见成效的。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从教材的特点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联系现实生活,联系游戏活动,在计算教学中,做到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不要单纯为了计算而计算,而要把它和目前新课标所倡导的生活实际、情感态度等结合起来,避免计算的单一性、枯燥性。
参考文献
[1] 吴应显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8年05期.
[2] 潘敬霞对小学数学教学特征的再认识[J]考试周刊;2009年07期.
[3] 赵莉浅析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培养[J]林区教学2008年03期.
[4] 金召霞浅谈数学实验对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性[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