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用题教学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决定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如何提高小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实现应用题的多元性目标,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应该探讨的课题。下面就应用题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精心选材
应用题本身来源于生活,同时又为实际生活服务。所以教学素材的选择要体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要回到生活中去。真正体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所以在应用题的教学中,应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出发,让学生在具体事例中寻找数学问题,把数学知识具体化,让学生感到数学也有趣味,通俗易懂。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具体操作中,如果我们的数学教学能紧密地联系着学生的生活实际,让教学更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将会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皇冠上的明珠而高不可及,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而虚无飘渺。例如我们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选取题材,并进行加工处理。例如以学生的假日购物的事实,提炼出“一共要花多少钱,还可以找回多少钱”的加减法应用题。选取以帮助总务处计算一下二年级教室要装多少台电风扇为题材的乘法应用题。(学生自己去收集数据,每个教室装几台,二年级有几个班)……
二、抓好审题
不会审题是学生存在的严重现象。由于应用题叙述的生活化语言与数学语言的差别,加上抽象的特点,学生对理解题意往往产生困难。对此,我认为首先应该做到:读准题、找准已知和问题。要让学生搞清楚题里说的是一件什么事?给了一些什么条件,要让我们干什么?其次,可以借用实物演示、学具操作、课件、画示意图等辅助手段帮助理解题意,使应用题的教学更生动、丰富,使数量关系更形象直观地显现出来,减缓思维坡度,为分析作好铺垫。
例如,如“工人们修补课桌椅。五年级修补120套,比四年级多修补28套。四年级修补多少套?"对此题有的学生一下子分辨不出五年级修补的多还是四年级修补的多,这就要抓住“比四年级多修补28套"这个关键句,联系前后内容把这个简短的句子一步一步地补充完整,使之明朗化,即“比四年级多修补28套",就是“五年级比四年级多修补28套",也就是“120套比四年级修的多28套",这样不难判断出五年级修补的多,四年级修补的少,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三、重视分析
分析数量关系,其实就是找应用题里已知条件和问题之间的联系,这是教学中的难点。在教学时要做到两点:
1、抓住题里的重点语句(表示关系的话。它们有的在题目的条件中,有的则是题目的问题)分析数量关系。教学时可以这样引导:题中哪句话是说数量之间关系的?这个关系用图来表示,该怎样画?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该怎样写?例如:
①小明家养了18只鸭,鸡的只数是鸭的只数的3倍,鸡有多少只?
②小明家养了18只鸭,鸭的只数是鸡的只数的3倍,鸡有多少只?上面两道题只是第二个条件发生了变化,它们的解法也就不同了。第1题的解法是:18×3=54(只)。第2题的解法是:18÷3=6(只)。
2、加强说理训练,以说促思,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都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每一步列式的理由,使学生听、说、算、思…….等多元性智力普遍得到提高。
如:“苹果有50公斤,梨子有多少公斤?”题目出示后,学生马上发现条件不够,于是我启发学生:看谁补充的条件又多又新。学生纷纷投入紧张的探索之中,多种条件,多种解法接踵而至。①比苹果少4公斤。②比苹果少一半。③比苹果多25%。 ④苹果比梨子少3公斤。⑤苹果的重量是梨子的2倍。⑥苹果与梨子重量的比是4:5……学生不仅掌握了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巩固了整数、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解法,起到了一题多练、举一反三的功效。
四、巧设练习
设计练习题时应恰当运用口答、板演、书面练习和动手操作等多种练习相结合的形式,注意“质”与“量”的有机统一,发挥每种练习的独特作用,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从而达到开发学生智力,使练习收到实效。比如:既要设计一些选择、改编、补充条件或问题等基本形式的练习,又要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练习,让答案不唯一,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余条件、条件不够等。例如,“学校里有8棵杨树,柳树比杨树多3棵,有多少棵柳树?两种树一共有多少棵?”第二问所需的两个已知条件,一个是前面一题的一个已知条件,另一个是前面一题的计算结果。由于适当进行这样的练习,就为两步应用题的分析和解答做了一定准备。
实践证明,运用“精心选材、抓好审题、重视分析、巧设练习”四步法的教学思路进行应用题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全面提高应用题教学质量。
一、精心选材
应用题本身来源于生活,同时又为实际生活服务。所以教学素材的选择要体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要回到生活中去。真正体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所以在应用题的教学中,应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出发,让学生在具体事例中寻找数学问题,把数学知识具体化,让学生感到数学也有趣味,通俗易懂。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具体操作中,如果我们的数学教学能紧密地联系着学生的生活实际,让教学更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将会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皇冠上的明珠而高不可及,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而虚无飘渺。例如我们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选取题材,并进行加工处理。例如以学生的假日购物的事实,提炼出“一共要花多少钱,还可以找回多少钱”的加减法应用题。选取以帮助总务处计算一下二年级教室要装多少台电风扇为题材的乘法应用题。(学生自己去收集数据,每个教室装几台,二年级有几个班)……
二、抓好审题
不会审题是学生存在的严重现象。由于应用题叙述的生活化语言与数学语言的差别,加上抽象的特点,学生对理解题意往往产生困难。对此,我认为首先应该做到:读准题、找准已知和问题。要让学生搞清楚题里说的是一件什么事?给了一些什么条件,要让我们干什么?其次,可以借用实物演示、学具操作、课件、画示意图等辅助手段帮助理解题意,使应用题的教学更生动、丰富,使数量关系更形象直观地显现出来,减缓思维坡度,为分析作好铺垫。
例如,如“工人们修补课桌椅。五年级修补120套,比四年级多修补28套。四年级修补多少套?"对此题有的学生一下子分辨不出五年级修补的多还是四年级修补的多,这就要抓住“比四年级多修补28套"这个关键句,联系前后内容把这个简短的句子一步一步地补充完整,使之明朗化,即“比四年级多修补28套",就是“五年级比四年级多修补28套",也就是“120套比四年级修的多28套",这样不难判断出五年级修补的多,四年级修补的少,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三、重视分析
分析数量关系,其实就是找应用题里已知条件和问题之间的联系,这是教学中的难点。在教学时要做到两点:
1、抓住题里的重点语句(表示关系的话。它们有的在题目的条件中,有的则是题目的问题)分析数量关系。教学时可以这样引导:题中哪句话是说数量之间关系的?这个关系用图来表示,该怎样画?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该怎样写?例如:
①小明家养了18只鸭,鸡的只数是鸭的只数的3倍,鸡有多少只?
②小明家养了18只鸭,鸭的只数是鸡的只数的3倍,鸡有多少只?上面两道题只是第二个条件发生了变化,它们的解法也就不同了。第1题的解法是:18×3=54(只)。第2题的解法是:18÷3=6(只)。
2、加强说理训练,以说促思,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都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每一步列式的理由,使学生听、说、算、思…….等多元性智力普遍得到提高。
如:“苹果有50公斤,梨子有多少公斤?”题目出示后,学生马上发现条件不够,于是我启发学生:看谁补充的条件又多又新。学生纷纷投入紧张的探索之中,多种条件,多种解法接踵而至。①比苹果少4公斤。②比苹果少一半。③比苹果多25%。 ④苹果比梨子少3公斤。⑤苹果的重量是梨子的2倍。⑥苹果与梨子重量的比是4:5……学生不仅掌握了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巩固了整数、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解法,起到了一题多练、举一反三的功效。
四、巧设练习
设计练习题时应恰当运用口答、板演、书面练习和动手操作等多种练习相结合的形式,注意“质”与“量”的有机统一,发挥每种练习的独特作用,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从而达到开发学生智力,使练习收到实效。比如:既要设计一些选择、改编、补充条件或问题等基本形式的练习,又要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练习,让答案不唯一,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余条件、条件不够等。例如,“学校里有8棵杨树,柳树比杨树多3棵,有多少棵柳树?两种树一共有多少棵?”第二问所需的两个已知条件,一个是前面一题的一个已知条件,另一个是前面一题的计算结果。由于适当进行这样的练习,就为两步应用题的分析和解答做了一定准备。
实践证明,运用“精心选材、抓好审题、重视分析、巧设练习”四步法的教学思路进行应用题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全面提高应用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