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haibo880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课改的要求,必须进行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导学案的使用是教学的一种手段,目的是变传统的封闭型的教学为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教学。它不同于其他教学手段的特点是:学案与导学密切结合,学案指导导学,导学依据学案,重点在“导”,变传统的讲授式的“要我学”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式的“我要学”。所以要想把整堂课“导”好、“导”活,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提高能力,一是要求学案的编写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思想,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二是教师要会“导”,要把握住导学的时机,采取有效的手段,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一、导学案重在“导”
  “导学案”的每一步骤、每一环节乃至每一小的细节设计均注重巧妙的引导,这对教师是一个考验。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准备:
  1.明确设计“导学案”所追求的目标
  (1)学生清楚学习路径。
  “导学案”中不仅要有学习目标、重点、难点,也要有学习过程。“导学案”要针对全体学生,对于那些盲目、不知如何学习的学生来说,应该是一条循序渐进的清晰的学习之路。
  (2)激活学生的学习动力。
  学习是漫长而又苦涩的活动,只有不断地尝试成功,不断激活内在的潜力,才能不断地充盈自己的力量,激发学生学习的斗志。设置“导学案”时要着眼现实,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及接受能力,做到“低起点,小台阶”,既要使学生感到层层递进的节奏,也要体会到轻松与喜悦,从而增强向更高点攀登的信心和勇气。
  (3)使学生学习有方法。
  导学案不仅要明确学什么,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因此导学案要注重学法的指导,明确指示如何阅读、如何识图、如何理解、如何记忆、如何思考、怎样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
  2.做好“导学案”编写时的准备
  第一,要全面了解学生,做到“五清”。
  即:知识基础清,认知心理清,学习态度清,可接受程度清,环境影响清。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充分估计到学生与教材之间可能出现的矛盾。
  第二,要做到“四个吃透”、“四个把握”。
  一是吃透教材内容所占的地位、整体结构、主要线索、纵横联系,把握住知识点,形成知识链,构成知识网;二是吃透教材编写的意图,把握重点、难点、训练点,实现学用结合;三是吃透教材中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把握教材内容的深度、广度,以实现“因材施教”、“差异教育”;四是吃透如何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的全部过程,把握知识的停靠点、能力的增长点、思维的激发点,以解决学生思维、探索的问题。
  二、导学案强调“活”
  导学案的使用要注重灵活,要注重课堂问题的生成,要求教师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这是一大学问,也是一大艺术,是导学案的精髓所在。如果教师不能灵活地使用导学案,不会掌控课堂的生成,那么导学案就成了“习题案”、“板块案”、“绊脚案”、“死教案”。教师要依据导学案的主线索把导学案的主要问题灵活巧妙地穿插进课堂,依据学生的回答,衍生出新的问题。要完全以学生为主体,不与学生抢风头,借力转力,以学生的答案来产生新的平台,供学生实现跳跃。
  三、导学案体现“学”
  导学案实现了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换,变教师外部生硬的给予为学生内部的积极求索,成为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方向盘。
  学生自主使用导学案的步骤如下:
  首先,要根据导学案中给出的学习目标,认真自学教材内容。
  “阅读”要做到三读,即粗读(通览全文了解大意)、细读(逐字逐句找出重点)、精读(理解记忆重点内容),达到能叙述;读书必须“三到”,即眼到、手到、脑到,进行“五步”,即圈、点、划、批、摘。
  其次,要通过阅读教材、分析教材,找出重点、难点,寻求解题途径,独立完成导学案的内容。
  做题时务必做到“四心”、“五要”。“四心”即决心(坚持自练,力争不问他人)、专心(排除干扰,专心自练)、细心(解题过程中稳扎稳打,不马虎)、耐心(遇到难题要分层分步,多方思考,不可半途而废);“五要”即一要认真审题,二要选择方法,三要制定解题步骤,四要明确解题格式,五要精心计算和论证。
  另外,导学并不专属于教师。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个差异,让学习好的学生充当教师的角色,教师在旁边进行适当引导,同样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导学案是学生展示预习成果的载体,是学前诊断的“体温计”,是课堂上学生展示才艺的舞台,它的使用符合“先学后教,当堂达标”的教学理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笔者相信,经过广大教师的不断摸索、不断完善、精益求精,导学案一定会成为学生培养学习激情、提高学习效率、完善学习方法、实现成绩飞跃的最佳载体。
其他文献
小学语文课,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外,更重要是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应努力使学生热爱语文,才能对学习有兴趣,只有有兴趣,才能学好语文,因为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兴趣的培养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兴趣能激发大脑组织加工,有利于发现事物的新线索,并进行探索创造;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
期刊
从教多年,常常为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而苦恼,或者学生不能保质保量完成作业而感到束手无策。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大部分学生的表现还是令我满意的,但个别学生仍然让我困惑,结合我校开展的生本教育模式探索,学生的作业布置引起了我的深思。  作业是检测学生知识掌握的重要手段,作业应该是引导学生温习、运用所学知识的手段,完成作业不是目的,而是在于运用知识的过程。学生作业的布置要以学生为本,这样才能
期刊
每当集中批阅全镇期中、期末考试的学生作文时,我总是感慨万千。几百篇作文中,称得上是赏心悦目、富有真情、确有价值的,少之又少,绝大多数是假大空或者雷同的文章,批阅起来实在没劲。巴尔扎克曾说:“第一个把女人比作鲜花的是聪明者,而第二个把女人比作鲜花的,那就是笨蛋!”在这几百篇作文中,有很多情节类似或者完全相同的文章,这些文章或来自网上,或来自《小学生作文大全》等。学生在考场上写了别人已经写过的东西,那
期刊
摘 要:学习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探求知识的意向性心理活动,是获得知识的内因。对于初中学生普遍认为“难学”的物理课的学习而言,学习兴趣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激发和培养初中生的学习兴趣,是物理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就此话题,谈点个人体会与大家分享。  关键词:初中生 物理兴趣 培养  学习兴趣是内在的学习动力,是学习积极性的集中体现。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一个学生来说,
期刊
语文是座花园,盛开着无数的奇葩;语文是根魔棒,闪烁着迷人的光彩;语文是方宝藏,埋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等待着老师、孩子,我们每一个人,用心去发掘。教师,作为孩子语文学习路上的领路人之一,应该怎样引领学生在语文的世界里尽情徜徉呢?  有位教育专家说的话,记得不甚清楚,大致意思是,教师的真正目的不是带给孩子多少知识,而是激起孩子探求知识的欲望。如何让小学生更加爱上语文?我想简单从以下四方面来谈
期刊
小学低年级是人生的一个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对小学生进行各项能力的萌芽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未来的社会是一个更加开放的社会,它要求人与人之间有更多的交往,对人的语言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开放、竞争的社会,需要人具有交际能力,这种能力需要从小培养。同时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身心也得到了全面和谐的发展。因此,在语言教学中对低年级学生能力的培养是提高他们综合素质的关键。在平时教学中,我有意创设了良好的语言环境
期刊
向40分钟要质量,教师你做到了吗?在新的课程改革中,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改变,要充分体现课堂的生命力,教师的着力点应有以下改变:  一、注重备课内容  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教师要上好课,必须备好课。即使是有经验的教师,也要坚持认真备课。备课是一项深入细致的工作,通常先从整体入手,对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加以通盘考虑和安排,拟定学期计划;然后是进一步作好每堂课的教学准备,写出课时计划。这一工作
期刊
史料是研究和学习历史的基本素材。“所谓史料,就是指那些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并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梁启超曾说:“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可言。”他认为历史研究要做到言之有据,就必须从史料出发。同时,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史料教学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处于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地位。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经常有意识地引用一些史料,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本文结
期刊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时,注意力集中,求知欲旺盛,也富有创造性。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给学生带来愉快的情绪体验,使他们在兴致勃勃中学习,并在学习中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鼓舞?怎样才能使他们感到课堂上有无穷的兴趣,把课堂学习看作是一种有趣的智力活动、难得的精神享受?  一、导入新课要新颖有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成功能迅速安定学生的情
期刊
许多初中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不为“做人”而学,而只为考试而学,以被动者的身份接受思想政治课的学习或考试,很容易对思想政治课学习产生厌恶情绪。多年的政治教学生涯,让我深感政治教学的任重道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不断研究探讨教育教学方法。下面是我的一些做法,与大家共勉。  一、情感交流,培养兴趣  初中学生有自己的年龄特点,对一切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因而在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