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所谓课程整合,就是要把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完美、恰当地融合到课程教学中,就像在教学中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自然、流畅。要达到“课程整合”的目标,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手段,准确理解信息技术内涵,更重要的是要深刻了解教育的本质,了解本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了解教学中的难点重点之所在,了解传统教学的优点和局限性;有意识、有目的地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整合,最终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整合荷塘月色情操策略认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4(c)-0122-01
一曲优美的“荷塘月色”把已经下课的学生又重新引进了教室,“我像只鱼儿在你的荷塘,只为和你守候那皎白月光,游过了四季,荷花依然香”,每当听到这首歌时,我就会想起朱自清先生笔下的荷塘和月光。而现在这首现代乐曲正由一名中学语文老师在教室的多媒体讲台上播放,同时也是这位老师为高中语文教材《荷塘月色》这一课安排的课前导入环节。这也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一节课。
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进行整合,把各种技术手段恰当地融合于语文教学中,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以语文学科知识为载体,聚汇成一个个丰富多彩整体优美的教学活动。那么如何才能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服务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观点。
1 语文教学不能只凭教师一张嘴
传统的语文教学无非是教师手拿粉笔,眼看课本,嘴巴滔滔不绝的给学生讲解老师本人所理解的课文精彩主旨;而学生如果能跟上老师的思路也会听的入神、入境,但如果跟不上老师的思路,或对课文内容有与老师不同理解思想的时候,就会出现被牵着思维左冲右撞上完一节课的情况,而且这样的学生也不在少数。我们的语文课本中那些经典又精彩的篇目,是经过历代专家、学者精心研究挑选出来的,其内涵是丰富多彩的,文章价值取向是多方面的。但在传统语文教学中,老师的一张嘴是不可能把这些丰富多彩的内涵都呈现给学生的,即使老师从多方面、多角度的分析、讲解了课文,也是局限的,不全面的,因为它不是学生自己认知的结果。
例如《荷塘月色》这一课,它作为中学语文教材篇目,可谓历史悠久了。这是一篇抒情散文,似乎无庸置疑,不过抒情之具体内容,却是众说纷纭。我们语文教师大多重视其文学成分,主要从其课文内容之精彩,来分析课文中作者是如何写荷塘与月光之美;从时代背景的角度分析作者如何借对“荷塘月色”的细腻描绘,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这种通过美来抒发惆怅、忧郁的情感,似乎很矛盾,这种心情学生是很难理解的,而老师一般的教学策略就是一语点破,这样学生就会不加思考的依据这个背景来分析课文,学生也就很难用自己的认知来感悟文章的真谛。
而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我们完全可以把这“荷塘与月光”借助信息技术与网络等手段,把它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以景析情,帮助学生理解作者是如何借着力绘景来寄托自己感情的文章主旨。
老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来展示那“幽僻”、“寂寞”、“阴森森”的塘边小路;通过图片展示月光下的荷叶,荷花,并配以清幽的背景音乐;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仿佛真正进入了那朦胧中的荷塘,好像真的走在荷塘边幽僻的小路上,好像真的闻到了荷花香。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配乐朗读课件,学生可以在电脑背景音乐下进行身临其境的自读赏析。学生可以通过上因特网、电子图书馆等不同网络途径查找搜集相关资料,查找现在“北京清华园荷花池”的图片,再通过小组的团结合作,就会富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鼠标轻轻一点,画面、音乐、文字落英缤纷,表情、眼神、思考也就随之流光溢彩。在这里,多媒体信息技术动态的“画”、“声”结合,辅助了语文中的对文言与情感的理解,其对学生的影响自然刻骨铭心,久而难忘了。
2 语文在信息技术下“美梦成真”
语文这一学科的特点决定它的主要意图,就是老师引领学生品味课文的韵味;在品味文章的同时,学习相关的语言知识。而品味文章是要品味出文章的美,品味出作品的写作背景,作者的写意图。
例如《天净沙·秋思》一课中,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在老师播放的音乐声中,让学生闭上眼睛尽情想象,从脑海中听到音乐,并联想到夕阳西下的画面,再通过图片展示,秋景中的秋蝉残鸣、胜日秋果、“小桥”、“老树”以及远处古栈道上“瘦马”,让学生领略所描绘的意蕴,所展示出的情境。这就激发学生的想象的空间,让他们尽情地去发挥他们认为的夕阳西下的场面是什么样的;经过这样的激发,学生脑海中“夕阳西下”就不是课文上面仅仅有的那个图画,可以有很多的场景。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是无穷无尽的,学生的思维已经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中得到了突出体现。传统语文的“美”是梦幻的,现代信息技术下的语文能“美梦成真”。
3 现代信息技术要“画龙点睛”而非“画蛇添足”
教师和现代信息技术在解决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时都显示了他们的实力,但两者既不能互相完全代替,也不能互相排斥,而是应用一种新的方式把他们结合起来,减少各自的不足,相辅相承,两者的优势就会变得更加有效。我们应该理性的认识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应用的关系,不要走入滥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误区。只有恰到好处地运用信息技术,才能促进语文教学,优化教学效果,培养真正的现代化人才。
例如《林黛玉进贾府》一课中,琐碎的描写、繁杂的人物关系、多变的人物性格,让学生眼花缭乱;而理清人物关系,把握人物性格,了解贾府典型的生活环境,进而理解主指,是文章的重难点内容。但这些内容是通过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所见所闻表现出来的。这时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静态的想象变为动态的形象直观,用FLASH、PWOERPOINT等软件,将人物关系和贾府建筑建图片联接起来,设计出黛玉的行路线。这样在“走”的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把人物关系理解清楚,林黛玉的心态基本上也就理解清楚了,难点也就突破了。从而变抽象为直观,信息技术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加深了对知识的印象和理解,巩固了知识,取得动感、美感、直观、易学的效果。
就语文学科而言,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要从整合的理念出发,按照语文教学的规律,恰到好处地点缀于课堂教学当中,发挥它的最佳效能。语文之美在于恰到好处,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画龙点睛”而非“画蛇添足”。
在语文学科课程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已经逐渐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我们完全相信,新的语文教学改革中,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将比其它教学手段以无可比拟的优势走进课堂;对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语文能力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这就更需要我们用信息理念来完善我们的语文教学,通过不断提高语文教学的信息化水平,推动语文教学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 陈志丹.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J].成才之路,2003.
[2] 张宏玲.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整合荷塘月色情操策略认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4(c)-0122-01
一曲优美的“荷塘月色”把已经下课的学生又重新引进了教室,“我像只鱼儿在你的荷塘,只为和你守候那皎白月光,游过了四季,荷花依然香”,每当听到这首歌时,我就会想起朱自清先生笔下的荷塘和月光。而现在这首现代乐曲正由一名中学语文老师在教室的多媒体讲台上播放,同时也是这位老师为高中语文教材《荷塘月色》这一课安排的课前导入环节。这也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一节课。
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进行整合,把各种技术手段恰当地融合于语文教学中,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以语文学科知识为载体,聚汇成一个个丰富多彩整体优美的教学活动。那么如何才能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服务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观点。
1 语文教学不能只凭教师一张嘴
传统的语文教学无非是教师手拿粉笔,眼看课本,嘴巴滔滔不绝的给学生讲解老师本人所理解的课文精彩主旨;而学生如果能跟上老师的思路也会听的入神、入境,但如果跟不上老师的思路,或对课文内容有与老师不同理解思想的时候,就会出现被牵着思维左冲右撞上完一节课的情况,而且这样的学生也不在少数。我们的语文课本中那些经典又精彩的篇目,是经过历代专家、学者精心研究挑选出来的,其内涵是丰富多彩的,文章价值取向是多方面的。但在传统语文教学中,老师的一张嘴是不可能把这些丰富多彩的内涵都呈现给学生的,即使老师从多方面、多角度的分析、讲解了课文,也是局限的,不全面的,因为它不是学生自己认知的结果。
例如《荷塘月色》这一课,它作为中学语文教材篇目,可谓历史悠久了。这是一篇抒情散文,似乎无庸置疑,不过抒情之具体内容,却是众说纷纭。我们语文教师大多重视其文学成分,主要从其课文内容之精彩,来分析课文中作者是如何写荷塘与月光之美;从时代背景的角度分析作者如何借对“荷塘月色”的细腻描绘,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这种通过美来抒发惆怅、忧郁的情感,似乎很矛盾,这种心情学生是很难理解的,而老师一般的教学策略就是一语点破,这样学生就会不加思考的依据这个背景来分析课文,学生也就很难用自己的认知来感悟文章的真谛。
而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我们完全可以把这“荷塘与月光”借助信息技术与网络等手段,把它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以景析情,帮助学生理解作者是如何借着力绘景来寄托自己感情的文章主旨。
老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来展示那“幽僻”、“寂寞”、“阴森森”的塘边小路;通过图片展示月光下的荷叶,荷花,并配以清幽的背景音乐;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仿佛真正进入了那朦胧中的荷塘,好像真的走在荷塘边幽僻的小路上,好像真的闻到了荷花香。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配乐朗读课件,学生可以在电脑背景音乐下进行身临其境的自读赏析。学生可以通过上因特网、电子图书馆等不同网络途径查找搜集相关资料,查找现在“北京清华园荷花池”的图片,再通过小组的团结合作,就会富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鼠标轻轻一点,画面、音乐、文字落英缤纷,表情、眼神、思考也就随之流光溢彩。在这里,多媒体信息技术动态的“画”、“声”结合,辅助了语文中的对文言与情感的理解,其对学生的影响自然刻骨铭心,久而难忘了。
2 语文在信息技术下“美梦成真”
语文这一学科的特点决定它的主要意图,就是老师引领学生品味课文的韵味;在品味文章的同时,学习相关的语言知识。而品味文章是要品味出文章的美,品味出作品的写作背景,作者的写意图。
例如《天净沙·秋思》一课中,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在老师播放的音乐声中,让学生闭上眼睛尽情想象,从脑海中听到音乐,并联想到夕阳西下的画面,再通过图片展示,秋景中的秋蝉残鸣、胜日秋果、“小桥”、“老树”以及远处古栈道上“瘦马”,让学生领略所描绘的意蕴,所展示出的情境。这就激发学生的想象的空间,让他们尽情地去发挥他们认为的夕阳西下的场面是什么样的;经过这样的激发,学生脑海中“夕阳西下”就不是课文上面仅仅有的那个图画,可以有很多的场景。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是无穷无尽的,学生的思维已经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中得到了突出体现。传统语文的“美”是梦幻的,现代信息技术下的语文能“美梦成真”。
3 现代信息技术要“画龙点睛”而非“画蛇添足”
教师和现代信息技术在解决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时都显示了他们的实力,但两者既不能互相完全代替,也不能互相排斥,而是应用一种新的方式把他们结合起来,减少各自的不足,相辅相承,两者的优势就会变得更加有效。我们应该理性的认识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应用的关系,不要走入滥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误区。只有恰到好处地运用信息技术,才能促进语文教学,优化教学效果,培养真正的现代化人才。
例如《林黛玉进贾府》一课中,琐碎的描写、繁杂的人物关系、多变的人物性格,让学生眼花缭乱;而理清人物关系,把握人物性格,了解贾府典型的生活环境,进而理解主指,是文章的重难点内容。但这些内容是通过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所见所闻表现出来的。这时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静态的想象变为动态的形象直观,用FLASH、PWOERPOINT等软件,将人物关系和贾府建筑建图片联接起来,设计出黛玉的行路线。这样在“走”的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把人物关系理解清楚,林黛玉的心态基本上也就理解清楚了,难点也就突破了。从而变抽象为直观,信息技术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加深了对知识的印象和理解,巩固了知识,取得动感、美感、直观、易学的效果。
就语文学科而言,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要从整合的理念出发,按照语文教学的规律,恰到好处地点缀于课堂教学当中,发挥它的最佳效能。语文之美在于恰到好处,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画龙点睛”而非“画蛇添足”。
在语文学科课程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已经逐渐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我们完全相信,新的语文教学改革中,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将比其它教学手段以无可比拟的优势走进课堂;对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语文能力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这就更需要我们用信息理念来完善我们的语文教学,通过不断提高语文教学的信息化水平,推动语文教学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 陈志丹.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J].成才之路,2003.
[2] 张宏玲.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