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采用“哈尔滨市居民生活状态与生活态度的调查问卷”作为测试工具,随机抽取哈尔滨市399名被试作为调查样本。笔者试图选用调查问卷中涉及到的一部分信息,通过自己的研究假设来以哈尔滨市城市居民为例对当前我国城区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关键词:城区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对生活的主观体验以及满意程度,而主观幸福感是一项测量自己对生活现状满意程度的指标之一,因此主观幸福感已经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在此种环境之下,笔者运用调查分析的方法对我国城区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将有助于提升城区居民的主观幸福感。
二、相关的理论与研究
西方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始于20 世纪50 年代,经历了研究的描述阶段和理论建构阶段,目前已经进入了理论深化阶段。Gray 的人格理论认为个体差异主要是由两个基本脑动力系统差异造成。Watson 和Clark(1984,1997)假设神经质和外倾性分别对消极情感和积极情感具有较高的气质易感性,即对SWB起着气质性作用。Brunstein等人(1998)认为:当一个人能以内在价值和自主选择的方式来追求目标并达到可行程度时,SWB才会增加,即目标必须与人的内在动机或需要相适宜才能提高SWB。国外研究者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财富、人格、年龄、婚姻等因素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上。
国内关于SWB的研究开始较晚,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研究尚处于起始和探索阶段,因此国内研究较少,对实证方面的研究还需进一步探讨。目前国内在众多对SWB的研究中,其研究对象从年龄层的划分看,大多集中在青少年(张倩妹,2007);从所从事职业类别来看,针对大中小学生的研究颇多(李昌林,孙庆民,2007),对中老年以及学生之外的群体研究较少;从研究角度来看,国内主要集中在研究文化、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经济、应对方式、自我效能感以及人格等因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此次研究是对城区居民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更多涉及到的是中老年人;而在研究角度上将涉及对自身工作报酬的认可度、宗教信仰以及对社区的认可度等前人较少研究的方面,因此此次研究将对前人关于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行进一步的丰富和补充。
三、研究假设及研究概念的界定
(一)研究假设
本文中,笔者从“哈尔滨市居民生活状态与生活态度的调查问卷”中选取部分数据作为研究之用,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为研究主题,研究假设如下。H1:对自身工作报酬的认可度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且两者呈正相关关系;H2:宗教信仰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有宗教信仰的人主观幸福感更强;H3:对社区的认可度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对社区认可度越高主观幸福感越强。本文将在这三个研究假设之上展开此次验证与分析。
(二)概念界定
主观幸福感,采用迪涅(Diener)的观点,认为主观幸福感就是个体依据自己内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的整体性评价。
对自身工作报酬的认可度,是指根据自己的技术和努力,感觉自己所得到的工作报酬是否合理,即对于目前自己的工作报酬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认可。
对社区的认可度包括与邻居的关系、对社区的自然环境及对社区本身的认可程度等方面,总体来说,量表总分越高代表对社区的认可度越高。
四、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通过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荣市街道办事处下属的十个社区的居民随机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399份,回收有效问卷397份,问卷有效率为99.5%。
(二)抽样方法
简单随机抽样。
(三)研究工具与测量
自编“哈尔滨市居民生活状态与生活态度的调查问卷”。其中,本文中所使用到的题目或量表如下。主观幸福感,具体测量题目为:“整体来说,您觉得快不快乐?”,分为很快乐、还算快乐、普通、不太快乐以及很不快乐五个选择;对自身工作报酬的认可度,具体测量题目为:“您认为您的工作报酬是合理的吗?”,分为离应得的还差得远、比应得的少一点儿、刚好合适、比应得的多一点儿、比应得的多多了、从来没工作过以及无法选择七个选择;宗教信仰,具体测量题目为:“您的宗教信仰是?”,分为佛教、道教等十二项选择,在本文中笔者将其处理为只有两个类别的定类变量,分别为有宗教信仰和无宗教信仰两类;对社区的认可度,主要用社区认可度量表来测量,最后计算量表总分。
(四)分析软件
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处理。
五、研究结果
(一)对自身工作报酬认可度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以对自身工作报酬认可度为自变量,主观幸福感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下图表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levene检验结果为方差齐(F=1234,p=0288>005),可以进行方差分析。
从上表ANOVA的输出结果可以看出,对自身工作报酬认可度不同的人的主观幸福感的平均值间在0.05水平上没有显著差异(F=1.422,p=0.205>0.05),两个变量间没有显著关系。
(二)宗教信仰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以宗教信仰为自變量(把宗教信仰处理为有宗教信仰和无宗教信仰两个水平的定类变量),主观幸福感为因变量进行独立样本 t 检验,结果如下表。
从表3可以看出,有宗教信仰与无宗教信仰的
两个水平组间的平均主观幸福感存在一定差距。从表4可以看出,有无宗教信仰两个水平组间的在平均主观幸福感的方差分布上齐(F=0009,p=0926>005),因此看第一行结果,说明有无宗教信仰的两个群体的平均主观幸福感间不存在显著差异(t=0788,p=0431>005)。宗教信仰对主观幸福感的大小没有显著影响。 (三)对社区的认可度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以对社区的认可度为自变量,以主观幸福感为因变量做回归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
由以上3個表格可以看出,R^2=16%,说明对社区的认可度解释了因变量主观幸福感方差的16%;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回归整体检验显著 (F=6107,p<005);对社区的认可度与主观幸福感间的回归系数显著(t=-2471,p<005)。方程为Y=3298-0013X,对社区的认可度提高一个单位,主观幸福感平均降低0013个单位。
六、讨论
单因素方差分析输出结果表明,对工作报酬认可度对主观幸福感没有显著影响,两者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推翻笔者此前在研究假设中提出的“对工作报酬的认可度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假设。但选择“从来没工作过”和“无法选择”两项的人数为41人,占到总调查人数的104%,这部分人对工作报酬的认可度并不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他们的主观幸福感是受到对工作报酬的认可度以外的因素的影响,而在分析过程中并未考虑到这种情况,所以不排除由这两个选项所导致的误差的出现。
独立样本t 检验输出结果表明,有无宗教信仰对人们的主观幸福感没有显著的影响。推翻笔者此前在研究假设中提出的“宗教信仰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假设。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对社区的认可度与主观幸福感间存在线性关系,但具体关系为对社区的认可度提高一个单位,主观幸福感平均降低0013个单位,从日常生活经验判断两者间应该存在正相关关系而并非负相关关系。为验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与真实性,笔者认为有必要完善问卷的效度测量问题,如有需要,还可对相关居民进行回访。(作者单位:1.哈尔滨工程大学;2.北京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鲁元平,王韬. 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评述[J]. 经济学动态,2010,05:125-130.
[2]任志洪,叶一舵. 国内外关于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述评[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4:152-158.5-130.
[3]吴明霞. 30年来西方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理论发展[J]. 心理学动态,2000,04:23-28.
[4]邢占军. 城市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J]. 新东方,2004,11:19-24.
关键词:城区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对生活的主观体验以及满意程度,而主观幸福感是一项测量自己对生活现状满意程度的指标之一,因此主观幸福感已经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在此种环境之下,笔者运用调查分析的方法对我国城区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将有助于提升城区居民的主观幸福感。
二、相关的理论与研究
西方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始于20 世纪50 年代,经历了研究的描述阶段和理论建构阶段,目前已经进入了理论深化阶段。Gray 的人格理论认为个体差异主要是由两个基本脑动力系统差异造成。Watson 和Clark(1984,1997)假设神经质和外倾性分别对消极情感和积极情感具有较高的气质易感性,即对SWB起着气质性作用。Brunstein等人(1998)认为:当一个人能以内在价值和自主选择的方式来追求目标并达到可行程度时,SWB才会增加,即目标必须与人的内在动机或需要相适宜才能提高SWB。国外研究者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财富、人格、年龄、婚姻等因素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上。
国内关于SWB的研究开始较晚,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研究尚处于起始和探索阶段,因此国内研究较少,对实证方面的研究还需进一步探讨。目前国内在众多对SWB的研究中,其研究对象从年龄层的划分看,大多集中在青少年(张倩妹,2007);从所从事职业类别来看,针对大中小学生的研究颇多(李昌林,孙庆民,2007),对中老年以及学生之外的群体研究较少;从研究角度来看,国内主要集中在研究文化、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经济、应对方式、自我效能感以及人格等因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此次研究是对城区居民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更多涉及到的是中老年人;而在研究角度上将涉及对自身工作报酬的认可度、宗教信仰以及对社区的认可度等前人较少研究的方面,因此此次研究将对前人关于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行进一步的丰富和补充。
三、研究假设及研究概念的界定
(一)研究假设
本文中,笔者从“哈尔滨市居民生活状态与生活态度的调查问卷”中选取部分数据作为研究之用,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为研究主题,研究假设如下。H1:对自身工作报酬的认可度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且两者呈正相关关系;H2:宗教信仰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有宗教信仰的人主观幸福感更强;H3:对社区的认可度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对社区认可度越高主观幸福感越强。本文将在这三个研究假设之上展开此次验证与分析。
(二)概念界定
主观幸福感,采用迪涅(Diener)的观点,认为主观幸福感就是个体依据自己内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的整体性评价。
对自身工作报酬的认可度,是指根据自己的技术和努力,感觉自己所得到的工作报酬是否合理,即对于目前自己的工作报酬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认可。
对社区的认可度包括与邻居的关系、对社区的自然环境及对社区本身的认可程度等方面,总体来说,量表总分越高代表对社区的认可度越高。
四、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通过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荣市街道办事处下属的十个社区的居民随机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399份,回收有效问卷397份,问卷有效率为99.5%。
(二)抽样方法
简单随机抽样。
(三)研究工具与测量
自编“哈尔滨市居民生活状态与生活态度的调查问卷”。其中,本文中所使用到的题目或量表如下。主观幸福感,具体测量题目为:“整体来说,您觉得快不快乐?”,分为很快乐、还算快乐、普通、不太快乐以及很不快乐五个选择;对自身工作报酬的认可度,具体测量题目为:“您认为您的工作报酬是合理的吗?”,分为离应得的还差得远、比应得的少一点儿、刚好合适、比应得的多一点儿、比应得的多多了、从来没工作过以及无法选择七个选择;宗教信仰,具体测量题目为:“您的宗教信仰是?”,分为佛教、道教等十二项选择,在本文中笔者将其处理为只有两个类别的定类变量,分别为有宗教信仰和无宗教信仰两类;对社区的认可度,主要用社区认可度量表来测量,最后计算量表总分。
(四)分析软件
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处理。
五、研究结果
(一)对自身工作报酬认可度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以对自身工作报酬认可度为自变量,主观幸福感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下图表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levene检验结果为方差齐(F=1234,p=0288>005),可以进行方差分析。
从上表ANOVA的输出结果可以看出,对自身工作报酬认可度不同的人的主观幸福感的平均值间在0.05水平上没有显著差异(F=1.422,p=0.205>0.05),两个变量间没有显著关系。
(二)宗教信仰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以宗教信仰为自變量(把宗教信仰处理为有宗教信仰和无宗教信仰两个水平的定类变量),主观幸福感为因变量进行独立样本 t 检验,结果如下表。
从表3可以看出,有宗教信仰与无宗教信仰的
两个水平组间的平均主观幸福感存在一定差距。从表4可以看出,有无宗教信仰两个水平组间的在平均主观幸福感的方差分布上齐(F=0009,p=0926>005),因此看第一行结果,说明有无宗教信仰的两个群体的平均主观幸福感间不存在显著差异(t=0788,p=0431>005)。宗教信仰对主观幸福感的大小没有显著影响。 (三)对社区的认可度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以对社区的认可度为自变量,以主观幸福感为因变量做回归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
由以上3個表格可以看出,R^2=16%,说明对社区的认可度解释了因变量主观幸福感方差的16%;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回归整体检验显著 (F=6107,p<005);对社区的认可度与主观幸福感间的回归系数显著(t=-2471,p<005)。方程为Y=3298-0013X,对社区的认可度提高一个单位,主观幸福感平均降低0013个单位。
六、讨论
单因素方差分析输出结果表明,对工作报酬认可度对主观幸福感没有显著影响,两者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推翻笔者此前在研究假设中提出的“对工作报酬的认可度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假设。但选择“从来没工作过”和“无法选择”两项的人数为41人,占到总调查人数的104%,这部分人对工作报酬的认可度并不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他们的主观幸福感是受到对工作报酬的认可度以外的因素的影响,而在分析过程中并未考虑到这种情况,所以不排除由这两个选项所导致的误差的出现。
独立样本t 检验输出结果表明,有无宗教信仰对人们的主观幸福感没有显著的影响。推翻笔者此前在研究假设中提出的“宗教信仰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假设。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对社区的认可度与主观幸福感间存在线性关系,但具体关系为对社区的认可度提高一个单位,主观幸福感平均降低0013个单位,从日常生活经验判断两者间应该存在正相关关系而并非负相关关系。为验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与真实性,笔者认为有必要完善问卷的效度测量问题,如有需要,还可对相关居民进行回访。(作者单位:1.哈尔滨工程大学;2.北京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鲁元平,王韬. 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评述[J]. 经济学动态,2010,05:125-130.
[2]任志洪,叶一舵. 国内外关于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述评[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4:152-158.5-130.
[3]吴明霞. 30年来西方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理论发展[J]. 心理学动态,2000,04:23-28.
[4]邢占军. 城市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J]. 新东方,2004,11: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