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政治课堂生活化提出的依据及乡土资源植入对实现政治课堂生活化的意义,提出从“播放乡土影像,丰富情感体验,实现教学资源生活化”等四个方面,营造生活化的政治课堂,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获得知识、增长能力。
【关键词】乡土资源;高中政治;生活化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指出:“新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生活化的高中政治课堂正是顺应新课改、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作用的必然要求;同时符合了高中生的“体悟生活、提升思维”的身心特点,也克服了传统政治教学重学科知识体系完整性、轻学生生命的情感需求,重知识的传授与识记、轻知识的运用与解决,有利于让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体验学习的价值,从而唤发课堂应有的生命力。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
高中政治理论性强、抽象度高、理解较难,学生往往对学习政治的兴趣不高,挖掘生活资源成为解决政治课堂问题非常有效的途径。丰富而有代表性的不少教材资源往往与学生现有教学区域的实际生活相距较远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而学生所在地域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即乡土资源具有其他课程或生活资源所无法替代的亲切感濃、真实感强、情感共鸣度高、清新质朴,直观具体,与学生现实生活最近也最紧密,突出学生生活的主题,有利于升华学生爱乡情感,极易引起学生浓厚的探究欲望和潜能,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提高教学的生动性和有效性。同时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和主动性,开拓学生的视野,是培养学生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解决问题的一部好教材。总之,乡土资源的植入易使高中政治课堂充满乡土生活气息,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生活化景观,焕发出政治课堂的生活魅力。
如何巧用乡土资源,营造生活化的政治课堂,根据教学实践,提出以下解决措施:
一、播放乡土影像,丰富情感体验,实现教学资源生活化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课堂教学一旦真正触及到学生的内心深处,往往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拔动学生的情感之弦,适时引入乡土视频,利用学生成长环境的亲情和乡情,使学生学习在情感支撑下变得积极主动,使学生关注课堂,享受课堂,引领学生积极主动认识现实生活,提升生活的意义和质量。
在执教《实现人生价值》时,播放《感动潮乡》海宁十佳教师颁奖感人画面这一乡土影像,这位教师身患重病,瘫坐在轮椅上,由家人陪同接受市领导和同行们对他的关怀与祝福。他曾在四川汶川支教多年,为了改善当地学生的就餐环境,在家境十分贫寒的前提下毅然捐出仅有的10万元钱修建新食堂,并使其成为汶川地震中支教学校师生唯一的避震港,挽救百名多生命,用高尚的人格感染着学生,用炽热的爱心滋润着学生的心田。他用无私的爱和真诚的付出深深感染着我们海宁潮乡每一位儿女,无数感动事迹在百姓中广为流传,无数异地孩子的命运因他的努力而改变……同学们,这位可敬令人尊崇的教师是谁吗?在我们身边还有多少位让你感动的教师吗?顿时许多学生都流下了感动流泪,心灵受到震憾,情绪高涨,学生踊跃发言,纷纷介绍起自己身边让自己成长中难以忘怀的老师,在交流中真切地感受师爱的伟大,营造学生亲师、爱师、尊师的情感氛围,鼓励学生长知识、练修养,增能力,像教师一样树立人生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
在教学中植入与教材相切合的这一朴实而富有鲜活的乡土资源,容易诱发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更易使学生感到家乡先进人物的可亲可信与可敬,大大增强了课堂教学的真实感,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思考,用心感悟与体验,在升华情感中易达成对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落实,从而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活用乡土资源,化解教学难点,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的认知规律就是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就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因此,生活化教学在活用乡土资源创设问题情境时,更要注重教学内容落实的生活化,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增强学生参与解决问题的热情和社会责任感,在感悟知识的同时提高知识的活用能力。
在执教《传统文化的继承》一课时,让同学从现有生活经验中搜索当地的传统习俗如生产习俗、生活习俗、岁时习俗、礼仪习俗、社会习俗等,让学生自主讲解,互相讨论与评价,学生印象更深刻,真切地感悟到教材上所讲的传统习俗对我们生活的持久性影响。同时根据学校组织的参观海宁古城活动和平时走访所拍摄的资料进行播放或呈现,配以自己的解读,感受海宁古城老宅如徐志摩故居、金庸旧居、海宁皮革城、盐官古城的建筑风格,从而理解传统建筑的特点。同时针对当前海宁申报国家文化名城,提出“为什么借助海宁传统文化优势打造文化名城”,将现实生活问题政治化,让学生深入实践进行调查与思考,从民众融入实际切实解决问题的发言中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运用传统文化的特点及作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基于海宁皮影戏已经成功申遗的事实,让学生感受自豪的同时,勇于面对皮影戏制作人才面临后继无人的处境,以此让学生带着问题延伸到课外生活,为下一框如何继承传统文化作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同时为学生提供思考解决现实问题的时间与空间。
三、亲临乡土资源,开展研究学习,实现政治作业生活化
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富有创新能力的实践主体学生,让他们利用署期与假日走出校门,融入到乡土的自然与人文情境中,体验妙趣,回味家乡的过去,畅想家乡的未来,在亲身感受中拍摄,撰写考察心得,拓宽政治课堂的生活视界。
在执教《公民的民主决策》一课后布置课外延伸作业,公民应该如何为政府打造“魅力海宁”做些什么样的现实努力。学生们利用国庆长假,选取最能代表海宁文化符号的传统文化名胜、文化名人、文化特色、民间工艺等进行现场调查,采访、拍照、查阅资料并整理分析资料,把自己亲身感受及体验写成考查心得、调查报告或小论文等在班级进行交流或成果展示,评出实践的各类奖项。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在肯定活动成效的同时指出不足,以便更好地开展实践活动。通过这样多样化的反馈形式,提高学生政治参与意识,唤醒了学生的成就感,促进乡土资源与理论学习有机结合的实效。
通过乡土资源开发利用的实践所开展的研究性学习,不仅使学生在浓浓的乡土情境中丰富了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体验对民主决策这种政治生活的价值与意义,而且培养了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实现在生活中感悟知识,在知识中体验生活.
乡土资源作为促进有效教学不可替代的独特地缘优势,以其它挥舞的画笔、跳动的音符成为教师点燃学生思维、激发情感共鸣、活跃课堂氛围的基础。同时课堂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积累,充分发掘学生身上熟知的乡土资源,尊重学生差异和个性,为课堂教学预设中顺利实现理论生成提供了生活前提,在情感体悟的反思升华中成为打造生活化政治课堂有效教学的画龙点睛之笔。乡土资源植入课堂易建立起课堂、生活与自然连通的学习共同体,实现研究、学习和学生育德生活的一体化,成为演绎生活化的高中政治课堂不可忽视的课程资源。
【关键词】乡土资源;高中政治;生活化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指出:“新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生活化的高中政治课堂正是顺应新课改、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作用的必然要求;同时符合了高中生的“体悟生活、提升思维”的身心特点,也克服了传统政治教学重学科知识体系完整性、轻学生生命的情感需求,重知识的传授与识记、轻知识的运用与解决,有利于让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体验学习的价值,从而唤发课堂应有的生命力。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
高中政治理论性强、抽象度高、理解较难,学生往往对学习政治的兴趣不高,挖掘生活资源成为解决政治课堂问题非常有效的途径。丰富而有代表性的不少教材资源往往与学生现有教学区域的实际生活相距较远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而学生所在地域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即乡土资源具有其他课程或生活资源所无法替代的亲切感濃、真实感强、情感共鸣度高、清新质朴,直观具体,与学生现实生活最近也最紧密,突出学生生活的主题,有利于升华学生爱乡情感,极易引起学生浓厚的探究欲望和潜能,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提高教学的生动性和有效性。同时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和主动性,开拓学生的视野,是培养学生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解决问题的一部好教材。总之,乡土资源的植入易使高中政治课堂充满乡土生活气息,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生活化景观,焕发出政治课堂的生活魅力。
如何巧用乡土资源,营造生活化的政治课堂,根据教学实践,提出以下解决措施:
一、播放乡土影像,丰富情感体验,实现教学资源生活化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课堂教学一旦真正触及到学生的内心深处,往往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拔动学生的情感之弦,适时引入乡土视频,利用学生成长环境的亲情和乡情,使学生学习在情感支撑下变得积极主动,使学生关注课堂,享受课堂,引领学生积极主动认识现实生活,提升生活的意义和质量。
在执教《实现人生价值》时,播放《感动潮乡》海宁十佳教师颁奖感人画面这一乡土影像,这位教师身患重病,瘫坐在轮椅上,由家人陪同接受市领导和同行们对他的关怀与祝福。他曾在四川汶川支教多年,为了改善当地学生的就餐环境,在家境十分贫寒的前提下毅然捐出仅有的10万元钱修建新食堂,并使其成为汶川地震中支教学校师生唯一的避震港,挽救百名多生命,用高尚的人格感染着学生,用炽热的爱心滋润着学生的心田。他用无私的爱和真诚的付出深深感染着我们海宁潮乡每一位儿女,无数感动事迹在百姓中广为流传,无数异地孩子的命运因他的努力而改变……同学们,这位可敬令人尊崇的教师是谁吗?在我们身边还有多少位让你感动的教师吗?顿时许多学生都流下了感动流泪,心灵受到震憾,情绪高涨,学生踊跃发言,纷纷介绍起自己身边让自己成长中难以忘怀的老师,在交流中真切地感受师爱的伟大,营造学生亲师、爱师、尊师的情感氛围,鼓励学生长知识、练修养,增能力,像教师一样树立人生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
在教学中植入与教材相切合的这一朴实而富有鲜活的乡土资源,容易诱发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更易使学生感到家乡先进人物的可亲可信与可敬,大大增强了课堂教学的真实感,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思考,用心感悟与体验,在升华情感中易达成对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落实,从而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活用乡土资源,化解教学难点,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的认知规律就是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就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因此,生活化教学在活用乡土资源创设问题情境时,更要注重教学内容落实的生活化,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增强学生参与解决问题的热情和社会责任感,在感悟知识的同时提高知识的活用能力。
在执教《传统文化的继承》一课时,让同学从现有生活经验中搜索当地的传统习俗如生产习俗、生活习俗、岁时习俗、礼仪习俗、社会习俗等,让学生自主讲解,互相讨论与评价,学生印象更深刻,真切地感悟到教材上所讲的传统习俗对我们生活的持久性影响。同时根据学校组织的参观海宁古城活动和平时走访所拍摄的资料进行播放或呈现,配以自己的解读,感受海宁古城老宅如徐志摩故居、金庸旧居、海宁皮革城、盐官古城的建筑风格,从而理解传统建筑的特点。同时针对当前海宁申报国家文化名城,提出“为什么借助海宁传统文化优势打造文化名城”,将现实生活问题政治化,让学生深入实践进行调查与思考,从民众融入实际切实解决问题的发言中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运用传统文化的特点及作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基于海宁皮影戏已经成功申遗的事实,让学生感受自豪的同时,勇于面对皮影戏制作人才面临后继无人的处境,以此让学生带着问题延伸到课外生活,为下一框如何继承传统文化作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同时为学生提供思考解决现实问题的时间与空间。
三、亲临乡土资源,开展研究学习,实现政治作业生活化
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富有创新能力的实践主体学生,让他们利用署期与假日走出校门,融入到乡土的自然与人文情境中,体验妙趣,回味家乡的过去,畅想家乡的未来,在亲身感受中拍摄,撰写考察心得,拓宽政治课堂的生活视界。
在执教《公民的民主决策》一课后布置课外延伸作业,公民应该如何为政府打造“魅力海宁”做些什么样的现实努力。学生们利用国庆长假,选取最能代表海宁文化符号的传统文化名胜、文化名人、文化特色、民间工艺等进行现场调查,采访、拍照、查阅资料并整理分析资料,把自己亲身感受及体验写成考查心得、调查报告或小论文等在班级进行交流或成果展示,评出实践的各类奖项。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在肯定活动成效的同时指出不足,以便更好地开展实践活动。通过这样多样化的反馈形式,提高学生政治参与意识,唤醒了学生的成就感,促进乡土资源与理论学习有机结合的实效。
通过乡土资源开发利用的实践所开展的研究性学习,不仅使学生在浓浓的乡土情境中丰富了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体验对民主决策这种政治生活的价值与意义,而且培养了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实现在生活中感悟知识,在知识中体验生活.
乡土资源作为促进有效教学不可替代的独特地缘优势,以其它挥舞的画笔、跳动的音符成为教师点燃学生思维、激发情感共鸣、活跃课堂氛围的基础。同时课堂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积累,充分发掘学生身上熟知的乡土资源,尊重学生差异和个性,为课堂教学预设中顺利实现理论生成提供了生活前提,在情感体悟的反思升华中成为打造生活化政治课堂有效教学的画龙点睛之笔。乡土资源植入课堂易建立起课堂、生活与自然连通的学习共同体,实现研究、学习和学生育德生活的一体化,成为演绎生活化的高中政治课堂不可忽视的课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