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之美”的教学

来源 :开放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woicq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童年为题材的课文。从不同角度表现了童年之美,是珍贵的课程资源。在这类课文的教学中,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以审美式阅读引导学生体会“童年之美”。
  
  一、价值导向:呵护与提升儿童的精神世界
  
  1 呵护本真的儿童精神世界。
  案例1 《妈妈的账单》教学片段(人教版三年级下册)
  师:你们怎么看小彼得给妈妈开出的账单?
  生:小彼得太不应该了。
  生:小彼得是个坏孩子。
  师:你们看看账单,小彼得都做了些什么?
  生:他帮妈妈做了很多事。
  生:小彼得还是个听话的孩子。
  师:帮妈妈干活,听妈妈的话,这样的孩子是个坏孩子吗?
  生:不是。
  师:小彼得不是坏孩子。做了一点事,为什么就要向妈妈拿钱啊?
  (生答不出)
  师:小彼得帮家里做生意。看到了许多账目来往,渐渐懂得付出就要得到回报。但是,他还分不清什么该要钱,什么是不能要钱的,还不懂得亲情是无价的。在故事的结尾,小彼得对自己开出的账单有什么新的认识啊?
  生:他为妈妈的无私而感动。为自己的幼稚感到羞愧万分。
  师:小彼得已经知道自己错了,他还是个坏孩子吗?
  生:彼得是个好孩子。
  分析与启示 案例中的教师,坚持正确引导,使学生认识到小彼得之错是稚拙的错。是成长过程中可以原谅的错。假如教师认同个别学生的“小彼得是个坏孩子”的看法。将在学生的心里投下阴影,不利于他们的成长。童稚之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教师求全责备、吹毛求疵,导致学生的心理受伤。呵护童真,宽容犯错,是教师的责任。
  
  2 提升天真的儿童精神世界。
  案例2 《钓鱼的启示》教学片段(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师:你们认为文中的“我”该不该放掉这条鱼?
  生:他可以把鱼放在水中。再过两个小时拖上来。
  生:他可以找一个大网兜,把鱼装进里面,让它在水中的网兜里游两个小时,再拖上来。
  师:从表面上看,这的确是不错的办法,既得到大鲈鱼,又遵守了禁止钓鲈鱼的规定。但是,假如他当时真的这么做了,他会从这件事得到什么启示?成人以后。他还能够做到道德自律,不管有没有人在场,不管有没有人知道,都能遵守道德吗?
  生:他会变得投机取巧。
  生:他会人前一套,人后一套。
  师:那么,刚才有的同学的主意就是不好主意,不用为好。
  分析与启示 局限于对道德自律的模糊认识,学生出的“主意”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案例中的教师,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做得很到位的,值得借鉴。
  
  二、以审美式阅读体验童年之美
  
  教科书里的“童年之美”。需要审美式阅读,在阅读中体验。
  
  1 词句细读。
  案例3 《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片段(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师:请同学们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你注意到哪几个词?
  生:“不停”。还有“在乎”、“这一条”。
  师:这几个词语是反复出现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请比较下面的两段话:
  (投影课文原文:“这条小鱼在乎!”男孩儿一边回答,一边捡起一条鱼扔进大海。他不停地捡鱼扔鱼,不停地念叨着:“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改写的话:“这条小鱼在乎!”男孩儿一边回答。一边捡起一条鱼扔进大海。他捡鱼扔鱼。念叨着:“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
  师:从“不停地捡鱼扔鱼,不停地念叨着”,你体会到什么?
  生2:体会到他一直在抢救这些鱼。
  生3:体会到他认为哪怕是多救一条小鱼也好。
  师:“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你能说得更具体吗?
  生4:这条小鱼在乎我救他,这条小鱼也在乎我救他。还有这一条也在乎我救他。这一条也在乎我救他,这一条也在乎我救他,每一条小鱼都在乎我救他。
  师:这么多的小鱼都在乎我去救他,“在乎”是什么意思啊?
  生5:在乎,就是特别需要的意思。
  师:是啊,每条小鱼都特别需要有人救它,在乎有人能救它。
  分析与启示 抓住主要词语,揣摩比较。细细品味,是感悟童心的基本方法。案例里的教师比较揣摩以后。还引导学生表演“不停地捡鱼扔鱼,不停地念叨着”,体验小男孩救鱼的执著。体验式细读,感悟童心,童心与童心的沟通,能使儿童的精神世界升华。
  
  2 放飞想象。
  案例4 《触摸春天》教学片段(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师:你认为“张望”这个词用得准确吗?
  生1:“张望”是“看”的意思,我认为应该用在正常人身上。安静是盲人,她看不见东西,所以不能用“张望”。
  生2:我觉得可以用“张望”,虽然安静看不见东西,但从“张望”这个词中,我可以感受到她是多么想看见东西呀!
  师:尽管安静是盲童,但她仰起头来张望。假如你就是安静,你想张望什么呢?
  生3:我多么想看到蝴蝶长什么样子啊。
  生4:我很想看到蝴蝶是怎样飞翔的。
  生5:我想看看美丽的花园是什么样。
  师:是呀!她多么希望能看看蝴蝶展翅高飞的姿势。多么希望看看那条划过天际的美丽弧线。你们说,她看到没有?
  (孩子们善意地回答:她看到了,她用心看到了,那不是奇迹,是盲人所特有的举动。)
  分析与启示 课文里的盲童是个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儿童,在她的精神世界里,充满对美好事物的想象。哪怕小小的蝴蝶,都能引发她无尽的遐想。案例里的教师。以想象为切入口,引导学生从一颗童心进入另一颗童心,引发情感的共鸣。想象,是进人儿童精神世界的通行证。
  
  3 联系语境。
  案例5 《小英雄雨来》教学片段(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师:雨来为了保护交通员李大叔,被敌人暴打。而且就要被敌人杀害了。此时,他眼里的芦花村是怎样的景色啊?请同学把课文里相关句子读一读。
  生1:太阳已经……飘飘悠悠地飞着。
  师:你从这段描写中体会到什么?
  生2:体会到景色的美丽。
  生3:体会到雨来对家乡的留恋。
  师:雨来虽然年纪小,但他知道家乡的美丽、祖国的美丽,他是为祖国而牺牲的。
  分析与启示 一切景语皆情语。从景入手,可以窥见儿童的精神世界。小雨来就要遇害了,此时芦花村的美景,是作者创设的美景,也是雨来心中的美景。案例中的教师。从景色描写人手,引导学生体验雨来可能遇害前的内心世界。由境入心。也是进入童心的途径之一。
  
  4 感情朗读。
  案例6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片段(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师:父亲挖了8小时。儿子在黑暗里等待了8小时,儿子没有惊慌。他说:——
  生: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你总会和我们在一起。
  师:父亲挖了16小时,儿子在黑暗里等待了16小时,他还是没有惊慌。他说:——
  生: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你总会和我们在一起。
  师:父亲挖了24小时,儿子在黑暗里等待了24小时。他还是没有惊慌。他说:——
  生: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你总会和我们在一起。
  师:父亲挖了36小时。儿子在黑暗里等待了36小时,他还是没有惊慌。他说:——
  生: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你总会和我们在一起。
  师:终于可以出去了,爸爸叫儿子出去。他说——
  生:不!……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的。
  师:儿子对父亲的信任,不仅救了自己。也救了和他在一起的同学。
  分析与启示 案例里的教师,创设情境朗读文本,把儿子对父亲的情感放到时间中理解。灾难中的8小时、16小时、24小时、36小时是何等的漫长,何等的难熬,可是,儿子坚信只要父亲还活着。就一定会来救他。情境中的朗读,使学生逐步深入地体验到了儿子对父亲的信任和依赖;父子情深,是相互的,既有父亲要救出儿子的深情,更有儿子相信父亲会来解救自己的深情。情境朗读。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很多教师已经把它作为指导朗读的主要方法。
  
  (作者单位:安溪县教师进修学校责任编辑:胡本光)
其他文献
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小学作为这个“营盘”是基础教育生生不息的原点。从一个基层校长的角度,我以为,校长必须当仁不让地以“我的校园”的责任感担起全面经营学校的领头人重任,以“我的校园”的视点全面规划学校的工作;从一个教育者的角度,我以为,学校的每位从教者都必须以“我的校园”的主人心态参与经营学校的工作。如此,方能保证这个“营盘”的“铁打”质量,方能保证“流水兵”的质量。新课改以来的教育大环
期刊
新课改以来,现代学校教学管理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这既是对学校教学管理的挑战,又是对现代教科研工作的挑战。而从学校教学管理而言,一定要强化人本意识、科研意识、创新意识,顺应时代沿革,突出教学管理工作的现代性演变。    一、强化人本意识。实现教学管理的民主化    在现代学校管理中,最重要的管理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在学校管理的所有要素中,教师管理、教师队伍的建设是第一要素。因此,我校
期刊
赏识是指充分认识到人的积极因素,并加以肯定与赞赏。赏识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是激发孩子进步的动力。回顾自己的工作经历,我深深地体会到:多给孩子一些赏识。是使孩子们将自身潜能发展至极限的最好方法,是促使孩子形成自信、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  赏识孩子就要给他们平等的爱心。一名优秀教师的魅力,绝不仅仅来自渊博的学识和风度翩翩的外表,更源于能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赏识每一个学生。  我曾遇
期刊
当我们的教育从蒙着面纱的古板死寂的气氛中苏醒,教学上的改革就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芽来:从洋思现象、衡水经验,到杜郎口神话……色彩缤纷的改革经验无不招惹教育者的眼球。媒体的推介、网络的宣传、报纸的报道铺天盖地,全国各地教育部门也争相“取经”。可谓教育的春天红红火火,花香蝶舞,热闹非凡。  而在这热闹的背后,我们不得不产生怀疑和担忧的是:在这样轰轰烈烈的学习的大潮中,真正取得“真经”收得实效的,究竟能有
期刊
案例背景 本组课文的主题是“爱的奉献”。本课是其中一篇精读课文。金吉娅是一个美丽的女孩,小小的年纪有着一颗金子般的童心——她用本应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满足了一位素不相识女孩期盼已久的愿望。像《给予树》一类以体现童心之美为主题的课文教学。我们认为应该紧紧扣住主题,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体验,引导学生想象、朗读、领悟小金吉娅的童心之美。童心之美是本课教学成功的关键。    案
期刊
设计理念    童年不仅有稚气美,还有志气美。不少杰出人物在童年时代就立下宏大志向。本课教学要引导学生感悟最初少年周恩来不解“中华不振”之童稚,更要引导儿童体验他对“中华不振”的观察与思索,以及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    教材简析    课文讲述周恩来少年时代耳闻目睹中国人在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现实后。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继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
期刊
课堂上,我们总期待学生对文本多元感悟,提出自己的理解。然而,《第一场雪》的教学引发了我对“个性化解读”的思考。  在学习《第一场雪》第3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自己默读,随后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生1:我觉得雪下得很大。从“鹅毛般”这个词可以看出来。  生1:我还从“簌簌”和“一会儿就白了”感受到雪下得很大。  师:是呀,作者从黄昏看雪到夜晚听雪的细致描绘都让我们感受到这真是一场——  生:大雪
期刊
教室飞来“不速客”    这天,我上《鸟的天堂》,同学们正深情地朗读: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的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忽然,一只老鸹像一架失去航线的飞机一样从窗外撞了进来,大家都在专心读课文,没有人理会它。我心想:它很快会飞走的,不必理睬。谁知,这老鸹不但没有飞走,还飞上讲台踱起步来,喉咙里不时发出“咕咕咕”的声音,引得同学们哈哈大笑。有同学问:“老师,这是什么鸟?”“俗称老鸹。”还有
期刊
最近被热议的一个话题是京剧进课堂。  我不喜欢京剧。为了对这一艺术有所了解,曾硬着头皮看过十场以上的京剧,如果没有打字幕,不要说唱的听不懂,就是说的也听不懂。我对京剧的印象是:有话不好好说,有歌不好好唱。尽管不喜欢,但我热诚地期望京剧走向中兴,道理很简单,我不喜欢,有人喜欢,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从现在的事实看,京剧是小众化的艺术。为什么小众化的东西要硬性推广,让大多数人接受呢?这不符合常理。说
期刊
2008年5月26日至6月4日,我作为福建省青年志愿者心理援助服务队阳光分队的一员,奔赴四川5·12地震后的重灾区都江堰市,提供心理康复援助。这段日子,注定将是我一生最难忘的经历。我要用心去记录所有的点点滴滴,为了不能忘却的回忆……    5月26日    清晨六点,我们整装出发,队伍中有专职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医生、企业培训师、新闻工作者和来自各类学校的教师。8点5分,飞机起飞。厦航的空姐给每个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