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建设的不断发展、深入,国民经济不断提高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特别是城镇化进程不断向前推进,城镇建设迎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国家严令保护有限耕地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特别是对山地城市,有效利用土地资源严重不足,直接制约城市的有效发展,因此,有效开发并利用城市周围的山地,进行科学的建筑规划,有效缓解城市发展的土地紧缺问题。本文主要阐述山地城市规划设计的一些情况,并结合山地城市设计的思想和建筑的设计的理念,阐述山地城市规划设计的原则,以期对山地城市规划设计有些许作用。
关键词:山地城市;规划设计;设计原则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形种类齐全,各种地形交错分布,山地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33%,高原约占26%,盆地约占19%,平原约占12%,丘陵约占10%。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副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心城市的外扩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有效土地面积面临巨大的危机,为能进一步缓解城市,特别是山地城市发展的土地问题,必须逐步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山地。在我国,山地城市较多,分布也很广,然而山地城市一般指城市选址、建造在山坡或丘陵等复杂地形上,城市用地的坡度不小于5%,城市的各项基本使用功能,如居住环境、交通、绿化及其景观等特征在山地特有的地形地貌上不断展开、延伸,有机构成与平原城市截然不同的城市空间形态和城市环境特征的城市。在我国,典型的山地城市如重庆、青岛、香港等中心城市。
1 山地城市规划设计现状
山地城市是人口密集和土地价格最高的区域,也是城市及所在区域繁荣和发展的标志。但是,由于山地城市土地资源限制,山地城市的中心布局常常以单核式或多核分异式布局,分布于城市中岗、谷、台地等相对平坦的区域。但是,由于城市规划设计的不合理,加上城市化规模和速度空前发展,致使山地区域的资源利用速度和程度惊人,特别是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地区,建筑物琳琅满目,造型各异,完全没有统一的城镇规划,自然景观被破坏殆尽,由于随意、乱建住宅和小区,特别是在地质薄弱、容易造成自然灾害的区域,给城镇带来不安全的因素,特别是住宅建设结构变化各异,完全忽略与自然的和谐映衬,致使建筑不伦不类,严重影响城镇化的整体形象,也是城镇规划面临的一大难题。
2 山地城市规划设计概述
山地城市中的住宅区的坡度在5%以上,往往需要梯级和坡道处理道路高差关系的住宅区。由于自然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总体部署和三维立体空间美感和区域环境特殊性的需求,促使山地城镇住宅成为我国住宅建筑中的一种新型的组成类别,其作用是山地城镇住宅建设不仅可以保护区域内基本农田耕地面积,响应国家制定的耕地面积最少的红线政策,有效解决人土矛盾,符合中国现有的国情需要,还是构建和谐健康、绿色住宅的发展方向。在重大工程移民、生态移民过程中可有效利用区域的山地进行新农村的建设;邻近中心城市且具有良好生态环境和建筑规划设计的山地住宅已成为城市人民最佳的居住选择,不仅远离都市的喧嚣,又能感受大自然的气息,真是令人向往。下图1就是山地住宅的典型住宅小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地势,构建人、环境和谐共处。
图1
山地城市的规划设计必须有省市级规划部门统一勘察、设计、论证,不仅要考虑区域内的地质地貌、水文气候,还要考虑区域环境和生态状况,在尽可能减小生态和环境破坏的前提下,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山地城市及住宅小区,当然,必须融入建筑节能环保的理念,不仅能达到住宅、人与环境和谐共处,又能节能环保,互利双收。山地城市中心区的设计有很多种方法,其中竖向设计主要是因地制宜地采取房屋结构错层、吊脚、筑台、跌落、架空、附岩等各种设计手法,呈现出建筑高低参差不齐,起伏错落有致,明暗相间,以山地为背景,山岩与建筑物相互烘托,建筑与环境相互交融,构成独具区域特色的三维空间构型和山地建筑形式。重庆市中心区解放碑的大都会广场及都市广场的建筑设计就是运用这种创作手法,极大的丰富城市的空间景观。
山地城市在规划设计时,必须综合考虑区域山地的地址、地形,并结合建筑相关的规范和操作程序,结合美学特征,制定建筑与地形和谐共生的天际轮廓线模型,并不断设计完善城市建筑的高度和设计美观外形。南宁市经济开发区的总图设计图,就是以丘陵为基础进行规划设计,如下图2:
图 2
古语有“天有大美而不言”,区域自然之美是大美,平和的永恒之美,与建筑物顶部轮廓相互映衬、和谐统一。而对于城市高层建筑,规划设计应该以群建布局,并要求建筑群与区域地形地貌起伏一致,既错落有致,又能体现总体的和谐共处。科学、合理规划设计处理山体地势与建筑外在轮廓的关系,通过区域自然空间形态和建筑形态的多重叠加、平衡补形、协调整合,有机构成形势兼具的空间轮廓线,为山地城市增添美感和和谐景观。另外,由于山地城市所处的地质情况不同,采取的规划设计思想各异,在早期的山地住宅建造时,先将山体表面铲平,然后造房,这不仅严重后果破坏了当地的自然景观,还为自然灾害的发生埋下伏笔。目前,大多山地城市设计是依附山地建设,达到城市住宅与地形相互协调,或阶梯式建设,以山地主题轮廓相协调,图2中的南宁市经济开发区建设就是典型的例子。但是,依地形建设和规划设计难度较高,特别是在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设计难度就更高,必须更加重视区域地质状况和地基基础的施工,这样会使建设成本相对的升高,然而在城市道路设计上,可以依附山体轮廓设计,图1中的住宅道路就是典型的例子,从而减少设计和施工的成本。
3 山地城市规划设计原则
生态环境优先原则。在山地城市的规划建设时,必须考虑对山地自然风貌的破坏程度,以及设计对自然环境的修复和改造的程度和规模,保证对山地环境造成的影响最小,所以,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可将对自然环境的危害降至较低程度。城市规划设计要以生态环境为中心,而不是单纯的“以人为本”,城市规划设计应当从区域自然环境着手,注重对区域地质地貌、水文、气候等自然环境条件的分析,科学规划设计,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和自然景观的破坏。在规划设计中应积极引用“生态开支评估”系统,全面核算城市设计的生态成本和生态价值,进一步验证城市生态设计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整体有序的原则。山地城市规划设计必须经由国家或省市建设单位以及城市规划单位的严格审核,确保城市规划科学合理,比有利于整个城市的发展,当然,也必须与原有城市和当地的地形浑然一体,达到建筑、环境和植被的相互和谐映衬。在我国城市建筑设计理念中,也十分重视局部需求和整体需求之间的动态平衡,使整个城市规划设计有序、和谐。在保证区域山地环境的前提下,尽可能突出城市空间的标志性建筑和局部规划设计的自由度,确保城市设计的多样化并与区域自然环境的和谐一致。
有机分散和集中原则。科学规划山地城市不仅能有效解决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建筑规模与土地资源短缺的矛盾和高密度的人口集聚与生态环境承载力的之间矛盾,进一步完善和重构城市发展与自然演进之间的动态平衡机制。针对山地城市建筑用地的紧缺的现状,科学的采用建筑中心聚集,有机疏散的策略,有效建立用地节约、建筑设计与区域环境和谐的相对密集型的格局;不僅要保证建筑整体布局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也能有效的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环境。
结论
随着我国城市化规模的不断扩大、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有效的开发、利用山地资源,不仅能有效的缓解城市土地资源的紧缺的现状,更能依据山地特有的自然景观加上与之交相映衬的城市建筑,不仅能增添城市的唯美景观,也能使人们进一步亲近自然,回归自然。在山地城镇规划设计时,必须尽可能的减少对现有地形和地表环境的破坏,保留其自然特性和景观,最大限度保护和利用城市依托的自然景观, 维护自然环境和生态安全以及城市格局的连续性。在山地城市规划设计中,要充分体现区域的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充分体现人、建筑与自然景观和谐共生的理念,并要树立城市设计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协调好山地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创造美好的山地城市人居环境。
参考文献
[1] 何晓蓉,李辉霞,周红艺,陈峰云.我国山地城镇的景观生态学探讨[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06).
[2] 毛华松,张兴国.山区旅游小城镇建设规划研究—以重庆金刀峡镇为例[J].山地学报,2006,(06).
[3] 秦建成,高明.山地城镇土地利用的经济生态位分析及持续发展—以重庆市为例[J].山地学报,2003,(06).
[4] 蔡云楠,郭红雨.山地城镇景观规划设计探析[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0,(01).
[5] 许浩峰.山地流域小城镇生态规划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
[6] 张俊华.山地建筑设计浅析[J].广西城镇建设,2004,(11).
关键词:山地城市;规划设计;设计原则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形种类齐全,各种地形交错分布,山地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33%,高原约占26%,盆地约占19%,平原约占12%,丘陵约占10%。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副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心城市的外扩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有效土地面积面临巨大的危机,为能进一步缓解城市,特别是山地城市发展的土地问题,必须逐步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山地。在我国,山地城市较多,分布也很广,然而山地城市一般指城市选址、建造在山坡或丘陵等复杂地形上,城市用地的坡度不小于5%,城市的各项基本使用功能,如居住环境、交通、绿化及其景观等特征在山地特有的地形地貌上不断展开、延伸,有机构成与平原城市截然不同的城市空间形态和城市环境特征的城市。在我国,典型的山地城市如重庆、青岛、香港等中心城市。
1 山地城市规划设计现状
山地城市是人口密集和土地价格最高的区域,也是城市及所在区域繁荣和发展的标志。但是,由于山地城市土地资源限制,山地城市的中心布局常常以单核式或多核分异式布局,分布于城市中岗、谷、台地等相对平坦的区域。但是,由于城市规划设计的不合理,加上城市化规模和速度空前发展,致使山地区域的资源利用速度和程度惊人,特别是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地区,建筑物琳琅满目,造型各异,完全没有统一的城镇规划,自然景观被破坏殆尽,由于随意、乱建住宅和小区,特别是在地质薄弱、容易造成自然灾害的区域,给城镇带来不安全的因素,特别是住宅建设结构变化各异,完全忽略与自然的和谐映衬,致使建筑不伦不类,严重影响城镇化的整体形象,也是城镇规划面临的一大难题。
2 山地城市规划设计概述
山地城市中的住宅区的坡度在5%以上,往往需要梯级和坡道处理道路高差关系的住宅区。由于自然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总体部署和三维立体空间美感和区域环境特殊性的需求,促使山地城镇住宅成为我国住宅建筑中的一种新型的组成类别,其作用是山地城镇住宅建设不仅可以保护区域内基本农田耕地面积,响应国家制定的耕地面积最少的红线政策,有效解决人土矛盾,符合中国现有的国情需要,还是构建和谐健康、绿色住宅的发展方向。在重大工程移民、生态移民过程中可有效利用区域的山地进行新农村的建设;邻近中心城市且具有良好生态环境和建筑规划设计的山地住宅已成为城市人民最佳的居住选择,不仅远离都市的喧嚣,又能感受大自然的气息,真是令人向往。下图1就是山地住宅的典型住宅小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地势,构建人、环境和谐共处。
图1
山地城市的规划设计必须有省市级规划部门统一勘察、设计、论证,不仅要考虑区域内的地质地貌、水文气候,还要考虑区域环境和生态状况,在尽可能减小生态和环境破坏的前提下,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山地城市及住宅小区,当然,必须融入建筑节能环保的理念,不仅能达到住宅、人与环境和谐共处,又能节能环保,互利双收。山地城市中心区的设计有很多种方法,其中竖向设计主要是因地制宜地采取房屋结构错层、吊脚、筑台、跌落、架空、附岩等各种设计手法,呈现出建筑高低参差不齐,起伏错落有致,明暗相间,以山地为背景,山岩与建筑物相互烘托,建筑与环境相互交融,构成独具区域特色的三维空间构型和山地建筑形式。重庆市中心区解放碑的大都会广场及都市广场的建筑设计就是运用这种创作手法,极大的丰富城市的空间景观。
山地城市在规划设计时,必须综合考虑区域山地的地址、地形,并结合建筑相关的规范和操作程序,结合美学特征,制定建筑与地形和谐共生的天际轮廓线模型,并不断设计完善城市建筑的高度和设计美观外形。南宁市经济开发区的总图设计图,就是以丘陵为基础进行规划设计,如下图2:
图 2
古语有“天有大美而不言”,区域自然之美是大美,平和的永恒之美,与建筑物顶部轮廓相互映衬、和谐统一。而对于城市高层建筑,规划设计应该以群建布局,并要求建筑群与区域地形地貌起伏一致,既错落有致,又能体现总体的和谐共处。科学、合理规划设计处理山体地势与建筑外在轮廓的关系,通过区域自然空间形态和建筑形态的多重叠加、平衡补形、协调整合,有机构成形势兼具的空间轮廓线,为山地城市增添美感和和谐景观。另外,由于山地城市所处的地质情况不同,采取的规划设计思想各异,在早期的山地住宅建造时,先将山体表面铲平,然后造房,这不仅严重后果破坏了当地的自然景观,还为自然灾害的发生埋下伏笔。目前,大多山地城市设计是依附山地建设,达到城市住宅与地形相互协调,或阶梯式建设,以山地主题轮廓相协调,图2中的南宁市经济开发区建设就是典型的例子。但是,依地形建设和规划设计难度较高,特别是在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设计难度就更高,必须更加重视区域地质状况和地基基础的施工,这样会使建设成本相对的升高,然而在城市道路设计上,可以依附山体轮廓设计,图1中的住宅道路就是典型的例子,从而减少设计和施工的成本。
3 山地城市规划设计原则
生态环境优先原则。在山地城市的规划建设时,必须考虑对山地自然风貌的破坏程度,以及设计对自然环境的修复和改造的程度和规模,保证对山地环境造成的影响最小,所以,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可将对自然环境的危害降至较低程度。城市规划设计要以生态环境为中心,而不是单纯的“以人为本”,城市规划设计应当从区域自然环境着手,注重对区域地质地貌、水文、气候等自然环境条件的分析,科学规划设计,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和自然景观的破坏。在规划设计中应积极引用“生态开支评估”系统,全面核算城市设计的生态成本和生态价值,进一步验证城市生态设计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整体有序的原则。山地城市规划设计必须经由国家或省市建设单位以及城市规划单位的严格审核,确保城市规划科学合理,比有利于整个城市的发展,当然,也必须与原有城市和当地的地形浑然一体,达到建筑、环境和植被的相互和谐映衬。在我国城市建筑设计理念中,也十分重视局部需求和整体需求之间的动态平衡,使整个城市规划设计有序、和谐。在保证区域山地环境的前提下,尽可能突出城市空间的标志性建筑和局部规划设计的自由度,确保城市设计的多样化并与区域自然环境的和谐一致。
有机分散和集中原则。科学规划山地城市不仅能有效解决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建筑规模与土地资源短缺的矛盾和高密度的人口集聚与生态环境承载力的之间矛盾,进一步完善和重构城市发展与自然演进之间的动态平衡机制。针对山地城市建筑用地的紧缺的现状,科学的采用建筑中心聚集,有机疏散的策略,有效建立用地节约、建筑设计与区域环境和谐的相对密集型的格局;不僅要保证建筑整体布局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也能有效的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环境。
结论
随着我国城市化规模的不断扩大、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有效的开发、利用山地资源,不仅能有效的缓解城市土地资源的紧缺的现状,更能依据山地特有的自然景观加上与之交相映衬的城市建筑,不仅能增添城市的唯美景观,也能使人们进一步亲近自然,回归自然。在山地城镇规划设计时,必须尽可能的减少对现有地形和地表环境的破坏,保留其自然特性和景观,最大限度保护和利用城市依托的自然景观, 维护自然环境和生态安全以及城市格局的连续性。在山地城市规划设计中,要充分体现区域的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充分体现人、建筑与自然景观和谐共生的理念,并要树立城市设计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协调好山地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创造美好的山地城市人居环境。
参考文献
[1] 何晓蓉,李辉霞,周红艺,陈峰云.我国山地城镇的景观生态学探讨[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06).
[2] 毛华松,张兴国.山区旅游小城镇建设规划研究—以重庆金刀峡镇为例[J].山地学报,2006,(06).
[3] 秦建成,高明.山地城镇土地利用的经济生态位分析及持续发展—以重庆市为例[J].山地学报,2003,(06).
[4] 蔡云楠,郭红雨.山地城镇景观规划设计探析[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0,(01).
[5] 许浩峰.山地流域小城镇生态规划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
[6] 张俊华.山地建筑设计浅析[J].广西城镇建设,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