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课承担着培养初中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任务。目前,我国初中思想品德课德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存在评价模式单一化、教学内容片面化、教学方法程序化、学生学习目的单一化等不足,使其实效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增强初中思想品德课德育的实效性,我们要创新教师和学生评价模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德育;探析
【中国分类号】G623.15
近年来,随着我国初中思想品德课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初中思想品德课无论在课程安排,还是教材、教法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我们感觉到,在实际生活中由于许多主客观的原因,青少年并没有将他们所学到的知识点内化并落实到实际的行动上,也就是说我国初中思想品德课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虽然有一些成就,但它的有效性并未获得充分发挥,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
1.初中思想品德课德育现状
我国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者对我国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探讨一直都没有停止过,并从教材方面着手进行了我国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课改活动。在这里,我以课改后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为例,从内容、结构两个方面作一些简要的探析。
1.1德育效果有待提高
课改后,思想品德课紧密围绕学生的生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但总体来讲,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依然不令人乐观。
1.1.1课堂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一定脱节
当我们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时,不考虑个人、家庭、社会的现实情况,就直接向学生灌输我们认为的科学的理论以及实现这些理论的光辉榜样,学生就这样被指引着,试卷上也出现了我们认为正确的答案,但是他们的内心却产生了深深的困惑,比如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看到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就像送礼、贪污、开后门等,学生对此产生了困惑,好像与课堂上讲的完全不同,这样就会使他们怀疑自己所学知识的真实性。
1.1.2品德实践对学生个性的养成产生了不好的影响
课改后的教材虽然淡化了以往说教的色彩,逐渐采用一种循循善诱的方式去让学生乐于接受。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学生接受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脱离,学生或许并不认可这些理论,于是学生就形成了“说出来是一套,而做出来的却是另一套”的性格,这对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具有极坏的影响。
2.增强初中思想品德课德育实效性的措施
2.1创新教师和学生评价模式
2.1.1创新教师评价模式
我们所说的创新评价模式并不是要推翻原先的一切,而是在尊重我国传统文化、民族心理基础上的一次变革,对于老师的评价要探究新的具有科学性的、可操作性的教师评价体系,真正做到奖优罚劣,切实调动教师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
2.1.2创新学生评价模式
对学生的评价要注意形成性评价与实践性评价相结合。首先,评价既要重视学生对本课程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更要考查学生在思想品德课程学习过程中,是否形成了作为一名公民所应有的态度、能力、价值观和行为。其次,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仅局限于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还必须在课外、校外组织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实实在在地去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在真实的道德环境里产生爱憎分明的道德情感。
2.2创新教学内容
我们要仔细地分析教材,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增强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性。设计教案时应当坚持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引导生活的理念,因为道德存在于人的整个生活中,不会有脱离生活的道德,同时,人的思想品德又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逐渐形成的。因此,我们应当发掘生活本身对学生品德形成具有的特殊价值,为他们终生的幸福奠定基础。
2.3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2.3.1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
“人们在学习时的注意力是视觉最佳,知识记忆率为25%;听觉次之,知识记忆率为15%;视听结合记忆力最强,记忆率可达65%以上。”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创设与课堂内容相应的情境气氛,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提高教育效果。
2.3.2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思想教育涉及大量的实际问题,单靠课堂教学不可能完全解决,而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不但有助于学生解决思想认识问题,而且还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多方面的能力。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当导演,而不是当演员,结合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走向讲台,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鼓励学生参与到社会大课堂中来,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和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实效。
2.3.3加强课程资源开发,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增强学校和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方面的意识,充分利用大量课程资源,及时地加工、转化和进入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使有价值的课堂资源得到充分的应用。思想品德课教师不仅要把教科书、教学参考书看作课堂资源,依据课程标准把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弄懂吃透,还要使思想品德课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社会,广泛地利用校内校外一切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树立与新课程相匹配的课程资源开发意识。另外,学校也要加大对条件性课程资源的投入,社会各界在这些方面也应该给予支持和配合,确保思想品德课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王后雄.思想品德教材完全解读[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12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05
[3]阳红,吴天武,王呈祥.心理学新编[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15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德育;探析
【中国分类号】G623.15
近年来,随着我国初中思想品德课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初中思想品德课无论在课程安排,还是教材、教法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我们感觉到,在实际生活中由于许多主客观的原因,青少年并没有将他们所学到的知识点内化并落实到实际的行动上,也就是说我国初中思想品德课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虽然有一些成就,但它的有效性并未获得充分发挥,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
1.初中思想品德课德育现状
我国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者对我国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探讨一直都没有停止过,并从教材方面着手进行了我国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课改活动。在这里,我以课改后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为例,从内容、结构两个方面作一些简要的探析。
1.1德育效果有待提高
课改后,思想品德课紧密围绕学生的生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但总体来讲,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依然不令人乐观。
1.1.1课堂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一定脱节
当我们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时,不考虑个人、家庭、社会的现实情况,就直接向学生灌输我们认为的科学的理论以及实现这些理论的光辉榜样,学生就这样被指引着,试卷上也出现了我们认为正确的答案,但是他们的内心却产生了深深的困惑,比如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看到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就像送礼、贪污、开后门等,学生对此产生了困惑,好像与课堂上讲的完全不同,这样就会使他们怀疑自己所学知识的真实性。
1.1.2品德实践对学生个性的养成产生了不好的影响
课改后的教材虽然淡化了以往说教的色彩,逐渐采用一种循循善诱的方式去让学生乐于接受。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学生接受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脱离,学生或许并不认可这些理论,于是学生就形成了“说出来是一套,而做出来的却是另一套”的性格,这对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具有极坏的影响。
2.增强初中思想品德课德育实效性的措施
2.1创新教师和学生评价模式
2.1.1创新教师评价模式
我们所说的创新评价模式并不是要推翻原先的一切,而是在尊重我国传统文化、民族心理基础上的一次变革,对于老师的评价要探究新的具有科学性的、可操作性的教师评价体系,真正做到奖优罚劣,切实调动教师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
2.1.2创新学生评价模式
对学生的评价要注意形成性评价与实践性评价相结合。首先,评价既要重视学生对本课程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更要考查学生在思想品德课程学习过程中,是否形成了作为一名公民所应有的态度、能力、价值观和行为。其次,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仅局限于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还必须在课外、校外组织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实实在在地去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在真实的道德环境里产生爱憎分明的道德情感。
2.2创新教学内容
我们要仔细地分析教材,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增强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性。设计教案时应当坚持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引导生活的理念,因为道德存在于人的整个生活中,不会有脱离生活的道德,同时,人的思想品德又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逐渐形成的。因此,我们应当发掘生活本身对学生品德形成具有的特殊价值,为他们终生的幸福奠定基础。
2.3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2.3.1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
“人们在学习时的注意力是视觉最佳,知识记忆率为25%;听觉次之,知识记忆率为15%;视听结合记忆力最强,记忆率可达65%以上。”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创设与课堂内容相应的情境气氛,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提高教育效果。
2.3.2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思想教育涉及大量的实际问题,单靠课堂教学不可能完全解决,而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不但有助于学生解决思想认识问题,而且还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多方面的能力。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当导演,而不是当演员,结合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走向讲台,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鼓励学生参与到社会大课堂中来,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和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实效。
2.3.3加强课程资源开发,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增强学校和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方面的意识,充分利用大量课程资源,及时地加工、转化和进入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使有价值的课堂资源得到充分的应用。思想品德课教师不仅要把教科书、教学参考书看作课堂资源,依据课程标准把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弄懂吃透,还要使思想品德课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社会,广泛地利用校内校外一切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树立与新课程相匹配的课程资源开发意识。另外,学校也要加大对条件性课程资源的投入,社会各界在这些方面也应该给予支持和配合,确保思想品德课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王后雄.思想品德教材完全解读[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12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05
[3]阳红,吴天武,王呈祥.心理学新编[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