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摘要】:在以往的传统美术欣赏课中,教学形式单一,缺乏艺术情趣,审美教育沦为说教,课堂形式主要是以教师的讲授,加之以简单的图片演示和学生的思考为主,理性知识多而感性材料少,造成学生注意力的下降,机械的、被动的学习。如果能利用多媒体突破常规教学手段,进行动态的画面演示,利用电脑技术的动画、音响和教师的分析讲解,就可以吸引学生,让学生迅速溶入情景进而极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潜能从而提高欣赏水平和审美意识,那将会达到意想不到的课堂效果。
【关键词】:小学美术欣赏、学习兴趣、创造能力。
【 正文】: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对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培养审美能力、激发创造力、陶冶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往要上好美术欣赏课,需要搜集大量的图片,在讲课时需要大量的口头讲解,不少教师把上欣赏课视为畏途,学生对乏味的欣赏课也持不欢迎的态度。将电脑多媒体应用于教学,美术欣赏课的效果则大为改观。在小学美术课运用多媒体教学,这是一种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在教学效果中也有起到重要作用。
一、多媒体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往要上好美术欣赏课,需要搜集大量的图片,搜集有关的幻灯片,录像带,在讲课时需要大量的口头讲解,学生对乏味的欣赏课持不欢迎的态度。现代多媒体技术在教育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具有很大的优越性,能以全方位、立体、动态的声像结合的方式进行,以全面、形象、直观的展示教育信息的内涵,而且以多种方式组合,有效的交替使用,以全面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受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教师在课下搜集整理有关信息资料,课上只需鼠标一点,某个画家的代表作及其生平介绍就会出现在学生的眼前.不但可以窥见作品的全貌,还可以放大局部进行观察.学生身在课堂,却能打破时间、空间、地域的界限,驰骋中外,跨越古今,在绘画长廊漫步,在想象空间飞翔, 当欣赏建筑艺术,不但可以用通常的视觉方式欣赏建筑物在静止状态下的形或内部构造,而且可以做动感显示,让建筑物旋转起来,欣赏建筑物的多个侧面。使学生有一种现场感、真实感,真切地感受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不同空间的建筑风格,审美教育寓于潜移默化之中。
二、多媒体能进一步拓展教材内容,学生思维得到发展。
我在教学时将多媒体集文字、图形、音频于一体,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丰富多彩的教学画面,激起了小学生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效果。还如,《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第5页的美术欣赏课中,课本介绍的是我国现代美术史中最负盛名的艺术大师齐白石的作品《群虾》,教材上虽然有《群虾》的全图和局部及文字说明:“齐白石在题词中写道”苦把流光换画禅,工夫深处渐天然。‘天然’就是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画家表现夏的生命的能力已达到极致。为了这种艺术追求,甚至顾不得‘等闲我被鱼虾误,负却龙泉五百年’的遗憾了。
根据这种情况,我又利用教学课件,不仅把画家的生平作了详细的介绍,还把画家所处的社会背景、所属流派及作品风格都一一作了介绍,以加深他们对《群虾》这一幅作品的理解。同时,我还从网上下载了大量画家的其他作品图片,给同学们观看,讲解,整个课件不仅有作品图片,还有相关内容的文字说明。从学生们还欣赏其他艺术大师的作品。这种教学形式延伸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主动性,进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可持续发展。
三、多媒体引导学生通过体验,培养学生的自主欣赏能力。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改变学生静止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强化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力,鼓励学生参与探究。只有在课堂上有效发挥师生的互动才能体现美术教学的生命力,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激发学生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
我在课前让学生收集大量的图形标志,并要求学生对自己收集的图形标志进行了解。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各种图形,同时让学生相互提问,相互解答,并可分组讨论、探究图形标志和图形设计的意图和设计特点,通过生生间、师生间的讨论、探究,全面了解图形的艺术特点,达到取长补短,教学相长。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课堂教学强调教学过程是互动的發展过程,较之以往的单一的接受式欣赏教学,它更注重课堂教学的过程性和体验性,通过激发学生的亲身体验,改变他们静止、被动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四、多媒体教学是师生主客体关系变革的积极因素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最早是由钱梦龙同志提出的,自古就有关于师生之间的“教”与“学”的辩证关系。应以“双主体”观点进行教学,“教”的主体是教师,客体是学生,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发挥能动作用。“学”的主体是学生,客体是教师。所以,教与学都是主体,每堂美术课前都必须对整堂课的教与学进行整体合理的设计,更多地强调了教师的引导。多媒体的运用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在课外,教师可以把课件作为学生课余进行专业学习的师生关系的延续。学生可以更多地参与,学习更为主动,并通过创造反思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当然,在自由发挥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每位教师在实践中探索更科学、更适合的教学途径,不断改进存在的不足,以适应现代课程的不断变革。
总之,多媒体教学模式的运用是现代教育发展不可阻挡的趋势。在美术课中,计算机多媒体作为一种优化课堂教学的工具,其形式新颖、清楚直观、操作简单、信息量大,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这一优点更充分体现在美术欣赏课课堂教学上。小学生的想象力需要借助具体形象来启发、引导,而多媒体技术提供大量生动的感性材料成为学生进行想象的最佳诱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升华,产生了想象力上的飞跃,促进了创造性思维的快捷,直接加快了课堂节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这些都是常规教学所不可比拟的。
参考文献:
1.《美术》 七年级下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年初审)
2.《美术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 《美术欣赏》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5)
【关键词】:小学美术欣赏、学习兴趣、创造能力。
【 正文】: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对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培养审美能力、激发创造力、陶冶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往要上好美术欣赏课,需要搜集大量的图片,在讲课时需要大量的口头讲解,不少教师把上欣赏课视为畏途,学生对乏味的欣赏课也持不欢迎的态度。将电脑多媒体应用于教学,美术欣赏课的效果则大为改观。在小学美术课运用多媒体教学,这是一种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在教学效果中也有起到重要作用。
一、多媒体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往要上好美术欣赏课,需要搜集大量的图片,搜集有关的幻灯片,录像带,在讲课时需要大量的口头讲解,学生对乏味的欣赏课持不欢迎的态度。现代多媒体技术在教育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具有很大的优越性,能以全方位、立体、动态的声像结合的方式进行,以全面、形象、直观的展示教育信息的内涵,而且以多种方式组合,有效的交替使用,以全面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受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教师在课下搜集整理有关信息资料,课上只需鼠标一点,某个画家的代表作及其生平介绍就会出现在学生的眼前.不但可以窥见作品的全貌,还可以放大局部进行观察.学生身在课堂,却能打破时间、空间、地域的界限,驰骋中外,跨越古今,在绘画长廊漫步,在想象空间飞翔, 当欣赏建筑艺术,不但可以用通常的视觉方式欣赏建筑物在静止状态下的形或内部构造,而且可以做动感显示,让建筑物旋转起来,欣赏建筑物的多个侧面。使学生有一种现场感、真实感,真切地感受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不同空间的建筑风格,审美教育寓于潜移默化之中。
二、多媒体能进一步拓展教材内容,学生思维得到发展。
我在教学时将多媒体集文字、图形、音频于一体,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丰富多彩的教学画面,激起了小学生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效果。还如,《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第5页的美术欣赏课中,课本介绍的是我国现代美术史中最负盛名的艺术大师齐白石的作品《群虾》,教材上虽然有《群虾》的全图和局部及文字说明:“齐白石在题词中写道”苦把流光换画禅,工夫深处渐天然。‘天然’就是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画家表现夏的生命的能力已达到极致。为了这种艺术追求,甚至顾不得‘等闲我被鱼虾误,负却龙泉五百年’的遗憾了。
根据这种情况,我又利用教学课件,不仅把画家的生平作了详细的介绍,还把画家所处的社会背景、所属流派及作品风格都一一作了介绍,以加深他们对《群虾》这一幅作品的理解。同时,我还从网上下载了大量画家的其他作品图片,给同学们观看,讲解,整个课件不仅有作品图片,还有相关内容的文字说明。从学生们还欣赏其他艺术大师的作品。这种教学形式延伸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主动性,进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可持续发展。
三、多媒体引导学生通过体验,培养学生的自主欣赏能力。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改变学生静止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强化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力,鼓励学生参与探究。只有在课堂上有效发挥师生的互动才能体现美术教学的生命力,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激发学生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
我在课前让学生收集大量的图形标志,并要求学生对自己收集的图形标志进行了解。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各种图形,同时让学生相互提问,相互解答,并可分组讨论、探究图形标志和图形设计的意图和设计特点,通过生生间、师生间的讨论、探究,全面了解图形的艺术特点,达到取长补短,教学相长。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课堂教学强调教学过程是互动的發展过程,较之以往的单一的接受式欣赏教学,它更注重课堂教学的过程性和体验性,通过激发学生的亲身体验,改变他们静止、被动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四、多媒体教学是师生主客体关系变革的积极因素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最早是由钱梦龙同志提出的,自古就有关于师生之间的“教”与“学”的辩证关系。应以“双主体”观点进行教学,“教”的主体是教师,客体是学生,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发挥能动作用。“学”的主体是学生,客体是教师。所以,教与学都是主体,每堂美术课前都必须对整堂课的教与学进行整体合理的设计,更多地强调了教师的引导。多媒体的运用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在课外,教师可以把课件作为学生课余进行专业学习的师生关系的延续。学生可以更多地参与,学习更为主动,并通过创造反思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当然,在自由发挥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每位教师在实践中探索更科学、更适合的教学途径,不断改进存在的不足,以适应现代课程的不断变革。
总之,多媒体教学模式的运用是现代教育发展不可阻挡的趋势。在美术课中,计算机多媒体作为一种优化课堂教学的工具,其形式新颖、清楚直观、操作简单、信息量大,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这一优点更充分体现在美术欣赏课课堂教学上。小学生的想象力需要借助具体形象来启发、引导,而多媒体技术提供大量生动的感性材料成为学生进行想象的最佳诱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升华,产生了想象力上的飞跃,促进了创造性思维的快捷,直接加快了课堂节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这些都是常规教学所不可比拟的。
参考文献:
1.《美术》 七年级下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年初审)
2.《美术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 《美术欣赏》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