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8月22日,教育部出台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10月27日,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负责人表示,教师正当使用的、恰如其分的惩戒不属于对学生的体罚,不提倡对学生的一切行为都给予包容甚至迁就的做法。近年来,“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呼声越来越高,让我们重新澄清了惩罚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育功能的积极性。本文主要从实践层面,探讨合理运用作为教育惩罚手段之一的处分的教育功能,以及本人的一点思考。
一.教育惩罚和学校纪律处分概念
1.教育惩罚的界定
教育惩罚是指对个体或集体的不良行为给予否定或批评处分,旨在制止某种行为的发生。这类惩罚的具体方式由轻到重依次为:口头批评、通报批评、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送工读学校等。
2.学校纪律处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行使下列权利:(四)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学校校纪律处分权是依法授权的一种准教育行政管理权。
3.教育惩罚的作用
从惩罚对于学生个体和群众的意义看,教育的惩罚具有其积极的作用;不当惩罚或劣性惩罚对学生和教师都会带来严重危害。下面简单介绍其积极作用:
(1)从学生个体看,惩罚是对学生不良行为的否定,是对学生错误或不良思想、行为、习惯,通过外在的力量进行抑制的过程,有教育和警戒作用。合理的惩罚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具有积极的意义:①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合理的惩罚可以使学生形成坚强的性格,提高学生抵抗诱惑和战胜诱惑的能力;培养学生勇于正视和改正错误的心理承受能力,磨炼他们的意志。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是非观念和正义感,使他们学会对错误负责。③使学生养成遵守制度的习惯。④有助于唤醒学生的自觉意识,使学生更清楚地看到自身的存在价值。
(2)从群体上看,这种教育并非只是对某一个学生个体的教育,它还包括对其他学生起警戒作用。这是一种心理暗示,使其他同学从被惩罚学生身上吸取教育,引以为戒。①有助于维护学校的纪律和规章制度,培养良好的校风和校纪。②有利于保证良好的教学秩序。③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舆论,有效地抵制学生中的歪风邪气。④有利于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使学生具备应有的荣誉感和羞耻心。
二.合理运用纪律处分的实践与思考
我是一个有着6年教龄的数学教师,其中后三年兼职班主任工作,现在又转入德育处做专职辅导员。从我的教育经历来说,我给过我所教过的学生四次“纪律处分”(其中三次是没有生效的,有一次是真正的处分,但是学生三个月后即撤销)。
案例一:
06年,学生王某(初一)和班上几个男同学在私下里传小册子,我经过调查发现是王某画的少儿不宜的漫画,其内容不堪入目,在班级中影响极坏。我当时非常的生气,立刻请家长,跟王某的妈妈说按照校规给予警告处分,然后就把处分登记表甩给了王某的妈妈。王某的妈妈是宣武某中学的教师,50多岁,听说是38才生的王某。后来家长带着孩子回家教育,并准确的填写了处分登记表中对学生错误的教育过程。在家长意见栏中她是这样写的:鉴于王某正处于青春期,再加上家庭在这方面的教育不够,才导致学生犯错误,但是我对老师所采取的教育方式持保留意见。我咋一看,就更气愤了,心想:你也是当老师的,你家的孩子教育成这样,你怎么还这么多事儿啊!但过了几天,我平静之后,就反复琢磨这件事到底应该怎么定性。多琢磨琢磨就越来越发现,其实这只不过是学生青春期受到了网络不良内容的影响而已,王某本身的心理年龄还根本达不到那么龌龊的程度,看样子是我的方法简单加粗暴了。所以我就又约了王某的家长,这一次,我把我的真实想法跟王某以及他妈妈进行了进一步的沟通,王某也承认了其实并不懂画的内容有多恶劣,并表示以后坚决不再犯相同的错误。王某的妈妈也表示一定配合学校教育,给孩子生理卫生方面一些正面教育。看到教育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我也不再坚持,把还没有上交的处分登记单当着他们的面撕掉了……
分析:其实,处分登记表只不过是一种形式,重要的不是上面的文字,而是其内容是不是真的印在了孩子的心灵深处,能够激起学生的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案例二:
学生杨某是一个本性善良,但自制能力极差,没有良好生活习惯的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跟他父母的离异有很大关系,虽然他跟着父亲一起生活,但他父亲比较忙,经常没时间管孩子,也管不住孩子;他母亲是区内某小学教师,因为孩子长期不和他在一起,也没办法参与管理孩子。有的时候他父亲管不了了,就推给他母亲,孩子在母亲那没两天,发生矛盾了,又自己跑回他父亲家。这样时间长了,两个家长都怕得罪孩子而不敢真心管教孩子了。为此,我没少和他家长谈话;到了初二他便发展成经常迟到、旷课,还时常有和老师顶撞的现象发生。眼看着孩子就要发展成不良少年,我于是又动用了我的双刃剑。这一次,我吸取了教训,首先做家长工作,然后处分学生。当我谈到要给杨某纪律处分时,他爸爸非常的赞成,还一直说,“老师,你早就该给他处分了,我真是没法管了”。然后我便和杨某谈处分一事,当他填写处分登记表时,比以前犯错误写事件经过时略显紧张,也表示一定要痛改前非,但过了一阵子,老毛病又犯了,又开始旷课。我问他原因,他表示:虽然知道不应该旷课,但是战胜不了自己的懒惰和对网络痴迷,觉得反正已经背上处分了,再犯错也就那么回事儿了。当我把没有上交的处分登记表拿出来,并告诉他我还没有上交(没有生效)时,他有点傻眼了。我说:其实一张小小的纸片并不能对你起多大的制约作用,关键是你自己到底想不想改正错误,和愿不愿意接受老师以及家长的帮助;如果你愿意,我愿同你的父母一起帮你改掉坏毛病,……。我能够感受到,他这时是受了一定的触动的。后来他旷课的情况基本上就没有了,虽然还经常迟到,但我要求他尽量减少每周或者每个月的迟到次数,他也基本做到了。
分析:卢梭说过:“我们不能为了惩罚孩子而惩罚孩子,应该使他们觉得这些惩罚的正是他们不良行为的自然结果。”我不知道对他的教育算不算是成功,但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这把“剑”悬在空中时,有时会比落下来有更好的效果。给学生的错误留有改正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留有完成自我教育的希望,远比一张处分登记单的作用更强大!
案例三:
孙某是班上一个个性比较偏激的孩子,有时他一不高兴了,就开始冲其他学生大声嚷嚷,甚至动手打架。他的爸爸也是个粗人,脾气也很倔,针对孙某跟学生发生冲突的事情,我已经和他爸爸谈过好几次了,虽然他爸爸也都进行教育,但教育的效果不是很明显。有一次,校长到班级听课,就坐在孙某旁边,孙某就睡着了。刚一下课,校长带有一点训斥的意思问他为什么睡觉,他就非常不冷静的跟校长大声嚷嚷,“我没睡觉,就是打个盹儿”(同学们听到他这样的狡辩都感到非常的可笑),校长无奈地走了。事后,我对他进行了教育,同时发现了他到了初三的这个毛病,就是逆反性特别强,经常和同学以及老师因为一点小事儿大声嚷嚷,事后还不讲理不承认错误。后来其他老师的几次三番的向我投诉,我也都及时进行了教育,他这个毛病不但没有改正,反而愈演愈烈,我意识到,我对他的这种说教是没有任何作用的。后来有一天,他因为中午违反班级公约规定打篮球而被我制止时,他和我的矛盾终于爆发了,他当着十几个同学的面,公开和我顶撞,而且嘴里还不干不净,态度极其嚣张,他可能是认为老师不过就是说教而已。考虑到他家长有时非常的不讲理,也特别袒护孩子,我一时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处理了。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我下定决心,一定要让他为这种行为负责。于是,我先让在场的每一个学生写一份客观的事实经过(作为证明)然后和他爸爸交换意见。他爸爸虽然觉得孩子的行为有些过激,但是不同意我给学生警告处分的决定,一时间我们僵住了。于是,我只能将此事转交德育处处理,德育处仔细了解事情的经过以及他以往的表现后,耐心细致地把处分的教育意义反复的不厌其烦跟家长做工作,家长终于同意了。我和家长也达成了共识,那就是通过纪律处分告诉孩子一个起码的道德底线,告诉孩子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经过教育,孩子以后再也没有跟老师和同学发生过特别激烈的矛盾冲突。我告诉他,每一次想要爆发时,你只要忍三秒钟;如果觉得还气不过,那就爆发。其实,他真的忍了三秒钟后,也就没那么生气了,心情也就平和多了……。三个月后,我主动找到孙某告诉他,你已经改掉毛病了,我希望你能够写申请撤销处分,这时他先是有点惊讶,然后感动的说:“老师,我以为您真的恨我呢……”
分析:在班里宣读给孙某处分时,我曾经对所有同学说:“其实,老师真的不想给孙某处分。因为,我不希望我的孩子将来带着污点进入更高一级学府;我本身也不是没有容人之量的人。但就孙某的做法而言,他不仅违反了校规,而且伤害了很多老师和同学,我希望能够通过这种形式让他真正的改掉自身的缺点,也希望同学们能够共同监督、帮助和接纳他,因为我们是一家人……”
案例四:
09年,我送走了06届毕业班,我的工作也调入了德育处作辅导员,我所分管的初一年级有这样一个学生郑某。十一月一天上午,他的班主任急急忙忙的跑来找我,说郑某打了看门的师傅跑出了学校,……。等通知了家长找到了孩子后,我问他事情经过,他一句话也不说,他家长也没辙(因为小学时经常这样),我就让他先跟父母回家冷静冷静再说。后来经过调查,是因为郑某觉得班主任有些地方冤枉了他,他一气之下就往学校外面跑,看大门的师傅拦着他,他就把师傅推到了,师傅的老花镜也摔坏了,但不存在动手打人的情况。第二天,我和郑某以及他家长坐在了一起,我看他还是一脸的“阶级斗争”,就知道是家长没有做通学生的工作。于是,我先和他爸爸聊起了郑某小的时候的一些闪光点(其实孩子优点还是不少的,就是有的时候总犯浑),我们聊着聊着的时候,郑某就插嘴进来了,“不是那年,是三年级时得的某某荣誉称号”。我看孩子张嘴了,估计对我的屏障已经撤走了,就先和他说,“孩子,我看你也挺喜欢打篮球的,要不咱俩做个朋友,有时间你约我去操场打篮球?”郑某非常高兴的就和我聊起了篮球……,没一会儿,他就承认错误了,并表示愿意向看门的师傅以及班主任承认错误。我话锋一转,朋友归朋友,但根据校规,你已经严重违纪了,我要给你警告处分。他此时又有点愣了,估计是在想:都是朋友了怎么还不放过他啊。他很是失望的地下了头。顿了一会儿,我又说,但鉴于你是初一年级,而且是初犯,所以这次写清处分登记表的事情经过,我先暂时不给你往上报,放到班主任手里,如果你以后再有私自跑出学校的事情,处分立即生效还要罪加一等。郑某高兴地接受了,从他的笑容中,我看到了一个孩子对朋友的信任……
分析:心理学中有一种“自己人效应”理论,它告诉我们要使对方接受你的批评教育,你就必须同对方保持“自己人”的关系,即在对方看来你的行为是为他好。这样,就能有效缩短施罚方与受罚方的心理距离,受罚方也就不会感到有心理压力了。教育不仅仅是教师的事情,而是要求教师、学生、家长共同作用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所以,纪律处分首先要和学生以及家长达成共识——它不过是一把悬空的宝剑,而能够起到教育作用的并不是宝剑的刃有多锋利,而是看它会不会落下来,就像“悬崖峭壁上的一根树藤”,有了它,就有了希望……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青少年研究专家孙云晓说过,惩罚是个双刃剑,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必须要因人而异、适度。
马卡连柯曾指出:“凡需要惩罚的地方,教师就没有权利不惩罚。在必须惩罚的情况下,惩罚不仅是一种权力,而且也是一种义务。” “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是必要的。这种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和人的尊严感,能提高学生抵抗引诱和战胜引诱的能力。”
一.教育惩罚和学校纪律处分概念
1.教育惩罚的界定
教育惩罚是指对个体或集体的不良行为给予否定或批评处分,旨在制止某种行为的发生。这类惩罚的具体方式由轻到重依次为:口头批评、通报批评、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送工读学校等。
2.学校纪律处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行使下列权利:(四)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学校校纪律处分权是依法授权的一种准教育行政管理权。
3.教育惩罚的作用
从惩罚对于学生个体和群众的意义看,教育的惩罚具有其积极的作用;不当惩罚或劣性惩罚对学生和教师都会带来严重危害。下面简单介绍其积极作用:
(1)从学生个体看,惩罚是对学生不良行为的否定,是对学生错误或不良思想、行为、习惯,通过外在的力量进行抑制的过程,有教育和警戒作用。合理的惩罚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具有积极的意义:①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合理的惩罚可以使学生形成坚强的性格,提高学生抵抗诱惑和战胜诱惑的能力;培养学生勇于正视和改正错误的心理承受能力,磨炼他们的意志。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是非观念和正义感,使他们学会对错误负责。③使学生养成遵守制度的习惯。④有助于唤醒学生的自觉意识,使学生更清楚地看到自身的存在价值。
(2)从群体上看,这种教育并非只是对某一个学生个体的教育,它还包括对其他学生起警戒作用。这是一种心理暗示,使其他同学从被惩罚学生身上吸取教育,引以为戒。①有助于维护学校的纪律和规章制度,培养良好的校风和校纪。②有利于保证良好的教学秩序。③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舆论,有效地抵制学生中的歪风邪气。④有利于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使学生具备应有的荣誉感和羞耻心。
二.合理运用纪律处分的实践与思考
我是一个有着6年教龄的数学教师,其中后三年兼职班主任工作,现在又转入德育处做专职辅导员。从我的教育经历来说,我给过我所教过的学生四次“纪律处分”(其中三次是没有生效的,有一次是真正的处分,但是学生三个月后即撤销)。
案例一:
06年,学生王某(初一)和班上几个男同学在私下里传小册子,我经过调查发现是王某画的少儿不宜的漫画,其内容不堪入目,在班级中影响极坏。我当时非常的生气,立刻请家长,跟王某的妈妈说按照校规给予警告处分,然后就把处分登记表甩给了王某的妈妈。王某的妈妈是宣武某中学的教师,50多岁,听说是38才生的王某。后来家长带着孩子回家教育,并准确的填写了处分登记表中对学生错误的教育过程。在家长意见栏中她是这样写的:鉴于王某正处于青春期,再加上家庭在这方面的教育不够,才导致学生犯错误,但是我对老师所采取的教育方式持保留意见。我咋一看,就更气愤了,心想:你也是当老师的,你家的孩子教育成这样,你怎么还这么多事儿啊!但过了几天,我平静之后,就反复琢磨这件事到底应该怎么定性。多琢磨琢磨就越来越发现,其实这只不过是学生青春期受到了网络不良内容的影响而已,王某本身的心理年龄还根本达不到那么龌龊的程度,看样子是我的方法简单加粗暴了。所以我就又约了王某的家长,这一次,我把我的真实想法跟王某以及他妈妈进行了进一步的沟通,王某也承认了其实并不懂画的内容有多恶劣,并表示以后坚决不再犯相同的错误。王某的妈妈也表示一定配合学校教育,给孩子生理卫生方面一些正面教育。看到教育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我也不再坚持,把还没有上交的处分登记单当着他们的面撕掉了……
分析:其实,处分登记表只不过是一种形式,重要的不是上面的文字,而是其内容是不是真的印在了孩子的心灵深处,能够激起学生的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案例二:
学生杨某是一个本性善良,但自制能力极差,没有良好生活习惯的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跟他父母的离异有很大关系,虽然他跟着父亲一起生活,但他父亲比较忙,经常没时间管孩子,也管不住孩子;他母亲是区内某小学教师,因为孩子长期不和他在一起,也没办法参与管理孩子。有的时候他父亲管不了了,就推给他母亲,孩子在母亲那没两天,发生矛盾了,又自己跑回他父亲家。这样时间长了,两个家长都怕得罪孩子而不敢真心管教孩子了。为此,我没少和他家长谈话;到了初二他便发展成经常迟到、旷课,还时常有和老师顶撞的现象发生。眼看着孩子就要发展成不良少年,我于是又动用了我的双刃剑。这一次,我吸取了教训,首先做家长工作,然后处分学生。当我谈到要给杨某纪律处分时,他爸爸非常的赞成,还一直说,“老师,你早就该给他处分了,我真是没法管了”。然后我便和杨某谈处分一事,当他填写处分登记表时,比以前犯错误写事件经过时略显紧张,也表示一定要痛改前非,但过了一阵子,老毛病又犯了,又开始旷课。我问他原因,他表示:虽然知道不应该旷课,但是战胜不了自己的懒惰和对网络痴迷,觉得反正已经背上处分了,再犯错也就那么回事儿了。当我把没有上交的处分登记表拿出来,并告诉他我还没有上交(没有生效)时,他有点傻眼了。我说:其实一张小小的纸片并不能对你起多大的制约作用,关键是你自己到底想不想改正错误,和愿不愿意接受老师以及家长的帮助;如果你愿意,我愿同你的父母一起帮你改掉坏毛病,……。我能够感受到,他这时是受了一定的触动的。后来他旷课的情况基本上就没有了,虽然还经常迟到,但我要求他尽量减少每周或者每个月的迟到次数,他也基本做到了。
分析:卢梭说过:“我们不能为了惩罚孩子而惩罚孩子,应该使他们觉得这些惩罚的正是他们不良行为的自然结果。”我不知道对他的教育算不算是成功,但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这把“剑”悬在空中时,有时会比落下来有更好的效果。给学生的错误留有改正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留有完成自我教育的希望,远比一张处分登记单的作用更强大!
案例三:
孙某是班上一个个性比较偏激的孩子,有时他一不高兴了,就开始冲其他学生大声嚷嚷,甚至动手打架。他的爸爸也是个粗人,脾气也很倔,针对孙某跟学生发生冲突的事情,我已经和他爸爸谈过好几次了,虽然他爸爸也都进行教育,但教育的效果不是很明显。有一次,校长到班级听课,就坐在孙某旁边,孙某就睡着了。刚一下课,校长带有一点训斥的意思问他为什么睡觉,他就非常不冷静的跟校长大声嚷嚷,“我没睡觉,就是打个盹儿”(同学们听到他这样的狡辩都感到非常的可笑),校长无奈地走了。事后,我对他进行了教育,同时发现了他到了初三的这个毛病,就是逆反性特别强,经常和同学以及老师因为一点小事儿大声嚷嚷,事后还不讲理不承认错误。后来其他老师的几次三番的向我投诉,我也都及时进行了教育,他这个毛病不但没有改正,反而愈演愈烈,我意识到,我对他的这种说教是没有任何作用的。后来有一天,他因为中午违反班级公约规定打篮球而被我制止时,他和我的矛盾终于爆发了,他当着十几个同学的面,公开和我顶撞,而且嘴里还不干不净,态度极其嚣张,他可能是认为老师不过就是说教而已。考虑到他家长有时非常的不讲理,也特别袒护孩子,我一时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处理了。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我下定决心,一定要让他为这种行为负责。于是,我先让在场的每一个学生写一份客观的事实经过(作为证明)然后和他爸爸交换意见。他爸爸虽然觉得孩子的行为有些过激,但是不同意我给学生警告处分的决定,一时间我们僵住了。于是,我只能将此事转交德育处处理,德育处仔细了解事情的经过以及他以往的表现后,耐心细致地把处分的教育意义反复的不厌其烦跟家长做工作,家长终于同意了。我和家长也达成了共识,那就是通过纪律处分告诉孩子一个起码的道德底线,告诉孩子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经过教育,孩子以后再也没有跟老师和同学发生过特别激烈的矛盾冲突。我告诉他,每一次想要爆发时,你只要忍三秒钟;如果觉得还气不过,那就爆发。其实,他真的忍了三秒钟后,也就没那么生气了,心情也就平和多了……。三个月后,我主动找到孙某告诉他,你已经改掉毛病了,我希望你能够写申请撤销处分,这时他先是有点惊讶,然后感动的说:“老师,我以为您真的恨我呢……”
分析:在班里宣读给孙某处分时,我曾经对所有同学说:“其实,老师真的不想给孙某处分。因为,我不希望我的孩子将来带着污点进入更高一级学府;我本身也不是没有容人之量的人。但就孙某的做法而言,他不仅违反了校规,而且伤害了很多老师和同学,我希望能够通过这种形式让他真正的改掉自身的缺点,也希望同学们能够共同监督、帮助和接纳他,因为我们是一家人……”
案例四:
09年,我送走了06届毕业班,我的工作也调入了德育处作辅导员,我所分管的初一年级有这样一个学生郑某。十一月一天上午,他的班主任急急忙忙的跑来找我,说郑某打了看门的师傅跑出了学校,……。等通知了家长找到了孩子后,我问他事情经过,他一句话也不说,他家长也没辙(因为小学时经常这样),我就让他先跟父母回家冷静冷静再说。后来经过调查,是因为郑某觉得班主任有些地方冤枉了他,他一气之下就往学校外面跑,看大门的师傅拦着他,他就把师傅推到了,师傅的老花镜也摔坏了,但不存在动手打人的情况。第二天,我和郑某以及他家长坐在了一起,我看他还是一脸的“阶级斗争”,就知道是家长没有做通学生的工作。于是,我先和他爸爸聊起了郑某小的时候的一些闪光点(其实孩子优点还是不少的,就是有的时候总犯浑),我们聊着聊着的时候,郑某就插嘴进来了,“不是那年,是三年级时得的某某荣誉称号”。我看孩子张嘴了,估计对我的屏障已经撤走了,就先和他说,“孩子,我看你也挺喜欢打篮球的,要不咱俩做个朋友,有时间你约我去操场打篮球?”郑某非常高兴的就和我聊起了篮球……,没一会儿,他就承认错误了,并表示愿意向看门的师傅以及班主任承认错误。我话锋一转,朋友归朋友,但根据校规,你已经严重违纪了,我要给你警告处分。他此时又有点愣了,估计是在想:都是朋友了怎么还不放过他啊。他很是失望的地下了头。顿了一会儿,我又说,但鉴于你是初一年级,而且是初犯,所以这次写清处分登记表的事情经过,我先暂时不给你往上报,放到班主任手里,如果你以后再有私自跑出学校的事情,处分立即生效还要罪加一等。郑某高兴地接受了,从他的笑容中,我看到了一个孩子对朋友的信任……
分析:心理学中有一种“自己人效应”理论,它告诉我们要使对方接受你的批评教育,你就必须同对方保持“自己人”的关系,即在对方看来你的行为是为他好。这样,就能有效缩短施罚方与受罚方的心理距离,受罚方也就不会感到有心理压力了。教育不仅仅是教师的事情,而是要求教师、学生、家长共同作用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所以,纪律处分首先要和学生以及家长达成共识——它不过是一把悬空的宝剑,而能够起到教育作用的并不是宝剑的刃有多锋利,而是看它会不会落下来,就像“悬崖峭壁上的一根树藤”,有了它,就有了希望……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青少年研究专家孙云晓说过,惩罚是个双刃剑,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必须要因人而异、适度。
马卡连柯曾指出:“凡需要惩罚的地方,教师就没有权利不惩罚。在必须惩罚的情况下,惩罚不仅是一种权力,而且也是一种义务。” “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是必要的。这种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和人的尊严感,能提高学生抵抗引诱和战胜引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