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音乐美学与声乐演唱实践之间的关系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hdkja51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美学与声乐演唱之间息息相关,渗透在声乐表演的各个方面,如作品的情感处理,二度创作等环节,所以,音乐美学对于声乐演唱来说,有着非凡的意义。本文将从中国音乐艺术创造特征方面来分别论述其与声乐演唱实践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音乐美学;中国音乐艺术创造特征 ;声乐演唱实践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每种文化在传承的过程中都有其相对的音乐艺术风格类型,中国文化艺术有着自己的音乐艺术风格类型,即中国音乐艺术以其生动之线条(技巧)、优美之文体(形式)、感物之心性(心理需求)的创造为主要特征构成的音乐风格类型。
  一、生动之线条
  “中国艺术是线性的艺术,其旋律直接生成于诗词曲声韵之音响色彩,孕育于各地声调、腔调声腔及方言音感,多彩而委婉”。在我学习声乐演唱过程中,曾学唱过《桃花红,杏花白》这首声乐曲,它是由王志信老师以山西左权民歌最具有代表性的“开花调”《桃花红,杏花白》与《会哥哥》为素材改编而成的,其中“桃花红,杏花白”节奏比较平稳曲调流畅优美,音乐线条较为自由,不受固定格式束缚,“会哥哥”旋律以级进为主,曲调活泼,富有动感,王志信老师将其二者完美结合起来,由于演唱方式与山西左权方言的音感有密切的联系,比如“桃花来你就红来,杏花来你就白”,根据当地左权方言,“就”要唱成“zou”,而且声调是仄声,“千山万水寻你来”的“寻”要唱成“xing”,“门外走进俺哥哥来”的“哥哥”要突出重音感,并唱成仄声调,所以节奏比较自由,旋律注重横向的流畅性,没有像西方音乐那样,节奏必须方整或者非方整,旋律声部必须注重纵向的和声对位。接下来是“啊”字的抒情部分,更要求旋律的流畅性,想象一下面对着如此美丽的春景,人们对幸福的生活充满了向往,对美好的爱情充满了期待。这四个“啊”字要有语气的转变,把人们愉悦的心情抒发出来。《桃花红杏花白》通过极大地运用山西左权的方言土语,更加充分地表达了民间歌曲的韵味,极具特色,提高了辨识度。
  再以声乐曲《瑶族舞曲》歌曲为例,这首歌曲是由曲作家孟勇根据瑶族民间音乐改编而成,这首歌第一部分“星儿伴着……情深意也浓”,旋律线条自由穿行在各种节奏中,流畅舒展,婉转细腻抒情,第二部分“篝火点起来,芦笙呜哩吹起来,山也呦吼舞起来,水也跳起来呦吼”这一部分,旋律欢快,节奏非常富有动感,一派欢乐祥和,热闹非凡的画面展现在听众面前。中国音乐线性的旋律,兼具有自由挥洒的灵动之美感,将乐曲中所要抒发的感情以细腻的方式缓缓道出,给人以意味深长之感,回味无穷。
  二、优美之文体
  “中国音乐艺术有着优美的文体形式,如琴曲体、曲牌体、板腔体。中国诗词曲的产生与发展是与抒情为主要目的,中国音乐文体与诗词曲之曲名、词名、词调、词牌、格律及其自然意境、韵味意向、联想等因素相通约”。在我学习声乐的过程中,也学唱过许多古诗词歌曲,在这里将列举两首古诗词歌曲《长相思》《如梦令》。
  《长相思》是一首由唐代白居易作词,高虹作曲的一首古诗词歌曲,诗中描写一位女子倚楼怀人的忧愁场景。“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自己的心将要和眼前的汴水,泗水一起流到瓜州渡,與长江汇合,那里的山也是面带愁容,深切怀念处于江南的爱人,盼望爱人能从吴地归来。但是,汴水、泗水一去不复返,爱人和这河水一样,永远离开了她。三个“流”字写出了水的蜿蜒曲折,充满了哀愁,也酿造成低徊缠绵的情韵。“思悠悠,恨悠悠”,两个“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刻画思念之深,这种哀愁之情只有到情人回归时才能结束。“月明人倚楼”,然而这一切都是不可能发生的,只能倚楼而望,空想罢了。全诗以“恨”写“爱”,曲调低徊缠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了主人公的相思之痛。我在演唱这首歌的过程中,老师要求我大脑中一定要有画面感,联想一下,有一位女子一个人孤零零的倚靠在楼门,望着远方蜿蜒曲折的流水,思念远方的爱人,但是,她的爱人已经永远离开了她,他们永远不能再见面,这是一幅多么凄凉的画面,所以,在演唱过程中,一定要把主人公这种内心的哀愁着重表现出来,这样才能让观众与自己产生共鸣,从而打动观众。
  再一个例子是《如梦令》,这首古曲由宋代婉约派词人李清照作词,王超作曲。是李清照早期的作品,词中描写了词人常常记起在一条小溪边的一个凉亭里喝酒游玩,直到太阳下山,被美景陶醉的流连忘返,玩尽兴之后,已经天黑,作者一个人划着船回家竟然记不起回家的路,迷迷糊糊划进了一片荷花池中,“争渡,争渡”,表现了作者在迷途中着急地想要寻求出路的急切心情,把停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仅仅几句短小的词,就把李清照欢快的游玩心情充分地表现出来,醉归途中、误入荷塘、惊起水鸟这几个景象就写出了她这次游玩的难以忘怀,令读者不仅身临其境,也如闻其声。我在演唱这首歌曲的时候,老师也要求我,一定要把自己想象成为李清照,要尽可能完全投入到词的意境之中,要通过自己的歌声尽力把这首词的韵味表现出来,从而感染到听众。
  三、“感物之心性”
  “在中国艺术中,诗、琴、书、画均强调心性的作用,《乐记》中,天地、万物、人任、心性、礼乐、道德、情感、艺术构成了有机统一体——音乐艺术心性论之本体艺术:重视人格、人伦及情感世界的提升与高扬,成为中国艺术创造的根本心理根基,形成‘集体无意识’”。
  确实,在演唱每一首音乐作品时,我们应该做的不是立马就去唱谱子,学旋律,而是应该去查阅它的创作背景,去体会词作家与曲作家当时创作这首作品的心境,充分理解作品想要传达的情感,然后,再带着情感去朗诵歌词,标记出该有的重音和弱音,其次才是学习旋律再去演唱。
  这里,我以《静夜思》这首歌曲为例。这是家喻户晓的一首唐诗。中国诗里,《静夜思》最能直截了当地讲述思念之情。简单的四句,完全把意境呈现了出来。那么在当代世界里,这首古风古韵浓厚的古诗情感是如何被当代人和表达演绎的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观看了龚琳娜演唱《静夜思》的视频,在龚琳娜的演唱中,我发现了一种新的美,以下是我对这种美的理解。   前四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短小精悍,朴实无华,老锣为这四句谱曲分别运用了“起”“承”“转”“合”,曲调悠扬婉转,耐人寻味,平缓无突兀之感,像微风轻抚过平静的水面,荡起了微微的涟漪,一缕乡思便从心头油然升起。再加上龚琳娜在演唱时注入了浓厚感情的优美的声线,更加勾起了游子的思乡之情,仿佛有一种无法阻挡的纯净慢慢的渗透到我的每一丝神经。相信不少人都亲自体验过这种感觉,宁静的夜晚,在柔和的月光下,人们陷入沉思,展开无限的幻想,离家千万里,家中的親人、朋友们,此刻是不是和自己一样,都在仰望着这轮明月,这千里之外唯一和家乡共同能够感触得道的载体,那么就只有把无限的情怀寄托在这一轮明月上,希望家人朋友们能够看到。清幽柔和的曲调把听众带入了诗词的意境之中,打破了唱者与听者之间因生活经历不同可能产生的情感上的隔阂,达成了共鸣。接下来,是八个乐句,不同曲调的“啊”,虽然它只是一个叹词,但是这一个字却是将思乡之情更加物化,它是声与情感的延伸,它是诗词之外的补充。这八个乐句层层递进,感情渐渐酝酿,不断升温,不断升华,最终如火山爆发,最高音将浓郁的思乡之情发挥的淋漓尽致,正如鲁迅在《无题》中写道的“于无声处听惊雷”,讲的就是这个意思。最后又回到开头四句诗,像是波涛汹涌之后的大海,恢复了平静,余味无穷,钻入人心。我相信这种情感表达的方式是值得我们音乐学习者借鉴的。
  四、总结
  因此,我认为中国音乐艺术创造特征为声乐演唱实践提供了思路,提供了指导思想。中国音乐注重音乐的线条感,注重横向进行,即旋律的表现性。那么,在声乐演唱的过程中,就应该注意到:在演唱一首作品时,注意要把音乐线条唱连贯,声音技巧固然重要,切不可将音乐像要被刀砍了一样,唱成一截一截的,就像中国的书法、绘画等艺术一样,每一笔每一划都是一气呵成的,每一条线都是贯通的。在艺术风格上,中国音乐非常注重旋律的韵味处理,情感的表达强调形散神不散。不论是演唱中国古诗词歌曲,还是近现代创作歌曲,作为演唱者,首先要注意的就是情感表达。演唱者首先要去理解歌词,理解歌词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意境,如果这首歌是古诗词,那么就努力让自己去体会作者的心理情感,是悲伤,是喜悦,还是怀才不遇的无奈;如果这首歌曲是歌剧选段,那么就努力让自己成为故事情节的主人公,是死之前的大义凛然,还是女儿的柔情,还是柔中带刚,为了信念视死如归,还是欢天喜地,这些都需要演唱者在学唱歌曲之前充分的查阅大量资料,包括书籍,网上的视频,然后努力将自己处于主人公的情感中,这样的音乐才是最自然的,最能打动观众的,而不能只注重歌唱技巧,要知道,以情带声,如果情感做到位了,那么声音自然而然会出现变化。
  参考文献
  [1]管建华.中国音乐审美的文化视野[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05).
  [2]惠芳.现代音乐美学促进声乐表演艺术发展的理论研究[J].音乐创作,2012(07):124-125.
  [3]刘畅.音乐美学启示下的声乐演唱艺术[J].艺术评论,2012(11):132-134.
  作者简介:孙淑媛(1992—),女,汉族,山西省朔州市人,音乐表演硕士研究生,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表演专业,研究方向:声乐表演。
其他文献
【摘要】优化反思是指音乐教师在平时记录教学反思的基础上,在学习实践中不断对之进行整理和深入思考,以其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促进音乐教师的专业不断成长。  【关键词】小学音乐;优化;教后反思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对于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教学反思能力是新课改提出的音乐教师应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作为小学教育一线的音乐教师,一般在学校里每天任教的课时较多
期刊
【摘要】在目前我国的声乐艺术中,技术和个性都是非常重要的,是声乐艺术的关键性元素。但是目前我国高校的声乐教学还没有充分掌握演唱和个性的平衡,使得最终声乐教学的效果也不高。本文先明确了声乐艺术中的技术与个性,并从突出高校声乐教学特色、坚持本土化教学改革、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三个方面,综合全面探讨了我国高校声乐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显著提高了声乐教学的最终效果。  【关键词】声乐艺术;声乐教学;教学改革;教
期刊
【摘要】复合型声乐表演人才是新世纪对声乐表演人才的更高要求,声乐表人才不能单纯的停留在以往的、戏曲表演与歌唱结合的能力,还应该紧扣“复合”二字区分于普通的声乐表演人才培养,本文结合音乐作品《黄河渔娘》,就声乐表演专业学生的音乐作品的艺术处理能力培养加解析,意图增强声乐表演专业学生音乐作品的艺术处理能力。  【关键词】复合型;声乐表演;音乐作品;艺术处理;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
期刊
【摘要】从经验上看,将音乐人类学应用于中小学音乐教育当中,不仅仅要了解音乐教育的本质,而且应当更加深入地对学生们进行指导教学。尤其是每一名教师都不应当忘记,让学生学习音乐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多元与民主的意识。  【关键词】中小学;学音乐教育;文化人类学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就中小学音乐教育而言,可以将当代中小学音乐教育分成三个阶段:  一、初级阶段——1980年至1
期刊
【摘要】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设计一直以来让许多一线教师为之费解:如何让一部看起来离小学生较远的音乐作品深入人心;如何让一堂以“听”为主的音乐课层次清晰;如何让欣赏教学在你的设计中富有灵魂……笔者认为,做完“作品分析”的功课后,寻找并发现一条贯穿始终的主线来支撑起课的构架非常重要。在日常的听课学习及教学实践中,筆者经常可以发现综上所述“一以贯之”的主线意识在欣赏教学中发挥的魅力,让欣赏课充满生机。  
期刊
【摘要】“中原经济区”地处于我国中心地带,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中原微天下之中的原野是华夏文明及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自古时就有二十多个王朝建都于中原,从而变得出“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由此可见中原在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所占地位举足轻重。我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文明历经多少沧桑岁月,其他三大文明古國都在岁月长河中被侵蚀,唯有中华文明在悠长历史岁月之中传承下来。  【关键词】民间舞蹈;“火
期刊
【摘要】历史是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对历史的研究就是对过去发生事情的研究。任何学科都需要对其历史进行研究,因为历史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过去,可以减少对学科知识及事件的偏见,可以为当下提供有益的参考。《中国近现代声乐艺术发展史》是由孙悦湄、范晓峰所著,该书的研究对象是我国近现代的声乐艺术,即对1840年至1949年这一百多年的中国声乐艺术进行梳理及研究。该书从横向与纵向、历时与共时、内因与外因等角度对这
期刊
【摘要】口述史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特殊方法,对于研究民间戏曲历史发展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环县道情皮影戏是道情与皮影戏相结合的产物,它的存在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直至今日环县道情皮影仍然活跃在当地民众的生活中,有着独特的风格及价值,可以说是当地最有代表性的民间艺术。口述史作为一种方法论,运用在很多学科中。文章将进一步探讨口述史在环县道情皮影研究领域中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口述史;民间戏曲;环县道情
期刊
【摘要】中西方文化的比较是当前的热点问题,宗教音乐是能够体现出中西方文化、艺术美学等特色的一种形式。本文选取中国佛教音乐中的古琴曲《普庵咒》和西方教堂音乐中的钢琴曲《平均律NO.1 前奏曲》為例,以对比分析其艺术特色以及文化成因。  【关键词】中西方;古琴;钢琴;比较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由于生存环境、历史渊源、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不同,导致了中西文化存在着很
期刊
【摘要】在歌剧《白毛女》的创作中,创作者们就大胆、合理地运用了许多戏曲的创作手法、旋律和演唱方式等,突出了戏剧的主题,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生动、饱满,为作品添加了更多的表现力。  【关键词】歌剧音乐;地方戏曲;民间音乐;结合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歌剧《白毛女》是毛泽东主席在陕西延安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后,由延安的新文艺工作者们创作出的一部极好的艺术作品。此剧由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