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她包罗了天文地理,神话传说,诗词歌赋,古今中外无所不至,集合了知识性和趣味性。在教学过程中,将知识和趣味连结在一起,就是创设情境。创设情境的含义是面对眼前的景物有所感触,发生兴致而学习和创作。在语文教学中,我认为不妨也可以借助“情境”,让语文课堂更活,更有实效性。
【关键词】情境 教法 类型 应用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她包罗了天文地理,神话传说,诗词歌赋,古今中外无所不至,集合了知识性和趣味性。在教学过程中,面对眼前的景物有所感触,发生兴致而学习和创作,将知识和趣味连结在一起,就是创设情境。在语文教学中,我认为不妨也可以借助“情境”,让语文课堂更活,更有实效性。在日常教学中我积累了以下几种创设情境学习的方法:
一、就地取材,即兴表演
在课堂上,文字是抽象的。语文的理解能力就是着重培养学生对所学抽象的概念进行具体形象的分析和概括。如果能在理解中加入肢体语言的表演,这样学生对文字的体会更深。教学小说《故乡》,要求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用话剧的形式展现感受中的人物形象。让学生对润土,杨二嫂子语言,外貌,神态,动作等几方面前后二十年不同“版本”的演绎,加深了对主要人物的认识和理解。参演的同学认真准备,观看的同学全情投入。这样,学生们在嘻笑玩乐中完成课文的学习,并且更容易理解掌握主题思想。又如《核舟记》船中人物情态各异,表情丰富。所以我在教学时采用学生扮演的形式,将文字化成活动的画面,让学生亲身“体会”船中各人物的姿态,同时也体味到雕刻者的精湛技艺!
二、创设情景,讨论学习
培养学生“讨论”的兴趣是语文这门语言学科的一项重要任务。情景创设是开展讨论的有效方法,使学生有“我要问”的欲望,产生“我愿意说”的学习动机,最终付诸“我会说”的行动。如:在所学《社戏》一课时,开篇就提问“社戏到底好不好看?”问题一提出,学生们反应热烈,这时,我则不急于表态,而是让同学带着疑问看课文,讲过理由。认为“不好看”的同学从课文中找出具体描写:有名的铁头老生没出来表演,只有小旦“依依呀呀的唱”;小旦进去了,“又出来一个很老的小生,”“我”差点儿睡着了;最好看的一折戏就是一个花白胡子的用马鞭打一个红衫的小丑;”我所最小怕的老旦终于出场了,喜欢他们“破壳喃喃的骂”等等。而说“好看”的学生则据文章最后一段“真好,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在没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来力争。在此基础上,教师点拨:戏本身并不好看,而在作者的记忆里成了最好看的。这是为什么?学生回答:因为有一群友好的伙伴。这样,学生就能真正理解文章的主旨:通过写看社戏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的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小朋友诚挚情谊的眷恋。最后让学生自由组合,表演看戏归来的情境。这样一来将抽象的说理化作真切的感受,那么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记忆就牢固多了。又如{小麻雀}的结尾写道:小麻雀“似乎明白了什么”(这是一个有着丰富潜台词的问句)老师可抓住这句话来一个顺水推舟,让这悬念激发学生思考,问:如果小麻雀会说话,它会说什么呢?这样一句就能激发学生揣摩文中之情,情中有理,更深入地理解文章中心。
三、寓教于乐,朗读背诵
对某些脍炙人口的散文,诗歌,可让学生个人或小组当堂朗诵,以达到以声传情的艺术效果。如教学《周总理,你在哪里》一诗时,我收集了一盒总理去世后首都在放映录像的同时,配以此诗的学生(课前经过指导)个朗诵。这样,就把学生带入一种深沉压抑、沉重哀悼之中。许多学生注目画面,热泪盈眶,还情不自禁地跟诵起来,从而激起了学生对总理的敬崇、爱戴和深切的思念之情,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教学效果。
心理学研究表明,竞赛能刺激学生的好胜心,在课堂上恰如其分地开展各种学习的竞赛,再加上教师适时地“煽风点火”,更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之间下一轮的良性竞争,这样既达到了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又大大得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初中阶段要背诵的诗文较多,所以教学中多以竞赛的形式进行,组织学生评一评,比一比谁说得更好;在朗诵中,也可以分组进行比赛朗读;在单元复习时,也可以分组对知识点进行抢答竞赛,等等。
此外,教师在组织课堂语文活动比赛时,也要注意两点:一要控制比赛内容的难易度,务必让学生能“跳一跳”,就“够得着”。二要注意参赛对象,要顾及到低层的学生,多鼓励他们参与活动,参加比赛。也只有這样,方可收到整体提高的效果。
四、贴近生活,情境作文
贴近学生生活,让他们看景作文。是使他们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的一个可行的路子。对此我作了一些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话题作文是近年中考的主方向。要写好话题作文掌握审题的方法至关重要,教学中引导学生走出室外进行观察与思考,创设动人的情景,拓展广阔的想象空间,引导学生在充分感受材料的基础上,把要写好的人或物在头脑中再现,进行由此及彼,由表至里的联想,化“彼情彼景”为我情我景。
例如,以“伊拉克战争”为例来指导学生写时事性话题作文。先从新闻网站下载伊拉克战争的新闻图片,让学生观看,使他们对这战争有更多的体验和认识。可以将图文根据内容分为:1、哭泣的伊拉克;2、战场上的英美联军;3、世界各地的反战浪潮。其中,重点展示描写伊拉克少女图拉亚的日记,引导学生可以从下面几方面展开描写:(1)可选取几幅印象深刻的图片来写伊拉克人民的凄惨。如一个老人坐在废墟中那一幅,还有两个男孩向美军讨水和食物那幅等。(2)可由一幅照片拓展成一个故事。(3)可仿照《伊拉克少女的日记》的形式,假设自己是一个伊拉克儿童,另写几则日记。这样,就能找出突破口,写出生动具体的文章来。又如,这个春节前后下了数日雨,“阴雨连绵,数日不晴”。新学期伊始,我作了一个小小的开场白:“同学们,雨能让人欢喜,让人忧。这个春节下了几场雨,它影响到你们过年的喜庆了吗?”此语一出,立即有同学说:“这雨真烦人”。接着大家七嘴八舌地说到雨天的麻烦事。这样一来写作的素材有了,创作的灵感来了。
总而言之,情境创设它是一种教学的理念。突出一个“活”字,这不仅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所决定,也是由学生学习心理的需要所决定的。同时它更是当今素质教育对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迫切要求。而激活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法是无止境的,只要我们勤于探索、刻苦钻研,自然就可携手共创素质教育的新局面。
【关键词】情境 教法 类型 应用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她包罗了天文地理,神话传说,诗词歌赋,古今中外无所不至,集合了知识性和趣味性。在教学过程中,面对眼前的景物有所感触,发生兴致而学习和创作,将知识和趣味连结在一起,就是创设情境。在语文教学中,我认为不妨也可以借助“情境”,让语文课堂更活,更有实效性。在日常教学中我积累了以下几种创设情境学习的方法:
一、就地取材,即兴表演
在课堂上,文字是抽象的。语文的理解能力就是着重培养学生对所学抽象的概念进行具体形象的分析和概括。如果能在理解中加入肢体语言的表演,这样学生对文字的体会更深。教学小说《故乡》,要求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用话剧的形式展现感受中的人物形象。让学生对润土,杨二嫂子语言,外貌,神态,动作等几方面前后二十年不同“版本”的演绎,加深了对主要人物的认识和理解。参演的同学认真准备,观看的同学全情投入。这样,学生们在嘻笑玩乐中完成课文的学习,并且更容易理解掌握主题思想。又如《核舟记》船中人物情态各异,表情丰富。所以我在教学时采用学生扮演的形式,将文字化成活动的画面,让学生亲身“体会”船中各人物的姿态,同时也体味到雕刻者的精湛技艺!
二、创设情景,讨论学习
培养学生“讨论”的兴趣是语文这门语言学科的一项重要任务。情景创设是开展讨论的有效方法,使学生有“我要问”的欲望,产生“我愿意说”的学习动机,最终付诸“我会说”的行动。如:在所学《社戏》一课时,开篇就提问“社戏到底好不好看?”问题一提出,学生们反应热烈,这时,我则不急于表态,而是让同学带着疑问看课文,讲过理由。认为“不好看”的同学从课文中找出具体描写:有名的铁头老生没出来表演,只有小旦“依依呀呀的唱”;小旦进去了,“又出来一个很老的小生,”“我”差点儿睡着了;最好看的一折戏就是一个花白胡子的用马鞭打一个红衫的小丑;”我所最小怕的老旦终于出场了,喜欢他们“破壳喃喃的骂”等等。而说“好看”的学生则据文章最后一段“真好,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在没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来力争。在此基础上,教师点拨:戏本身并不好看,而在作者的记忆里成了最好看的。这是为什么?学生回答:因为有一群友好的伙伴。这样,学生就能真正理解文章的主旨:通过写看社戏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的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小朋友诚挚情谊的眷恋。最后让学生自由组合,表演看戏归来的情境。这样一来将抽象的说理化作真切的感受,那么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记忆就牢固多了。又如{小麻雀}的结尾写道:小麻雀“似乎明白了什么”(这是一个有着丰富潜台词的问句)老师可抓住这句话来一个顺水推舟,让这悬念激发学生思考,问:如果小麻雀会说话,它会说什么呢?这样一句就能激发学生揣摩文中之情,情中有理,更深入地理解文章中心。
三、寓教于乐,朗读背诵
对某些脍炙人口的散文,诗歌,可让学生个人或小组当堂朗诵,以达到以声传情的艺术效果。如教学《周总理,你在哪里》一诗时,我收集了一盒总理去世后首都在放映录像的同时,配以此诗的学生(课前经过指导)个朗诵。这样,就把学生带入一种深沉压抑、沉重哀悼之中。许多学生注目画面,热泪盈眶,还情不自禁地跟诵起来,从而激起了学生对总理的敬崇、爱戴和深切的思念之情,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教学效果。
心理学研究表明,竞赛能刺激学生的好胜心,在课堂上恰如其分地开展各种学习的竞赛,再加上教师适时地“煽风点火”,更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之间下一轮的良性竞争,这样既达到了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又大大得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初中阶段要背诵的诗文较多,所以教学中多以竞赛的形式进行,组织学生评一评,比一比谁说得更好;在朗诵中,也可以分组进行比赛朗读;在单元复习时,也可以分组对知识点进行抢答竞赛,等等。
此外,教师在组织课堂语文活动比赛时,也要注意两点:一要控制比赛内容的难易度,务必让学生能“跳一跳”,就“够得着”。二要注意参赛对象,要顾及到低层的学生,多鼓励他们参与活动,参加比赛。也只有這样,方可收到整体提高的效果。
四、贴近生活,情境作文
贴近学生生活,让他们看景作文。是使他们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的一个可行的路子。对此我作了一些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话题作文是近年中考的主方向。要写好话题作文掌握审题的方法至关重要,教学中引导学生走出室外进行观察与思考,创设动人的情景,拓展广阔的想象空间,引导学生在充分感受材料的基础上,把要写好的人或物在头脑中再现,进行由此及彼,由表至里的联想,化“彼情彼景”为我情我景。
例如,以“伊拉克战争”为例来指导学生写时事性话题作文。先从新闻网站下载伊拉克战争的新闻图片,让学生观看,使他们对这战争有更多的体验和认识。可以将图文根据内容分为:1、哭泣的伊拉克;2、战场上的英美联军;3、世界各地的反战浪潮。其中,重点展示描写伊拉克少女图拉亚的日记,引导学生可以从下面几方面展开描写:(1)可选取几幅印象深刻的图片来写伊拉克人民的凄惨。如一个老人坐在废墟中那一幅,还有两个男孩向美军讨水和食物那幅等。(2)可由一幅照片拓展成一个故事。(3)可仿照《伊拉克少女的日记》的形式,假设自己是一个伊拉克儿童,另写几则日记。这样,就能找出突破口,写出生动具体的文章来。又如,这个春节前后下了数日雨,“阴雨连绵,数日不晴”。新学期伊始,我作了一个小小的开场白:“同学们,雨能让人欢喜,让人忧。这个春节下了几场雨,它影响到你们过年的喜庆了吗?”此语一出,立即有同学说:“这雨真烦人”。接着大家七嘴八舌地说到雨天的麻烦事。这样一来写作的素材有了,创作的灵感来了。
总而言之,情境创设它是一种教学的理念。突出一个“活”字,这不仅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所决定,也是由学生学习心理的需要所决定的。同时它更是当今素质教育对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迫切要求。而激活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法是无止境的,只要我们勤于探索、刻苦钻研,自然就可携手共创素质教育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