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针对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乘除法的计算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也是教师在教学中的重点任务。教师需要让学生牢牢掌握这部分知识,为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基于此,本文就围绕着如何在小学二年级的教学中,增加乘除法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展开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小学 二年级 数学 乘除法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19-137-01
数学教师在进行乘除法的教学时,需要遵从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从二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内容入手,降低教学内容的难度,开展多样化的训练活动,增加数学课堂的趣味性,使全体学生都能爱上计算,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一、表内乘法的教学
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表内乘法的教学时,需要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吸收传统教学中的优势,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如果教师仍旧采用过去的教学手段,那么将会导致课堂氛围过于沉闷,学生会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如果老师借助多媒体技术展开教学,那么将激活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快速掌握表内的乘法知识。
教师在正式教学前,需要全方位了解学生当前的学习情况,然后结合教学内容制作有趣的动画课件。在上课时,教师要为学生播放这些视频。在动画中,有两只小羊,三只小鸡。教师要询问学生:“这个动画中有几只动物啊?”学生会积极回答:有5只。然后,教师要再次询问学生:“那么这5只动物一共有多少条腿呢?”学生在认真的计算后,得出答案,即这些动物有14条腿。教师要询问学生使用的方法,有的学生说使用的加法,有的学生是使用的乘法。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二四得八、二三得六得到該问题的答案为14。教师要询问学生是加法计算速度更快,还是乘法快,使学生认识到乘法口诀的重要性。
二、表内除法的计算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表内除法相当于是一种乘法的逆向思维,非常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果。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加入生活中的元素,逐步提高学生的逆向思维。例如,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准备这样的问题,小白和小黑去小蓝家做客,小蓝家有12个苹果,那么平均分的话每个人会分到几个苹果?学生在思考时会联想到三四十二的口诀,那么将会快速回答每个人能分到4个苹果。之后,教师要调整一下问题,过了一会儿后,小绿也来到小蓝家,那么此时平均分配苹果时,每个人会得到多少个苹果。此时学生也会想到三四十二这一口诀,每个人能得到3个苹果。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了解除法和乘法之间的关系,同时学生还能了解除法相当于是乘法的一种逆运算,也能更好地运用乘法口诀。
三、混合运算的训练
在分别教学完乘法和除法的内容后,就需要开展混合运算的训练,这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学生混合运算能力的训练,借助应用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如小白的妈妈去超市购物,她买了3斤苹果,每斤的价格为5块钱,之后她买了2斤白菜,每斤2块钱,在结账时,小白的妈妈给收银员50块钱,那么收银员需要找给小白妈妈多少钱呢?这道应用题属于混合运算,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先用50减去购买商品花费的钱,然后得到答案。学生在认真分析后可列出算式,即,从而得到正确答案。通过这样的训练,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使学生能牢牢掌握计算的法则和方法。
四、有余数的除法
在日常生活中,有余数的除法是十分常用的,需要教师和学生都引起重视,使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全班一共有34名学生,现在将这些学生分为6排,前5排的学生数量要保持一致,最后一排人数最少,那么前5排应当有多少人,最后一排又是多少人呢?这时很多学生就会利用进行计算,而这样算出来是6排,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将前5排与最后一排分开进行思考。这时,学生就会将5当除数,从而得到正确答案,每排应该是6人,最后一排是4人。
五、充分利用游戏教学法
二年级的学生仍对游戏拥有浓厚的兴趣。因此,数学教师在进行乘除法的教学时,可以创设各式各样的小游戏,以此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反应能力。例如,在教学乘法口诀时,教师就可以开展接力比赛,以锻炼学生反应能力和计算能力,使其能牢牢记住乘法口诀。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不同的小组,教师要随机给出一则口诀,学生就要迅速接上后面的口诀,教师要进行计时。当小组内全部成员都完成后,教师要再次按下计时器,并在黑板上记下各组的成绩。在一个小组进行接力时,其他小组要进行监督,防止小组内的成员相互提示。借助这样的方式,能激活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氛围也会因此变得更加活跃,学习的质量和效率也会得到相应提升。
六、布置有趣的课后作业
在课下,教师要多多与家长进行联系,借助QQ群、微信群等方式,为学生布置一些有趣的课后作业,或者邀请家长帮助教师开展一些有趣的实践活动,借此不断提高和训练学生的乘除法计算能力。如,家长在与学生一起逛超市时,家长就可以让学生自行购物,然后在结账之前询问学生所购物品的价格,如果学生答对了,那么家长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通过这样的方式能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使其更好地掌握乘除法知识。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时需要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使二年级的学生能更好地适应接下来的学习。教师需要开展多样化的训练活动,采用小组合作法、游戏教学法、生活教学法等教学手段,增加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使学生能将掌握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邵尚红.浅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9(25):39.
[2]李艳芳.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兴趣培养[J].中国农村教育,2019(17):111.
[3]张帆.谈小学二年级数学乘除法教学的优化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7(35):106.
【关键词】 小学 二年级 数学 乘除法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19-137-01
数学教师在进行乘除法的教学时,需要遵从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从二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内容入手,降低教学内容的难度,开展多样化的训练活动,增加数学课堂的趣味性,使全体学生都能爱上计算,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一、表内乘法的教学
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表内乘法的教学时,需要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吸收传统教学中的优势,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如果教师仍旧采用过去的教学手段,那么将会导致课堂氛围过于沉闷,学生会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如果老师借助多媒体技术展开教学,那么将激活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快速掌握表内的乘法知识。
教师在正式教学前,需要全方位了解学生当前的学习情况,然后结合教学内容制作有趣的动画课件。在上课时,教师要为学生播放这些视频。在动画中,有两只小羊,三只小鸡。教师要询问学生:“这个动画中有几只动物啊?”学生会积极回答:有5只。然后,教师要再次询问学生:“那么这5只动物一共有多少条腿呢?”学生在认真的计算后,得出答案,即这些动物有14条腿。教师要询问学生使用的方法,有的学生说使用的加法,有的学生是使用的乘法。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二四得八、二三得六得到該问题的答案为14。教师要询问学生是加法计算速度更快,还是乘法快,使学生认识到乘法口诀的重要性。
二、表内除法的计算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表内除法相当于是一种乘法的逆向思维,非常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果。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加入生活中的元素,逐步提高学生的逆向思维。例如,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准备这样的问题,小白和小黑去小蓝家做客,小蓝家有12个苹果,那么平均分的话每个人会分到几个苹果?学生在思考时会联想到三四十二的口诀,那么将会快速回答每个人能分到4个苹果。之后,教师要调整一下问题,过了一会儿后,小绿也来到小蓝家,那么此时平均分配苹果时,每个人会得到多少个苹果。此时学生也会想到三四十二这一口诀,每个人能得到3个苹果。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了解除法和乘法之间的关系,同时学生还能了解除法相当于是乘法的一种逆运算,也能更好地运用乘法口诀。
三、混合运算的训练
在分别教学完乘法和除法的内容后,就需要开展混合运算的训练,这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学生混合运算能力的训练,借助应用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如小白的妈妈去超市购物,她买了3斤苹果,每斤的价格为5块钱,之后她买了2斤白菜,每斤2块钱,在结账时,小白的妈妈给收银员50块钱,那么收银员需要找给小白妈妈多少钱呢?这道应用题属于混合运算,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先用50减去购买商品花费的钱,然后得到答案。学生在认真分析后可列出算式,即,从而得到正确答案。通过这样的训练,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使学生能牢牢掌握计算的法则和方法。
四、有余数的除法
在日常生活中,有余数的除法是十分常用的,需要教师和学生都引起重视,使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全班一共有34名学生,现在将这些学生分为6排,前5排的学生数量要保持一致,最后一排人数最少,那么前5排应当有多少人,最后一排又是多少人呢?这时很多学生就会利用进行计算,而这样算出来是6排,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将前5排与最后一排分开进行思考。这时,学生就会将5当除数,从而得到正确答案,每排应该是6人,最后一排是4人。
五、充分利用游戏教学法
二年级的学生仍对游戏拥有浓厚的兴趣。因此,数学教师在进行乘除法的教学时,可以创设各式各样的小游戏,以此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反应能力。例如,在教学乘法口诀时,教师就可以开展接力比赛,以锻炼学生反应能力和计算能力,使其能牢牢记住乘法口诀。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不同的小组,教师要随机给出一则口诀,学生就要迅速接上后面的口诀,教师要进行计时。当小组内全部成员都完成后,教师要再次按下计时器,并在黑板上记下各组的成绩。在一个小组进行接力时,其他小组要进行监督,防止小组内的成员相互提示。借助这样的方式,能激活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氛围也会因此变得更加活跃,学习的质量和效率也会得到相应提升。
六、布置有趣的课后作业
在课下,教师要多多与家长进行联系,借助QQ群、微信群等方式,为学生布置一些有趣的课后作业,或者邀请家长帮助教师开展一些有趣的实践活动,借此不断提高和训练学生的乘除法计算能力。如,家长在与学生一起逛超市时,家长就可以让学生自行购物,然后在结账之前询问学生所购物品的价格,如果学生答对了,那么家长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通过这样的方式能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使其更好地掌握乘除法知识。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时需要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使二年级的学生能更好地适应接下来的学习。教师需要开展多样化的训练活动,采用小组合作法、游戏教学法、生活教学法等教学手段,增加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使学生能将掌握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邵尚红.浅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9(25):39.
[2]李艳芳.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兴趣培养[J].中国农村教育,2019(17):111.
[3]张帆.谈小学二年级数学乘除法教学的优化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7(3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