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被人称作“豆饼老太”的周翠兰偶然捡到1700元钱。交还失主时。失主却以少还6500元钱为由。把她告上了法庭。
官司和解后,北京一位企业家给周翠兰寄来8000元慰问金,她全部捐了出去。理由是“花别人的钱不舒服”。在一次政协会议的捐款现场,政协委员们全体起立为她鼓掌5分钟。
做好事反倒惹官司,事关公序良俗、社会道德,周翠兰的遭遇深深地剌痛了人们的道德神经。
拾金不昧寻找失主
周翠兰是江苏淮安市淮阴区王营镇杨庄村的一个普通农妇,今年60岁。她是村里做豆饼的好手,做出的豆饼以分量足、做工好、味道正深受乡亲们的欢迎。而在村里,周翠兰更是出了名的老实人。
周翠兰的家境并不好,老伴常年有病,三年前,区里就给她家办了低保。儿子刚结婚不久,暂时和父母一起生活,家里除了来自田里的收入外,再有就是靠周翠兰一个人卖豆饼赚些钱补贴家用。周翠兰勤快能吃苦,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一个人做好豆饼,然后骑上自行车到周围村庄沿街叫卖,卖完后再回来做家务。
可让周翠兰想不到的是,一件偶然遇到的事情打破了她宁静的生活,并让她平生第一次吃了官司,坐到了法庭的被告席上。
2009年11月6日,周翠兰天不亮就做好了满满一篓豆饼,一个人把豆饼捆到了自行车上,早上6点钟左右骑车出了家门。
前一天夜里下了场小雨,路面显得有些湿滑,周翠兰骑车格外小心。当她骑到杨庄村八组的一条小路上时,路边一些颜色鲜艳的东西映入她的眼帘,她停下车子,走过去仔细一看,不由怵然一惊:只见地上散落着许多张百元大钞。她心想,这些钱肯定是别人不小心丢的,先捡起来再想办法还给人家吧。
由于常年劳作,周翠兰的腰不好,她吃力地弯下腰捡钱。“别动,别动。”她刚把地上的钱捡到手里,便听见后面有人喊,扭头一看,只见村民王长玉大步流星走了过来。
当时,王长玉正在这条路上用三轮车拖砖,他的眼神好,看到周翠兰弯腰捡起一些钱,便走到周翠兰跟前,分析说这些钱有可能是邻居老郭家丢掉的,因为老郭家做着买卖奶牛的生意,现金来往比较多,他说要把这钱拿给他们问问,看是不是他家丢的。周翠兰觉得老郭家就在附近,王长玉分析得很有道理,数也没数就把手里的钱递给了他。
由于地上较为泥泞,周翠兰推着车子走了没几步,感到有些吃力,这才发觉后轮胎上沾满了泥。她抬脚去磕,忽然看到鞋底上还沾着两张百元大钞,连忙取下来装到口袋里,然后继续沿街叫卖她的豆饼。
上午10点,周翠兰卖完豆饼回到了家里,支好车子,把豆饼篓取了下来。正好儿子孔德奎从外面回来,周翠兰便把捡钱的经过原原本本地说给了他听。
儿子听着听着,脸色沉重起来,他着急地对母亲说:“妈,你咋这么糊涂呢?钱又不是王长玉丢的,如果失主上门找你讨要怎么办?你也不知道这些钱的真实数目,到时丢钱的人不认账,你浑身是嘴也说不清了!”
儿子的话一下子提醒了周翠兰,她急忙和儿子一起去找王长玉。王长玉听周翠兰说了来意,连说钱在老郭家,咱们一起去找他吧。
三人来到老郭家,老郭笑着说,我正要找你们呢,我仔细问了问,我的家人和昨天来买牛的人都没有丢钱,这钱还给你们吧!说着,他把钱给了周翠兰。当时,王长玉和几个在场的村民一起数了数周翠兰接过来的钱,整整1500元,再加上她鞋底上沾的那200元,一共1700元。
周翠兰在回家的路上,见到村里人就问他们是否丢了钱,问过的人都说没丢过钱。经过口口相传,周翠兰捡钱的事很快在村里传开了。
做了好事反惹官司
第二天上午,周翠兰家的门就被叩响了。村民周伟和妻子一脸焦急的神情,周伟看到周翠兰就急忙说道:“听说你捡了钱,我昨晚从城里回来,早上发现身上的钱不见了,你捡的钱应该是我丢的!”
听了周伟的话,周翠兰也没多说,就转身回屋,把昨天捡的那1700元钱拿了过来,递给了周伟。
周伟点了点钱,满脸的狐疑,嘴里喃喃着:“不对啊!我昨晚丢了8200元,这才1700元,差的太多了!”周翠兰忙说:“我昨天捡的确实是这些钱,当时王长玉也在场,你可以去问他!”看到周翠兰不“认账”,22岁的周伟情绪顿时激动起来。
据周伟回忆,11月5日晚上,他去了市里,朋友还给他8200元钱,当时他身上还有100元钱,都放在上衣口袋里。朋友还给他钱后,又请他一起吃饭喝酒,然后去了歌厅唱歌。从歌厅出来,他打的回家,下车时从口袋里抽出一张百元钞票付账,司机找给他的零钱则被他放在裤子口袋里。下车后,他感觉身体有点热,就将上衣脱下挂在胳膊上走回家了。
第二天,周伟一觉醒来已经是中午了,他穿衣服时发现口袋里的8200元钱没有了,连忙打电话给妻子,妻子说没有看到,他便推断钱可能丢在出租车上了。他立即按出租车发票上的信息,来到了出租车公司找到该车驾驶员,但驾驶员告诉他,车子上根本没有客人丢的钱。7日早晨,他的妻子从邻居家听说卖豆饼的周翠兰6日早晨在路边捡到了钱,正在寻找失主,于是她拉着丈夫来到了周翠兰家。
听周伟解释得清清楚楚,周翠兰也是满脸委屈,这位出了名的老实人脸涨得通红,她摊开双手无奈地说:“我确实捡了1700元钱,那6500元钱你让我从哪里弄去?”
周伟看周翠兰坚称只捡到1700元钱,情绪越发激动了,他说如果周翠兰不交出被“贪”下的6500元钱,就法庭上见。周翠兰也急了,老实人发起火来也了不得,于是,双方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并打了报警电话。
在随后赶来的西坝派出所民警的协调下,周伟暂时拿走了所丢的1700元钱。正当周翠兰以为这件事情暂告一段落的时候,没想到几天后,她作为第一被告接到了法院的传票,同时接到传票的还有第二被告王长玉。
活了大半辈子,平生第一次被告上了法庭,而且还是在自己做了好事的情况下,被人冤枉的,这让周翠兰很伤心,血压顿时升高不少。那几天,她胃口不佳,吃得很少,经常躲到一边偷偷抹泪。
与周翠兰一样,收到法院传票的王长玉也倍感委屈。前几天,周翠兰在儿子的陪同下,向他要回那1500元钱时,他当时还给周翠兰开玩笑说,如果十天之内没人领钱,我们一起吃喜。现在“喜”没吃上,倒吃上了官司。
2009年12月7日上午8时,在当地备受关注的“豆饼老太”周翠兰捡钱成被告一案在淮阴区法院开庭。由于此案关乎公序良俗、社会道德,在100多名旁听人士中,除了当事各方的亲属外,还有当地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另一个引人注目的群体便是包括新华社、央视、江苏电视台等全国10余家媒体的30多名记者。
出现在原告席上的周伟表情略显不安,他除了表达“请求归还其所丢失 的6500元”的诉讼请求外(周称共丢失了8200元,被告之一周翠兰已归还其1700元),庭审过程中,大多数时候都由其母亲代言,自己没多说话。
被告席上,第一被告周翠兰则显得较为疲惫,庭审期间,她一度趴在桌子上,法警多次上前关切地询问其身体状况;第二被告王长玉则低着头,冗长的庭审显然让他有些不适应,其间一度差点睡着。
庭审自当日上午9点开始,一直到了中午12点半还没有结束。由于三方各执一词,庭审一时陷入僵局。当庭审进行到最后陈述阶段,大家以为本案将以“择日宣判”的惯常方式结束时,周伟却向法官请求想说几句心里话。法官当庭应允,周伟开口说道:“假如这钱被周翠兰拿去了,她年纪大,就当我孝敬她;要是她真没有捡到,那就是一场误会,我对她真诚地说一声‘对不起’!”
众人都没有想到,此前已和两被告成水火难容之势的周伟会说出这番话来。
法官询问原被告是否同意调解,三方均表示愿意接受调解。20分钟后,法官和原被告均一脸轻松地走出调解室。
法官当庭宣布:“双方当事人经本院主持达成和解,双方是因为对对方的误会而产生纠纷诉至法院,原告周伟对其起诉被告周翠兰、王长玉表示歉意,现在双方消除误会,达成谅解。原告现自愿向本院申请撤回对两被告的起诉。”
法院随后裁定:准予原告周伟撤回对被告周翠兰、王长玉的起诉。案件受理费50元,减半收取,由原告周伟负担。
至此,一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豆饼老太”捡钱反惹官司案,在法庭的调解下得到了解决。
花别人的钱不舒服
庭审结束的当天晚上,周翠兰和老伴在小屋内做豆饼,家里的电话铃声突然响起,电话是北京的一位姓王的企业家打来的,他说通过江苏一家报社给周翠兰汇了8000元钱,算是对她做了好事反遭误解的一点心意。
可周翠兰的第一反应是:“这钱我不能要!”随后,她婉言谢绝了对方的好意。可那位企业家在电话里执意说,钱已经汇出了,你就接受了吧,随后就挂了电话。
第二天,这家报社的记者把汇款单送给周翠兰过目,汇款人的地址是“北京市海淀区曙光花园望福园惠尔轮胎有限公司,汇款人叫“王加中”,这位姓王的企业家留言说:我们还有多少让好人寒心的资本呢!
接到好心人捐赠的8000元汇款后,周翠兰决定把它捐出去,她对家人说,不是自己的钱,花着不舒服。她的想法得到了家人的同意,她那常年有病的老伴说:“那就捐出去吧,比我们条件差的人还有不少,好歹我们还有低保。”
淮安市淮阴区政协当时正在搞一项“爱心淮阴”活动,他们得知周翠兰要把好心人寄给她的钱捐出去的消息后,决定在此后的政协会议上,专门给周翠兰举行个捐赠仪式,以达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2010年1月10日上午,在政协淮阴区第八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闭幕式上举行的“爱心淮阴”捐赠仪式上,当周翠兰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将装有3000元的信封投进捐款箱时,会场上216名政协委员的掌声长达5分多钟,这也是整个捐款仪式中掌声最热烈、时间最长的一次。
在“爱心淮阴”捐款结束后,周翠兰又把剩下的5000元捐了出去。其中3000元捐给村民胡美平,胡美平的两个孩子一个在外地读大学,一个正在读高三,胡美平的丈夫去年因病去世,公公、婆婆又都有病,家庭唯一的经济收入全靠胡美平在建筑工地上做小工,家里经常一个月也吃不上一顿荤腥。
而最后的2000元捐给了76岁的姚琪,姚琪老人主要靠他每月几百元的退休金生活,最近三年时间里他接连失去了两位亲人,儿子2006年患肺癌去世,老伴2008年也去世了,现在他唯一的精神寄托就是在外地读大学的孙子。周翠兰把钱捐给他们,是希望这两户人家能好好培养他们的孩子。
做完这些事情后,周翠兰的心里轻松多了。2010年1月中旬,贵州卫视《寻找中国好人》栏目组得知她的事情后,特意派出记者赶赴淮阴将周翠兰接到贵州做节目。从未出过远门的周翠兰和儿子儿媳一起去了贵州,还平生第一次坐上了飞机。
从贵州做完节目回来后,周翠兰仍是天天不辞辛苦地做她的豆饼。不过,她现在已成了新闻人物,每天出去卖豆饼时,一些并不需要豆饼的人也主动买她的豆饼,这让她心里有点不好受。她其实只想与以前一样安安稳稳地卖自己的豆饼。
(责编:隋元)
官司和解后,北京一位企业家给周翠兰寄来8000元慰问金,她全部捐了出去。理由是“花别人的钱不舒服”。在一次政协会议的捐款现场,政协委员们全体起立为她鼓掌5分钟。
做好事反倒惹官司,事关公序良俗、社会道德,周翠兰的遭遇深深地剌痛了人们的道德神经。
拾金不昧寻找失主
周翠兰是江苏淮安市淮阴区王营镇杨庄村的一个普通农妇,今年60岁。她是村里做豆饼的好手,做出的豆饼以分量足、做工好、味道正深受乡亲们的欢迎。而在村里,周翠兰更是出了名的老实人。
周翠兰的家境并不好,老伴常年有病,三年前,区里就给她家办了低保。儿子刚结婚不久,暂时和父母一起生活,家里除了来自田里的收入外,再有就是靠周翠兰一个人卖豆饼赚些钱补贴家用。周翠兰勤快能吃苦,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一个人做好豆饼,然后骑上自行车到周围村庄沿街叫卖,卖完后再回来做家务。
可让周翠兰想不到的是,一件偶然遇到的事情打破了她宁静的生活,并让她平生第一次吃了官司,坐到了法庭的被告席上。
2009年11月6日,周翠兰天不亮就做好了满满一篓豆饼,一个人把豆饼捆到了自行车上,早上6点钟左右骑车出了家门。
前一天夜里下了场小雨,路面显得有些湿滑,周翠兰骑车格外小心。当她骑到杨庄村八组的一条小路上时,路边一些颜色鲜艳的东西映入她的眼帘,她停下车子,走过去仔细一看,不由怵然一惊:只见地上散落着许多张百元大钞。她心想,这些钱肯定是别人不小心丢的,先捡起来再想办法还给人家吧。
由于常年劳作,周翠兰的腰不好,她吃力地弯下腰捡钱。“别动,别动。”她刚把地上的钱捡到手里,便听见后面有人喊,扭头一看,只见村民王长玉大步流星走了过来。
当时,王长玉正在这条路上用三轮车拖砖,他的眼神好,看到周翠兰弯腰捡起一些钱,便走到周翠兰跟前,分析说这些钱有可能是邻居老郭家丢掉的,因为老郭家做着买卖奶牛的生意,现金来往比较多,他说要把这钱拿给他们问问,看是不是他家丢的。周翠兰觉得老郭家就在附近,王长玉分析得很有道理,数也没数就把手里的钱递给了他。
由于地上较为泥泞,周翠兰推着车子走了没几步,感到有些吃力,这才发觉后轮胎上沾满了泥。她抬脚去磕,忽然看到鞋底上还沾着两张百元大钞,连忙取下来装到口袋里,然后继续沿街叫卖她的豆饼。
上午10点,周翠兰卖完豆饼回到了家里,支好车子,把豆饼篓取了下来。正好儿子孔德奎从外面回来,周翠兰便把捡钱的经过原原本本地说给了他听。
儿子听着听着,脸色沉重起来,他着急地对母亲说:“妈,你咋这么糊涂呢?钱又不是王长玉丢的,如果失主上门找你讨要怎么办?你也不知道这些钱的真实数目,到时丢钱的人不认账,你浑身是嘴也说不清了!”
儿子的话一下子提醒了周翠兰,她急忙和儿子一起去找王长玉。王长玉听周翠兰说了来意,连说钱在老郭家,咱们一起去找他吧。
三人来到老郭家,老郭笑着说,我正要找你们呢,我仔细问了问,我的家人和昨天来买牛的人都没有丢钱,这钱还给你们吧!说着,他把钱给了周翠兰。当时,王长玉和几个在场的村民一起数了数周翠兰接过来的钱,整整1500元,再加上她鞋底上沾的那200元,一共1700元。
周翠兰在回家的路上,见到村里人就问他们是否丢了钱,问过的人都说没丢过钱。经过口口相传,周翠兰捡钱的事很快在村里传开了。
做了好事反惹官司
第二天上午,周翠兰家的门就被叩响了。村民周伟和妻子一脸焦急的神情,周伟看到周翠兰就急忙说道:“听说你捡了钱,我昨晚从城里回来,早上发现身上的钱不见了,你捡的钱应该是我丢的!”
听了周伟的话,周翠兰也没多说,就转身回屋,把昨天捡的那1700元钱拿了过来,递给了周伟。
周伟点了点钱,满脸的狐疑,嘴里喃喃着:“不对啊!我昨晚丢了8200元,这才1700元,差的太多了!”周翠兰忙说:“我昨天捡的确实是这些钱,当时王长玉也在场,你可以去问他!”看到周翠兰不“认账”,22岁的周伟情绪顿时激动起来。
据周伟回忆,11月5日晚上,他去了市里,朋友还给他8200元钱,当时他身上还有100元钱,都放在上衣口袋里。朋友还给他钱后,又请他一起吃饭喝酒,然后去了歌厅唱歌。从歌厅出来,他打的回家,下车时从口袋里抽出一张百元钞票付账,司机找给他的零钱则被他放在裤子口袋里。下车后,他感觉身体有点热,就将上衣脱下挂在胳膊上走回家了。
第二天,周伟一觉醒来已经是中午了,他穿衣服时发现口袋里的8200元钱没有了,连忙打电话给妻子,妻子说没有看到,他便推断钱可能丢在出租车上了。他立即按出租车发票上的信息,来到了出租车公司找到该车驾驶员,但驾驶员告诉他,车子上根本没有客人丢的钱。7日早晨,他的妻子从邻居家听说卖豆饼的周翠兰6日早晨在路边捡到了钱,正在寻找失主,于是她拉着丈夫来到了周翠兰家。
听周伟解释得清清楚楚,周翠兰也是满脸委屈,这位出了名的老实人脸涨得通红,她摊开双手无奈地说:“我确实捡了1700元钱,那6500元钱你让我从哪里弄去?”
周伟看周翠兰坚称只捡到1700元钱,情绪越发激动了,他说如果周翠兰不交出被“贪”下的6500元钱,就法庭上见。周翠兰也急了,老实人发起火来也了不得,于是,双方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并打了报警电话。
在随后赶来的西坝派出所民警的协调下,周伟暂时拿走了所丢的1700元钱。正当周翠兰以为这件事情暂告一段落的时候,没想到几天后,她作为第一被告接到了法院的传票,同时接到传票的还有第二被告王长玉。
活了大半辈子,平生第一次被告上了法庭,而且还是在自己做了好事的情况下,被人冤枉的,这让周翠兰很伤心,血压顿时升高不少。那几天,她胃口不佳,吃得很少,经常躲到一边偷偷抹泪。
与周翠兰一样,收到法院传票的王长玉也倍感委屈。前几天,周翠兰在儿子的陪同下,向他要回那1500元钱时,他当时还给周翠兰开玩笑说,如果十天之内没人领钱,我们一起吃喜。现在“喜”没吃上,倒吃上了官司。
2009年12月7日上午8时,在当地备受关注的“豆饼老太”周翠兰捡钱成被告一案在淮阴区法院开庭。由于此案关乎公序良俗、社会道德,在100多名旁听人士中,除了当事各方的亲属外,还有当地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另一个引人注目的群体便是包括新华社、央视、江苏电视台等全国10余家媒体的30多名记者。
出现在原告席上的周伟表情略显不安,他除了表达“请求归还其所丢失 的6500元”的诉讼请求外(周称共丢失了8200元,被告之一周翠兰已归还其1700元),庭审过程中,大多数时候都由其母亲代言,自己没多说话。
被告席上,第一被告周翠兰则显得较为疲惫,庭审期间,她一度趴在桌子上,法警多次上前关切地询问其身体状况;第二被告王长玉则低着头,冗长的庭审显然让他有些不适应,其间一度差点睡着。
庭审自当日上午9点开始,一直到了中午12点半还没有结束。由于三方各执一词,庭审一时陷入僵局。当庭审进行到最后陈述阶段,大家以为本案将以“择日宣判”的惯常方式结束时,周伟却向法官请求想说几句心里话。法官当庭应允,周伟开口说道:“假如这钱被周翠兰拿去了,她年纪大,就当我孝敬她;要是她真没有捡到,那就是一场误会,我对她真诚地说一声‘对不起’!”
众人都没有想到,此前已和两被告成水火难容之势的周伟会说出这番话来。
法官询问原被告是否同意调解,三方均表示愿意接受调解。20分钟后,法官和原被告均一脸轻松地走出调解室。
法官当庭宣布:“双方当事人经本院主持达成和解,双方是因为对对方的误会而产生纠纷诉至法院,原告周伟对其起诉被告周翠兰、王长玉表示歉意,现在双方消除误会,达成谅解。原告现自愿向本院申请撤回对两被告的起诉。”
法院随后裁定:准予原告周伟撤回对被告周翠兰、王长玉的起诉。案件受理费50元,减半收取,由原告周伟负担。
至此,一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豆饼老太”捡钱反惹官司案,在法庭的调解下得到了解决。
花别人的钱不舒服
庭审结束的当天晚上,周翠兰和老伴在小屋内做豆饼,家里的电话铃声突然响起,电话是北京的一位姓王的企业家打来的,他说通过江苏一家报社给周翠兰汇了8000元钱,算是对她做了好事反遭误解的一点心意。
可周翠兰的第一反应是:“这钱我不能要!”随后,她婉言谢绝了对方的好意。可那位企业家在电话里执意说,钱已经汇出了,你就接受了吧,随后就挂了电话。
第二天,这家报社的记者把汇款单送给周翠兰过目,汇款人的地址是“北京市海淀区曙光花园望福园惠尔轮胎有限公司,汇款人叫“王加中”,这位姓王的企业家留言说:我们还有多少让好人寒心的资本呢!
接到好心人捐赠的8000元汇款后,周翠兰决定把它捐出去,她对家人说,不是自己的钱,花着不舒服。她的想法得到了家人的同意,她那常年有病的老伴说:“那就捐出去吧,比我们条件差的人还有不少,好歹我们还有低保。”
淮安市淮阴区政协当时正在搞一项“爱心淮阴”活动,他们得知周翠兰要把好心人寄给她的钱捐出去的消息后,决定在此后的政协会议上,专门给周翠兰举行个捐赠仪式,以达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2010年1月10日上午,在政协淮阴区第八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闭幕式上举行的“爱心淮阴”捐赠仪式上,当周翠兰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将装有3000元的信封投进捐款箱时,会场上216名政协委员的掌声长达5分多钟,这也是整个捐款仪式中掌声最热烈、时间最长的一次。
在“爱心淮阴”捐款结束后,周翠兰又把剩下的5000元捐了出去。其中3000元捐给村民胡美平,胡美平的两个孩子一个在外地读大学,一个正在读高三,胡美平的丈夫去年因病去世,公公、婆婆又都有病,家庭唯一的经济收入全靠胡美平在建筑工地上做小工,家里经常一个月也吃不上一顿荤腥。
而最后的2000元捐给了76岁的姚琪,姚琪老人主要靠他每月几百元的退休金生活,最近三年时间里他接连失去了两位亲人,儿子2006年患肺癌去世,老伴2008年也去世了,现在他唯一的精神寄托就是在外地读大学的孙子。周翠兰把钱捐给他们,是希望这两户人家能好好培养他们的孩子。
做完这些事情后,周翠兰的心里轻松多了。2010年1月中旬,贵州卫视《寻找中国好人》栏目组得知她的事情后,特意派出记者赶赴淮阴将周翠兰接到贵州做节目。从未出过远门的周翠兰和儿子儿媳一起去了贵州,还平生第一次坐上了飞机。
从贵州做完节目回来后,周翠兰仍是天天不辞辛苦地做她的豆饼。不过,她现在已成了新闻人物,每天出去卖豆饼时,一些并不需要豆饼的人也主动买她的豆饼,这让她心里有点不好受。她其实只想与以前一样安安稳稳地卖自己的豆饼。
(责编:隋元)